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时间:2023-04-04 13:49:02 赛赛 艺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800字(通用42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800字(通用42篇)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

  我国的戏曲艺术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可如今,却要面对是去?还是留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电影,电视,几乎没有人关注戏曲。在以前,爷爷在没事的时候就会听听戏曲。可现在,爷爷闲的时候却不是看戏曲,而是看电剧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俗话说:要想知道果子甜不甜,最好亲口尝一尝。戏曲也是如此,只有亲身去体会,才能知道它的奥妙。

  生活中的美是靠大家的眼睛去发现的,而戏曲中的韵味则需要大家去细细品味。

  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以前,戏曲是人们喜闻见乐的.文艺形式。而现在,人们休闲的方式却是看电影,电视,逛街。除了一些老人之外,大部分人都不曾接触过戏曲。

  在老家,有一位十分喜爱戏曲的老人曾说过:“戏曲的舞台上尽管没有崇山峻岭,河流湖泊,没有狂风骤雨,骄阳似火,但演员可以凭借虚拟的表演,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如京剧《三岔口》,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靠演员的精湛技艺就表现出了摸黑打斗的真实情景。这些都是电影,电视剧做不到的。”这样的戏曲难道会比电影,电视剧差吗?我们不应该去关注和学习吗?

  爷爷跟我说过“在老家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唱戏的人来我们村。没到这时候,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很开心,到唱戏的时候,舞台旁边就会站满人,唱戏人精彩的表演常常会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到了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然而,当村里有了第一部彩电的时候,大家没事的时候都围着电视看春晚,每年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以前是一村的人,到后来大家家里都有电视时,看戏的只剩下两三个人,到最后唱戏的人都不来了。”时代在进步,可我们艺术瑰宝却在消失。

  现在的“90后”“00后”的大部分人都说戏曲过时了,老土,而去追求他们所谓的时尚,流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戏曲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独一无二的戏曲正要面临着失传。

  我们应该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文化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的韵味。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是去?是留?决定权在大家手里。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艺术文化,中华戏曲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热爱中华传统戏曲,是受爷爷的影响。传统戏曲,如同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

  起初并不懂何为越剧。小时候看到爷爷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赏越剧红楼梦,看他时不时还饶有趣味地跟唱一两句。那时起,我便被里面俊秀的古装男女、华丽的衣着首饰、富有戏剧的爱情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爷爷耐心的解说下,越发觉得越剧唱词韵味,曲调朗朗上口。于是,我逐渐从对越剧的一窍不通到欲罢不能。

  首先是它的音乐。越剧起源于浙江,在上海,浙江一带流行。西湖之水的滋润,秦淮烟波的熏陶,使得它的曲调格外地细腻,另外,配上吴语作为唱词,无论是细细聆听还是低吟浅唱,都觉得它曲调柔情,情思绵绵。在加上越剧各具特色的流派唱腔,稳健敦厚的范派,清脆甜美的傅派,委婉明丽的王派……总能把人物的苦乐悲欢以及内心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它传神的表演。像著名的扇子功、水袖功乃至越剧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而设计的,有眼有板,韵味十足。这些便构成了越剧非凡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梁祝》、《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无一不蕴含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总是习惯性地沉醉于悠扬的越剧中,那是一个无人能打扰的世界。音调在高潮中拉得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昂扬直入云霄又戛然而止,一线收束,把韵律插入灵魂又兀自静默,让人如痴如醉。渐渐地,发现越剧中蕴含着丰富的古典文化。且不说舞台上展现的古代社会的人情百态、风俗习惯,单是唱词中的古代诗词就让我受益无穷。陆游的《钗头凤》、李清照的《声声慢》等经典诗作我都是在《沈园绝唱》和《李清照》中记住的。

  此外,抱着求知似渴的态度,我又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知道除了轻转柔婉的越剧之外,还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剧、高亢悲凉的梆子戏……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魅力、韵味及内涵。同时,我也了解到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似乎有点站不住脚跟,日趋被人们淡忘。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弃之戏曲,投之流行”。当今世界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我从不盲目地追求流行,我深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我始终觉得,传统文化是无可替代的。我喜欢深夜里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清茶,看一会儿戏曲节目,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同时,我也愈发地明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戏曲文化,我经常和同学们到大街上宣传或者开展一些有关戏曲的表演节目。是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的戏曲艺术文化生生不息!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

  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为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渐渐地,我也随着时代开始排斥戏曲。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爷爷,别唱了,过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来来来,我告诉你。”爷爷向我挥挥手。我跑过去,爷爷说:“这曲叫《玉堂春》,不错吧?”“噢,原来你们戏迷流行这曲呀!”“流行?哈哈——-”爷爷笑了,“对,我们就流行这曲。你们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伦的新歌:“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原来玄儿喜欢听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听吧,听吧!”我看得出爷爷有点失落,但我决不喜欢,同学会说我老套的。这样,每当村里来了戏班子,爷爷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园》,因为流行呀!

  小时候跳舞,有一跳《艺苑新蕾》,服装上画了个大大的脸谱,我觉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层,不见天日。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表姐惊喜地发现它后,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后来到她家,我发现她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收集了非常多戏曲光盘。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说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吗?脸谱和戏曲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挂着脸谱,无论到世界哪儿,老外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接着,表姐给我上了一堂戏曲课,我也惊讶得半天没回过神来。

  回到家,爷爷依旧在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爷爷,你们现在还流行这曲啊?”“对呀,我们永远都流行这曲。对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过时了!”

  我这才明白,戏曲不分时代,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戏曲,因为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长……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4

  “台上花开又一季,台下风雨几时起,凭谁问,花解语,笑春风,数传奇。”

  记得我儿时在家乡生活时,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戏班子。

  那时的戏曲早已无明清时的盛行了,老百姓也只是把它当做再寻常不过的消遣娱乐。

  戏班里为首的花旦名叫容娘,真名早已无处考证,长相极是秀美,年龄也不是很大,黄鹂般的软嗓,仿佛注定为戏而生。

  妇女们仿佛对戏子有着偏见。总是警告孩子莫与戏子来往太深。我问祖母为何,她总是摇摇头,道“戏是融进他们血液里的,会把生活也当戏来看待。”

  我自然是不懂她说的话的,家中管束不严,我便常常去戏班逛逛,拉弦的老师父磨拭着自己的京胡,对我略略点头示意。武生与刀马旦在台后舞蹈练枪,十分热闹。我前去找容娘,她端坐在锦凳上,一笔又一笔的描眉,给自己画上粉墨戏妆,她的头面是点翠的,据说是用翠鸟的尾羽制成,很是珍贵。

  小城的戏便在节日如水的月色中拉开了帷幕,戏台下坐了许多观众,都是手捧瓜子与点心,心思浑然不在戏上,家长里短,热热闹闹地聊着。

  我总是坐在最靠近戏台的位置,随着细密的锣鼓声,云锣声响起,容娘便轻移莲步上台,谨然有致,步子不出丝毫差错,大小云手翻飞,水袖轻舞,唱腔优雅甜润,像是一捧水,伸手就能掬了去。

  我那时年纪尚小,不大能知道那是哪个角色,只依稀记得几句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应当是《贵妃醉酒》吧,艳绝的红颜,在最灿烂的年华逝去。

  后来,小城里的人不再听戏,他们觉得这再寻常不过的.,不需要了。

  戏班子似乎要去远方,临了,容娘想再唱一曲,她说,戏不寻常,这是流在她骨子里的血液,她今生无法舍弃的命。

  在低扬的琴中,在高亢的胡中,在清脆的云锣声中,盛世的繁华,终究是落了幕。

  容娘离开了这座城,大山挡住了戏班子的身影。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戏中繁华,戏腔婉转,眉眼盈盈,锦瑟年华,尽前世今生。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5

