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食作文

时间:2022-07-23 02:34:22 家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美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15篇

家乡美食作文1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分宜,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美食。

  我们分宜的美食可多了,最佳代表就是分宜炒粉了。把泡好的扎粉放进热锅里爆炒,加上点青菜、辣椒等各种调料,没多久,香味四溢,临出锅时再撒上点葱花,美味的分宜炒粉就可以出锅了。有些大厨炒扎粉时还会炒出火来呢!炒粉一上桌,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尝一口,简直太美味了,我个人喜欢加个蛋一起炒。炒扎粉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晚餐,还可以当宵夜。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分宜人,回到家乡都会迫不及待地来碗分宜炒粉。

  “电厂螺蛳”,我们分宜人都不会陌生,街上开了好多家,新余也有,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小吃。把漂洗干净的螺蛳尾部斩去,大火爆炒,加上各种香料调料。我们家也会炒螺蛳,爸爸炒的时候会加上点香菇和姜蒜,而且要煮好长一段时间,爸爸说螺蛳一定要煮透,否则吃了对身体不好。出锅了加点葱花一拌,满屋子的香味,夹起一颗放进嘴里一吸,美味立刻在嘴巴里漫开,去掉内脏,把螺蛳肉挑出来,放进嘴里,嚼劲十足。特别是那香菇的味道,香菇帽很嫩,香柄又很有嚼劲,而且都吸足了汤汁,真是天下的美味呀!

  霉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发霉了的豆腐,却是分宜的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外婆告诉我其实不是豆腐发霉了,是豆腐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低温发酵,表面上看起来像发了霉而已。我最爱吃外婆做的霉豆腐,外婆告诉我她有“秘方”——桔子皮打成的粉拌辣椒粉里一起,让霉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妈妈告诉我霉豆腐别看它样子不是那么好看,但它含有好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益生菌呢!我最喜欢的'是喝粥的时候就着霉豆腐,味道真的很不错的哦,你也试试吧。

  再来说说妈妈老家的特色——南乡腊肉。每年冬天,外婆都会精心挑选些五花肉,撒上盐腌渍一段时间,再用绳子挂起来用柴火的烟去熏上一些日子,香喷喷的腊肉就做好了。吃的时候先把腊肉洗干净,再切成小块放入蒸锅里去蒸,妈妈说这个也要掌握时间的,水开后蒸十五分钟肉的口感最好,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咬上一口细细咀嚼,满口的香味;瘦肉是红色的,肥肉是透明的,猪皮是黑色的,色泽好看而有层次。

  听我说完,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美味呢,如果你想品尝这些美食,请到我的家乡分宜来吧!

家乡美食作文2

  在我的家乡温岭,有许多有名的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嵌糕”了。

  在温岭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到“嵌糕”店,店面并不起眼,大多数甚至连个招牌也没有。但是每天早上,这些“嵌糕”店门前都挤满了人,不等上几分钟是轮不上的。是什么如此吸引人呢?还是先来听我介绍一下吧。

  “嵌糕”,从字面上理解,首先是一种糕,就是把各种馅料“嵌”在里头的一种食物。它的外形比较独特,上下两头比较窄,中间鼓了出来,非常可爱,让人看着便有食欲。就像日本的寿司、美国的汉堡、法国的三明治一样,早先大概都是为了能快速地填饱肚子且便于携带而发明的吧,后来不断被改进:从原来的单一的馅料,发展到现在丰富的食材;从原来的店主纯手工揉制,演变成了用机器制造的`干净卫生的食物;从原来用于草草了事般地填饱肚子,逐渐成为一种味觉上的享受。这么多年的进化,让“嵌糕”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温岭人的早餐首选。听说,许多常年在外的温岭游子回到家乡的第一顿早餐就是在“嵌糕”店解决的!

  说到“嵌糕”,有一件逸闻趣事便不得不提了:爸爸前几年一直在杭州工作,只有周末才回来。为了能在家里多待一晚,他经常在周一凌晨出发去杭州,这样早饭便只能在路上解决。有一回,他天蒙蒙亮便开车出发了,忽然看见车站边上的一家名为“年度糕”的店竟然在营业,于是他作文便买了几筒新鲜出炉的“嵌糕”带上。到了杭州的单位里分给同事吃,这些“嵌糕”竟然还是热乎乎的。而杭州人从未见过这种食物,对这种吃法也很是惊讶,竟是无从下口,乍一看,还以为是放大了几倍的饺子哩!爸爸杭州的同事自从这回尝过“嵌糕”后,一有机会便要爸爸再带几筒去。

  每个星期我都会去吃上一次“嵌糕”。先自己选主料,我一般会挑上一块烤得香喷喷的精猪肉和一块吸满了肉汁的豆腐干,再加上另一样温岭的特色美食——油鼓,也叫泡虾,是由面粉裹了肉和葱花在油中炸成的。“嵌糕”的主要馅料便组成了,师傅会把它们细细地切成条,包入一张由年糕碾压而成的“大饼”中,再加入一些素的配菜:芹菜、胡萝卜、土豆丝、洋葱……足有十来样,随便选。随后,便见师傅把大饼状的“糕”合上,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快速捏几下,几秒钟的工夫,一筒“嵌糕”便递到了我手上。最后,我再往“嵌糕”的开口处浇上一小勺肉汤汁,便是一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当你咬下第一口时,还未向下渗透的肉汤汁便与馅料一起被你收入嘴里,那“肆意横行”的肉香与朴素淡雅的胡萝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谁说,这一切馅料混合在一起,不是一场完美的邂逅呢?每一口下去都让你回味无穷!

  “嵌糕”——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在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家乡美食作文3

  妙不可言的美食,不过是来自记忆深处的某种熟悉的味道……

  在我四、五岁时,我最爱吃的美食,便是一种黑黑的美味,它叫作麻糍,只需一些黑芝麻以及糯米,然后又几道极其简单的工序制成。但是它是我至今也不能割舍的一份美味与童真……

  “卖麻糍喽!卖麻糍喽!”那位天天挑着担,担里放着发糕、麻糍的老爷爷来到我们家附近,大声叫卖着,当时的我高兴地活蹦乱跳,对着家里说:“卖麻糍的来了!”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不知道有几个人在听我说的话。但每一次,不到几分钟,母亲就会拎着一袋软绵绵、黑乎乎的美味回到家来。这时,我就会坐在餐桌了,拿来些白砂糖,往麻糍上倒上一堆,然后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让甜蜜的美味在嘴中翻滚,大口大口咀嚼这美味,此时我想的'是:要是这辈子每天都能吃到这美味该多好呀!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我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正在上小升初。当时的我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吃过麻糍了,最后一次似乎是在两年前,但是那是在某次早晨快要迟到时吃的,没有细细品尝,但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来自美食的快乐与满足了,没有那种童真了,舌头口腔已经被辛辣麻木了,也冷落了麻糍;虽然牛排、烧烤、肯德基等新食品层出不穷,但我总吃不出童年的那份甜蜜和快乐。

  在十二岁那年,小升初的种种不顺,及对小学的不舍与留念,使我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一天天堕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再这样不务正业,那迟早会从数学的优秀变得“江郎才尽”,但是我努力的那几天又十分浮躁与迷茫,最终只见得做了一堆题目与试卷,但成绩却毫无起色,导致食欲不振。

  在一个天才蒙蒙亮,在夏日的早晨,我已着装完结,空洞地望着窗台,一张清瘦、黝黑的脸,那正是我,我在思索,为什么会浮躁?“卖麻糍啰!”——那熟悉的声音又在我耳畔响起,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吃麻糍的情景之中。“我要吃麻糍。”从我口中蹦出这么一句平淡的话。

  几分钟后,母亲来了,拎着一袋黑黑的、扁扁的麻糍,我不慌不忙,接过这记忆中的美味,细细品尝,解除了长期没有食欲的困境。当我的舌尖与美味接触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那个对一切都好奇的年纪。

  美味依然香甜如初——我要努力了!

  指导老师评语: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一个普通的食物——麻糍竟然让作者魂牵梦萦,并从“浮躁”中回归平静。结尾“我要努力了”意味深长!

家乡美食作文4

  艾米果是家乡赣州春季的一道特色小吃。清明前后,家乡总是“艾遍山野,绿满洲”,此时,便是制作艾米果最佳时节。

  制作艾米果先要到山上、田埂、荒野等地方,采摘到足够份量的又嫩又绿的艾草。然后把鲜艾加上少许碱,用水煮至筷子一挑就烂时捞起、滤干,捣成艾草泥。再将艾草泥配上等量的干糯米粉,揉匀成一大团。这糯米粉的制作也是有讲究:糯米浸胀磨浆,装进细白布袋子,吊起阴干——这样制作出来的糯米粉就细白。做艾米果就得这么细白的米粉。

  揉匀成团的艾草糯米泥,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像擀饺子皮一样擀薄——当然,要比一般的饺子皮要厚上许多。“饺子皮” 擀好后,还要像包饺子一样,把事先准备好馅料包起,捏成饺子状就可以。

  馅料一般以糖、猪油、芝麻粉的混拌而成,也可用纯猪肉为馅。如果你喜欢甜,糖就多放一些;如果你喜欢香,就多放些芝麻粉和猪油;如果你的胃口很大,皮子就得铺大一点,好多放一些馅料……我们这里的人喜欢用冬笋、白萝卜、腊肉炒熟,再加佐料做馅,也喜欢把艾米果包成圆形。由于艾面团很有韧性,您甚至可以把它做成你想要的各种形状——只要你喜欢就行。

  包好了馅,下一步就该上蒸笼了。艾米果可以用竹制蒸笼、铁蒸笼,也可以用普通的蒸笼。蒸笼底下记得要铺上些大白菜叶子,因为铺上后,你蒸出来的艾米果会香一些。盖上蒸笼盖,一般旺火蒸个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那时的.艾米果最香。

  揭开蒸笼盖,一股艾香、面香和馅料香混合一起的,浓郁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让你食欲大动。稳稳夹起一个,轻轻一咬开……哎,这个绿色“艾面饼”还居然这么有筋道、Q弹!等你要惊呼的时候,那艾、面和馅三者组合而成的美味早已“天衣无缝”,直接把你的味蕾给征服了。此时,很多人再也忘记了刚才所要的惊呼,也顾不得热,一个又一个地接着狂吞……

  除了蒸,艾米果还可以生煎,生煎出来的艾米果特别香,但火气比较大,可一定注意哦!

