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九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情。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当时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冻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烂了,有许多人到张仲景求药,看到乡亲冻僵的样子,便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后来张仲景研制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人们吃过娇耳,喝了驱寒汤后,浑身暖和,耳朵气血也通了,吃过的百姓从此都没有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被冻烂了。
除夕当天,妈妈正在厨房包饺子,我也凑上去包,看到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活像小元宝,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面皮。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团变扁了,就可以擀了。三两下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乐在其中,不一会儿,一堆面团便一个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饺子馅,把中间对折,从左到右捏到一起,一个新月状的饺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妈妈包的相比丑多了。妈妈鼓励我说:"再包一个吧。"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点馅,包出来变得鼓鼓的了,美观多了。半小时后,饺子包完了,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边整齐,小巧玲珑,让人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开心的不单单是吃饺子,还有包饺子这有趣的过程,因为我知道每个饺子的背后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中国还有许多节日和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年初一,过大年”。这妈妈家乡过年时老人都会这样告诉小孩的过年风俗。
妈妈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个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规距,在腊月初八时,春节就差不多开始啦!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腊八饭,俗话说得好:“吃完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在吃完了那极具特色的腊八饭后,大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所有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时最自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灶饼,灶饼分为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馅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咸的则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说到这个,整个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想想那个味,好像就在鼻间萦绕。每到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发面,等到面整理个发好已是下午。她又把准备好的馅包进面里,做成饼状,一个一个的先放在锅里把两面炕成金黄色,然后再放进蒸锅蒸二十分钟,这样灶饼才算做好。按照风俗,第一个灶饼,我们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丢到灶里,敬灶王爷。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在农历二十四日,家家户户都要清除室内积尘,俗称“打堂廊灰”,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都是在为过年的年菜做准备。
“二十七,炒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农历二十七日时,每家每户都要炒花生、玉米一类的东西,到那时,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几个来吃。农历二十八与二十九日,每家每户都要蒸馒头、包子,留到过年吃。
“年三十,包饺子。”包饺子要包“元宝”,这样表示来年财源广进。以前,在年三十还有两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一个是烧炭火,三十晚上,火盆里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烧着。另一个是打好水,水缸里的水必须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满缸才行。
这些都是老一辈的风俗,理应流传下来,但却因一些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一些传统逐渐成为了历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应该把这些传统传承下去,让过年更有年味,让传统节日保留传统的味道。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由上古时期的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那天的早上起床后,简单的吃了早饭,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备做月饼啦,外婆先把做月饼的材料按照对应的比例和好,爸爸将和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并擀成面饼,妈妈把馅料包入面饼当中,负责用月饼的模具把面团压成月饼的样子,最后妈妈把月饼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两片之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儿,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即可!真叫馋人,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藕饼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饭过后,爸爸和外公把一个长桌搬到了露台,我负责把一个用来放贡品敬菩萨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妈妈拿着贡品和实物!
看似简单的事我们却忙了很久。等我们忙完都到晚上了!我们边休息边闲聊,等待赏月,一会儿,月亮就出来了,我可爱的老妹儿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她雀跃鞋手指着月亮说:“月亮月亮,你们看!”我抬头看着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别的亮又特别的圆!可是为什么又亮又圆呢?其实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发亮的,发亮是因为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月亮才最圆最大最亮!
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月饼,谈笑风生,不时的抬头看看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说不出的舒服!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我想要介绍的是我家乡的风俗。
阳光从稀疏的树叶照进房间,在房间里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阳光,这就是除夕的开始。
大人们最忙碌的时间,也正是早上。大人们有的贴对联,有的包饺子,有的为年夜饭做准备,每家都会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们几小孩都会像跟屁虫似的跟着大人,这家收个红包,那家拿点吃的,格外兴奋。
到了下午,我们黏着大人拿钱买鞭炮,钱到手后,我们就浩浩荡荡的去买鞭炮了,鞭炮的种类数不胜数,在货架上奇峰罗列,姿态万千,令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什么刮炮啊,摔炮啊,冲天炮啊等等。等“大队部”到家时,已经接近年夜饭的时间了。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好热闹,大人们敬酒敬饮料,小孩子则狼吞虎咽的吃着饭,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年夜饭过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们也该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将房里搓麻将,有的在厅里看春晚,而我们最兴奋的,无疑是收红包了,太爷爷,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红包让人领到手软。领完红包后,我们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将到来的最后几分钟,大人们拿出烟花。在最后十秒倒计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10,9,8,7……”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着,我们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动了起来,最后倒计时,所有人已经做好了放烟花的准备。“3,2,1,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一年的到来令所有人兴奋不已。烟花在空中华丽的盛开,像绚丽的花儿一般在空中绽放。烟花完美谢幕,这也算是为去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门前堆放着昨夜的烟花爆竹,人们看见的,只有一堆废纸,却不知道昨天这里发生了多么令人兴奋的故事啊,也许除夕的美好时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忆却是永不磨灭的!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11-20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06
家乡风俗作文11-03
家乡风俗的作文11-07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09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14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3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14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