  伫立在熟悉的古巷,凝望着村口的戏台,那熟悉的戏曲声窜入耳际,昔日的回忆在脑海中回放……

  古老的戏台,高大且宽阔,伫立在村口。记得小时候村里逢大事经常会在这里唱大戏、播电影、演木偶,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爷爷奶奶去看大戏。对于孩提时代的我,这不仅是村里的热闹盛宴,更是玩耍的好去处。

  每次唱大戏那天的黄昏时刻,在家里就能听到戏台传来的锣鼓镲钹声,听到这声音,我总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又可以狂欢了。那日傍晚,戏台锣鼓喧天、镲钹齐鸣,晚上又要唱大戏了!吃过晚饭,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奶奶,带上长凳,来到村口的戏台前。此时,戏台两边,早已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小摊:卖烧烤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玩具的`……一声声的叫卖划过天际,孩子们围着这些小摊,央求着大人们为自己买上一两样玩物或吃食。我也不例外,让爷爷帮我买了串冰糖葫芦和一个风车,边吃边玩,好不快活!

  夜幕降临,大戏拉开了序幕!一切喧闹声都伴随着戏的开场戛然而止,所有的人们一齐注视着那火红色的戏幕上升,一起侧耳聆听着开场的铜锣声。

  大戏上演了!画着白脸的小丑穿着一身华丽的衣裳上台了,当他开口唱第一句台词时,台下的人们一齐叫好。年幼的我,也一知半解地抬着头,和大人们一起看着台上那一个个顶着大花脸、扯着嗓子的戏曲演员。有时爷爷会把我举在肩上,边看戏边跟着哼哼。那铿锵有力的唱腔在天空中回荡,那顶着花脸的小生,在一方戏台上,稍稍转身,一袂衣袖,舞出了别样的神韵……

  大戏结束了,人们还意犹未尽,两个一伙、三个一群谈论着今日的戏;孩子们则一个个跃上戏台玩耍,学着那一个个演员,扯着嗓子、比手画脚地舞着……

  如今,经济越来越发达了,爸爸妈妈在城里买了房,我好几年没看到大戏了,但那一个个角色,那一句句充满乡音的戏曲,深深地烙印在我记忆中,戏曲文化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今天,我还会无意中唱出几句戏曲台词呢!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6

  每当我听到越剧名段《天下掉下个林妹妹》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树木从生,百花争艳,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雍容华美的亭台楼阁。这是宝黛初见的地方——贾府。你们一见如故,相互倾慕。而我更加喜欢你——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你本是三生石畔一棵绛珠草;“娴静犹似花照水”,你恬静妩媚;“行动好比风拂柳”,你摇曳生姿;“心较比干多一窍”,你冰雪聪明;“病如西子俏三分”,你柔弱娇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触景生情,感怀孤独,于是提锄挽篮,收起一方落红,扶柳洒泪,送走一池飘絮。诗社比赛中,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一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令人赞叹不已。你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天生丽质,清雅脱俗。你是天上的精灵,你是凡间的天使。

  你有着双重的性格:你有时聪明可爱,善解人意;有时却尖酸刻薄,高傲孤独,总带着淡淡的忧伤与哀怨。大观园里正是由于你的存在,才变得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你的身世注定了你的失败。你幼年丧母,早年离父,寄人篱下。你的清高与骄傲,被众人视为尖酸孤僻。你却依然我行我素,带着你一身的清高与骄傲,走完你短暂的`一生。你是封建礼教的异端,是腐朽王朝的牺牲品。于是,你变成划破黑暗夜空的光芒,虽短暂但耀眼,留了凄美的爱情篇章,让后世传唱。

  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信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那优美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耳畔,绕梁三日。黛玉,你这误入人间的精灵,带着遗憾又回到了天上,留在人间的是永恒的美丽,千古的绝唱!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7

  周末的清晨,外婆带着我到公园的小树林里听戏。树林里,有一个用石头搭的简易舞台。台下已有很多坐在马扎上的老人,他们都在那里翘首期盼着好戏开锣。

  等了好一会儿,锣鼓声响起,帘幕后走出来一位化着精致妆容的美妇人,她咿咿呀呀地唱过一段后,便甩着长长的水袖舞了起来。台下听戏的观众不时地大声鼓掌,连声叫好。这是我对传统戏曲的最初记忆。那时的我,正在妈妈的引导和熏陶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古诗词。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字正腔圆,唱念做打,好不热闹,却丝毫提不起我的`兴致。环顾四周,老人们竟都是一副沉醉的表情。然而,我怎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在听戏时,竟然也是这种表情?也许因为妈妈的职业,我们家保留了一些文化传统。逢年过节回老家时,亲人们常常围坐一团,捧读古典诗词,谈论古典戏曲,一起研究戏文,一起听戏。那些戏文虽然生涩难懂,可当我真的沉浸到戏曲文化的氛围中,我才发现,戏曲的唱词优美,音色婉转,曲调雅致,那甩动的水袖,总是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耳濡目染,我逐渐融入到这种文化氛围中。

  现在,我也能和京剧票友小姨妈谈论京剧角色,领会戏曲的魅力。看一部戏曲,就能了解一个历史事件,读懂一个人物,就可从中知得失。“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戏曲就像写意的山水画,用纵横的笔势在方寸舞台上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现在,人们把这些寄托着美好愿景的传统戏曲抛掷一边,认为那是愚昧、过时的代表,一点点忘却。传统戏院消失了,戏曲只能栖身在这片小树林里,只有老人们还在孤独地守望着。“眨眼间数年光阴,寸炷香千秋万代。”

  戏曲的魅力令人着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传承发扬呢?当我们为万圣节着迷,为圣诞节狂欢,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新奇中时,我们能不能也经常去感受一下那些美好的戏曲文化呢?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8

  “京韵流芳厉家班,名角联袂贺渝团。传承演创寒梅馥,半岛皮黄鼓远帆。”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美名远扬,它的语言,动作都令我沉醉其中。

  我对于戏曲并不是从小就认识到了了解,说实话,以前我与戏曲没有任何的接触,仅仅听别人偶然说起过,但也没有在意。后来,有一次在手机上刷到了戏曲,那次,我深深的入了迷。脚步轻移,如划过一道流水;回眸一笑百媚生,便是风华绝代;轻轻开嗓,如细柳划过耳旁;水袖一甩,掀起一顷碧波。一颦一笑,勾人心弦,仿佛与世无争。

  它有生,旦,净,末,丑;它有唱,念,做,打的手法;它将歌,舞,剧融合于一炉。它演绎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展现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它还有很多版本,据统计,它有360多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川剧等等。一个戏曲,融合多种色彩,从中国,渐渐的走向了全世界,带着我们中华的魅力,传出海外。

  戏曲,它有一种柔和美。台上的角缓缓的踏着轻快的步伐从幕后走来,那“隆重”向下一偏,长长的水袖遮住脸庞。头再抬起,目光望向远方,水袖挥舞。“锵锵锵”音乐声响起,她迈着步伐围着场子走一圈,走到舞台中央,她开嗓:“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动人的唱腔令人沉醉。