  艾米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防病保健之功效,所以家乡人民的欢迎。每年清明前后,各家各户能做的总会做上一些,没有时间做的,也会买上几个尝尝。如果你也想吃的话,来吧,来吧,春季相约赣州就行——当然,单独@小范我,帮您快递几个也不是不可以……

家乡美食作文5

  乌米饭是我们鄞西特有的美食。每年到了立夏时节,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提着篮子到山上、田野去采摘乌米饭叶——这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植物,用这种叶子做出的乌米饭,口感清香,据说还有医用价值呢!

  奶奶采了一篮子的乌米饭叶,挑去老叶子,留下新叶子,一片片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再用刀把叶子切细放到盆中,戴上手套用力揉搓、挤压,等揉烂之后,在盆子里倒入清水浸泡。“浸泡的越久,水的颜色就越深。”奶奶告诉我们这个奥秘。大约浸泡了一整个白天,奶奶拿出一块大纱布,把乌饭叶子的水倒在纱布上过滤。水盆里留下了可以制作乌米饭的汁水。

  接着我们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汁水中浸泡。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浸泡,本来雪白的糯米染上了乌米饭叶子的汁水,颜色变得微微发紫,个头也比之前胖了一些。

  终于可以开煮了。奶奶把多余的汁水倒去,把糯米和适量的.汁水放入电饭煲中,放入一些糖增味,按下煮饭键。直至煮熟再焖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我在房间里徘徊。不一会儿去厨房看看饭煮熟了没有。大约过了20分钟,电饭煲冒起了阵阵水汽,一股植物的清香携带者糯米饭的甜香味飘散开来。随着电饭煲黄灯亮起,饭煮熟啦。“可以吃了吗,奶奶?”我简直迫不及待。“小馋猫,再等5分钟。”奶奶笑着捏了捏我的脸。这漫长的五分钟啊,我不知道咽下了多少口水。

  “出锅喽!”随着奶奶的呼喊,我们都围了过去。奶奶用勺子把乌米饭从锅子里盛出来,热腾腾的乌米饭散发着缕缕清香,我使劲地吸了一口,直通脾肺。乌米饭被铺到一个长方形的浅盆中,奶奶用力按压着,直至铺满整个盆子。我踮起脚尖从饭勺上抓了一块往嘴里塞,哇,好烫,但来不及细细嚼一嚼,直接吞入肚子中,呼,真好吃。妹妹咋呼着大眼睛看着我的馋样,也嚷嚷着要吃。奶奶只好抓起一块塞给妹妹。“马上可以吃了。”奶奶一边下达最后的指示,一边在乌饭上放上一颗颗的枸杞,再用刀划成一块块的方形。一旁的爸爸妈妈和一拥而上,你一块,我一块地吃起来。咬上一口,甜味适中,糯中带韧,满口清香,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望着小区里的绿树抽芽、长叶,我想,鄞西的乌饭树叶也一定长得油光发亮了。待疫情结束,阳光明媚之日,我一定要回到家乡,让奶奶再做一锅乌米饭尝尝,因为这是我心头一直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

家乡美食作文6

  在不回湖北过年的日子,我总会期待那金黄金黄的大碗粉蒸肉。

  粉蒸肉是土家族特有的菜肴,只会在人多或重大的场合登上饭桌。就像名字一样,糯米和小米把肉蒸的软乎乎,一口一大块肉,言有尽而意无穷。

  粉蒸肉是妈妈家乡湖北恩施地区最忠爱的食物。在四季吃不到几口肉的日子,粉蒸肉就是过年最大的慰籍,所以,肉切得很大很大块。

  见证了贫苦岁月的食物,手艺却快要失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妈妈这一代,对大块大块吃肉,早已改了观念,并手艺生疏。外婆总是轻声叹息:我们从小到大想吃却吃不上的东西,现如今被各种海鲜、西式快餐、便捷外卖取代了,以后,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做了呢每每说着,便又起身,去准备下一餐的粉蒸肉。我连忙赶上,外婆眯眯笑:干么子呢?跟您学手艺!她也笑,眼角开出一朵花。

  别看它主要的食材仅仅三个,过程却是极其复杂的。提前一天,就要把小米与糯米浸泡一天一夜,小米分量大概是糯米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准备土家族自制的风吹腊肉,用刷子仔细清洗。我拿起刷,但肉在我手中滑溜溜的,一下子就掉了。外婆则娴熟地拿着,腊肉在她手中安静得像个听话的宝宝。接着,腊肉切大块,每一块快有我的手掌大,切葱姜蒜备着,准备工作基本上就绪。开始热锅下油,放入切好的`腊肉片,加入葱姜蒜一起翻炒,直到沁出细细的肉油,满屋的香味。外婆就会拿出一只中等大小的木蒸屉,把肉盛进去,再把已经泡好的米放在上面,加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开蒸,40分钟左右,木桶独有的淡淡木香也融了进去。

  粉蒸肉做好了,开饭时间也到了。外婆总是拿个大勺子,给每个人盛上一整碗,腊肉油而不腻,咸到好处。配上香甜软糯的小米与糯米,更是可口,味道在口中化开来,就像外婆扯起嘴角的一笑,久了更芬芳。一人顶多吃两碗,多了会有油腻感,一次可以吃上好几天。当我们幸福的吃着,外婆才终于露出欣喜的微笑与眼底淡淡的沧桑。

  粉蒸肉确实美味,可是,随着外婆这一代人的老去,又还有多少人会做呢?

  我抚住外婆的手:外婆,我要学会做这个菜。因为,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尝到这个朴素又淳香的食物,这不止是食物,更是一种传承与念想。

  外婆欣喜地笑了,这一次,她眼中似有星星闪耀,像搅碎了一池月光。

家乡美食作文7

  给你介绍下湖南的美食。

  我是一个正宗的湖南人,我爸爸是湖南人,我妈妈也是,湖南人吃饭一定要有辣椒,虽然我们家住在深圳,但是,我们家的口味还是改不了,我们家吃饭,除了汤和青菜,没有一道菜不是辣菜,说到吃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臭豆腐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臭豆腐,它虽然小,可是做工却非常的复杂要想炸出好的臭豆腐可不容易,先要用优质浏阳豆豉加冬笋、香菇、曲酒等煮制成卤水,然后再将质地优良的豆腐胚浸泡在卤水中,三五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净、沥干水分,将上等清茶油烧热,投入臭豆腐胚,用小火炸焦。炸好的臭豆腐摆入盘中,浇上辣椒油、香油、酱油等调料,可别以为做出来的臭豆腐是臭的,可香了。这臭豆腐外酥里嫩,咬上一口就会有“咔嚓”一声,慢慢咬下,里面的'豆腐又白又滑,跟外面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一个臭豆腐吃下,这时辣味已经是覆盖了全身,身上已是大汗涟涟,这种畅快淋漓是其他臭豆腐不能做到的。吃完一串,嘴里的辣味与香味还在嘴里,久久不去,这时虽然已经辣的喷火,但是嘴里还是忍不住说:“再来一串。”

  很多人认为臭豆腐是不健康的食品,其实不是这样的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古医书记载,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气,和脾胃,消胀痛,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常食者,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肤。它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臭豆腐乳它饱和脂肪含量很低,还不含胆固醇,还含有大豆中特有的保健成分——大豆异黄酮,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素奶酪”,它的营养价值甚至比奶酪还高。但是大家吃臭豆腐还是要适量才行,否则一样对身体不好。

  还有一道我喜欢吃的就是酱板鸭,酱板鸭可是湖南菜里的一朵奇葩,我们去湘菜馆一定会点的就是酱板鸭,是经三十多种名贵中药浸泡,10余种香料、经过风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的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道风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礼佳品。酱板鸭香、辣、甘、麻、咸、酥、绵适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腻,回味无穷,但是,不能吃辣的人可千万别吃。酱板鸭,是吃一口就会辣的喷火,但是却很有味,又香又辣,虽然很辣,可是就是感觉吃不过瘾,一了一口还想吃一口,又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刚刚走进去就能在混乱的菜香中找到酱板鸭的味道。

  下次去湖南一定要把所有的小吃通吃一遍。

家乡美食作文8

  今天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了她的酱茄子的作法,自己尝试做了一下,很成功,吃出了家乡的味道。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在和别人谈到自己家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介绍家乡的美食,比如提到“宫后”,还有黑龙江的锅包肉。但是还有一些美味我很少跟人提,最正宗的应该是姥姥做的酱茄子和手擀面了。酱茄子今天终于得到了姥姥的真传,现在比较怀念手擀面。姥姥做的手擀面比较粗,十分的劲道,加上东北独有酸菜肉末卤,那叫一个过瘾,一般我们叫“二大碗”我能吃两碗。老家的冬天时间很长,所以过冬菜中酸菜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酸菜缸和大石头,然而同样是酸菜在不同家腌制,味道也不一样,所以才有了姥姥手擀面的独有味道。如今在盘锦每当我想吃手擀面的时候,都会自己或带上要好的朋友去一家叫“老味道”的面馆,每次都会叫上一碗酸菜肉丝面。但是这家的酸菜没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却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于是这里几乎成了我的“老地方”。

