【实用】心理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作文 篇1
甲:炼铁需要矿石,酿酒需要粮食,一切物质生产都离不开原料。精神生产虽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但同样需要一个以“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儿童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材料。没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问题吧。
乙:好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本事再大,没有米也是无法做饭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儿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他们害怕写作文,原因是什么?不少人说:“没什么可写的。”到了作文课上,这些孩子就两眼盯住天花板,皱着眉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来。没有作文材料,这个作文的确是没法写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来源,探索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们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很有现实意义。我想,老师们对这一问题一定都很关心,很感兴趣。
(一)儿童作文反映的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甲: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早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人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作文是其主体——儿童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客观的记实叙事,还是主观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客观现实。
乙:记得南宋朱熹有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溪流里要想贮满清清的活水,则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在儿童生活的海洋里可供他们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客观现实为儿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会自动地变为文章。客观现实反映到文章中必须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一切生活现象都必须转化为人的心理现象,才能体现到文章中来。
乙:这就是说,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写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变为作文,还必须经过主体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从实质上说,儿童作文首先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他们各自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指出,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儿童作文是由搜集材料,了解事实开始的,也就是从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知觉开始的。我们经常讲的“观察”则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乙:由此看来,我们要想努力提高儿童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须注意研究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认真探讨一下,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
(二)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
甲: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儿童作文材料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节口头作文课,然后再以这节课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学习课文《八只小猫》以后,老师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
课堂实况 片断一
甲:在这次训练中,陈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
形态各异的玩具小动物、布娃娃,这些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儿童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人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乙: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正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圆圆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说得对!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象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象。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象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象叠印在一起了。
乙:难怪那位男同学说这只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经常帮助小动物们拔树、搬东西……显然,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
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错。叠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类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而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印记,是具体对象多种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从陈老师课上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
譬如,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面对色彩纷呈的玩具,众多的信息通过知觉涌人大脑。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为圆圆过生日”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她没有像画工笔人物肖像画那样,细致得五官俱全,发须齐备。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确不同于工笔画,它无需面面俱到、处处交待清楚。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您刚才讲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映象,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记忆的方式贮进人的大脑。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学们讲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了许多细节:小狗黄黄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贝贝的甜蜜回忆,小鹦鹉焦急的呼唤,熊大夫为“闹闹”打针治病……等等。看来,实际上都是他们以往知觉后留下的种种表象,经过时间的筛选后,贮存在记忆中的库存作文材料。作文时,又根据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组合,编进了童话。
袁老师,从您对“摄取——叠印——筛选”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师们一定都会深深感到: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响儿童知觉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说过,知觉、观察对获取、积累作文材料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知觉的材料越具体、越直接,知觉映象越鲜明、强烈,记忆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于获得与作文有关的材料。