  戏曲,它有一种霸气美。他穿着一身威严的`服饰,迈着有力的步伐,一手微举半空中,一手拿一长戟放在背后,更添那威严。他眉头紧锁,面目令人有些害怕,与我所看过的其他角色有些不同。音乐声响起时,他将背过的长戟突然向前一刺,说到:“枪挑了汉营数员上将,怎奈敌众我寡……”

  “寒梅傲骨身,翠竹乐仙神。芳兰天奇香,凌菊雪冷根。万里无云天晴朗,青山绿水好景致,鸳鸯戏水凤配凰,只羡鸳鸯不羡仙。”从此,我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9

  茶花女,阿芒,那宁娜,柏吕唐司……合上书,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形形色色的戏里人物;睁开眼,那些有血有肉的戏剧演员便出现在眼前。作者以一个少女的视觉,带我们走进戏剧《茶花女》的幕后。

  一本朋友带来的刊物,让年过半百的我,忆起了那出《茶花女》。那是我第一次演戏,扮演的是茶花女的贴身侍女,那宁娜。听说是演丫鬟,让我有点儿不高兴,但毕竟是第一次嘛,我既兴奋,又紧张。还好,我的戏很简单,大家都对我很照顾,他们都亲切的叫我“小林子”。在拍戏的过程中,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经历了一生中不曾有过的经历。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把演员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太好,所以以一个观众的视觉很难捕捉到什么蛛丝马迹:有的人戏里是情人,甜甜蜜蜜,而戏外连普通朋友都算不上;有的人在戏里娇媚刁蛮,而戏外却温柔可爱;有的人在戏里一贫如洗,而戏外却是腰缠万贯……

  这是虚伪吗?

  曾经我一度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人明明不想哭,却要拼命抹眼泪?为什么这些人明明不想笑,却要强颜欢笑?为什么这些人在戏里温和体贴,一到戏外就趾高气扬?……为什么?换作是我,我绝对做不到。

  作者很好得回答了这些问题:“演戏是别人的艺术,而生活是自己的艺术。”

  我恍然大悟——演戏是演员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自己变成所要扮演的角色,出色的演技会让观众更好得理解角色,而不是演员这个人;但在戏外,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无需被戏里的角色左右。

  我想一个真正的好演员,是分得清演戏和生活的,他不仅有出色的演技,也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仅仅是演员,愿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0

  每当我清晨醒来,伴随我起床的不是闹钟的铃声,不是妈妈的微笑,更不是爸爸手里的一杯水。而是从爷爷收音机里传来的那咿咿呀呀的唱戏声。

  小时候我并不了解戏曲,只是觉得那样咿咿呀呀地唱,几分钟还憋不出来一个字,而且声音还变化万千。有尖尖的女声;低沉的男声;还有带着哭腔的.幽怨的声音。再加上各种敲的打的乐器。我真觉得这些声音像是个大杂烩,虽然有些吵,但并不觉得这些声音难听。

  长大了再去用收音机聆听,才终于感受到这些声音的韵味与魅力。《卷席筒》仔细听,感觉很奇妙。特别是有的人哭着竟然还能唱出来!而且哭着哭着竟然又不哭了,又开始说唱。我还发现这些人每次都会“啊?”好长时间。所以他们的肺活量一定很大。这可挺难坚持的。我想他们一定是努力刻苦练习出来的,就像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我可真敬佩他们呀!

  再听听女声的,我听了一段豫剧的《抬花轿》。声音依然是那么尖。而且感觉唱得很轻快,配的音乐也很喜庆,一会快,一会慢。更惊讶的是,有一段新娘子笑的声音竟然是用唢呐吹出来的!总觉得这段戏听起来很带劲,是不是因为它听起来有种蜻蜓点水般的感觉呢?配得乐也会随着剧情而改变,比如抬花轿那段上坡和下坡片段,就会非常的快,配乐那些人的手是有魔力了吗?怎么可以敲的那么快?

  我又听了小香玉版《花木兰》,那么激情昂扬的声音,让我仿佛看见了正在战场上英姿飒爽英勇抗战的花木兰。《墙头记》老生的苍老高亢的控诉和凄惨下场,令人怜悯。以及《五女拜寿》哭诉的痛断肝肠,让我不禁也想落泪。

  现在每个清晨,我依然能被闹铃铃声;妈妈的微笑;爸爸端给我的水杯叫醒。但是,我多么希望,伴随我起床的是爷爷收音机里面咿咿呀呀地唱戏声??

  这就是戏曲的声音,多变的声音!令人流连忘返的声音!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1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戏曲频道弘扬了传统的戏曲艺术,宣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星期天,原本对戏曲知识一无所知的我在妈妈的带领下观看了央视十一套的节目。

  打开电视,很巧,播放的`正是京剧《赵氏孤儿》,只见里面的人物个个都画了一张大花脸,不由得让我吓了一大跳。“大花脸”中最凶神恶煞的应该是屠岸贾了,只见他瞪着牛一般大小的铜铃眼,凶相毕露的大声询问程婴:“赵氏孤儿在哪里?快快交出”饰演程婴的演员说道“不知大人此话何来,我年过五旬,何来婴儿?”……虽然里面的人儿个个演的活灵活现、唱的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可我一点都不想看,心里转满了动画片。看看时间,才5分钟!心里立刻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看动画片时时间过得那么快,而看戏曲时间却过得那么慢呢?在前十分钟里,我几乎是盯着钟过的,我何尝不想在分针上加个火箭推进器呢!“哈欠”!瞧,我都打哈欠了,上眼皮似乎变成了铁,不停地与下眼皮打架。最后下眼皮招架不住,不仅投降,还让瞌睡虫爬上了身。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的我,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激灵醒过来,不行,还要写作文呢!我抬起头,这时程婴的妻子出场了。她上来唱了一段,然后询问程婴“孩子呢”?程婴一时语塞,屠岸贾大叫“拉下去”。这时剧情似乎更加曲折,我也逐渐被这曲折的剧情给吸引住了,双目也紧紧地、聚精会神的盯着电视屏幕,比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还要认真几倍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真没想到,我竟然会喜欢上看戏,甚至连喜怒哀乐都和剧中人物们连在了一起。当看到白发老人公孙杵为保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残忍杀害的那一段,我的心陡然一紧,为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人被杀害而感到一阵悲哀。很快,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我恋恋不舍的关掉电视,心想,有机会还要再好好领会领会戏曲博大精深的内涵哇!

  小小的戏曲舞台,却能演绎出无数精彩的故事,更为广大的戏迷们带来了精彩的艺术享受和精神需求!戏曲,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啊!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2

  现代青年追求流行乐,摇滚乐,追求非主流,另类,追求快感刺激。当然忍受不了戏曲那悠悠慢慢的的唱速,咿咿呀呀的唱腔。实话实说,我也不爱看戏。但在我小学时我曾发生了一件关于戏曲的事情,至今使我回味无穷,难以忘却。

  那是三四年级的事了,我们班举行了一次班会,同学们可以上台跳演节目,我就表演了“唱脸谱”。听起来不可思议吧,可事实就是这样,往往事实会超乎人们所料,让人大吃一惊。

  其实,我也不明白当初我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歌,为什么在浩如烟海的歌海中偏偏选择了这首,也许,还真是戏曲那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我,是我鬼迷心窍了吧!哈,这一切都无从考证了。我只知道,这件事在同学中引起巨大反响,这首歌震惊了他们,这件事一直深深刻在他们心中。以至于几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做起“戏曲大舞台”这个实践活动时,很多与我小学就是同学的同学,竟提起这件事,开玩笑似的要我再唱一次。