  说到酱茄子,现在想想嘴边还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家乡的夏天,印象中最便宜的两种蔬菜:茄子和豆角,我的印象大约在93,94年左右,茄子应该在7分钱一斤左右,豆角稍微贵一点。可以说伴随每个夏季最多的蔬菜就是茄子和豆角了。那时候,爸爸有道菜挺大众,但很好吃,就是把茄子烀熟了,直接沾酱油蒜末吃。客观的说,妈妈做吃的就很一般了,茄子和豆角到她手里基本都是炖。但一到姥姥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酱茄子,这个味道真是太香了,特下饭。

  “宫后”这个词,可能是我家乡独有的一个词汇吧。“宫后”其实是烧烤的一种串,具体是什么还真挺难解释,应该是属于下货吧。我印象最早吃到“宫后”应该是小学时,在一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吃到的,当时一串羊肉串是5毛,宫后是6毛。现在想想很少能像那时吃着烧烤,最后再下一碗“鲜辣牌”方便面窝个鸡蛋那样的痛快了。最近一次回老家,我又找到了这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尽管更换了地址但老板没有换,他我对我父亲的`印象还很深刻,但是那次回家时间比较紧,我还是没有吃到他家的“宫后”,只是在他家吃了顿早餐。

  家乡的锅包肉,其实最正宗的叫法应该叫“哈尔滨锅包肉”,但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带料加工的最好。以前爷爷家那边的厂西市场里有一个专门带料加工做锅包肉的,就是你买好里脊肉,到他那,他个就给你做好,论斤收加工费,整体算下来肯定比在饭店吃便宜,而且味道正宗。总是觉得做锅包肉的醋跟我们平时吃的醋有差别。到辽宁之后,很少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这边基本都是番茄酱的锅包肉,个人认为没有家乡的味道好。在盘锦有两个地方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一个是在“双兴”叫“老式锅包肉”,另一个在田家叫“哈尔滨锅包肉”。

家乡美食作文9

  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能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能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浆,过滤,扯糖,都是非常重体力的活,爷爷奶奶在制作麦芽糖的季节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为去卖麦芽糖的爷爷则是更为辛苦,有一次,他因为太饿累倒在了离家二百米的地方,我们兄弟姐妹们跑出去把他抬了回来,他吃了几碗饭后,精神就马上恢复过来了。

  后来,农村过年时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爱吃麦芽糖与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制作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当地人已经不再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家乡美食作文10

  人们常说,乾县有三宝“挂面,锅盔,豆腐脑”。来乾县,不吃一碗辛香美味的豆腐脑,几乎等同于白来,打小在这长大的我,自然也对它赞不绝口。

  不同于城里打着“乾县豆腐脑”名号的小店,真正的乾县豆腐脑单一得让人意想不到,没有勾了芡的浓郁汤汁,没有提味的榨菜,葱花,也没有作为点缀的几颗黄豆,一小碗晶莹剔透的豆腐脑,浇上一层醋水,再舀上一勺辛香四溢的油泼辣子,这就是它真实的模样。

  揭开锅盖,入眼先是蒸腾的带着豆香的雾气,待雾气散开来些,晶莹润滑的豆腐脑便呈现在眼前。白嫩嫩的样子,像婴儿的脸,似乎稍有不慎就会破碎开来。却见老板行水流水般地舀了几勺在碗里,浇上早已调好的醋汁,再放上满满一大勺油泼辣子,走来放在我眼前。

  老板的动作很快,至此,我才能好好看看它。只见它上面附了厚厚一层油泼辣子,红油一汪一汪的是火辣辣的颜色。轻轻拨开表层上的辣椒,地下白嫩的豆腐脑儿透过醋汁显山漏水显现出来。划开豆腐脑,待汁水深入其中,迫不及待就舀了一勺放入口里。

  在舌头触到豆腐脑的那一刻,可怕的.辛香就噼里啪啦的在口腔中炸了开来。一瞬间。辣子的香,醋汁的咸,还有豆腐脑的醇香,一拥而上。刺激着我的每一处味蕾。嚼两口逃命似的赶紧咽下去,只剩下满口的豆香弥散,回味无穷。一口,两口,三口,根本停不下来。若再就上口刚出炉的锅盔,那更是锦上添花,不一会儿就能吃上三五碗。

  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吃不饱饭。父亲是家里老大,每天凌晨就得爬起来去学校,走三十多里路,回家后,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儿,每天的伙食只有两个干的硬邦邦的馒头,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这样,若是逢年过节能来县城吃一碗豆腐脑,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回去了可以向小伙伴们炫耀好几天。

  后来,物资生活丰富了,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父亲却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个味道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些东西代代相传,未曾变过。火辣辣的油泼辣子是黄土高原上人们特有的热情,直爽与豪迈,醇香四溢的豆腐脑,也正是这些淳朴之人的真实写照。

  犹记得每次回老家过年,家里总会来许多客人。我大多不认识,但那一个个亲切和蔼的笑脸总让我觉得熟悉,于是便七姑八姨地一通乱叫,不管我叫得对错,他们都会笑的乐开花,摸摸我的头,夸我招人爱。

  当豆腐脑的辛香再一次沁入鼻息,亲切温暖,是故乡的味道。

家乡美食作文11

  我们家是地道的临沂人,临沂人吃饭总是捧着大煎饼,临沂煎饼的特点就是硬。一顿饭下来,腮帮子咬得酸痛,大汗淋漓,可这煎饼就是香。

  俺们临沂煎饼的历史那可是悠久得很。早在春秋战国时,山东沂蒙人们就开始食用煎饼,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就是煎饼。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

  我们家的煎饼都是奶奶和姑姑们摊的,用自家中的小麦在石磨上碾碎再和着水,做成糊子,把炊烧热,把糊子倒在炊上,绕着圈倒,使之形成一个圆饼,我最喜欢把糊子倒在炊上,总是求奶奶给我试试,奶奶笑着把糊子给我,我高兴地拿着糊子倒在炊上,可总是有漏的地方,只见奶奶用光滑的木片把面糊摊开,刮平,漏了的地方再倒一点糊子,饼熟时,周边会卷起,奶奶揭起给我,我咬了一口,热的.,还有着小麦的香味,好吃。

  只要一提是山东人就会想起一句话“煎饼卷大葱。”记得小时候,妈妈把煎饼卷起夹上一个葱,放上家里烀的咸菜,再倒上一点酱,一口咬下仿佛能咀嚼整个的华东平原,那些麦田,那些杂粮,那些硬茧的手。

  我们爱这种食物。

  后来,我们全家搬到烟台,偶尔从老家来人也给带些煎饼,那时候,我们全家就像过节一样。爸爸洗葱,妈妈忙着炒几个菜,小孩子们帮着摆碗筷,空气中全是小麦的香气。一切就绪,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煎饼卷大葱,卷土豆丝,卷榨菜丝,各种卷法,卷一种菜一个滋味,各有千秋,那真是吃出了煎饼的境界来。

  平常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煎饼又馋得慌的时候,我们就去超市里买。超市里的煎饼精致得多,那都是机器做的,很薄,很均匀,看不到杂粮,一口咬下去并不费力,但是也没有什么嚼头,所以并不垫饥。

  但平常都是去买那机器做的煎饼,那机器做的饼很薄,也看不到杂粮,咬一口不用费力就咬下来,很软,没什么嚼头,大煎饼吃一张就饱了,可这机器煎饼吃几张过一会儿就饿了。

  临沂的煎饼的原料大都带皮带壳,所以很粗糙,看到那煎饼就像看到了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土地上的麦子,麦子旁的农民,农民脸上的笑容。

  当我再次踏上那熟悉的土地,我看到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昔日炊烟袅袅的村庄早已消失不见。走进曾经的院落,满眼都是萧条,打开尘封的门,那些农具都已经生锈。角落里摊煎饼的炊,蒙上了一层蛛网,那被奶奶温热的手无数次转动过的鏊子也被丢弃在角落里。

  我怀念那炊烟升起的村落,村落上空飘荡的煎饼的香气,我怀念奶奶和姑姑们低头摊煎饼的时光,那独有的岁月沉香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无论走多远,我都不曾忘了,我是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临沂人。

家乡美食作文12

  樊川小肚,是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樊川小肚俗称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了一个葫芦形。小肚的主料是精肉和板膘,配料为豆腐皮与淀粉,调料有姜、葱、酒、糖、盐和香料。樊川小肚得用陈年老卤汤煨,煨时要把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入味,成为香味扑鼻的蒲包肉。

  你别小瞧了樊川小肚,它个头虽小,可历史悠久。樊川小肚最早出现在清代早期,距今约有300余年之久。相传,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擅长制作“小肚”。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杂物扔进灶膛烧了。哪知,破蒲席点火烧着之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股奇异的香味,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此后,樊川小肚的名声也就传开了,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加工、改进,如今,“樊川小肚”声名远播。而用蒲包包成的这种美食便有了蒲包肉这个名字,而其肉嘟嘟的外形,更让它得了“小肚”这一美称。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早茶和沐浴文化的体现,樊川也是如此。

  每天早上,镇上的.人都会来到面店,坐下来,点上一碗面,再要一个蒲包肉。店员会将一个个蒲包肉切成片,摆在盘中,小巧精致,惹人喜爱。夹起一块蒲包肉,细抿一口,肉质肥瘦相宜,软糯筋道,肥而不腻,妙不可言。那是恰到好处的咸与甜,慢慢品尝,口齿留香。

  蒲草、猪肉、香料,这些复合的香,相互融合衬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小城最原生态、最本色的滋味。它远离了大都市瞬息万变、跳跃而繁复的气息。所以,每至清明,都会有大批外出打拼的本地人回来带走一大包小肚。小肚寄托着樊川人的乡愁,它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小时候,我和爷爷上街,每至熟食摊面前,总要缠着爷爷给我买小肚,单个买的小肚通常是不切的,我便用肉嘟嘟的小手将这“小葫芦”一掰两半,抓在手上像两个小球,我坐在车后面,就这样一路啃回家。这便是陪伴我成长的家乡美食。