正因为这样,为了提高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讨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考察在这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觉定势。
所谓知觉定势,简单地说,就是在知觉客观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基本包括这几种因素:l.主体先前的经验;2.主体的需要、动机、情感等。
儿童感知觉的经验性较强,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较大影响。同一儿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时候,其知觉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原有的经验,经验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乙:从这一点来看陈小平老师的教例,她选择动物玩具让学生编童话故事,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玩具、小动物和童话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他们的记忆中贮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观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儿童初入学时,知觉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教育的影响,儿童逐步学会从需要出发,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觉。需要产生动机、激起兴趣,动机和兴趣调动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会被显著地凸出来,被优先地、充分地知觉。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他所知觉的许多事物是无所谓的。只有那些与儿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儿童产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体验过的事物才能拿来作文。相反,没有经过他们的情感体验则不能作文,即使写了,也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动人。
乙:陈老师这次作文训练饶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正是,她注意调动了需要、动机、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对知觉的积极的影响。
陈老师选择了学生喜爱的、饶有趣味的玩具动物,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里观察、描述的方法,鼓励学生变一种摆法,编一个童话。这对满足儿童选择性模仿的需要,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儿童获取作文材料。
心理作文 篇2
心理学,这个词总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也因此吸引我读了《每天懂一点 好玩心理学》这本书,读后还颇有收获,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都能理解了。
人有一种叫做“自尊感情”的情绪,即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一种感觉。这和我们平常所说的“自尊心”不是一回事。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这个人没有价值!”、“作为人,你不合格!”等,就会伤害我们的自尊感情。当自尊感情受到伤害时,人就会愤怒,这是保护自己自尊感情的一种行为。
自尊感情高的人,对于别人的侮辱也可以宽容对待。正因为自尊感情高,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也不会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不会生气。然而,自尊感情低的人,只要受到一点不适当的评价,马上就会发怒。自尊感情低的人无法尊敬自己,需要从别人的尊敬中间接地获得自尊感情。因此,一旦别人否定了自己,自己也就无法尊敬自己,于是便发怒了。因此,如果平时能够多冷静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值得尊敬的地方,提高自尊感情,就不会动不动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生气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请保留此标记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记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
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学到和我们的交际心理学一脉相承的知识内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让我获益良多。最后希望学好心理学,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至少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
心理作文 篇3
我们的生活中,由于不理解而造成的误会是数以千计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当被人理解时,我们欣慰;当不被人理解时,我们沮丧。所以要想求得别人的理解,首先“从我做起”,自己要学会“心理换位”,来理解他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理解,朋友之间也需要理解。这三方面的理解,在我们现在这段人格的初步形成的道路上,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理解,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家境贫寒为了供女儿上大学,母亲拚命赚钱,后来累坏了身子,。女儿感动得送了母亲一件礼物,却因母亲对家境的考虑而不得不伤了女儿的心—礼物被打碎了。这个故事体现了母女俩互相的不理解,两个人都没有心理换位,都没有好好替对方想想,想想彼此的心情和感受,想想这么做会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如果她们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
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要互相理解。学生做错了事,来势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老师若做错了事,学生也不能一味责怪老师。报纸上曾有这么一篇报道:一个学生因为拿了同学的一支钢笔,竟被老师在脸上刻了一个“贼”字。这显然透露出的是老师的道德问题,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老师是不理解那位同学的,小孩有一点小偷小摸的现象,是正常的,他们还没有完全地辨别出“自己”和“非己”的东西,所以老师应该理解他,并语重心长地开导他,更不能侮辱他。在此基础上,我们学生也应该理解老师,老师由于疏忽而犯的错误,我们应采取“心理换位”的战术,想想,如果是自己,会不会也这样呢?
朋友之间更需理解,只有互相理解,方可筑起坚固的“友谊之堡”,倘若这其中的材料缺少理解,“城堡”会变得不堪一击。生活中朋友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小冲突,关键看两人是否都“心理换位”了,是否理解了对方。若不理解,他们的友情从此会没有了;若理解了,他们的友情会更进一步。
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理换位”,包容别人的错误,理解他们的疏忽,因为这样,即使在生活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也许就像点燃黎明的那一丝微弱的光辉那样微渺。只有这样,才能被别人所理解,才会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心理作文 篇4
爸爸,请听我一句劝吧,因为你一句骂,会伤透我们所有人的心,因为点小事,你却对我们破口大骂,甚至会误解我们。那次,我正查资料呢,发现一些好的,便发到QQ与大家分享,可你刚好从房间里走出来,一本正经,二话不说就一个箭步冲上来,见我正在玩手机,便打我一下,我只好放下手机,刚想解释,你却把脸一拉,面容严肃,我便不多说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当时我很愤怒,也很伤心。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愤怒伤心,还不是以表达你的“豪爽”?
爸爸,你别再推卸责任了,你知道吗?当你把一个责任推卸给与那个责任毫无相关的一个人时,她会有多难受吗?那次,我因为用高压锅焖饭没有有加水,饭烧焦了,你骂了我一顿,好,这确实是我的责任,那我便接受了这个事实,可又有一次,你用高压锅焖没有看时间,饭烧焦了,我在心里暗喜,可你却卸起责任来,说是我没看时间,你扯了个弥天大谎,撒得那么干脆,那么响亮,我当时特别失落,大人怎么能说谎呢?你说,你这样做是错的.吧?