  那节班会课上,我自信的走上讲台,自己给自己报了幕(我是主持人)便“惊艳”亮相,拉开架势(现在想来动作一定很别扭),唱了起来。我幻想着自己是巨星是大师,万众瞩目,星光闪耀。我看到台下同学眼发直,以为我表演的多么好,使得同学们这么兴奋。

  可事实上,在一个如此流行音乐与现代舞蹈云集的`舞台上,居然有一个人唱戏,这个人还是他们眼中文静的,默默无闻的,成绩优秀的朱同学,惊讶成都当然会乘火箭上升。后来,在同学们惊喜而又敬佩(我真是勇气可嘉,找死)的目光中,我走下讲台。这绝对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

  那次表演,我接受了戏曲,戏曲也接受了我,我们配合的是那样默契!我永生不会忘记这件事,但我再不会像从前那样做了,我不会再尝试戏曲。因为,还是实话实说,我不喜欢戏曲了。

  不过,那种悠然自得,那种绚丽色彩,那种美丽而古老的神韵,的确不错,很可惜,我实在不感兴趣。还是顺其自然吧,毕竟每个人爱好不同,我尊重我的选择,肯定我的选择!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3

  水袖翻飞美难收,凌波莲步掌上轻。听君一曲梦归春,十万貔貅罢长征。这个寒假,我到正乙词古戏楼听戏,改变了我以往对于京剧刻板、无味的态度,体会到了京剧艺术别样的韵味。

  不同于我们平时对于古代文化复杂、繁琐的看法,戏曲的精妙在于它的简约。京剧演出,只有几样唱腔、伴奏和造型。只是几句简单的旋律,经过演员的演绎变得扎实、有韵味。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唱还是说,都靠着一把嗓子。只是简简单单的曲儿,就都能将情感表现出来。再就是伴奏之简,京剧的伴奏十分简单,主要就是京胡、月琴、弦子三样组成。伴奏在舞台大幕的一角,但作用却极为重要。既可以表现邻家别院,又能马上转化为战场上的千军万马。经过几种乐器的配合,衬托出台上人物的心情。

  相比于现在经过层层包装的流行音乐。京剧的音乐既简约又凝炼、清新。京剧虽然简约,但不简陋,对于人物的行头以及脸谱都有很高的要求。造型是对人物刻画的重要体现,演员们一个个衣着得体,粉墨登场。戏曲表演的.构思也极为巧妙。第一次去正乙祠古戏楼,就被那里的风格深深地吸引。它保留了古代戏楼的格局,共有三层。舞台一直铺到观众席,使得观众能近距离地欣赏作品,坐在那里犹如身临其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羽中计被困的那段。士兵在三楼击鼓,二楼有敌方叫阵,项羽独自在一楼,显得孤立无援。这样的舞台效果,也体现了作者精致的构思。

  戏曲除了娱乐,还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霸王别姬》中项羽不听虞姬劝阻,不顾反对,明知有诈却受不了挑衅而中计。江山失手他人。正应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类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人的莽撞、刚愎自用等性格弱点,意在告诉人们要谨慎小心、虚心。还有《锁麟囊》中薛湘灵与赵守贞的命运反转,其中有一句唱词就是:我只道铁富贵今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让我不禁感叹人生百变,善终有善报,恶终究有恶报。戏曲是古代人们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4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我们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戏曲进校园活动。

  戏曲进校园,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些专业戏曲的演员来我们学校表演一些戏曲。

  刚开始,我便发现了台子下面有一些人,每人手中都拿有一种乐器,二胡、笛子、唢呐等。突然,我发现有一位叔叔正在吹一个由许多高低不同的竹管系在一起的乐器。呃,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哪里见过呢?哦!想起来了!这不就是“滥竽充数”课文中的齐宣王让300多名乐器师吹的竽嘛!嘿!现在真的见了真面目啦!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哇!竟然开始唱《花木兰》了!看!戏台子上的`人在唱,底下的二年级小弟弟小妹妹也竟然轻声哼起了起来!厉害!

  虽然台上的阿姨唱得很好,但是,对于我这个对戏曲一窍不通的人,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虽然我对戏曲一窍不通,但台上卖表演的叔叔阿姨也是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给我们表演,即使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也要尊重他们,认真观看,该鼓掌时就鼓掌。

  中国戏曲的历史十分悠久,经过了汉、唐到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而且,中国的戏曲种类也有许多,有豫剧、京剧、湘剧、粤剧、淮剧、川剧等多种戏曲种类。

  而学校请来了演戏曲的叔叔阿姨来为我们表演中国传统的戏曲,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戏曲,走进戏曲,让中国的戏曲永远流传下去!

  戏曲进校园,这是一年一次的!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做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能让它到了我们这一代,便不再问世了,一定要让它流传永远!

  中国乃世界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家国了,而戏曲,更是祖国独特的艺术。那么,戏曲进校园就是为了让我们将戏曲这个独家艺术传承后世!让我们中国的历史一直流传下去!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5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地方戏曲,源于我省淮安市及盐城市。妈妈尤其喜欢淮剧,正是在妈妈的熏陶下,我不知不觉对淮剧有了好感。它在不仅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我省淮安,盐城,扬州等地,还逐渐推广到了全国,也深受各地戏迷朋友们的喜爱。

  我的大姨陈澄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淮剧世家中,她的父亲陈德林,母亲黄素萍,是国家一级戏剧演员,他们倾尽自己的一生在这戏曲的舞台上,被分别冠以“淮剧皇帝”,“淮剧皇后”的称号。陈爷爷和黄奶奶不仅创新了不少淮剧题材,同时还亲手带出了很多学生。大姨就是在这样优秀的教育背景下,十二岁就登台出演《赵五娘》,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欢呼。她后来考取戏剧学院,也成为了国家一级戏剧演员,且被称之为“淮剧公主”,并担任人大代表。姨夫陈明矿是大姨的同学,同样是国家一级戏剧演员,担任我省淮剧团团长,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领导。大姨和姨夫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淮剧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2015年11月,陈爷爷和黄奶奶退休了,但是二老对淮剧的热爱之情却日益热烈。他们拿出了毕生的积蓄,在上海闵行影视城拍摄了史上首次彩色淮剧电影《腊月雪》,主演正是陈德林,黄素萍,陈澄和陈明矿这淮剧世家。为了这部电影,一家人日夜辛劳,付出了很多心血。后来电影成功上映,在故事结尾,带出所有徒子徒孙出场,

  让观众们很受感触和动容。在我眼里,陈爷爷,黄奶奶真的很伟大,打心眼里为他们点赞。

  这独特的淮剧世家,曾获得两次梅花奖,五次白玉兰奖。去年的.时候,大姨和姨夫在北京出演《小镇》,获得了文华大奖,拿下全国戏剧界奖项大满贯,成为中国戏剧界独一无二的传奇世家。

  在大姨全家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下,我也学到了一定道理,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必须不断努力与坚持,只有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我为大姨一家感到骄傲!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6

  今天下午,我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写着班级黑板报。何老师走进教室喊道:“陈曦妍、张寞然、吴雨昕、桂思雨、吴思蕊,你们五人去报告厅观看‘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我顿时心中一振,但马上就回过神来,虽然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激动。去报告厅的路上,我高兴得是手舞足蹈,学着戏曲的步伐走进了报告厅。一进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绚彩的大屏幕,上面写着大大的三个字:黄梅戏,旁边还有一张京剧脸谱,会场上飘满一阵阵美妙的戏曲音乐,使人心旷神怡。

  我们坐了下来。良久,一位漂亮的主持姐姐走到了台上。她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用甜甜的声音对我们说:“同学们,相信你们对黄梅戏了解不多吧,那么今天我就跟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戏曲的知识。首先,黄梅戏是我们安徽的地方戏,黄梅戏有很多行当,它们分别是正旦、花旦、正生、小生、小丑、花脸。它将平常生活中的动作进行渲染和艺术化,让我们发现其中蕴藏的真正艺术美。说到这里,下面请两位老师给我们表演一段天仙配中的'《满工对唱》,掌声有请!”我一听有节目表演,满怀期待和激动,目不转睛地紧盯着舞台。就在此时两位老师已走上了台,他们一手拿着话筒,一手边比划边唱。其中一位女老师就如同一位仙姿绰约的仙女下凡,优美的曲调,加上优雅的台步,看得我如痴如醉……

  接下来更是惊喜连连,我们看到了有名的、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戏曲——傩戏,俗称池州傩。主持人说演傩戏时必须戴上面具,这样才有特色和童趣。随后老师们表演了一段选自《舞伞钱》的傩舞,既搞笑又滑稽,把我们逗得开怀大笑,别提有多那开心了!