  樊川小肚,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他们有的一直守着家乡,有的早早走出了家门,不管走得有多久,都不会忘记这一口家的味道。

  无论几载变迁,樊川小肚将永远是樊川人,也是我内心深处的美好故事,永远……

家乡美食作文13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因为是古城的缘故,所以城市的建设,人们的思想,就没有沿海城市这么开放、开通。但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人文内涵,却是极为丰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这里有保持着宋,元、明时代建筑风格与规模的古城墙,宋皇宫建筑遗址龙亭,高耸入云的铁塔,包龙图打坐的开封府,水浒传所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大相国寺,李白、杜甫、高适挥毫《梁园吟》的禹王台等等。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引得游人如织,为家乡旅游事业的繁荣做着贡献。

  虽然人文景观令人惊叹,但是最能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还是家乡的小吃。且不说早就闻名遐迩的“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小笼包子;展开双翅像飞翔的蝴蝶的锅贴;晶莹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鸡;用木锤千锤万打的花生糕;誉满全球的沙瓤蜜甜的汴梁大西瓜。就单说家乡的小吃,就可以让你垂涎欲滴,去吃上一个月都是不会重样的。

  早餐的集市上,吃客云集,只是汤类就有,胡辣汤(荤的,素的,白的三种),豆沫、八宝粥、豆腐脑、豆浆、绿豆面糊涂、面筋穗甜汤、四味菜、羊肉汤、羊双肠、鸡血汤、鸭血粉丝汤等等十几种一字摆开,任君挑选。主食就是更多了,双批油条、单批油条、杠子油条、江米小油条、肉菜角、素菜角、肉包子、素包子、炸糖糕、炸三角、鸡蛋煎饼、鸡蛋灌饼、香菜煎饼、荆芥煎饼、煎饼果子、羊肉炕馍……真的太多太多了。

  到了晚上,家乡小吃的街市那叫一个壮观,绵延上千米的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几百家小吃摊点两边摆开来。老板在殷勤的招呼声中,向你展示着眼前色、香、味、型俱佳的、特色饭菜。更有绝招的`老板,把自己的小吃分成了小块或者是盛入小碗请你免费品尝。此时你不用费心挑选,不用费心查看,只要看一眼那家摊点后面桌子边吃饭的人数,就能断定那家的最好吃,有的摊点,想吃还要排队等候呢。

  叫上一盘炒凉粉,一盘板羊肉,一盘酱牛肉,两盘凉拌小菜,一碗黄焖鱼,四个黄灿灿上面撒满芝麻的大烧饼,再来四碗手擀面条,你们一行四人,不足百元,保证吃的心满意足,酣畅淋漓。

  民以食为天,家乡的小吃,吃出了日子的红火,吃出了生活的真谛,吃出了人生的快乐。前段时间,女儿提前一个月由深圳回家乡待产,家乡吃的营养,吃的滋润,让女儿生了一个八斤重的胖小子。更让我感到惊奇惊喜的是,这胖小子从产房一抱出来,我接到怀中搂着,低头一看,小家伙的小手在嘴里放着,吸吮着,发出“吱,吱”的声响,哈哈,好一个小吃货!

家乡美食作文14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口南岸的一个小镇,这里有一道美食,曰:猪油米花糖。

  沙溪是一个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每一个来古镇旅游的游客,都迫不及待想品尝下沙溪的特色小吃,尤其是这道――猪油米花糖。

  说到猪油米花糖,它的历史悠久。在一百多年前,沈缓之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并且成为太仓一绝。其后沈缓之创立沙溪鼎盛祥糕饼店,生产的猪油米花糖曾在沙溪、太仓一带享有盛名,这也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沙溪也有其他做米花糖的糕饼店,如紫阳馆等,但其口味还是以“鼎盛祥”为最佳。

  走进古镇,“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展现在你面前。在这样的'水乡画廊里,有着一家家特色的小店,其中一家卖猪油米花糖的小店,定会印入你的眼帘,店面不大,古旧的装饰,猪油米花糖被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条古街上,猪油米花糖属他家最热卖。

  我和妈妈也时常光顾他家,买好一些猪油米花糖,解馋。它的包装谈不上精美,但还是比较朴实和喜庆的,用一张粉色的油纸包裹着,呈长方形,正中间工工整整写了五个大字:“猪油米花糖”,四周画了一圈花边。妈妈告诉我,以前太仓人家里办喜宴,都会发猪油米花糖给亲朋好友,这可能也就是包装喜庆的原因吧。打开粉色的油纸,看到米白色的猪油米花糖,造型美观大方,整齐平稳,厚薄均匀,无缺角掉边,无撒子。上面撒了花生仁、黑芝麻、砂糖……

  总疑惑,这么好吃的猪油米花糖它是怎么做成的?有一天,在店铺里面,正巧看到了一个阿婆在制作猪油米花糖。只见她先拿出隔夜做好发酵风干的糯米,然后把它放到锅子里,用微火收干,接着把锅内加热到200度,再炸米花,炸到又酥又脆后放入糖液和花生米,接着,把它擀平压紧,最后把它切成块包起来。我走上前,猪油米花糖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我情不自禁地大叫道:“妈妈,我要买猪油米花糖!”妈妈笑着付了钱,给我买了一块,我立马打开包装纸,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啊呜一大口,嘴边沾满了砂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酥脆化渣,不砂不化,香甜可口,还有米花,花生仁的清香,真是人间极品啊!

  猪油米花糖是我们沙溪的特色小吃,确实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可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样不起眼的小吃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总觉得,我们丢失的不是一样特色小吃,而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家乡美食作文1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佳肴。你看,东坞山的豆腐皮、常绿的熬豆腐、嘉兴的粽子……个个都是色味双全,但我还是钟情于家乡的面筋。

  说到龙门面筋,我不禁咽了一口唾沫。面筋是龙门的传统美食,你知道面筋的由来吗?相传在北宋年间,孙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建了“孙处士祠”。祠堂建好后,要进行祭祀仪式,祭桌上要有很多吃的,因此族长发动所有人想新奇的东西。一个姓孙的妇女在馒头里添肉后再稍作改进,由族长命名“孙家面筋”,也就是龙门面筋。

  今天我来到家乡,与你谈一谈龙门面筋。你可不要口水直流三千尺!“管璐瑶快来做面筋。”老妈在厨房里喊。看来,老妈也是一个面筋迷哦。你瞧,老妈正倒着面粉哩!首先要在面粉中加入盐、温水揉出韧性,然后放在圆桌上醒一下,接着将面团放入一个有孔的盆子里,在水中清洗一下,这回面团洗了个“冷水澡”,当然要把脏东西洗掉——把麦皮滤出去,最后就只剩下一团白白胖胖的面筋了。洗干净了之后再取出来,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龙门面筋的淡淡的香味儿了。我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一个个面筋整着队跳到我手上……嗯,我回过神来又开始了欣赏面筋“成长记”。

  “叽叽喳喳”,你瞧连小鸟都对它垂涎欲滴了。“剁剁剁”听老妈开始剁肉了。我砸吧砸吧嘴,盯着面筋。不一会儿五花肉、韭菜、笋干组成的馅儿做好了。接下来我把面团拧下一小块,揉成团儿再看摊开,加入馅儿,一个面筋就大功告成了。不一会儿盘中便摆满了面筋,好像一个个大胖小子正对着我笑哩!那一个个肉嘟嘟的面筋,在微风的'吹拂下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又接着沐浴在温暖、柔和的阳光下了。最后一到工序是——炸。“滋啦啦”油烫了起来,一个面筋被丢了下去,竟然冒起了泡泡。他们像一个个芭蕾舞者,过了好久它们停止了舞蹈,踮起了脚尖,慢慢浮了起来。“滋啦啦”面筋渐渐变黄了,一阵香气向我袭来,我深吸一口气,真香,多么醉人的气味儿!妈妈把它们一个一个捞了上来。

  随着一阵风吹来,一股香味儿散发了出来,弥漫在厨房上空。

  终于,面筋出油了。我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面筋,它在阳光下显出了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我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细细品尝了一番。有一点儿脆脆的,面筋皮很有韧性,肉油而不腻,香味儿一下子就勾住了我的鼻子。总之两个字“好吃”,我又咽了一口唾沫,细细回味着面筋的味道,嗯,回味无穷!

  龙门面筋可真是色、香、味俱全,果然名不虚传!你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呢?如果你想吃龙门面筋,那你务必去龙门,顺便也去领略一下那儿的风土人情 。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美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美食作文精选15篇

家乡美食作文1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分宜,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美食。

  我们分宜的美食可多了,最佳代表就是分宜炒粉了。把泡好的扎粉放进热锅里爆炒,加上点青菜、辣椒等各种调料,没多久,香味四溢,临出锅时再撒上点葱花,美味的分宜炒粉就可以出锅了。有些大厨炒扎粉时还会炒出火来呢!炒粉一上桌,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尝一口,简直太美味了,我个人喜欢加个蛋一起炒。炒扎粉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晚餐,还可以当宵夜。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分宜人,回到家乡都会迫不及待地来碗分宜炒粉。

  “电厂螺蛳”,我们分宜人都不会陌生,街上开了好多家,新余也有,成了远近闻名的招牌小吃。把漂洗干净的螺蛳尾部斩去,大火爆炒,加上各种香料调料。我们家也会炒螺蛳,爸爸炒的时候会加上点香菇和姜蒜,而且要煮好长一段时间,爸爸说螺蛳一定要煮透,否则吃了对身体不好。出锅了加点葱花一拌,满屋子的香味,夹起一颗放进嘴里一吸,美味立刻在嘴巴里漫开,去掉内脏,把螺蛳肉挑出来,放进嘴里,嚼劲十足。特别是那香菇的味道,香菇帽很嫩,香柄又很有嚼劲,而且都吸足了汤汁,真是天下的美味呀!

