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记忆作文

时间:2022-05-02 19:15:03 记忆 我要投稿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记忆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9篇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1

  这次我并没有与家人一起过。因为,我与二姑妈一起回老家了,所以,我在姑妈家里过的年。

  我记得我老家过年是中午过,所以,中午吃的有羊肉粉条、野鸡肉与家鸡肉、豆腐皮炒油菜与荠菜做的饺子馍馍,它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荠菜饺子馍馍中的荠菜,城市中一般都没有。因为,它是我们那边每次都要吃荠菜包的饺子或者饺子馍馍其中放的有:老家的小葱、荠菜、肉、菜籽油?还成了当地著名小吃之一。

  到了晚上,我们都拿小孩子玩的扔炮、火箭炮、烟雾炮……与孔明灯。那你们知道孔明灯是什么吗?它是一种许愿灯,当你把它点燃时,首先拿稳,感觉他自己能向上飞的时候,就把它向上扔,最后再许愿。孔明灯就是这样使用的。后来,放完孔明灯之后就我们睡觉了。

  就这样,春节就过完了。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2

  春节就要到来了,爸爸今年打算带着我们回来家过年。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准备出发了。我可高兴了,因为今年终于不用再挤公共汽车了,爸爸要开车回去。想起往年春节回老家挤车的经历,想想都害怕,车站里面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因为人们都怀着同样的心情,都想早点回家。

  一路上带着想家的激动心情四处张望,看到的都是热热闹闹的景象,人们都在高高兴兴的忙着准备年货,满大街都是卖东西的,有鞭炮,春联,灯笼,鸡鸭鱼等等!人们脸上都带着过节的喜气!

  我们终于到家了,亲人们都一拥而上,就连奶奶家的小狗胖胖都亲热的跟我们打招呼,大家相互问候着,都非常高兴。刚一进屋就看到奶奶刚蒸好的又白又大的大馒头,还有一大堆的好吃的。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春联,我和哥哥一起帮大人把大门擦得干干净净,爸爸把新买的大红色的春联贴了上去。漂亮极了!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跟着爸爸到集市上买了两条大鲤鱼。爸爸告诉我鲤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包饺子,热热闹闹过大年,晚上就是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饺子边看春晚,高高兴兴的迎接新年的钟声!

  我代表我们全家,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3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用无比开心的笑容来迎接这个美好的节日。

  哦,春节好开心。每年,我都会在我的奶奶家度过大年三十。但,我还是认为在姥姥家和我最喜欢的妹妹弟弟们一起愉快地玩耍最令我开心。春节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吃饭和放炮了。

  在姥姥家,吃饭是最幸福的时刻了,姥姥做得饭不仅好吃,还有象征意义呢。

  临近春节的早上,姥姥都会做一大锅好吃的八宝粥,象征着全家团团圆圆;再炒一个白菜肉片,象征着平平安安;拌一个好吃的豆角,象征着福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姥姥还会拌一个耳丝,象征着听到好消息。这就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早饭。

  吃过早饭,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出去跑步、玩沙土、看书……到大约十来点后,我们四个小孩子再去洗手来帮姥姥包饺子。饺子有两种口味,分别是韭菜、鸡蛋、香菇、粉条的和一个大肉韭菜香菇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肉的,而大人们喜欢吃素的。不过,对于我这个小吃货来说,肉的、素的我都喜欢。况且是我们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有我的辛苦在里面,它就显得格外香。

  姥姥不仅包饺子,还做的有许多好吃的菜呢!1个汤,3个凉菜,7个热菜,姥姥的厨艺是超赞的,每次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就连表弟弯腰都不方便呢!他可是最灵活。在餐桌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好香,好香,太好吃了!”