  戏曲进校园,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它让我了解和学习到关于戏曲的知识,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博大精深。我想,我们要好好学习,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经典发扬和传承下去!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7

  就要离开小村了,但感觉中似乎有些什么羁绊着我,在沉思之中或许能在这春天中捡起一些什么吧!

  小村的每一个角落我都熟悉至极,就像对祖母,祖母的每一道皱纹里贮满了爱,而只有我才能领悟那一切。夕阳下暖风轻拂的小村,山峦环抱着小村四周。它如少女般恬静地呼吸,碧草连天,连着我遥遥的梦。突然,传来几声“啊啊”的越剧腔音。我惊呆了,心中所有的迷茫一下子昭然若揭。那所有的牵系和惦念不过都源于这歌声。而这歌声映着小村重重叠叠的生命影痕。这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小村。我生命初始的第一声似乎和这腔声还散落在这黄昏寂寥的天籁中。

  越剧在我的故乡诞生,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受了家乡的感染熏陶。

  无形中爱上了越剧,还会离腔离调唱一些简单的离腔离调,故乡的人们更是如此,早上起来碰面也会唱上几句,一边干活一边嘴不停息的'哼上一曲。一些老人闲着没事,就坐在一起说说唱唱。那越剧犹如林芝草,当人们悲哀沮丧时,它轻柔的抚慰你的身;当人们恍惚懒散时,它高昂的激励你的心。在播种的初春,

  略带着寒意的水渠里,映着它的倩影;在热情如火的夏季,萦绕着粗犷浓厚的声音;在金色稻香的秋天,带着它的寥寥余音;在粉装玉砌的冬天世界里,飘散着它的缠绵。在小溪两岸,越剧就是这样如同空中一只只彩翼的神鸟,纷至沓来。到了我上学时,我才知道,越剧已走出了故乡。故乡的越剧伴随着勤劳的乡亲们唱响,唱红,唱遍了海内外。它成了我国的一大剧种。我第一次为自己是个越乡人而感到骄傲。

  情是故乡的深,月是故乡的明。曲是故乡的悠扬,歌是故乡的甜美。故乡这片平凡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众多的人才,为越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乳汁。每当听到那柔情如水的曲调,我的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和热爱感。家乡的越剧,它是故乡人们天赋和才智的结晶,它唱出了故乡人们向往新世纪的心声。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8

  为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学校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今天,我早上7点钟就起床了,虽然我还是一个门外汉,对于戏曲了解甚少,但我还是满怀期待,非常激动。

  来到了学校,我看见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布置场地和舞台,我和同学们一起加入帮助工作人员做准备工作的行列。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戏曲表演终于拉开帷幕,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手心甚至紧张到冒汗。主持人发言过后,便是万众期待的戏曲表演。今天的表演有三个,它们都是折子戏,而折子戏指的就是一部戏中的其中一折。演员们先表演了开头戏,然后正片紧随其上。

  首先,为我们表演的戏曲是《林冲夜奔》,一名演员腰间配着一把刀,表演着武艺,嘴里还唱着曲,虽然我听不明白他唱的内容,但还是觉得很精彩。一部终了,我还回味无穷,更期待下一部戏。下一部戏是《武松打虎》。看!武松提着捎棍,喝醉了酒走上了“景阳冈”,走了一会,便放下捎棍,躺下睡着了。忽然,一只老虎突然冲了出来,武松猛然跳起来,喝下酒都变成冷汗冒出来了。我心头一紧,也随着情节紧张到呼吸停滞,眼睛更是瞪着,不敢眨眼,生怕下一刻武松就被老虎吃了。武松果然没有令我失望,凭借着一身武艺,奋力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部戏在我的紧张中落下帷幕。

  最后一部戏是长稠舞。和前两部不同的是长绸舞的表演者是一位大姐姐。她舞长稠时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整个表演,我全程盯着表演的大姐姐,怕我眨眼的瞬间她就如仙女一般踏着祥云而去。最后,大姐姐还请了四个同学上台学习了一下长稠舞,在她们学习的过程中,台下的同学们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真是太有趣了。

  看了今天的.戏曲,我内心十分震撼,这就是中国戏曲,它是中化文化的瑰宝,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传承。戏曲,让中国的文化蓬荜生辉!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19

  戏曲,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现在大多数的我们也许连戏曲都没有听过、看过,甚至连什么是戏曲都不知道。我为我们民族的瑰宝感到深深的悲凉,一种凉到心坎里的冷。戏曲,它曾经伴随着我们老一辈走过无数的风雨坎坷,可是到了现在呢?竟然会有人把它的鼎鼎大名给抛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源于流长。戏曲,如果你看过准能发现戏曲的任何一个华丽而实的动作都是非常深刻的讲究,一个摆臂、甩头等都是要经过非常精密的计算。可这么优雅华丽的.戏曲已经被我们潜移默化的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请问你忍心么?

  每当别人说起吸取我的脑海里总会慢慢浮现小时候支离破碎的记忆。

  在当我记事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响起一种依依呀呀的声音,很是奇怪。为什么说它奇怪呢?那是因为明明听起来有五分是在说话,另五分像是在唱歌,到了后来我去问奶奶才知道,哦!那怪声音原来是戏曲。时间不知道到消失在多少个春夏秋冬,而我却深深被戏曲所迷恋,就像是深陷沼泽地里一样,你越是挣脱他陷的就越深。每当电视上有戏曲的时候我便和爷爷奶奶准时的出现在电视机旁,我们总是瞪大了眼睛,仿佛怕错过了任何一处细微而又精细的表演。戏曲可以算的上是我童年的主旋律了,虽然小时候的我听不懂它们在唱什么内容,但我可以从它们惟妙惟肖的精细的动作中深深的体会戏曲的内容,时而悲欢惆怅、时而悠扬婉转。你说我会忍心忘了它们吗?

  戏曲这个伟大而庄严的名字,这个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名字,还有这个伴随着我们老一辈走过无数险阻的名字。你还记得吗?

  现在的我们喜欢一些“潮流 ”歌曲,认为它比较‘酷、潮’,在我的眼里如果流行歌曲是星空中幽暗的皓月,那么戏曲就是包容万物的星空,一切歌曲的源泉。你说我是喜欢流行歌还是戏曲呢?