  霉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发霉了的豆腐,却是分宜的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外婆告诉我其实不是豆腐发霉了,是豆腐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低温发酵,表面上看起来像发了霉而已。我最爱吃外婆做的霉豆腐,外婆告诉我她有“秘方”——桔子皮打成的粉拌辣椒粉里一起,让霉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妈妈告诉我霉豆腐别看它样子不是那么好看,但它含有好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益生菌呢!我最喜欢的'是喝粥的时候就着霉豆腐,味道真的很不错的哦,你也试试吧。

  再来说说妈妈老家的特色——南乡腊肉。每年冬天,外婆都会精心挑选些五花肉,撒上盐腌渍一段时间,再用绳子挂起来用柴火的烟去熏上一些日子,香喷喷的腊肉就做好了。吃的时候先把腊肉洗干净,再切成小块放入蒸锅里去蒸,妈妈说这个也要掌握时间的,水开后蒸十五分钟肉的口感最好,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咬上一口细细咀嚼,满口的香味;瘦肉是红色的,肥肉是透明的,猪皮是黑色的,色泽好看而有层次。

  听我说完,你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呢?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美味呢,如果你想品尝这些美食,请到我的家乡分宜来吧!

家乡美食作文2

  在我的家乡温岭,有许多有名的特色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嵌糕”了。

  在温岭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找到“嵌糕”店,店面并不起眼,大多数甚至连个招牌也没有。但是每天早上,这些“嵌糕”店门前都挤满了人,不等上几分钟是轮不上的。是什么如此吸引人呢?还是先来听我介绍一下吧。

  “嵌糕”,从字面上理解,首先是一种糕,就是把各种馅料“嵌”在里头的一种食物。它的外形比较独特,上下两头比较窄,中间鼓了出来,非常可爱,让人看着便有食欲。就像日本的寿司、美国的汉堡、法国的三明治一样,早先大概都是为了能快速地填饱肚子且便于携带而发明的吧,后来不断被改进:从原来的单一的馅料,发展到现在丰富的食材;从原来的店主纯手工揉制,演变成了用机器制造的`干净卫生的食物;从原来用于草草了事般地填饱肚子,逐渐成为一种味觉上的享受。这么多年的进化,让“嵌糕”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成为温岭人的早餐首选。听说,许多常年在外的温岭游子回到家乡的第一顿早餐就是在“嵌糕”店解决的!

  说到“嵌糕”,有一件逸闻趣事便不得不提了:爸爸前几年一直在杭州工作,只有周末才回来。为了能在家里多待一晚,他经常在周一凌晨出发去杭州,这样早饭便只能在路上解决。有一回,他天蒙蒙亮便开车出发了,忽然看见车站边上的一家名为“年度糕”的店竟然在营业,于是他作文便买了几筒新鲜出炉的“嵌糕”带上。到了杭州的单位里分给同事吃,这些“嵌糕”竟然还是热乎乎的。而杭州人从未见过这种食物,对这种吃法也很是惊讶,竟是无从下口,乍一看,还以为是放大了几倍的饺子哩!爸爸杭州的同事自从这回尝过“嵌糕”后,一有机会便要爸爸再带几筒去。

  每个星期我都会去吃上一次“嵌糕”。先自己选主料,我一般会挑上一块烤得香喷喷的精猪肉和一块吸满了肉汁的豆腐干,再加上另一样温岭的特色美食——油鼓,也叫泡虾,是由面粉裹了肉和葱花在油中炸成的。“嵌糕”的主要馅料便组成了,师傅会把它们细细地切成条,包入一张由年糕碾压而成的“大饼”中,再加入一些素的配菜:芹菜、胡萝卜、土豆丝、洋葱……足有十来样,随便选。随后,便见师傅把大饼状的“糕”合上,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快速捏几下,几秒钟的工夫,一筒“嵌糕”便递到了我手上。最后,我再往“嵌糕”的开口处浇上一小勺肉汤汁,便是一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了。当你咬下第一口时,还未向下渗透的肉汤汁便与馅料一起被你收入嘴里,那“肆意横行”的肉香与朴素淡雅的胡萝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谁说,这一切馅料混合在一起,不是一场完美的邂逅呢?每一口下去都让你回味无穷!

  “嵌糕”——我家乡的特色小吃,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在我眼里,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家乡美食作文3

  妙不可言的美食,不过是来自记忆深处的某种熟悉的味道……

  在我四、五岁时,我最爱吃的美食,便是一种黑黑的美味,它叫作麻糍,只需一些黑芝麻以及糯米,然后又几道极其简单的工序制成。但是它是我至今也不能割舍的一份美味与童真……

  “卖麻糍喽!卖麻糍喽!”那位天天挑着担,担里放着发糕、麻糍的老爷爷来到我们家附近,大声叫卖着,当时的我高兴地活蹦乱跳,对着家里说:“卖麻糍的来了!”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不知道有几个人在听我说的话。但每一次,不到几分钟,母亲就会拎着一袋软绵绵、黑乎乎的美味回到家来。这时,我就会坐在餐桌了,拿来些白砂糖,往麻糍上倒上一堆,然后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让甜蜜的美味在嘴中翻滚,大口大口咀嚼这美味,此时我想的'是:要是这辈子每天都能吃到这美味该多好呀!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我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正在上小升初。当时的我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吃过麻糍了,最后一次似乎是在两年前,但是那是在某次早晨快要迟到时吃的,没有细细品尝,但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来自美食的快乐与满足了,没有那种童真了,舌头口腔已经被辛辣麻木了,也冷落了麻糍;虽然牛排、烧烤、肯德基等新食品层出不穷,但我总吃不出童年的那份甜蜜和快乐。

  在十二岁那年,小升初的种种不顺,及对小学的不舍与留念,使我整天沉浸在虚拟的电子世界中,一天天堕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再这样不务正业,那迟早会从数学的优秀变得“江郎才尽”,但是我努力的那几天又十分浮躁与迷茫,最终只见得做了一堆题目与试卷,但成绩却毫无起色,导致食欲不振。

  在一个天才蒙蒙亮,在夏日的早晨,我已着装完结,空洞地望着窗台,一张清瘦、黝黑的脸,那正是我,我在思索,为什么会浮躁?“卖麻糍啰!”——那熟悉的声音又在我耳畔响起,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吃麻糍的情景之中。“我要吃麻糍。”从我口中蹦出这么一句平淡的话。

  几分钟后,母亲来了,拎着一袋黑黑的、扁扁的麻糍,我不慌不忙,接过这记忆中的美味,细细品尝,解除了长期没有食欲的困境。当我的舌尖与美味接触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那个对一切都好奇的年纪。

  美味依然香甜如初——我要努力了!

  指导老师评语: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一个普通的食物——麻糍竟然让作者魂牵梦萦,并从“浮躁”中回归平静。结尾“我要努力了”意味深长!

家乡美食作文4

  艾米果是家乡赣州春季的一道特色小吃。清明前后,家乡总是“艾遍山野,绿满洲”,此时,便是制作艾米果最佳时节。

  制作艾米果先要到山上、田埂、荒野等地方,采摘到足够份量的又嫩又绿的艾草。然后把鲜艾加上少许碱,用水煮至筷子一挑就烂时捞起、滤干,捣成艾草泥。再将艾草泥配上等量的干糯米粉,揉匀成一大团。这糯米粉的制作也是有讲究:糯米浸胀磨浆,装进细白布袋子,吊起阴干——这样制作出来的糯米粉就细白。做艾米果就得这么细白的米粉。

  揉匀成团的艾草糯米泥,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像擀饺子皮一样擀薄——当然,要比一般的饺子皮要厚上许多。“饺子皮” 擀好后,还要像包饺子一样,把事先准备好馅料包起,捏成饺子状就可以。

  馅料一般以糖、猪油、芝麻粉的混拌而成,也可用纯猪肉为馅。如果你喜欢甜,糖就多放一些;如果你喜欢香,就多放些芝麻粉和猪油;如果你的胃口很大,皮子就得铺大一点,好多放一些馅料……我们这里的人喜欢用冬笋、白萝卜、腊肉炒熟,再加佐料做馅,也喜欢把艾米果包成圆形。由于艾面团很有韧性,您甚至可以把它做成你想要的各种形状——只要你喜欢就行。

  包好了馅,下一步就该上蒸笼了。艾米果可以用竹制蒸笼、铁蒸笼,也可以用普通的蒸笼。蒸笼底下记得要铺上些大白菜叶子,因为铺上后,你蒸出来的艾米果会香一些。盖上蒸笼盖,一般旺火蒸个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那时的.艾米果最香。

  揭开蒸笼盖,一股艾香、面香和馅料香混合一起的,浓郁的香味就扑鼻而来,让你食欲大动。稳稳夹起一个,轻轻一咬开……哎,这个绿色“艾面饼”还居然这么有筋道、Q弹!等你要惊呼的时候,那艾、面和馅三者组合而成的美味早已“天衣无缝”,直接把你的味蕾给征服了。此时,很多人再也忘记了刚才所要的惊呼,也顾不得热,一个又一个地接着狂吞……

  除了蒸,艾米果还可以生煎,生煎出来的艾米果特别香,但火气比较大,可一定注意哦!

  艾米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防病保健之功效,所以家乡人民的欢迎。每年清明前后,各家各户能做的总会做上一些,没有时间做的,也会买上几个尝尝。如果你也想吃的话,来吧,来吧,春季相约赣州就行——当然,单独@小范我,帮您快递几个也不是不可以……

家乡美食作文5

  乌米饭是我们鄞西特有的美食。每年到了立夏时节,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提着篮子到山上、田野去采摘乌米饭叶——这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植物,用这种叶子做出的乌米饭,口感清香,据说还有医用价值呢!