爸爸,别用骂人了,好吗?别再推卸责任了,行吗?如果可以,请给我一个答复,可以吗?
时光啊,请走快一点儿,我宁愿有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也不愿再有个这样的生活,我要快快长大,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请谨记的希望!
心理作文 篇5
过了三年,小院子里的人都看到天气预报上说,这个地区巴要发洪水了,于是,马上开始清理东西。小院子里很忙碌,唯独杨教授还在家看电视。邻居们见他这样悠闲,就去提醒他:“我的妈!杨教授,你怎么还在这儿好玩儿呀?快收拾收拾吧!”可杨教授还是喝了口茶,招呼客人坐下:“来,先坐下吧!反正这洪水我不怕,你们也可以在发洪水这天到我家来!”邻居们很不解,于是回家了。那天晚上,杨教授把门用铁一包,一丝缝不留,还在外面用油漆刷了一层,写上了几个大字:“洪水,我不怕你!”
邻居们看见杨教授捣腾了番之后,门也好像不太防水,于是问道:“你怎么还不收拾东西呀?”杨教授说:“我的门已经是个防水门了,不信的话,就在洪水那天拿着你们的行李来吧!”
洪水来的那天,邻居们都来到杨教授家里,等待洪水来临。不久,洪水来了,邻居们的家里进了水,全塌了。可洪水高过了一米,杨教授家竟一滴水没有。邻居们奇怪地在杨教授家住了几天。
几天后,洪水退了,邻居们来看杨教授的`门,结果油漆掉了,门也有点锈了,他们问了问杨教授,杨教授笑了笑:“我们城市里有电车,坐在电车里就不会被淹,电车也就是这样呀!”
大家恍然大悟,也修了新房子,装上了防洪门。没有人知道杨教授的门下一回还有什么新奥秘
心理作文 篇6
本周一的班会课,我们的主题是团体心理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举手仪式,起初大家都有些不以为然,游戏规则中要求同学们将手举起齐平至肩,坚持10分钟。别看这短短的10分钟,却能最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定力与毅力。果然,不到一半,就已经有几位同学忍受不住而被老师点到名坐下休息了,而大多数同学还在努力坚持着。时间一分一分流逝,在还剩最后30秒时,已有一大半同学光荣下岗了,但仍有十多位同学,尽管手微微有些颤抖,但还是握紧了拳,咬着牙坚持着。甚至当老师提出再多增加1分钟时,他们也没有松懈,依然挺了过来。所以,相信这些同学都是最了不起的,也只有意志坚定,坚持不懈的人,将来才不会在更大的风浪前胆怯、屈服。
第二个游戏是试卷答题,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试卷,上面有30道刁钻的生活问答题,要求同学们在3分钟内全部答完,而试卷要求中,则明确说明了注意看完问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经审题就提笔,刷刷作答。也有一些同学是认真看了一边问题,看完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竟只要回答3道题!3分钟结束了,有些同学仍然没有发现这隐藏的秘密,最后才直呼上当。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不能看到问题就直接按照惯性思维或未仔细分析就急于下手,这样做无疑是不可取的。
这两个精心策划的心理游戏,相信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不过,生活不是游戏,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耍赖,不能重来,更不能仅是看戏的态度。游戏中的哲学,生活中再见真章!