  哦,春节好开心呀!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难得清闲,难得凑到一块儿,他们抓紧这难得的休闲娱乐的好机会,打几局牌,搓几圈麻将,大人们玩得开心,也顾不上管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我们也难得脱离他们视线,赶紧玩我们平时不能尽情玩的电脑,看我们喜欢看的电视剧,呵呵,没有大人?嗦的时光真是美好。对了,中午我们还会睡一会儿,睡到自然醒呢。

  哦,春节好开心呀!到了晚上,我们出去放各种各样的炮。摔炮、磁花、拉花、烟火、旗火……夜晚,各种炮映照出来的光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我们的脸忽明忽暗,我们时隐时现,近看,远观都是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哦,春节好美,我喜爱过春节!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4

  残雪留寒,羊羊得意。不闻爆竹噼啪响;不见亲朋酬酢时;不尝酒肉桌桌满;不觉年味岁岁淡。年逝年来,春去春归,此刻此景,异乡异客。爆竹梦中扰,吊钱上窗,饺子出锅,红包占手,桃符压邪。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紫气东来,春光伊始,愿得来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与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见面,多伦多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春节前夕,难得清闲,伴着窗外雪纷纷,静静地浏览着网上的文章,几分惬意。无意中,“春节”两个字印入眼帘,内心一颤,《北京的春节》-老舍。六年级时学过此文,语言朴素却不乏生动,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读,一见如故,备感亲切。虽与今日相隔百年,却毫无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许的春节记忆。按照传统天津的春节差不多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最热闹也就是三十儿到初五几天而已。腊八节意味着春节的开始。虽说是传统,但家里一般不怎么熬腊八粥。腊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总会提前泡上一大桶,过年时那醋色味双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备吃的,现今大都是冷冻的食材,加热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会做好素什锦,顿好牛肉、猪肉,炸好丸子,买些酱货置于冰箱,预备着过年。二十四,扫房子。现今大都是钟点工的活,拿一扫帚裹上布,房顶,柜顶无一死角,有扫除一年晦气之意。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道酉。老讲究儿,搁在今日定有些许不合适,或许我家唯一按照这个讲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贴道酉。道酉即为如今的“福”字,“吊钱儿”。“吊钱儿”天津的特殊称谓,在市区很常见。象征红红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贴上几张“吊钱儿”,“福”字,总能热热闹闹地映衬出几分年味儿。每年年前,我和爸妈都会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配上灯笼及富有春节特色的霓虹灯,像是办喜事,人来人往些许嘈杂,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有的摊位一年就出来这么几天。我总能在戏楼前面空地上,黑压压一片众多卖“吊钱儿”的小棚子找到那个摊,买几年与老板熟。“福”字、“吊钱儿”买几张,大小,贴在哪,我门儿清。有时还会画上一张家里的平面图,都是我一手设计的。再配上一副对联,几盏灯笼,好似家庭庙会一般。小时候爸妈还喜欢给我买华服(汉族传统服饰),一般三十儿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双老美华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爷,甚是讲究。当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来上一碗一碗热腾腾的茶汤(天津小吃),端着热腾腾着茶汤,嘴里冒着热气,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戏楼前的人们,手里拎着刚买的年货,每每此刻此景,说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贴上买回来的“福”字,“吊钱儿”。我享受此过程,搬着梯子满屋跑,能折腾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练地接过爸爸在下面递给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钱儿”(为揭下来时方便,所以“掉钱儿”都用牙膏沾)。贴时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讲究必须是双数。大概摆好位置等待爸爸一声令下“贴吧!”这才贴好一个。立体的“福”字比较棘手,由于胶带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时候会拿钉子楔在墙上。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三十总是被楼下的放炮声吵醒,虽说已经是中午,但总是困意十足。懒散地起床,换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仅有屈指可数几辆车,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饭在外边吃,我们一大家子,几家亲家也总会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与坏,一年一次,热热闹闹。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总闹着要去姥姥家,后来懂事知道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前几年吃完年夜饭会在小区前面放上几个烟花,阵势不次于焰火表演,那时候总会引来周围居民的驻足观望。近几年,雾霾严重,我也长大,少童年对烟花的神秘感,就不买花。回到家,大人们包饺子,我挑三拣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楼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平平安安。压岁钱来喽!“爷爷奶奶过年好!”“大大娘娘过年好!”红包就拿到手。吃完饺子,炮声也渐渐平息,我们就准备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一宿不睡的守岁。爸爸一般会去大悲院祈福纳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初一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饺子。下午到舅爷家拜年,这或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初一的晚饭是比较丰盛的,奶奶年前精心准备的素什锦、炸丸子、炖牛肉、扣肉到这一天晚上才会出场。晚饭过后,沏好茶水,切好青萝卜,备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见光的麻将牌。大人们开始打牌,年年都是爷爷奶奶输的最多,却乐在其中,过年图个热闹儿。我喜欢坐在边上“观战学习”,甚至有时候还是“替补”,一般打到十一、二点就结束。正月初二,天津的“姑爷节”,回娘家的日子。