  戏曲,你还记得吗?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0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昨天晚上我们班就举办了一场令我难忘的戏曲晚会。

  老师在周末就告诉我们要学戏曲,当然要学就要表演。在晚会开始前,老师让我把伴奏找好。我在电脑上找了一节课的伴奏,终于找好了。

  到了晚上,晚会正式开始。我们移了桌子,在教室中间空的地方就是“舞台”了。晚会的主持人带我们进了戏曲的世界。首先,我们抢答关于戏曲的问题。她问的大部分是京剧或越剧,很少有我收集过资料的黄梅戏。第二个环节就是唱戏曲啦!今天晚上第六个节目是我们的,我们特意报了第六个,因为六六大顺嘛!我们还是有点紧张。

  我们前面有个节目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表演的人就第一句是唱的,其他的几乎都是在读歌词。

  到我们了,我紧张地走上前去。前面一段是由另外两个人边做动作边唱歌到我唱的时候我居然没有唱,还好我假装这一段时间奏一直停着。一直到了第二段我才开始唱。我后面第一句居然忘了换气,直接连下去了。到了第二句后面的时候,我就没有气了。我想:这下真的完了,你好,看看能不能和老师说一下,让我们重唱。我们的'表演就在这样的忐忑不安下结束了。

  我们欣赏着这些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节目,那是笛子独奏。悠扬的笛声也代表着晚会进入了尾声。我心里想:晚会这么轻易就要结束吗?于是,我就想出这样一个“鬼点子”:让张老师唱歌。然后我就去和主持人说:“再加一个节目,让张老师也唱。”她就在节目单上加了一个节目。当主持人读出这个节目的时候,张老师的脸上有神秘的微笑。张老师说:“我唱来,你们要是接的上,我就接着唱。”然后就开始唱,突然,张老师停下来了,说:“你们接不上,不唱了。”我们都说不行,要接着唱之类的话。

  戏曲晚会在这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1

  一天吃完晚饭,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散步。晚风习习,树叶的哗哗声似乎要把白天的酷暑炎热吹散,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格外清爽。

  “妈妈,那边好多人啊,我们去看看!”爱凑热闹的妹妹大喊。哦,原来是一群戏迷在自娱自乐,有好嗓子的“演员们”上前一步表演,一招一式,一笑一颦,格外投入。吹、拉、弹、敲、打的伴奏者“摇头晃脑”沉浸其中。忠实的观众们都安静地坐在台下,时不时送上掌声和喝彩……,一切都那么安静和谐,似乎是有组织有安排的。

  我对戏曲不感兴趣,总觉得那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才会喜欢的,就催着妈妈赶快离开。就在这时,一个大姐姐模样的“演员”上台了,我感到很好奇,年纪轻轻的也会唱戏?带着几分好奇我们就留了下来。那个姐姐上台介绍说要唱《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花木兰替父从军”我们课文上也有这个人物啊,是不是说的同一个人?我更加好奇。伴奏响起,“演员”嗓门一亮,顿时赢得了喝彩声,我听不懂咿咿呀呀的曲调,只是在关注她唱的内容和我们课文上的人物情节是否相同。“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我原名叫木兰呢,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父年迈,弟年幼,怎敌虎狼?满怀的忠孝心烈火一样,要替父去从军不容商量……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

  我吃惊地发现戏曲里的词意和课文里《木兰从军》竟然完全吻合。戏曲里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课文里内容全部概括了。戏曲的'词简洁明了,朗朗上口,音韵结合得自然舒适。我不禁的赞叹道:“原来听戏也是一种学习,一种享受型的学习!”妈妈说:“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得用心去体会。”

  今晚的散步很有意义,因为我与戏曲有了一次近距离的谋面,并且还真切地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戏曲真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学习。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2

  以前的我不了解戏曲,更不会听戏和看戏,可自从两年前奶奶和我们住一起后,我彻底改变了,不但对戏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喜欢上了中国戏曲。

  我的奶奶是个十足的戏迷,京剧、秦腔、豫剧、川剧没有她不喜欢的,平时时一边做着家务一边听着戏曲,休息时就只看戏曲节目,入迷时她还跟着一起哼唱,常常喊她几声她都顾不上答应,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奶奶正在看戏时,我好奇地凑了过去,只见她手机屏上扮演女角色的演员们戴着又大又漂亮的头饰,拖着长长的袖子,似仙女下凡一般,他们悠扬圆润的唱腔在空气中飘扬,简直是天籁之音!他们将京剧女角色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是淋漓尽致。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奶奶一看我来了兴趣,给我讲解头上戴的是凤冠,长长袖子戏曲里叫水袖……

  随着我对戏曲兴趣的越来越浓,奶奶又陆陆续续给我讲解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知道了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技术形式又分为“念做唱打”。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京剧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的脸谱,奶奶说京剧用脸谱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红脸表示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脸表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黑脸表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黄脸表示凶猛阴险;蓝脸和绿脸表示中性,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妖神一类;看着演员一张张各不相同的脸,真是有趣!没想到看似简单的戏曲包含了这么丰富的知识,使我不由自主地哼起了《说唱脸谱》中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中国戏曲唱腔不但表演技艺高超,对演员的表情、动作、腔调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还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把历史情节、传说故事、武术动作、伴奏乐器、服装设计等通过戏曲这个载体一代代流传下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当喜爱中国戏曲,继承、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明白了这些,我更加喜欢戏曲了,我也成为一个小戏迷。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3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华师大闵行校区,我们欣赏了上海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柔桑老师的讲座《中国戏曲与越剧小生艺术流派》。了解了一些戏曲知识和表演风格,实在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戏曲指中国传统的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其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以及灯光、道具、布景、服装等表现形式。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写意性的艺术特点,服饰有冠、盔、巾、帽、蟒、帔、衣、鞋、靴等等,其服饰变化不仅塑造人物形象,而且对表现时间、地点、场景以及人物性格、身份都有独特作用。

  越剧是流行于我国沪浙苏等地的地方戏曲之一,在全国很有影响。小生流派有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陆锦花、毕春芳、竺水招等越剧表演大师,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沙漠王子》、《孔雀东南飞》、《红楼梦》、《白蛇传》、《盘夫索夫》、《珍珠塔》、《西厢记》等。各个流派在唱腔上或奔放高亢、跌宕起伏,或稳健轩昂、倜傥豪爽,或朴素大方、柔中带刚。

  王老师在现场边讲解,边示范,并带妆彩唱,音色圆润嘹亮,音质优美动听,表演生动传神,给人美的'艺术享受。表演结束时,她还热情签名留念,并以精彩贺卡相赠。从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对观众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事业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

  十分怀念小时候跑到十里八村听戏、听评书、看杂技、看电影,抱着收音机收听《岳飞传》、《杨家将》的美好时光。戏曲艺术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一场精彩的戏曲,往往能使观众震撼思想、愉悦心灵、同喜同悲、荡涤灵魂,受到思想教育、情感陶冶和美的享受。衷心希望我国戏曲传统艺术不断发扬光大,久唱不衰!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4

  我对戏曲的认识,还得从去年的一个周末到姥姥家玩说起。

  这一天,刚进姥姥家门,就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及动人心弦的伴奏,姥姥扭动身体舞动着,感觉挺滑稽好笑。那时的我认为戏曲对于我来说完全就是对牛弹琴。我问姥姥这是什么呀?姥姥说:“这是豫剧,起源于咱们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我听了连连点头,姥姥特别爱听戏曲,对咱们河南的豫剧了解这么多呀!

  这时,电视上正在播放《朝阳沟》选段,

  亲家母你坐下

  咱们说说心里话

  亲家母咱都坐下

  ……

  又肯下力有文化

  不愁当一个哪啥?啥?啥----

  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对,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

  姥姥问我:“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我相当舞蹈家、音乐家”我大声回答!