心理作文 篇7
自卑情结,心理学定义为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个人感觉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糟糕情绪。
说到自卑情结,那势必就要关联上另一个名词,优越感。优越感可谓是自卑情节的必要补偿情绪,无论是刻意或是潜意识。一个有自卑的情节的人,内心必定是胆怯懦弱的,势必常常感受到由外界带来的焦虑,因此他们会迫切的需要优越感来中和焦虑,以此获得心理的满足。然而如此并不会真正的解决问题,只会将更大的问题越埋越深。
人类在获取错误的优越感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他人或自己的社交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对他人,一个怀有自卑的人的对优越感的极大的渴望会造成他人的不适,这会通过言语或者行动表现出来。自卑是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潜意识对主观来说几乎不可改变。任何潜意识的内容都会从言语和行为中找到缩影。自卑的人为获取优越感,言语上可能打击,捉弄他人,以侮辱他人的方式来获取优越感,抑或是在背后讲闲话,增加与他人融入度抬高自己的方式来获取优越感。这些行为势必会引起他人的不满,而这些对于情绪化潜意识化的自卑者来说却显得十分自然。长此以往,不满不断加深,对自卑者的社交圈将是一个极大的破坏,最后也落了个“孤独无依” 的下场。
绝大多数想摆脱自卑感的自卑者在行为上会有一个独特的现象,他们会喜好去模仿集体中有权威,相对强势的人的行为,甚至会将这些行为中强势的部分表现得更加过火。一个自卑的人,或许呆在阴暗的角落,一声不吭,或许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表现得极度的盛气凌人。可是自卑者依旧是自卑者,尽管在外显露的盛气临人,内心依旧十分的脆弱,只要稍加刺激,就会惊慌失措,懦弱不堪。因为他们的霸气是展露给别人看的,是一种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防御机制,而且往往刚开始这会产生一些不错的效果。可他们永远骗不了他们自己,他们胆怯弱小的内心是十分真实的,而且几乎不受主观控制,一旦接收到一些对他们心里的刺激,他们几乎会立刻崩溃,他们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完全没有平日盛气临人时的姿态,而且一旦被刺激,这种糟糕的状态会在他们心中维持很长的时间,甚至有可能会加深他们自卑的程度,他们会觉得一时间失去了缓和目前状态的唯一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度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获取优越感的他们自认为完美的途径失去了。
对自己,生活毕竟不是坦途,总有一些磕磕碰碰,而且人外有人,这些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对于自卑者来说这些确实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他们在获取优越感的途中一旦遭遇一点挫折,他们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痛苦当中。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行,感觉上天就是对自己不公,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自暴自弃的行为,例如可能再不认真工作,冷眼看待每一个人,包括自己最亲近的朋友等等,极大的毁坏自我的生活。更有极端者甚至会选择自残的方式,他们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对这个世界抱怨上天的不公,通过表示可怜来获取优越感。这种自伤有时候会有不错的效果,但长远来看,它将极大地伤害身心健康,加深自卑情结,最后现在身心的双重痛苦中无法自拔。
而我们应如何为自卑情结找一个合适的解决途径呢?假如我们每一次都能够勇敢的寻找到适当的办法来克服困难,就可以摆脱自卑感。我们应该直面自卑情结这个根本上的问题,而不应该迫切的去解决生活中由自卑感引起的问题,因为那只是为了获取生活中错误的优越感,它只会暂时解决当下的问题,却无法一劳永逸。而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他们的行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们努力的方向对达成目标毫无用处。只有在自身奋斗的同时学会帮助他人,给他人带来益处,才可能轻松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在你收获到优越感的同时,他人同样也可以收到。
心理作文 篇8
即使在这个时候,老妇人也没有说话,没有说话是因为尊敬死去的人。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是因为他的亲人来了,这里不需要她这个老妇人了。而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是因为尊敬死者,才穿黑色服饰的衣服。颤巍巍地走了。颤巍巍这个词来表现出老玛利·育乞西的衰老。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蜡烛和那些士兵,可能老妇人觉得这里以后不需要她了,因为他的亲人在守候他,让他不觉的孤独。
但是,老妇人珍藏的喜烛的火焰会一直在那里陪伴着他,让他感觉不到黑暗,感觉不到阴森,感觉不到寒冷,让他的身边从此光明下去。
老妇人在守候幸福契克拉耶夫的同时,也在默默地思念自己的儿子和亲人,也同样的'担心他们的安全,也有时候会觉得儿子和她的亲人,已经被德国人的炮给……
但是老妇人坚信不管这么样,只要自己对别人的儿子好,也许上天会让她的儿子好的。也行上天会派一位好心人对自己的儿子好的。
【心理作文】相关文章:
心理的作文07-21
(精选)心理作文08-12
心理作文(精选)08-03
心理作文07-27
【经典】心理作文08-29
心理作文【经典】09-23
心理的作文【经典】10-13
心理的作文12-15
实用的心理的作文07-20
写心理的作文(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