  这一天是姑爷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爷手里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马路上人来人往,大都拎着点心盒子。我们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姥姥也会在年前准备素什锦、炖牛肉之类富有春节特色的饭。“姥姥姥爷过年好”,姥姥姥爷就会把压岁钱拿出来,而且不止一份,因为初一好多亲戚拜年来就把钱给,所以我喜欢初二,收到的压岁钱多。正月初三、初四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一天“娘家人”,一天”婆家人”。我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听相声。天津人民体育馆,郭德纲每年初三、初四都有天津的省亲专场,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会去的,而且票必须是内场的,年年都座无虚席,听相声也成天津人民过年的一种活动。正月初五这天“剁小人”,俗称“破五”。这天不能串门,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饺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响,向邻居以示“剁小人”。这天过完,春节的高潮部分也就结束。正月初五以后,大都是朋友聚会。我们家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出去旅行,一般会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国。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这一段时间基本都外地旅游。这一段时间也是春节的“低谷”期。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最后的小高潮,这一天都会回到奶奶家,晚饭依旧很丰盛,有鱼有肉。晚上还会把没放完的鞭炮解决掉,这天晚上的炮声会多一些。晚饭过后,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这天总有些许低落,圆月悬空,伴着渐渐消失的爆竹声,这年就算过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儿”。这一天大伙都会出来溜达溜达,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征来年健健康康。对于学生来说,那时候应该已经开学。二月二,龙抬头。放学剪个头发,回家吃两口焖子,不知不觉的来到新的一年,春天来。停笔向窗外一看,阳光明媚,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洒洒两千多字,一篇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却是对春节满满的回忆,回忆甚多,感触颇多。临近春节,与家人电话闲谈,均抱怨年味儿不足,毫无心气儿。我笑道:年味儿看不见,摸不着,那是种心态,一种感觉。过去年前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泰民安之氛围,如今年前的马路上总会交通瘫痪,尤其周末,灯红酒路的城市中总洋溢人们年前的那种浮躁,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胡同家家张灯结彩,弄的灯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场也是通红一片,年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总循环着那首《恭喜发财》,再看看拿着广告单精挑细选的人们,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饭店爆满,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过弥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当除夕晚上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声声的拜年短信,那一阵阵的爆竹声,那一锅锅的素馅饺子,也许是年年一成不变,让人们厌倦,觉得年味儿淡。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朋友圈晒的各种美食;微博发的旅游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广播里那激昂的拜年声。这不正是年味儿吗?有多少人一边浸在现代的“年味儿”中,一边抱怨“年味儿”没有。“年味儿”其实没淡,只不过是换种形式,就让有的人牢骚不断。现在人们所吐槽的“年味儿”淡其实是对过去简单、幸福生活的一种怀念罢??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年复一年。春节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紧张忙碌的一年又在这个崭新的春季开始。愿诸位在羊年里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5