  奶奶采了一篮子的乌米饭叶,挑去老叶子,留下新叶子,一片片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再用刀把叶子切细放到盆中,戴上手套用力揉搓、挤压,等揉烂之后,在盆子里倒入清水浸泡。“浸泡的越久,水的颜色就越深。”奶奶告诉我们这个奥秘。大约浸泡了一整个白天,奶奶拿出一块大纱布,把乌饭叶子的水倒在纱布上过滤。水盆里留下了可以制作乌米饭的汁水。

  接着我们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汁水中浸泡。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浸泡,本来雪白的糯米染上了乌米饭叶子的汁水,颜色变得微微发紫,个头也比之前胖了一些。

  终于可以开煮了。奶奶把多余的汁水倒去,把糯米和适量的.汁水放入电饭煲中,放入一些糖增味,按下煮饭键。直至煮熟再焖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我在房间里徘徊。不一会儿去厨房看看饭煮熟了没有。大约过了20分钟,电饭煲冒起了阵阵水汽,一股植物的清香携带者糯米饭的甜香味飘散开来。随着电饭煲黄灯亮起,饭煮熟啦。“可以吃了吗,奶奶?”我简直迫不及待。“小馋猫,再等5分钟。”奶奶笑着捏了捏我的脸。这漫长的五分钟啊,我不知道咽下了多少口水。

  “出锅喽!”随着奶奶的呼喊,我们都围了过去。奶奶用勺子把乌米饭从锅子里盛出来,热腾腾的乌米饭散发着缕缕清香,我使劲地吸了一口,直通脾肺。乌米饭被铺到一个长方形的浅盆中,奶奶用力按压着,直至铺满整个盆子。我踮起脚尖从饭勺上抓了一块往嘴里塞,哇,好烫,但来不及细细嚼一嚼,直接吞入肚子中,呼,真好吃。妹妹咋呼着大眼睛看着我的馋样,也嚷嚷着要吃。奶奶只好抓起一块塞给妹妹。“马上可以吃了。”奶奶一边下达最后的指示,一边在乌饭上放上一颗颗的枸杞,再用刀划成一块块的方形。一旁的爸爸妈妈和一拥而上,你一块,我一块地吃起来。咬上一口,甜味适中,糯中带韧,满口清香,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

  又是一年春回大地,望着小区里的绿树抽芽、长叶,我想,鄞西的乌饭树叶也一定长得油光发亮了。待疫情结束,阳光明媚之日,我一定要回到家乡,让奶奶再做一锅乌米饭尝尝,因为这是我心头一直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

家乡美食作文6

  在不回湖北过年的日子,我总会期待那金黄金黄的大碗粉蒸肉。

  粉蒸肉是土家族特有的菜肴,只会在人多或重大的场合登上饭桌。就像名字一样,糯米和小米把肉蒸的软乎乎,一口一大块肉,言有尽而意无穷。

  粉蒸肉是妈妈家乡湖北恩施地区最忠爱的食物。在四季吃不到几口肉的日子,粉蒸肉就是过年最大的慰籍,所以,肉切得很大很大块。

  见证了贫苦岁月的食物,手艺却快要失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妈妈这一代,对大块大块吃肉,早已改了观念,并手艺生疏。外婆总是轻声叹息:我们从小到大想吃却吃不上的东西,现如今被各种海鲜、西式快餐、便捷外卖取代了,以后,都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做了呢每每说着,便又起身,去准备下一餐的粉蒸肉。我连忙赶上,外婆眯眯笑:干么子呢?跟您学手艺!她也笑,眼角开出一朵花。

  别看它主要的食材仅仅三个,过程却是极其复杂的。提前一天,就要把小米与糯米浸泡一天一夜,小米分量大概是糯米的三分之一左右,再准备土家族自制的风吹腊肉,用刷子仔细清洗。我拿起刷,但肉在我手中滑溜溜的,一下子就掉了。外婆则娴熟地拿着,腊肉在她手中安静得像个听话的宝宝。接着,腊肉切大块,每一块快有我的手掌大,切葱姜蒜备着,准备工作基本上就绪。开始热锅下油,放入切好的`腊肉片,加入葱姜蒜一起翻炒,直到沁出细细的肉油,满屋的香味。外婆就会拿出一只中等大小的木蒸屉,把肉盛进去,再把已经泡好的米放在上面,加适量的盐,搅拌均匀。开蒸,40分钟左右,木桶独有的淡淡木香也融了进去。

  粉蒸肉做好了,开饭时间也到了。外婆总是拿个大勺子,给每个人盛上一整碗,腊肉油而不腻,咸到好处。配上香甜软糯的小米与糯米,更是可口,味道在口中化开来,就像外婆扯起嘴角的一笑,久了更芬芳。一人顶多吃两碗,多了会有油腻感,一次可以吃上好几天。当我们幸福的吃着,外婆才终于露出欣喜的微笑与眼底淡淡的沧桑。

  粉蒸肉确实美味,可是,随着外婆这一代人的老去,又还有多少人会做呢?

  我抚住外婆的手:外婆,我要学会做这个菜。因为,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尝到这个朴素又淳香的食物,这不止是食物,更是一种传承与念想。

  外婆欣喜地笑了,这一次,她眼中似有星星闪耀,像搅碎了一池月光。

家乡美食作文7

  给你介绍下湖南的美食。

  我是一个正宗的湖南人,我爸爸是湖南人,我妈妈也是,湖南人吃饭一定要有辣椒,虽然我们家住在深圳,但是,我们家的口味还是改不了,我们家吃饭,除了汤和青菜,没有一道菜不是辣菜,说到吃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臭豆腐了,你可别小看了这个臭豆腐,它虽然小,可是做工却非常的复杂要想炸出好的臭豆腐可不容易,先要用优质浏阳豆豉加冬笋、香菇、曲酒等煮制成卤水,然后再将质地优良的豆腐胚浸泡在卤水中,三五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净、沥干水分,将上等清茶油烧热,投入臭豆腐胚,用小火炸焦。炸好的臭豆腐摆入盘中,浇上辣椒油、香油、酱油等调料,可别以为做出来的臭豆腐是臭的,可香了。这臭豆腐外酥里嫩,咬上一口就会有“咔嚓”一声,慢慢咬下,里面的'豆腐又白又滑,跟外面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一个臭豆腐吃下,这时辣味已经是覆盖了全身,身上已是大汗涟涟,这种畅快淋漓是其他臭豆腐不能做到的。吃完一串,嘴里的辣味与香味还在嘴里,久久不去,这时虽然已经辣的喷火,但是嘴里还是忍不住说:“再来一串。”

  很多人认为臭豆腐是不健康的食品,其实不是这样的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古医书记载,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气,和脾胃,消胀痛,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常食者,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肤。它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臭豆腐乳它饱和脂肪含量很低,还不含胆固醇,还含有大豆中特有的保健成分——大豆异黄酮,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素奶酪”,它的营养价值甚至比奶酪还高。但是大家吃臭豆腐还是要适量才行,否则一样对身体不好。

  还有一道我喜欢吃的就是酱板鸭,酱板鸭可是湖南菜里的一朵奇葩,我们去湘菜馆一定会点的就是酱板鸭,是经三十多种名贵中药浸泡,10余种香料、经过风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皮肉酥香,酱香浓郁,滋味悠长,有活血、顺气、健脾、养胃、美容的功效,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道风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肴、送礼佳品。酱板鸭香、辣、甘、麻、咸、酥、绵适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腻,回味无穷,但是,不能吃辣的人可千万别吃。酱板鸭,是吃一口就会辣的喷火,但是却很有味,又香又辣,虽然很辣,可是就是感觉吃不过瘾,一了一口还想吃一口,又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饭店吃饭,刚刚走进去就能在混乱的菜香中找到酱板鸭的味道。

  下次去湖南一定要把所有的小吃通吃一遍。

家乡美食作文8

  今天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了她的酱茄子的作法,自己尝试做了一下,很成功,吃出了家乡的味道。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在和别人谈到自己家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介绍家乡的美食,比如提到“宫后”,还有黑龙江的锅包肉。但是还有一些美味我很少跟人提,最正宗的应该是姥姥做的酱茄子和手擀面了。酱茄子今天终于得到了姥姥的真传,现在比较怀念手擀面。姥姥做的手擀面比较粗,十分的劲道,加上东北独有酸菜肉末卤,那叫一个过瘾,一般我们叫“二大碗”我能吃两碗。老家的冬天时间很长,所以过冬菜中酸菜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酸菜缸和大石头,然而同样是酸菜在不同家腌制,味道也不一样,所以才有了姥姥手擀面的独有味道。如今在盘锦每当我想吃手擀面的时候,都会自己或带上要好的朋友去一家叫“老味道”的面馆,每次都会叫上一碗酸菜肉丝面。但是这家的酸菜没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却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于是这里几乎成了我的“老地方”。

  说到酱茄子,现在想想嘴边还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家乡的夏天,印象中最便宜的两种蔬菜:茄子和豆角,我的印象大约在93,94年左右,茄子应该在7分钱一斤左右,豆角稍微贵一点。可以说伴随每个夏季最多的蔬菜就是茄子和豆角了。那时候,爸爸有道菜挺大众,但很好吃,就是把茄子烀熟了,直接沾酱油蒜末吃。客观的说,妈妈做吃的就很一般了,茄子和豆角到她手里基本都是炖。但一到姥姥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酱茄子,这个味道真是太香了,特下饭。

  “宫后”这个词,可能是我家乡独有的一个词汇吧。“宫后”其实是烧烤的一种串,具体是什么还真挺难解释,应该是属于下货吧。我印象最早吃到“宫后”应该是小学时,在一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吃到的,当时一串羊肉串是5毛,宫后是6毛。现在想想很少能像那时吃着烧烤,最后再下一碗“鲜辣牌”方便面窝个鸡蛋那样的痛快了。最近一次回老家,我又找到了这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尽管更换了地址但老板没有换,他我对我父亲的`印象还很深刻,但是那次回家时间比较紧,我还是没有吃到他家的“宫后”,只是在他家吃了顿早餐。

