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时间:2022-10-27 07:22:22 心理 我要投稿

【实用】心理的作文合集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心理的作文合集五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记得有一次,你布置的作业太多,我写到晚上九点多才写完,写完了作业,我就迫不及待的一下子扑到床上睡着了。等到早上太阳已经晒床上起来到屁股了,一看表,已经七点一刻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迟到了!!!我立刻从床上起来,穿上衣服就走了。到了学校就晚了。

  到学校以后,我交上了作业,本以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是我还不知道更大的错误向我逼近。第二节课下了以后,我同位叫我上语文老师办公室,我以为是老师要表扬我,可是没想到没受到表扬,还受到了批评,老师说我没写作业,我打开本子一看,交错本子了。于是我想回去拿我的作业本,想洗清我的冤屈,不过我回去左找右找,居然没找到我的作业本,这时我想自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转念一想,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慢慢的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可怜的.说:“老师,对不起,我没带作业本。”老师一听立刻河东狮吼起来,说:“你不用说了,没做就是没做……”一些教育我的话劈头盖脸的打了下来,我觉得我又可怜有气愤。

  老师,我想对你说:以后请给我们少布置点作业,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可是您也换位思考一下我们的感受。老师,您一定要理解我们,理解万岁!

心理的作文 篇2

  甲:炼铁需要矿石,酿酒需要粮食,一切物质生产都离不开原料。精神生产虽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但同样需要一个以“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儿童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材料。没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问题吧。

  乙:好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本事再大,没有米也是无法做饭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儿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脸。他们害怕写作文,原因是什么?不少人说:“没什么可写的。”到了作文课上,这些孩子就两眼盯住天花板,皱着眉想啊,想啊,怎么也想不出来。没有作文材料,这个作文的确是没法写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来源,探索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们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很有现实意义。我想,老师们对这一问题一定都很关心,很感兴趣。

  (一)儿童作文反映的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甲:作文的材料从哪儿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早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人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作文是其主体——儿童的意识活动的产物,不管是客观的记实叙事,还是主观的议论抒情,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来源于客观现实。

  乙:记得南宋朱熹有这样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溪流里要想贮满清清的活水,则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在儿童生活的海洋里可供他们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客观现实为儿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会自动地变为文章。客观现实反映到文章中必须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一切生活现象都必须转化为人的心理现象,才能体现到文章中来。

  乙:这就是说,生活为儿童提供了写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变为作文,还必须经过主体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从实质上说,儿童作文首先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他们各自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心理学研究指出,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儿童作文是由搜集材料,了解事实开始的,也就是从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知觉开始的。我们经常讲的“观察”则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乙:由此看来,我们要想努力提高儿童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须注意研究儿童的知觉和观察,认真探讨一下,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

  (二)获取作文材料的知觉过程

  甲: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人大脑的门户,而成为儿童作文材料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节口头作文课,然后再以这节课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学习课文《八只小猫》以后,老师让学生带来各种小动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了一次观察、想象、作文训练——

  课堂实况 片断一

  甲:在这次训练中,陈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带来的布娃娃和小动物玩具,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编童话故事。

  形态各异的玩具小动物、布娃娃,这些客观事物是怎样通过知觉——信息进入大脑的门户,成为儿童作文材料,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的呢?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般说来,这一过程,大致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摄取”。

  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直观特征。人们通过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摄取。众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转化为生物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输人中枢,最后投射在大脑皮层上。

  乙:这第一步,从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观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学,他首先获得的正是“浑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脑袋、招风耳、滴溜溜直转的眼睛,粗壮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征。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圆圆的'神情,小狗黄黄的动态,卷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说得对!

  获取作文材料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叠印”。

  客观事物的种种信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人大脑后,必然激起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大脑对感官提供的种种信息整理、结合而产生的直接映象与以往经验中的表象叠印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刚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浑身棕毛、大脑袋、招风耳、粗壮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等种种信息,通过视觉感官进人那位男同学的大脑后,就被大脑整理。结合、叠印成一个玩具小动物的完整映象。

  这是一个什么小动物呢?它有什么样的个性和本领?于是,大脑就把这一知觉映象同曾经感知过的类似的体验相对照,从而识别出来了:这是一只小熊。紧接着,以往曾经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类小熊——动物园中的小熊,图画上的小熊,童话故事里的小熊等等在大脑里留下的种种表象,则同这只玩具小熊的映象叠印在一起了。