  “骏马辞旧岁大地生辉,金羊迎新春神州欢腾”。我今年在海南过春节。

  海南这里的春节不像郑州那么寒冷,甚至可以在外面游泳。今年的除夕夜我就是在游泳池里度过的。我家住的房子前面有一个游泳池。我以前是一个“旱鸭子”,每一次到游泳池游泳时我就站在里面不敢游泳。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我就请了我家的游泳高手,我的姨夫来教我游泳。姨夫先教我闭气,等到我学会了闭气以后,姨夫就教我蛙泳手的的动作和脚的动作,因为蛙泳是游泳里最基本的动作。我手和脚的动作一会儿就学会了,然后就是漂浮了。如果漂浮学会了在加上蛙泳的动作就能游起来了。但是漂浮最不好学的,学了好长时间我也没学会。后来我就闭着气想把身体浮起来,信不信由你,我真的漂浮起来了!果然,我加上蛙泳的动作一下就游起来了,换气我一会儿也学会了,我会游泳了,我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我感觉好自豪呀!

  这就是我的春节记忆,一段美好、难忘的记忆。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6

  春节,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不光要迎接新的一年,还要把一年高高兴兴地送走。

  这一天,人们开始放鞭炮,包饺子,门上还贴上了大红春联。正是家人团团圆圆的时刻。没有生气,没有埋怨。只有乐呵呵的孩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我们家一大早开始和面、剁馅儿,准备包饺子的东西。到了晚上,开始热闹起来了。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聊着来年的打算,我和弟弟在摆弄着爸爸买给我们的烟花。电视上正播放着精彩的春晚,节目充满了欢乐、幸福的气氛,这无与伦比的,不光有饺子,还有我们小孩期盼已久的压岁钱。我和弟弟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我们一起出去,看着红红的灯笼和欣赏着绚丽无比的烟花,顿时觉得好温暖。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7

  听着外面响彻天际的爆炸声,目视着春节的晚会,酌一杯小酒,可心里总是有一种空虚的寂寞。没有丝毫节日的快感,反而有一种时光匆匆的压抑与茫然。这个飞驰的社会,很少能有闲暇的时间去回味过去,审视自己。现在,未有放松绷紧的神经,走找寻那远走的节日快乐的时光。

  小的时候,是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还没多长时间。物质生活极度匮乏,既便是生活中最普通的食品清油细白面也只能在节日中品尝到。我们这些不知大人忧愁的无知孩子们,一年中最期盼的莫过于过年。可以有好吃的,好穿的,还能领到为数不多的压岁钱。那简直是天堂一般梦境般的生活。当你有期盼以后,就会有得到的一种满足和幸福感。

  一到腊月八,也就进入春节前序曲,为春节忙碌的开始吧。这一天,在我们这里家家都得吃搅团,而且必须做出平时的两倍。剩下的部分一直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分给牛羊吃,据说在新的一年里可以牛羊满圈。搅团是用荞面做的,烧开水,一人用擀面杖在锅里不停的搅动,一人不停的向锅里撒面。这样可以防止面进入锅里的面结块,产生干面蛋。加面的量直到让面糊能堆积起来不流动为止。盛到碗里,蘸蒜或辣椒吃。也可以夹成小块泡在醋汤里吃,那个时候,我很不喜欢吃这样的秋田饭。腊月八过后,家家开始准备着过年的东西,磨面,挂碳,劈材等等。有的家庭会在山上扫点“毛衣”,等过年来亲戚的时候畏炕。毛衣是夏天在山坡上长出来的小草,冬天干枯以后,村里没有什么烧炕的人都会去用扫帚扫回来。这是哪个贫穷的年代村里人唯一的取暖烧炕的东西。磨面也是很困难的,一个乡在乡上也只有那么一两台小型的磨面机。光等着排队也得一个礼拜。有的人家等不及,也为省钱,只好用石磨来研磨。我也推过磨,只不过推几圈之后就天旋地转的。家里人老说我是装的,直到有一天忍不住呕吐之后才相信这是真的。那个时候,我家的面几乎全是我姥姥推出来的。她那个时候年纪比较大,不能出外劳动,只好呆在家里。可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一天不是捣鼓着兜补些破衣服,就是到磨窑推磨。用小破布片兜起来的衣服五颜六色,缝成一件衣服,少说也得百十张小布片,精致程度不亚于金缕玉衣。她两只金锭一般的小脚推起磨盘来飞快,一早晨都不停歇,也看不出她有多累。也许她一生中早已习惯这样的劳动方式。在那个清贫却激情似火的年代,没有几家能一冬天生炉子烧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每家挂个几百斤,供来往的亲戚喝茶取暖。在平时,很多家庭连做饭烧火的柴火都没有,往往一顿饭做到一半,才到处找柴火。粮食打下来的那些柴草,还要喂牲口。

