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很少用的成语故事三则
导语:CNFLA儿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篇“少用的成语故事三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楚弓楚得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
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
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
——《说苑·至公》
【求解驿站】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表示丢失物件是常事,不必念念不忘。
【活学活用】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妙语点拨】楚王打猎,遗失一猎弓。随从主张回去找,楚王说“楚弓楚得”。楚人失弓,楚人得弓,也不必找回了!孔子所言则“太过”矣。如果把孔子之话推而演之,曰“人遗弓,天地得之,何必人也”,岂不正所谓一得一失、此消彼长?再推而演之,终会涉及“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物理知识。因此,“楚弓楚得”步步推演的结果将导致虚无主义。所以,做事情做到“楚共王”的境界就已“适中”,有“楚弓楚得”的胸襟就好。
【成语接龙】楚弓楚得→得意忘形→形影相吊→吊心悬胆→胆战心惊→惊涛骇浪
楚材晋用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临近的郑国去了。
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便准备再逃往晋国。
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出使晋国。他在路过郑国时碰到了伍举,便问:“你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伍举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准备逃往晋国的想法告诉了声子。声子听后为伍举抱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躲一段时间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国!”
于是,伍举又带着一家老小,跟着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在晋国办完事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询问他说:“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国的大夫才能要胜一筹呢?”
声子回答说:“晋国的人才没有楚国多,晋国虽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过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因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晋国。楚国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晋国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晋国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
声子接着说:“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所以同晋国交战,好几次被晋国打败。这就是因为有不少楚国人在为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后大吃一惊。
声子接着又说:“这次你们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不得已出走他国了,我听说他现在也到了晋国。可惜,楚国的.又一个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是一个损失啊!”
子木觉得声子说得很有道理,马上下令恢复伍举的职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国。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求解驿站】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也用来比喻使用别国的人才。
【活学活用】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那是不可能的。(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
【妙语点拨】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为有理就去晋国接回伍举。人才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唯有把“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机勃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识人、用人,只凭一己之力,难成大事。
暗箭伤人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宠臣,一个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老将军颍(yǐng)考叔,另一个是英俊倜傥的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孟子曾赞扬这位青年美男子说:“不知道公孙子都长得好看的人,就是没长眼睛的人。”
公孙子都平时恃宠骄横,又武艺高强,箭术高超,百发百中,无人能比。他向来对颍考叔非常不服气,总想显示自己比颍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年夏天的五月,郑庄公在王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但是颍考叔和公孙子都却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一直都瞧不起颍考叔,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指挥士兵攀上城墙,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攻破城门,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觉得这么大的功劳不能让颍考叔一个人给占了,于是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颍考叔当时一心只顾攻城,没有料到背后会射来暗箭,只见这位勇敢善战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下来,气绝身亡。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考叔是被许国的士兵杀死的,赶紧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成功破城。郑国军队全部入城,而许国的国君许庄公则逃往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日后,人们便把像公孙子都这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情况,称为“暗箭伤人”。不过,做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寻找机会伤害别人的,都可称为“暗箭伤人”。
后来,尽管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射死了颍考叔,但却狠不下心严惩公孙子都。同时呢,郑庄公又觉得如果不惩罚这个暗害颍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左右为难之下,郑庄公只好在颍考叔灵前拜祭,诅咒那个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左传·隐公十一年》
【求解驿站】形容在背地里使用语言、行动、文字等手段伤害他人。用作贬义。
【活学活用】武将颍考叔为了国家利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理应得到天下人的称赞。奈何没有为国捐躯,却命丧小人之手。公孙子都青年才俊,只可惜心存嫉妒,过于争强好胜,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暗箭伤人,杀害同僚。即便是如此宠爱公孙子都的郑庄公,也忍不住对其施加诅咒,痛恨至极。普天之下,只要稍有良心的人都会唾弃像公孙子都这样的人。面对竞争对手,我们不能甘拜下风,我们需要进取心,但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妙语点拨】造谣中伤,~,是反动分子经常使用的伎俩。
【近义】冷箭伤人、笑里藏刀
【很少用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7-29
请君入瓮的成语故事12-25
废寝忘食的成语故事11-11
著名的经典成语故事07-27
遗簪绝缨的成语故事10-20
无精打采的成语故事10-20
寿陵失步的成语故事10-20
遗簪坠屦的成语故事10-20
道听途说成语故事10-20
倾筐倒庋的成语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