  乙:难怪那位男同学说这只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经常帮助小动物们拔树、搬东西……显然,这时,他头脑中的这只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观事物那样,只是以一个永不变

  化的姿势、神态坐在那儿,而是变化不定的,是时而正面、时而背面,时而拔树、时而推车的,一个新的、完整的、生动活泼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错。叠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体事物(或某一类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而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印记,是具体对象多种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从陈老师课上几位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筛选”。

  譬如,那位编童话故事的女同学,面对色彩纷呈的玩具,众多的信息通过知觉涌人大脑。让哪些信息成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较、有选择的。环绕着“为圆圆过生日”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圆圆欢乐的表情,小狗黄黄演奏的动态,小狗菲菲、卷毛狗金金、小黑熊贝贝恬静、喜悦的神情,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她没有像画工笔人物肖像画那样,细致得五官俱全,发须齐备。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确不同于工笔画,它无需面面俱到、处处交待清楚。这就需要作者善于筛选。您刚才讲的是筛选中的一种情况,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筛选。

  作为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筛选,还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种情况。

  心理研究告诉我们,人在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映象,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官的时候,并不随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记忆的方式贮进人的大脑。心理实验证明,就在感官脱离具体事物的一瞬间,这一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淘汰和筛选,但同时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辉映和烘染,从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冲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凸出了,长期贮存在记忆系统之中,成为库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学们讲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了许多细节:小狗黄黄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贝贝的甜蜜回忆,小鹦鹉焦急的呼唤,熊大夫为“闹闹”打针治病……等等。看来,实际上都是他们以往知觉后留下的种种表象,经过时间的筛选后,贮存在记忆中的库存作文材料。作文时,又根据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组合,编进了童话。

  袁老师,从您对“摄取——叠印——筛选”这一心理过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师们一定都会深深感到:知觉、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响儿童知觉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说过,知觉、观察对获取、积累作文材料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知觉的材料越具体、越直接,知觉映象越鲜明、强烈,记忆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于获得与作文有关的材料。

  正因为这样,为了提高儿童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讨客观事物通过知觉成为作文材料的心理过程,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考察在这过程中,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觉定势。

  所谓知觉定势,简单地说,就是在知觉客观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基本包括这几种因素:l.主体先前的经验;2.主体的需要、动机、情感等。

  儿童感知觉的经验性较强,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较大影响。同一儿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时候,其知觉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原有的经验,经验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则低。

  乙:从这一点来看陈小平老师的教例,她选择动物玩具让学生编童话故事,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玩具、小动物和童话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他们的记忆中贮有许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因此,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观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儿童初入学时,知觉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教育的影响,儿童逐步学会从需要出发,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觉。需要产生动机、激起兴趣,动机和兴趣调动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会被显著地凸出来,被优先地、充分地知觉。

  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对他所知觉的许多事物是无所谓的。只有那些与儿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儿童产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体验过的事物才能拿来作文。相反,没有经过他们的情感体验则不能作文,即使写了,也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动人。

  乙:陈老师这次作文训练饶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点则正是,她注意调动了需要、动机、情感这些心理因素对知觉的积极的影响。

  陈老师选择了学生喜爱的、饶有趣味的玩具动物,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里观察、描述的方法,鼓励学生变一种摆法,编一个童话。这对满足儿童选择性模仿的需要,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儿童获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3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假期就结束了,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想着明天就能发新书了,我激动得难以入睡。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兴奋地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见到了一假期没有见面的同学,可是还没有将一肚子的思念讲完,老师就来了,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同学们各自回到了座位,随后,老师便叫几个男同学去搬新书,看着那一本本盼望已久的新书,我的心也不禁激动起来。

  最先发的是语文书,我小心翼翼地捧着新书,闻着书上阵阵的墨香,心中想着:这学期的`语文书又会有什么好故事?有多少生字要学?有什么样的好文章?又有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而我又能从中领略到什么样的风景?一个个的问号跳入我的脑海。有一位名家说得好:“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一定会增长不少的知识。

