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09-24 23:34:39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赵匡胤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当他还是一名武将时,就已名扬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这样一条英雄好汉,曾因一文钱竟被逼得就地打滚。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他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办法,只好拖着青龙宝棍,无精打采地骑在马上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远,仍不见一个人影儿。赵匡胤心想:好家伙,难道今天要饿死不成?就在他眼睛发花、恍恍惚惚将要栽下马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点,定睛一看,像是一个棚子。于是他打起精神,拍马赶去。

  黑点越来越近,果然不错,是一个看瓜的棚子,棚子前边是一片青绿青绿的西瓜地。满地的大西瓜,使他顿时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马,拖着那条青龙宝棍,来到瓜棚旁边,正要开口买瓜时,一摸口袋,竟连一文钱也没有。怎么办呢?继续赶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说明没钱吧,又觉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边转过来,走过去,也没有想出啥好办法来。停了一会儿,他想了一个混账的办法:到瓜棚只管让称瓜吃。吃罢,如果卖瓜人要的价钱贵,就吓唬一顿,骑马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瓜棚。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胡须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赵匡胤粗声粗气地说:“老头子,拿瓜来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军爷请坐,我去给您挑瓜。”老人说着进地挑了一个大西瓜,抱到赵匡胤面前,说:“军爷,请吃吧!”

  赵匡胤虽说饥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卖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强鼓起肚皮子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怎么不称一称?”老人听他这样说,就过了秤。称罢用刀切开,拱手递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赵匡胤吃瓜。

  不一会儿,赵匡胤把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净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人瓮声瓮气地说:“这瓜多少钱一斤?”边说边在心里合算:他就是说个公道价钱,也要说他瓜贵,有意诈人,吓唬吓唬,便扬长而去。

  卖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说:“军爷,自己的瓜,过路人口渴了吃个瓜,从来是不要钱的。”

  “胡说!你是有意小看人,难道说我给不起你的瓜钱吗?”赵匡胤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军爷真的过意不去,那就按别人吃瓜的价钱,一文钱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

  这一下可把赵匡胤给难住了。人家不要钱,自己硬要给;价钱又极便宜,可该怎么办呢?他不自觉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没有分文。此时,赵匡胤脸红了,汗珠也从鬓角上渗了出来。卖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等着接钱。赵匡胤服软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带钱,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干,顶瓜钱好吗?”

  卖瓜老人轻蔑地瞟他一眼,说:“年轻人,你一来我就看出你饥渴难忍,而又空无一文。可你又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请你在地下打个滚儿顶瓜钱吧。”

  赵匡胤无奈,只好在地下打了个滚儿,满脸通红地上了马。一路上,他不住地长叹:“哎,真是没有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哪!”

  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篇2

  “大救驾”是一种流传于古城安徽寿县一带的特色名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过一段奇缘。

  赵匡胤与“大救驾”相传公元956年,五代十国各列强混战正酣。这一年,还是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奉诏攻打南唐咽喉寿州(今寿县)。他一路所向披靡,很快便攻到寿州城下。但没想到的是,守城的刘仁赡也是一员猛将,他调集所有力量进行反抗,致使赵匡胤虽“数道齐发镇堑陷壁,昼夜不息,如是者累月”,但州城终不能下。眼看着所带军饷已经无法支撑多久,赵匡胤一面修书求援,一面下令全军节粮缩食等待援兵。由于连续作战,疲劳过度,此时的赵匡胤胃口全无,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身体也一天天虚弱下来。

  三军不可一日无帅。正在众将士十分焦虑之际,这一天,当地百姓送来一种用各种杂粮做成的饼。原来,南唐百姓早就不满当朝的统治者,见赵匡胤的部队虽粮草告急,却对百姓秋毫不犯,便生爱意,特意为赵匡胤部队送来吃的。但见这种饼色泽黄亮、金丝盘绕、香味扑鼻,赵匡胤顿时胃口大开。但他并不独吃,而是下令将面点送给攻城的士兵吃。

  在坚持数天后,援兵赶到,赵匡胤重新调整攻城思路,终于在围城九个多月后拿下寿州城。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心中依然念念不忘这一救命糕点,便对手下大臣说:“那次被困南唐,粮草困顿,已陷绝境,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自此,“大救驾”的`名称便一直流传下来。

  今天的“大救驾”已是经过1000多年演变后的改良品种,主要材料有:面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做好的“大救驾”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外皮有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色美味佳,油而不腻,且含多种果香味,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

  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篇3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位开国帝王,能力绝对是有的,能开创帝国伟业,任何一人都是俊杰。不过虽然本身能力出众,但是却也免不了被后世人诟病的命运,比如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后世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与朱元璋不同,赵匡胤的后世评价却极高,虽有持批评态度的,但是这种评价极少,大部分都是对他人的肯定。

  首先从政治成就上来看,在文治武功方面,赵匡胤都有极高的成就。军事上的统一征战,结束了五代分裂的`局面,内政上的改革措施,革清了五代时期的弊政。

  从个人魅力来讲,赵匡胤绝对算的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帝。开国帝王,最忌讳的便是那一拨跟随他开创帝国的功勋,拿朱元璋和赵匡胤来对比。

  朱元璋血腥残暴的杀害开国功臣,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此间牵扯出的大臣数不胜数。算的上是飞鸟尽走狗烹的典型。

  再看赵匡胤,那一手杯酒释军权玩的实在太好,让后世不少人都为之称赞不已。他不费一兵一卒,不残害一条生命,不沾血腥的便解决掉了这一麻烦。这一手绝对比朱元璋高明。

  《宋史》评: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余蔚:太祖行事,步步踏实,多为长久之计。不止军事,其他诸种制度建设,也不急于求成他在位十六年,国内日渐安宁,宋之力量不断积累。他留给太宗一个强大而富庶的国家。

  杨侃:太祖以神武独断,太宗以圣文诞敷,平江表,破蜀都,下南越,来东吴,北定并、汾,南取荆、湖。是故七国之雄军,诸侯之陪臣,随其王公,与其士民,小者十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乡党,率彼宗亲,尽徙家于上国。

  赵匡胤的历史典故 篇4

  赵匡胤建国之后,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局面再次出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解除各高级将领及藩王的军权。

  赵匡胤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宴会进行到一半,众人酒至半酣。这个时候赵匡胤说话了:我能当上皇帝,都赖于诸位的推举。虽然我已经登上高位,但是却感觉没有自己当节度使的时候快乐,整日里都睡不好觉。

  将士们一听皇帝睡不好觉,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自然要询问一番。于是将领们就问道:皇上为何这样说,陛下天命在身,还有什么可忧愁的。

  赵匡胤再饮一杯酒下肚,说:富贵荣华,权势金银,世间人谁不想要?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将士们一听,哪里还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当即跪下来哭道:臣等有罪,还望陛下指一条明路,让我等能为陛下分忧。

  赵匡胤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想要收归兵权的想法,并建议他们能放弃军权,多置办一点房产,多积累一点银钱,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

  话说到这里,在座的都是精明的'人,于是第二天的时候,将军们都称病请辞,赵匡胤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就这样,他不费吹灰之力,也没有发动战争,就避免了功高盖主,黄袍加身的出现。

【赵匡胤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02-28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02-22

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02-22

历史典故:利令智昏11-25

白虹贯日的历史典故03-24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剑门关历史典故03-11

汉朝的历史典故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