  家乡的锅包肉,其实最正宗的叫法应该叫“哈尔滨锅包肉”,但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带料加工的最好。以前爷爷家那边的厂西市场里有一个专门带料加工做锅包肉的,就是你买好里脊肉,到他那,他个就给你做好,论斤收加工费,整体算下来肯定比在饭店吃便宜,而且味道正宗。总是觉得做锅包肉的醋跟我们平时吃的醋有差别。到辽宁之后,很少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这边基本都是番茄酱的锅包肉,个人认为没有家乡的味道好。在盘锦有两个地方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一个是在“双兴”叫“老式锅包肉”,另一个在田家叫“哈尔滨锅包肉”。

家乡美食作文9

  麦芽糖是用小麦与大米合制而成,先是让小麦发芽,磨成糖浆,再将浸泡过的大米磨成粉浆。然后,将两种浆合在一起煮熟,再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糖水在锅里煮,边煮边搅拌,最后形成有相当粘度的糖浆,冷却变硬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拉扯,反复拉扯后,糖浆越来越白,最后就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有很多的用途,一是当时的农村过年时制作糖果、麻糖时必须用到麦芽糖,二是麦芽糖能直接吃。

  制作麦芽糖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事,麦芽糖能卖钱或是换大米回来。过滤后余下的.糖糟用来喂猪。因为这其中能有一定的利润,八十年代,我爷爷奶奶在冬天的时候就做麦芽糖。印象中,我们李氏家族在当地特别会制作麦芽糖,我们家族出品的麦芽糖颜色白,味道甜。爷爷经常对别人家的麦芽糖不屑一顾。

  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一次只能一锅。为了做出更多的麦芽糖,爷爷奶奶每天要起很早,晚上收工也很晚。爷爷奶奶每天凌晨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煮浆,早上一大早,爷爷吃了早饭便挑了前一天制作好的麦芽糖去卖或换大米。因为本镇人都擅长制作这个,所以大家都是要步行十几公里去其他乡镇卖。那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爷爷早上挑着麦芽糖出去,下午挑着大米回来。作为孩子的我们,上午会帮着爷爷奶奶们去过滤糖浆,下午会帮着家人拉扯冷却了的糖浆直至成为麦芽糖我与二哥有时会帮忙推一下石磨。印象中,那时的冬天每天都很忙碌。

  小时候的我也爱吃这种糖。煮糖浆的时候,有时奶奶会给我一碗已经煮沸的糖浆;在麦芽糖浆冷却的过程中,我会经常用筷子挑糖吃,有时候甚至会制作糖球玩耍;在拉扯麦芽糖让它变白的过程中,我就坐在固定麦芽糖的板凳上,边看大人们拉扯麦芽糖,边扯上几条吃。

  麦芽糖味美,但制作麦芽糖的过程非常辛苦,用石磨磨浆,过滤,扯糖,都是非常重体力的活,爷爷奶奶在制作麦芽糖的季节整天都早起晚睡的。作为去卖麦芽糖的爷爷则是更为辛苦,有一次,他因为太饿累倒在了离家二百米的地方,我们兄弟姐妹们跑出去把他抬了回来,他吃了几碗饭后,精神就马上恢复过来了。

  后来,农村过年时的年货越来越丰富,爱吃麦芽糖与炒糯米制作而成糖果的人越来越少,家乡制作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当地人已经不再制作麦芽糖了。制作麦芽糖,也就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了。

家乡美食作文10

  人们常说,乾县有三宝“挂面,锅盔,豆腐脑”。来乾县,不吃一碗辛香美味的豆腐脑,几乎等同于白来,打小在这长大的我,自然也对它赞不绝口。

  不同于城里打着“乾县豆腐脑”名号的小店,真正的乾县豆腐脑单一得让人意想不到,没有勾了芡的浓郁汤汁,没有提味的榨菜,葱花,也没有作为点缀的几颗黄豆,一小碗晶莹剔透的豆腐脑,浇上一层醋水,再舀上一勺辛香四溢的油泼辣子,这就是它真实的模样。

  揭开锅盖,入眼先是蒸腾的带着豆香的雾气,待雾气散开来些,晶莹润滑的豆腐脑便呈现在眼前。白嫩嫩的样子,像婴儿的脸,似乎稍有不慎就会破碎开来。却见老板行水流水般地舀了几勺在碗里,浇上早已调好的醋汁,再放上满满一大勺油泼辣子,走来放在我眼前。

  老板的动作很快,至此,我才能好好看看它。只见它上面附了厚厚一层油泼辣子,红油一汪一汪的是火辣辣的颜色。轻轻拨开表层上的辣椒,地下白嫩的豆腐脑儿透过醋汁显山漏水显现出来。划开豆腐脑,待汁水深入其中,迫不及待就舀了一勺放入口里。

  在舌头触到豆腐脑的那一刻,可怕的.辛香就噼里啪啦的在口腔中炸了开来。一瞬间。辣子的香,醋汁的咸,还有豆腐脑的醇香,一拥而上。刺激着我的每一处味蕾。嚼两口逃命似的赶紧咽下去,只剩下满口的豆香弥散,回味无穷。一口,两口,三口,根本停不下来。若再就上口刚出炉的锅盔,那更是锦上添花,不一会儿就能吃上三五碗。

  听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吃不饱饭。父亲是家里老大,每天凌晨就得爬起来去学校,走三十多里路,回家后,还要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儿,每天的伙食只有两个干的硬邦邦的馒头,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这样,若是逢年过节能来县城吃一碗豆腐脑,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回去了可以向小伙伴们炫耀好几天。

  后来,物资生活丰富了,人们过上了好日子,父亲却说再也吃不出当年那个味道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些东西代代相传,未曾变过。火辣辣的油泼辣子是黄土高原上人们特有的热情,直爽与豪迈,醇香四溢的豆腐脑,也正是这些淳朴之人的真实写照。

  犹记得每次回老家过年,家里总会来许多客人。我大多不认识,但那一个个亲切和蔼的笑脸总让我觉得熟悉,于是便七姑八姨地一通乱叫,不管我叫得对错,他们都会笑的乐开花,摸摸我的头,夸我招人爱。

  当豆腐脑的辛香再一次沁入鼻息,亲切温暖,是故乡的味道。

家乡美食作文11

  我们家是地道的临沂人,临沂人吃饭总是捧着大煎饼,临沂煎饼的特点就是硬。一顿饭下来,腮帮子咬得酸痛,大汗淋漓,可这煎饼就是香。

  俺们临沂煎饼的历史那可是悠久得很。早在春秋战国时,山东沂蒙人们就开始食用煎饼,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就是煎饼。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

  我们家的煎饼都是奶奶和姑姑们摊的,用自家中的小麦在石磨上碾碎再和着水,做成糊子,把炊烧热,把糊子倒在炊上,绕着圈倒,使之形成一个圆饼,我最喜欢把糊子倒在炊上,总是求奶奶给我试试,奶奶笑着把糊子给我,我高兴地拿着糊子倒在炊上,可总是有漏的地方,只见奶奶用光滑的木片把面糊摊开,刮平,漏了的地方再倒一点糊子,饼熟时,周边会卷起,奶奶揭起给我,我咬了一口,热的.,还有着小麦的香味,好吃。

  只要一提是山东人就会想起一句话“煎饼卷大葱。”记得小时候,妈妈把煎饼卷起夹上一个葱,放上家里烀的咸菜,再倒上一点酱,一口咬下仿佛能咀嚼整个的华东平原,那些麦田,那些杂粮,那些硬茧的手。

  我们爱这种食物。

  后来,我们全家搬到烟台,偶尔从老家来人也给带些煎饼,那时候,我们全家就像过节一样。爸爸洗葱,妈妈忙着炒几个菜,小孩子们帮着摆碗筷,空气中全是小麦的香气。一切就绪,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煎饼卷大葱,卷土豆丝,卷榨菜丝,各种卷法,卷一种菜一个滋味,各有千秋,那真是吃出了煎饼的境界来。

  平常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煎饼又馋得慌的时候,我们就去超市里买。超市里的煎饼精致得多,那都是机器做的,很薄,很均匀,看不到杂粮,一口咬下去并不费力,但是也没有什么嚼头,所以并不垫饥。

  但平常都是去买那机器做的煎饼,那机器做的饼很薄,也看不到杂粮,咬一口不用费力就咬下来,很软,没什么嚼头,大煎饼吃一张就饱了,可这机器煎饼吃几张过一会儿就饿了。

  临沂的煎饼的原料大都带皮带壳,所以很粗糙,看到那煎饼就像看到了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土地上的麦子,麦子旁的农民,农民脸上的笑容。

  当我再次踏上那熟悉的土地,我看到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昔日炊烟袅袅的村庄早已消失不见。走进曾经的院落,满眼都是萧条,打开尘封的门,那些农具都已经生锈。角落里摊煎饼的炊,蒙上了一层蛛网,那被奶奶温热的手无数次转动过的鏊子也被丢弃在角落里。

  我怀念那炊烟升起的村落,村落上空飘荡的煎饼的香气,我怀念奶奶和姑姑们低头摊煎饼的时光,那独有的岁月沉香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无论走多远,我都不曾忘了,我是吃煎饼卷大葱长大的临沂人。

家乡美食作文12

  樊川小肚,是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樊川小肚俗称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了一个葫芦形。小肚的主料是精肉和板膘,配料为豆腐皮与淀粉,调料有姜、葱、酒、糖、盐和香料。樊川小肚得用陈年老卤汤煨,煨时要把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入味,成为香味扑鼻的蒲包肉。