  接下来发的是数学书,看着这本又爱又怕的书,我百感交集,爱的是它能带给我新的知识,怕的是不知道那些数字小精灵们又会怎样捉弄我。上学期我己经被他们搞得焦头烂额,这学期我是否又会被他弄得手足无措?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认真的研读它,努力的学习它,让他们在我的脑海中,汇成一首动听的旋律。

  最后是英语、品德等也都发了下来。看着这一本本的新书,我如获至宝。“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这一本本的新书,承载着多少汗水,又承载着多少的希望和梦想,通过学习它,我们奠定了学习的基础,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此我要努力再努力地学习,而且还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了解更多的知识,因为我相信“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心理的作文 篇4

  “士兵,士兵!”我呼喊着。

  嗯?他怎睡得这样沉。啊,他已经死了吗?我要告诉……对哦,这里都没有活人了,我又能告诉谁呢?就连那猫都走了。那士兵躺着很难受的样子,不行,我得去帮帮他。

  人死了都要怎么处理后事来着?是了,要点蜡烛的。

  可这哪有蜡烛呢?

  喜烛!我伸手从衣袋里拿出那两支中的一支。

  唉,我真是老了,连走这么一小段路都这么费力。年轻的士兵,让我为你祈祷吧。

  我静静地坐在苏联士兵的身边。时间过去多久了?一个小时,也许两个小时。

  我点上蜡烛,用洋铁当挡风的屏障。

  喜烛啊,四十五年过去了,我都没舍得用你,如今,我要给这苏联士兵用,他们是多么勇敢、坚毅、优秀。

  喜烛,你的使命便是好好守着他,可别让那风吹灭了你。

  (红军士兵来找契科夫的.尸身了)我拿着另一支蜡烛换上。

  我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这些可爱的士兵们,你们是多么的朝气蓬勃!

  不,不要这样。你们的眼神中透露的浓浓悲哀真叫我更加难过,我真是心痛呐。

  你们真不容易!我深深地向你们鞠了一躬。

  我不敢再回头,我怕我一看见那令人心碎的场面,我定会泪如雨下。曾几何时,我的两个孩子也像你们一样勇敢,一样善良,可也同那千千万万的士兵一样,为国捐躯。

  亲爱的孩子们,我要为你们祈祷,直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刻!

心理的作文 篇5

  如果你的未来,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你要用五十年的生命,去实现一样人生目标。那么,你会选择什么?人生理想,对人来说总是那样的虚无缥缈。看似遥不可及,可是,它其实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重要。

  心理老师的一番话,令我们都陷入了深思。

  假如你们的每一年代表了100元,你们每个人都拥有五十年的寿命,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呢?

  一样样人生中我们需要的东西,出现在大屏幕上。

  开始时,出现了健康。或许是因为更期待以后那美好的东西,同学们亦都是很谨慎,小心翼翼地叫价。

  前几样东西,卖的价格都不是很高。

  我也是顺手牵羊,找了样大家都不太喜欢的东西——诚实轻松拍下。诚然,或许大家追求的都是一些共同的。但是,竞争的太过激烈,便很难得到,不如先去得到些无人竞争的。

  时间一点点流逝着,一样样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均被大家买走。

  到了美貌这项,我也参与了拍买。

  说实话,不是很想要。

  再说实话,其实我不过是行小人之心,妄图抬价罢了。

  可惜同学们太聪明了,直接没人竞拍。

  略有些无语,有种被看穿了的感觉。但是,谁又知道祸兮福兮呢?

  美貌,难道真的就不重要么。

  再观后来人生中的物品,尽管大家都并不是很需要,但却异口同声喊出了最高价格。

  毕竟,人生怎能没有一项与己相伴。

  可是,只有二十样物品,于是,大多数同学都是一无所得。

  在这种情况下,我却占据了两样,看起来略有突兀。

  好吧,既然也选了诚实,那便诚实地说:

  我所获得的,都不是我最想要的。可,人生道路漫长多变,你或许追求一样东西却无从获得。

  那么,便不如转而另觅他径,或许会有所得。

  心理课后,也略有感悟。随手写下此文,望莫挑拣。

【心理的作文】相关文章:

心理的作文12-15

心理作文07-27

心理的作文07-21

心理作文(精选)08-03

心理的作文【经典】10-13

【经典】心理作文08-29

(精选)心理作文08-12

心理作文【经典】09-23

矛盾心理作文11-13

实用的心理作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