  一到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大家都开始忙碌着打扫自家的房屋院子。扫去一年的灰尘迎接新年的到来。不管房子多破旧,院子多邋遢,经过一番打扫收拾之后,总能显示出新气息。家里有在外工作的人员,往往会用拿回来的报纸或者是买点白纸,糊糊墙,吊个顶。破旧不堪的窗户纸重新换上亮堂堂的白纸。那种干净明亮的感觉就像走进宫殿。(其实那个时候我都不知道宫殿是什么,只听大人说宫殿是皇上住的地方。便想象着宫殿也许就是如此吧)。随着年关的临近,人们也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炸油饼,蒸花卷,杀猪宰羊,一片忙碌热闹的景象。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家家烟筒里升起的炊烟和屋子里飘出的香气笼罩着整个村庄。每一个跑出跑进的孩子在那沾满黄土的脸上,勾勒出一道道油圈。每一个村子总有那么一两个特定杀猪的人。支一口大锅,一扇门版,四五个壮实小伙子,半天的功夫,一头猪分解成若干件摆放在地下。猪心是给杀猪人的,谁也不能动。猪脖子项圈上的肉是劳累半天这群人的犒劳。剩下的分端给左邻右舍和村里年纪大,德高望重的老者。杀猪能让我高兴的不是可以吃到肉,而是能耗下猪鬃去换鞭炮,拿着猪尿泡吹气球。不管家道如何,每家总会有一头或肥或瘦,或大或小的猪,等待着宰杀。

  一般到腊月二十六到二十九的时间段,是大家都忙着到处赶年集的时间。那时候,村里没有班车。出外只能靠骑自行车和步行。家里有自行车,相比富裕点的人家去县里。没有自行车,家道比较贫寒点的只能在乡里。花百十块钱过年的那都是大户人家,会成为年夜人们谈论的话题和羡慕的对象。其实办年货很大一部分花销都是在买走亲戚的“情份子”上。七大姑八大姨,亲房舅舅,亲戚的亲戚,稍微能挨着边的,都得走动,这样才能显示出你家的活势。世代在那个地方繁衍生息,谁家没有个三五十户亲戚。还好是你先买一部分,到时候有亲戚走你家拿来的“情份子”你可以拿去走别人家。既便是这样,也得准备个一二十份。“情份子”都是买回来自己分包。一般是带皮花生,面包,饼干等。用裁好的纸包裹起来,用白线或是纸麻绳包扎好,在上面贴一溜红纸。这样的“情份子”在一正月间不知转多少家。我家曾有过分包的“情”拿出去之后游荡好多天又回到我们家,打开之后面包都长毛,花生里面的皮多,果仁少。我们村有一个小伙子,春节第一次走老丈人家,由于此家家门亲戚较多,自行车带不下,只好用驴驼。