  “嗯,有理想”!姥姥夸我来着。

  高兴的我眯着眼睛笑。

  此时此刻我好像开始喜欢上戏曲了,拉着姥姥接着问:“那个又是什么戏?”姥姥告诉我:“这是《铡美案》,讲的是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故事。”……

  然后,姥姥还让我看了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并让我试着去了解这些戏曲人物,我发现这些都是励志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现在经常关注咱们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因为节目中那些优秀的小演员,他们把豫剧的精髓表现地淋漓尽致。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我们青少年也要多去关注、热爱、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的国家瑰宝!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5

  记得有一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我正和邻家的小伙伴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时爷爷过来说要带我去看戏。我对戏曲一无所知,更别说有兴趣了,我便一口拒绝了,可是爷爷还是生拉硬拽把我拉了出去,非让我陪他去街上看戏,我无可奈何,只好跟着着爷爷去了。

  到了那里我听到的全是咿咿呀呀的唱腔及锣鼓喧天的伴奏,这对于我来说就是噪音。想让我喜欢上戏曲简直是天方夜潭。我强忍着无奈,在那听了一小会,就直打哈欠。忽然,一段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荡,这一段好像在哪里听过一样,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俺老孙来也!”只见他一个前空翻,再来个后脚踢。“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大圣爷爷拜访龙宫,借用兵器,那龙王大话欺人,言而无信,恼的大圣性起,闹翻龙宫。”此时我已听得入了迷,好像我已进入到了舞台上面的角色。这时我问爷爷:“这是什么戏?”爷爷告诉我说:“这是根据四大名著《西游记》改编成的戏剧《孙悟空大闹龙宫》主要讲了:孙悟空到龙宫借用兵器,龙王对他十分藐视。骗他去搬定海神针铁。不料孙悟空神通广大,把定海神针铁变为称手的兵器金箍棒,龙王悔恨和孙悟空大战,最后被机智而勇敢的孙悟空打败。孙悟空在小猴欢呼簇拥中高唱凯歌胜利回山。”我已被里面的故事深深的所吸引我也慢慢地爱上了戏曲。

  回到家,我又听了《花木兰》《打金枝》,《朝阳沟》等,并试着去理解这些戏曲人物,我发现这些都是很励志的,对我很有帮助。现在我经常看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中那些优秀的小演员,把我们河南的豫剧表现的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同学们,中国的戏曲真的很好听,希望我们这些零零后多多去关注,多多去热爱把我们中华戏曲的瑰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在世界的东方永放光芒!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6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这是爸爸每次来接我的时候经常唱的一个片断,爸爸是个戏迷,对戏曲特别偏爱,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听上一段,所以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戏曲。

  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家又哼起了戏曲,妈妈果断地打断了爸爸,说:“别唱了,学一点流行歌曲吧,让女儿也感受一下新时代的音乐,别再唱这些过时的戏曲了。“没想到脾气超好的爸爸却不乐意了,他对妈妈说:“你说这些我不同意,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让孩子从小接触一些戏曲,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虽说时代的潮流在改变,但我们不能随便摒弃那些有着民族特色的东西,更不能摒弃国家的象征、民族的艺术和先人的文化!”爸爸这一番话把妈妈说的是哑口无言。

  其实戏曲对我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从没有过想要去了解的欲望。但是爸爸每天的哼唱让我对戏曲有了好奇,戏曲和我的缘份也由此开始。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中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是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更是惊人!我们知道许多剧种都是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的比较有名的剧种有:如京剧,越剧,豫剧等,我们河南最出名的.就是豫剧,豫剧中最有代表的演员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等。我和爸爸还经常去河南电视台,观看戏曲节目《梨园春》呢,听到那么多精彩的戏曲节目,我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

  我跟着爸爸学会了戏曲《花木兰》、《红灯记》等,通过学习戏曲,我了解到中国的戏曲是如此精彩。每当我和爸爸在家里对唱时,不爱戏曲的妈妈有时也会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唱呢!

  戏曲是我们中华的瑰宝,是我们的骄傲,我和戏曲的缘份才刚刚开始。我喜欢戏曲,我要继续学唱下去!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7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种戏曲都有各自的特点,如京剧的容华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黄梅戏的悠扬委婉……

  为了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我特地去“师学戏”。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不用猜就知道张奶奶又在一展歌喉了。

  点明来意后,张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二话不说便开始教我唱戏了。

  张奶奶给我选了一段既简单又好听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张奶奶先找来了《天仙配》的音乐让我欣赏一番,那似乎散发着清香的泥土气息的黄梅小调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剧情人物的欢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头欢歌的小鸟……突然,我感到一阵摇晃,猛地睁开眼,才知道是张奶奶正唤醒沉迷于戏曲的我。原来戏早已唱完了。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戏曲也并不亚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同样挺好听。

  接着张奶奶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我唱,她唱一句,我学一句。一曲下来,原本婉转的黄梅戏被我唱得“面目全非”,没一句是着了调的。在场的叔叔阿姨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我不禁愁眉苦脸开始丧失了学戏的信心。奶奶看到我这副表情,便和蔼地对我说:“别急,万事开头难,只要有毅力一定能学好。”听了这话,我心头一热,信心之火又重新燃起。张奶奶也继续教我唱。遇到较难的让我重复练习,不厌其烦地示范唱,直到把我教会为止。几遍下来,我已能完整并着调地唱下来了。又跟着音乐练几遍后,我便能与张奶奶一个“牛郎”一个“织女”地对唱起来了。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去尝尝。其实,很多东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亲自去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做事的难易。同时,我还悟出另一个道理,凡事熟能生巧,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我的爷爷酷爱戏曲,每天都咿咿呀呀的哼着,自从爷爷学会放电视后,那戏曲的声音更是传遍左邻右舍,震得我的耳朵呀,都“嗡嗡嗡”的响。

  对我而言,戏曲就是那种一句话都要说个好长时间,弄得人不耐烦的电视剧,还有那正不正斜不斜的音调,真是太难听了。爷爷却总是听得不亦乐乎,要我说,那些流行歌曲比这土里土气的腔调好听多了。“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唉,你瞧瞧,他又开始听了。我捂住耳朵在一旁写作业,但那长长的音调还是直往我耳朵里钻。就这样,戏曲一直是我的仇敌。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这天下午,学校要举办“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操场边站满了老师,还不时有些爷爷奶奶辈赶来,他们或坐或站在操场边沿,目光都向着舞台。我真的'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听戏曲呢?

  带着疑惑,表演开始了,当欢快的音乐声响起,一位妙龄少女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走来。那一身五彩斑斓的衣裳让人眼前一亮,长袖飘荡,一身粉梅色纱衣,月牙白的衣裙,多么引人瞩目。“真美啊!”我一下入了迷。当听到《天仙配》中的“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体统”这一句,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跳出来时,我不禁笑了。这种令人回味的腔调,这种故事性的表演,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就是戏曲的强大吸引力吗?有这样几句谚语:“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把精彩呈现给大家,演员们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呀!我的家乡就有种很出名的戏曲叫做目连戏,戏中也穿插了不少杂耍表演,如度索、翻桌、蹬罈、跳索、跳圈、窜火等。当我认识到这种戏曲时,我可谓是十分震惊,那种高难度表演深深的震撼了我---这才是真功夫啊!这才是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呀!我耐心地,从头到尾的看完了所有的表演,那悠扬悦耳的腔调,那绘声绘色的表演,一直在我心头荡漾……

  “用目来观看,捉到个贼姑娘……”黄梅戏又响了起来,这次,我跟爷爷一起坐在电视机旁,听着这悠扬的腔调,看着那精彩的表演,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29

  爷爷是个“老戏迷”,受他的熏陶,我从小就是个“小戏迷”。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对着镜子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京剧,自我陶醉一番。一次,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学校艺术周安排我登台表演戏曲节目。听到这一喜讯,我不禁心花怒放!