  你别小瞧了樊川小肚,它个头虽小,可历史悠久。樊川小肚最早出现在清代早期,距今约有300余年之久。相传,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擅长制作“小肚”。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杂物扔进灶膛烧了。哪知,破蒲席点火烧着之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股奇异的香味,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此后,樊川小肚的名声也就传开了,后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加工、改进,如今,“樊川小肚”声名远播。而用蒲包包成的这种美食便有了蒲包肉这个名字,而其肉嘟嘟的外形,更让它得了“小肚”这一美称。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早茶和沐浴文化的体现,樊川也是如此。

  每天早上,镇上的.人都会来到面店,坐下来,点上一碗面,再要一个蒲包肉。店员会将一个个蒲包肉切成片,摆在盘中,小巧精致,惹人喜爱。夹起一块蒲包肉,细抿一口,肉质肥瘦相宜,软糯筋道,肥而不腻,妙不可言。那是恰到好处的咸与甜,慢慢品尝,口齿留香。

  蒲草、猪肉、香料,这些复合的香,相互融合衬托,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小城最原生态、最本色的滋味。它远离了大都市瞬息万变、跳跃而繁复的气息。所以,每至清明,都会有大批外出打拼的本地人回来带走一大包小肚。小肚寄托着樊川人的乡愁,它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小时候,我和爷爷上街,每至熟食摊面前,总要缠着爷爷给我买小肚,单个买的小肚通常是不切的,我便用肉嘟嘟的小手将这“小葫芦”一掰两半,抓在手上像两个小球,我坐在车后面,就这样一路啃回家。这便是陪伴我成长的家乡美食。

  樊川小肚,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他们有的一直守着家乡,有的早早走出了家门,不管走得有多久,都不会忘记这一口家的味道。

  无论几载变迁,樊川小肚将永远是樊川人,也是我内心深处的美好故事,永远……

家乡美食作文13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因为是古城的缘故,所以城市的建设,人们的思想,就没有沿海城市这么开放、开通。但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人文内涵,却是极为丰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这里有保持着宋,元、明时代建筑风格与规模的古城墙,宋皇宫建筑遗址龙亭,高耸入云的铁塔,包龙图打坐的开封府,水浒传所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大相国寺,李白、杜甫、高适挥毫《梁园吟》的禹王台等等。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引得游人如织,为家乡旅游事业的繁荣做着贡献。

  虽然人文景观令人惊叹,但是最能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还是家乡的小吃。且不说早就闻名遐迩的“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小笼包子;展开双翅像飞翔的蝴蝶的锅贴;晶莹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鸡;用木锤千锤万打的花生糕;誉满全球的沙瓤蜜甜的汴梁大西瓜。就单说家乡的小吃,就可以让你垂涎欲滴,去吃上一个月都是不会重样的。

  早餐的集市上,吃客云集,只是汤类就有,胡辣汤(荤的,素的,白的三种),豆沫、八宝粥、豆腐脑、豆浆、绿豆面糊涂、面筋穗甜汤、四味菜、羊肉汤、羊双肠、鸡血汤、鸭血粉丝汤等等十几种一字摆开,任君挑选。主食就是更多了,双批油条、单批油条、杠子油条、江米小油条、肉菜角、素菜角、肉包子、素包子、炸糖糕、炸三角、鸡蛋煎饼、鸡蛋灌饼、香菜煎饼、荆芥煎饼、煎饼果子、羊肉炕馍……真的太多太多了。

  到了晚上,家乡小吃的街市那叫一个壮观,绵延上千米的大街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几百家小吃摊点两边摆开来。老板在殷勤的招呼声中,向你展示着眼前色、香、味、型俱佳的、特色饭菜。更有绝招的`老板,把自己的小吃分成了小块或者是盛入小碗请你免费品尝。此时你不用费心挑选,不用费心查看,只要看一眼那家摊点后面桌子边吃饭的人数,就能断定那家的最好吃,有的摊点,想吃还要排队等候呢。

  叫上一盘炒凉粉,一盘板羊肉,一盘酱牛肉,两盘凉拌小菜,一碗黄焖鱼,四个黄灿灿上面撒满芝麻的大烧饼,再来四碗手擀面条,你们一行四人,不足百元,保证吃的心满意足,酣畅淋漓。

  民以食为天,家乡的小吃,吃出了日子的红火,吃出了生活的真谛,吃出了人生的快乐。前段时间,女儿提前一个月由深圳回家乡待产,家乡吃的营养,吃的滋润,让女儿生了一个八斤重的胖小子。更让我感到惊奇惊喜的是,这胖小子从产房一抱出来,我接到怀中搂着,低头一看,小家伙的小手在嘴里放着,吸吮着,发出“吱,吱”的声响,哈哈,好一个小吃货!

家乡美食作文14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口南岸的一个小镇,这里有一道美食,曰:猪油米花糖。

  沙溪是一个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每一个来古镇旅游的游客,都迫不及待想品尝下沙溪的特色小吃,尤其是这道――猪油米花糖。

  说到猪油米花糖,它的历史悠久。在一百多年前,沈缓之在爆米花的启发下,独创了猪油米花糖,并且成为太仓一绝。其后沈缓之创立沙溪鼎盛祥糕饼店,生产的猪油米花糖曾在沙溪、太仓一带享有盛名,这也成了太仓人探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沙溪也有其他做米花糖的糕饼店,如紫阳馆等,但其口味还是以“鼎盛祥”为最佳。

  走进古镇,“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展现在你面前。在这样的'水乡画廊里,有着一家家特色的小店,其中一家卖猪油米花糖的小店,定会印入你的眼帘,店面不大,古旧的装饰,猪油米花糖被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条古街上,猪油米花糖属他家最热卖。

  我和妈妈也时常光顾他家,买好一些猪油米花糖,解馋。它的包装谈不上精美,但还是比较朴实和喜庆的,用一张粉色的油纸包裹着,呈长方形,正中间工工整整写了五个大字:“猪油米花糖”,四周画了一圈花边。妈妈告诉我,以前太仓人家里办喜宴,都会发猪油米花糖给亲朋好友,这可能也就是包装喜庆的原因吧。打开粉色的油纸,看到米白色的猪油米花糖,造型美观大方,整齐平稳,厚薄均匀,无缺角掉边,无撒子。上面撒了花生仁、黑芝麻、砂糖……

  总疑惑,这么好吃的猪油米花糖它是怎么做成的?有一天,在店铺里面,正巧看到了一个阿婆在制作猪油米花糖。只见她先拿出隔夜做好发酵风干的糯米,然后把它放到锅子里,用微火收干,接着把锅内加热到200度,再炸米花,炸到又酥又脆后放入糖液和花生米,接着,把它擀平压紧,最后把它切成块包起来。我走上前,猪油米花糖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我情不自禁地大叫道:“妈妈,我要买猪油米花糖!”妈妈笑着付了钱,给我买了一块,我立马打开包装纸,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啊呜一大口,嘴边沾满了砂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酥脆化渣,不砂不化,香甜可口,还有米花,花生仁的清香,真是人间极品啊!

  猪油米花糖是我们沙溪的特色小吃,确实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可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样不起眼的小吃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总觉得,我们丢失的不是一样特色小吃,而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家乡美食作文1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佳肴。你看,东坞山的豆腐皮、常绿的熬豆腐、嘉兴的粽子……个个都是色味双全,但我还是钟情于家乡的面筋。

  说到龙门面筋,我不禁咽了一口唾沫。面筋是龙门的传统美食,你知道面筋的由来吗?相传在北宋年间,孙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建了“孙处士祠”。祠堂建好后,要进行祭祀仪式,祭桌上要有很多吃的,因此族长发动所有人想新奇的东西。一个姓孙的妇女在馒头里添肉后再稍作改进,由族长命名“孙家面筋”,也就是龙门面筋。

  今天我来到家乡,与你谈一谈龙门面筋。你可不要口水直流三千尺!“管璐瑶快来做面筋。”老妈在厨房里喊。看来,老妈也是一个面筋迷哦。你瞧,老妈正倒着面粉哩!首先要在面粉中加入盐、温水揉出韧性,然后放在圆桌上醒一下,接着将面团放入一个有孔的盆子里,在水中清洗一下,这回面团洗了个“冷水澡”,当然要把脏东西洗掉——把麦皮滤出去,最后就只剩下一团白白胖胖的面筋了。洗干净了之后再取出来,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龙门面筋的淡淡的香味儿了。我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中,一个个面筋整着队跳到我手上……嗯,我回过神来又开始了欣赏面筋“成长记”。

  “叽叽喳喳”,你瞧连小鸟都对它垂涎欲滴了。“剁剁剁”听老妈开始剁肉了。我砸吧砸吧嘴,盯着面筋。不一会儿五花肉、韭菜、笋干组成的馅儿做好了。接下来我把面团拧下一小块,揉成团儿再看摊开,加入馅儿,一个面筋就大功告成了。不一会儿盘中便摆满了面筋,好像一个个大胖小子正对着我笑哩!那一个个肉嘟嘟的面筋,在微风的'吹拂下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又接着沐浴在温暖、柔和的阳光下了。最后一到工序是——炸。“滋啦啦”油烫了起来,一个面筋被丢了下去,竟然冒起了泡泡。他们像一个个芭蕾舞者,过了好久它们停止了舞蹈,踮起了脚尖,慢慢浮了起来。“滋啦啦”面筋渐渐变黄了,一阵香气向我袭来,我深吸一口气,真香,多么醉人的气味儿!妈妈把它们一个一个捞了上来。

  随着一阵风吹来,一股香味儿散发了出来,弥漫在厨房上空。

  终于,面筋出油了。我用筷子夹起了一个面筋,它在阳光下显出了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我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细细品尝了一番。有一点儿脆脆的,面筋皮很有韧性,肉油而不腻,香味儿一下子就勾住了我的鼻子。总之两个字“好吃”,我又咽了一口唾沫,细细回味着面筋的味道,嗯,回味无穷!

  龙门面筋可真是色、香、味俱全,果然名不虚传!你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呢?如果你想吃龙门面筋,那你务必去龙门,顺便也去领略一下那儿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