  大年三十是睡不得懒觉的。天蒙蒙亮就起来,赶早去理发。要是去的晚,很可能到天黑都轮不到你。一个村的人都去他家理发,而且理发水平是村里公认的。回来之后就得赶紧拿着裁好的红纸去写对联。而做这一切的人从来不拒绝,找去的人却显得理直气壮。这些都是像我这样或者是比我稍大一点的孩子去做,很少看到大人。贴对联和门神只能到晚上全家人到齐之后,否则贴上之后据说会把人的魂挡在门外。其实当一个小孩子晚上看到门神凶神恶煞的样子,既便是不挡你魂进家门,也会吓的.丢魂。一切收拾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开始吃年夜第一顿饭,不是饺子,是长面。擀几大片,叠加在一起,用刀一条条的划出来,既细又匀称。捞在配好的醋汤里,加点臊子,吃在嘴里,爽滑劲道,美味可口。这种手艺和美味在今天永远不会品尝到。我此时却缺无耐心去品尝这人间美味。到希望赶紧撤走,等着父亲给我们发糖果,可以试穿一下新衣服。不知为什么,父母总是把新衣服留到除夕晚上才拿出来给你试,却不会再三十早晨给你穿。吃完饭之后,母亲去厨房忙着煮排骨,父亲便拿出糖果分成堆给我们兄弟姐妹。里面有水果糖、红枣、花生、核桃、瓜子等。根据年龄的大小分的堆也大小不同,哥哥姐姐理所当然的多。我们做弟弟妹妹的一边叫嚷着对分配的不满,一边把自己的装进兜里。压岁钱却都是统一的五毛或者一块,拿在手里嘎嘣脆,捏在手里小心的交给姥姥保管。在别的人家,从三十晚上到初二晚上,都是在家座着三代。一晚上香烟缭绕,不能断香。是对老祖宗的一种祭祀吧,希望死去的亲人们能和活着的人在这喜庆的节日里同在。到现在我还不明白的是供奉在桌子的那张纸上写的是三代尊亲而不是五代或者八代或历代呢!我家是没有的,所以不用惦记座纸上香。我们只能用纸牌娱乐,做赌资便是那些糖果。凌晨时分,也是我们啃排骨的时候。那一块骨头我用双手使尽全力才能稳得住,满脸被骨头弄的油乎乎,就像搽棒棒油,油光闪亮。父母睡觉,可我们几个谁也不敢闭眼睛,虽然上下眼皮在不停的打架。我们分居在炕的不同角落,紧抱着衣兜里鼓起的糖果。总害怕打一个盹之后东西会不翼而飞。

  直到天蒙蒙亮,一个个才呼啸着进入梦乡。父亲却不停的吆喝着起来。用肥皂退去脸上,手上一年中偷着堆积起来黑的发亮的油泥。穿上崭新的衣服,去给二爸三爸,爷爷奶奶,舅舅拜年。哥哥总是很规矩,很标准的一跪三点头。我却站在一边偷笑,害怕弄脏自己的衣服,而且看着也挺可笑。他们总是骂我不是个好东西,甚至给哥哥一些糖果而我却一点都没有。其实要不是父亲逼迫我去,我是不愿意去的,直到现在我都害怕去别人家里。这跟我内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晌午时分,村里的男女老少赶着自家的牛羊驴马骡子,集中在村子中间的涝坝里。这是原来修梯田时修筑用来拦截山洪的,由于山洪带下泥土堆积,成为我们村唯一平坦的地方。村子分为阴面和阳面,中间被涝坝隔离开。赶出来的牲畜混合在一起,人却自然的站回各自的阴阳两边。只有几个年纪大点的人在牲畜围着的坝中间烧香点表,磕头作揖,嘴里念念有词。等得不耐烦的年轻人已经燃放起鞭炮,惊雷般的声音响彻整个山谷。没有经历过过如此阵势的牲口吓得四散奔逃。人们空前的团结和争强好胜的心里在这一刻完全的裸露出来。阴阳两边的人们似乎变成两个敌对的阵营。他们为显示自己一边的响声

  更大,更持久,几乎各家都把家里的花炮全拿出来。有一年,一个当过民兵连长的家伙用土制的炸弹去放,结果把好几家人的房子都震开裂纹。而这一为大家挣面子的行为被大家所认同和赞许,没有一个人指责过他,去找过他的麻烦。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点的孩子跟随着大人都去串亲戚,而我这些骑不动车子,走不长路的孩子只好呆在家里, 当然我们不会老实的呆在家里。我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和赌博的方法。最玩的起劲的就是“丢窝”。在地上挖个窟窿,用水果糖或者是核桃站在一定的距离像窟窿里扔,进去多少就拿多少,没有进去的由下一个人继续。不限人数,每人每次出一个或者是两个。先后顺序由事先画好的横线为标准,谁把糖果丢的离划线越近就越靠前。玩到最后水果糖的纸皮都掉,上面沾满泥土。大家吃的时候只是在衣服上蹭几下便丢进嘴里,泥土的苦涩丝毫掩盖不住糖的香甜。还有就是用钢镚代替糖果。我每次总能赢不少,但换来的代价就是黄土掩盖衣服的颜色,得到父母的臭骂。

  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才算结束。年也就彻底过完,村里的农人们开始忙着拉粪平地,开始一年的播种。孩子们重新回到学校。那个时候,从人们的脸上似乎看不出什么忧愁,不管家境如何,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憨厚的笑容。每天总能听见穿上云霄那爽朗的笑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村子,后来我们家也搬离。但那里的一草一木,那热闹的节日气氛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有一年,回去给姥姥上坟,看到村子破落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沧桑和凄凉。整个村子剩下还不到十户人,也都是些年老体弱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既便是村里的犬吠声,也很难听到。也许过不多久,这个村落会在这片黄土地上消失。留下的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以往的记忆,就像我们再也无从找回童年的快乐一样,只能在记忆中徜徉着那快乐的时光。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8

  春节到了,这是我盼望已久的节日。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窗外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有花生、糖、核桃,还有饺子、鱼肉、鸡肉……全家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着美味佳肴,吃完团圆饭,全家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看春晚。

  时间过的真快呀!转眼间已经十一点多了,要睡觉了,明天要早早的起床,给爷爷奶奶拜年去。

  第二天早上奶奶早已煮好了香喷喷的饺子,吃完饺子,我开始给奶奶拜年。

  今年我又收到了很多压岁钱,我非常开心。

春节的记忆作文 篇9

  翻开了相册中的一张张照片,春节的记忆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从小到大,我一共经历了12个春节。

  我的脑海中好似播放了一部电影,有趣的话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和妈妈一起到无锡的姥姥家过年。一路上,我的脑子就没停过,一直在“盘算”着怎么花我的“小金库”,怎么多赚钱来填充它。可谁知,后面的问题更麻烦了……

  一下车,我就蹦蹦跳跳的跑进了姥姥家,姥姥见我来了,赶忙把压岁钱塞到了我的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进了屋,我眼巴巴的看着姥爷,本以为,他也会拿出压岁钱来,可谁知,他却坐在椅子上喝茶,根本没有一点儿拿压岁钱出来的动向。这下,我可急了,想提醒他一下,但还没等我开口,老爷便发话了:“想拿压岁钱当然可以,但要通过我的‘考验’,答对一题50元!”

  答题开始了,我们俩互不相让,你追我赶,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听完题目,我立刻低下了头,开始埋头苦做,时间在慢慢的流淌,草稿纸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字写满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心里呐喊了一声:啊,我做出来了!

  我高兴得拿着我的“战利品”——250元压岁钱又蹦又跳,老爷更是对我大加赞赏。

  “电影”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我的节日记忆。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9篇】相关文章: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五篇04-14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4篇04-03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三篇03-22

【精品】春节的记忆作文3篇03-18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九篇04-24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八篇04-19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6篇04-18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9篇04-13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10篇04-09

【精品】春节记忆作文7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