  我理所当然地选择表演我最喜欢的戏曲——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选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唱好,谈何容易。熟知这些道理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练习,唱好这段戏曲。于是,我反复看视频,听原唱录音,仔细推敲每一处唱腔,每一个动作,并抓紧时间练习,写完作业练,上下学路上练,课间休息也练,同学们调侃道:“李参谋长,您歇会吧!”我则想:戏曲大师们都是靠着刻苦的练习才使技艺炉火纯青的,就像音乐王老师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在一次排练后,王老师皱了一下眉头,和蔼地对我说:“伟琛啊,你要知道,做一件事,只有领会它的内涵,才能真正做好。你的.唱腔基本上还能到位,你的表情、动作和对角色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你并不明白这段戏曲的故事背景,对吗?”王老师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忙不迭地点头。王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到处烧杀抢掠,扰乱后方,人民恨之入骨,解放军进入深山老林,动员群众,消灭土匪,解救人民脱离苦难。这段戏曲正是表达了解放军消灭反动派的坚定决心啊!”听了这席话,我胸中豁然开朗,心底油然升起对解放军参谋长的敬佩之情,也对角色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排练中,我逐渐有了进步,更明白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演出的日子很快到了,面对台下的观众和镜头,我从容不迫地登上了舞台,随着熟悉的伴奏,舞台上的我雄姿英发,唱念做打、字正腔圆,我仿佛与救人民于苦难中的参谋长融为一体了,俨然一名革命斗士:坚定不移的眼神、豪迈有力的动作、饱含爱国热情的话语……“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音乐缓停,热烈的掌声在耳畔响起。

  看到台下鼓掌的同学们,为戏曲所感动,也为戏曲的魅力而折服,我更感觉戏曲如暖暖的阳光,让我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中华“国粹”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0

  “惜别离,惜别离……”一句唱惊了时光,定格了记忆。

  曾何几时,也如身边的人一同沉迷于电子科技的盛典狂舞,浮躁……

  我的好友语却是个唱戏儿,从小随爷爷唱戏,练到如今更是千回宛转,让人为之沉迷,被不少人夸赞。见我日日沉迷,便拉我去听她唱戏。

  不情愿的被拽入戏场,多么陌生。寻找一隅,戴上耳机,继续在电子中活跃,津津有味。

  扫一眼周围,戏台是红漆的竹器描金的台,刺眼的帷幕和着柔和的灯光。开演了。只见一俏丽身影闪过,那便是语。她飘着戏袖,娇娇袭袭的身影,轻移莲步,缓步与中庭。纤腰轻摆,步步生莲,融于那妩媚自成的二八年华。身后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转身,回眸,亮相。眉眼间是数不尽的蕴籍,道不完的风流。

  记忆,流淌。

  过往的'时光,语始终是个有些害羞的女孩,今却舞于戏台之上,大放光彩,吃惊。

  我拿下耳机,似乎忘却了曾经不相离的虚幻时光,惊异于回旋的旋律。

  她开唱了。清丽婉转的唱腔恍若一斛清泉浇熄了所有浮躁与不安,流遍了我的灵魂,超脱于凡俗之间,飞升于红尘之上。身子轻盈似燕,声情并茂。头上那金风钗,乌发三千,袭娜绰绰。这是多么美的梦境,沉醉其中。

  高潮时一句“惜别离,惜别离……”令我叹惋,想起牛郎织女爱情的圆与缺,不禁泪流……

  记忆,定格。戏曲把我拉回了现实与经典的震撼。戏曲中,语的一神一态久久不散:多美。纤指间是灵动的流转,眉目中是巧妙的周旋,衣袖下藏着个爱戏姑娘。这种跨越千百年来的美丽,仿佛能带领人回溯过去,翻阅回忆,品读人生。不同于现代音乐的叫嚣,不同于社会的浮躁,它沉静,精致,而风华绝代,古老神秘。震撼。

  余音绕梁,曲终。语来到身旁,讲起她与百岁流今,万古垂芳戏曲的动人故事。听爷爷说“唉,如今唱完戏,望着台下人走,只有台上永没变了。”

  是啊,舞台渐渐黯淡了,它流出令人动容的美丽哀伤。庆幸听过戏曲,保留记忆,停留此刻,能以今朝所闻继续为后人诉说听到的故事,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历史定格于戏剧,而戏曲又定格于美好记忆……珍藏。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1

  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古典佳人,伴着唐诗宋词的高叹浅吟,沿着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看似离我们遥不可及,其实从未走远。

  就在上周星期五,我们小记者采访了淮剧传承人袁伯鸿爷爷。

  “老师们,同学们,首先我想对大家说的是,下午好!”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戏剧家进校园,戏剧家,我可不敢当。我在舞台上也演了十几年了,唱歌,话剧,舞蹈,地方戏等我都接触过。我第一次演戏时,二十几岁,当时演的是《红色娘子军》的主角,大家的父母可能会知道这部戏。”

  “说到这个戏剧,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类别。首先,它大体分京剧、扬剧、淮剧和越剧,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戏。这个京剧嘛,大家都知道,国粹,源于安徽各地,后进京表演,并定为京剧。它拥有2000多年历史,其他剧种还不到100年。淮剧,大都是盐城、上海那边的戏,如《板桥棹琴》《卖油郎》等,而扬剧则是江都附近地方的戏。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些知识哦!”我们纷纷点头答应。

  “一个演员,首先他需要一个形象,他就要去创作,去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与他的很多地方十分相关。”我们聆神听着袁爷爷的话,一言不发,“首先来说声音,花旦、小生、老旦、老生、花脸的.声音各不一样,形象自然也就不一样。例如《红灯记》中,小铁梅的声音不能用老生的粗嗓子来演,李奶奶则更不能用小生那柔弱的声音唱,大家说是吧!”看着袁老师的风趣表演,我们不禁都被逗得笑了出来。

  “此外,动作、唱段、眼神、唱腔也很重要。没有这些因素,你一定塑造不了一个好角色来。”

  “戏剧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九大要素,而且还需要主角和配角的合作,以此来凸显主角。现在,戏剧明显地比以前衰落了不少,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传扬戏剧,将它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啊!”袁爷爷感慨道。

  一堂戏剧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一平一仄,一高一低,唱念做打,吹拉弹唱。看透繁多剧种舞动乾坤,惊叹中华文化魅力无限。婉转的腔调,一句句戏调唱遍天下曲,悠久的历史,一声声唱腔道出中华魂。

  我们应传承戏曲,让更多的人与它结缘。戏曲,从未走远!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2

  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从宋代流传至今。我国约有三百六十种戏曲,如我们熟悉的京剧、沪剧、黄梅戏等。我与戏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记得我4岁时,爸爸带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宫的演出。舞台上灯光闪烁,舞台下热闹非凡。一阵鼓声后,出来了几个穿着光鲜的.人,一开口那声音便直冲云霄,如雷,如雨。

  他们似是在演一个故事,说的话颇有韵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个身着红衣、头戴珠冠的人出场,原先台上的人瞬间住了声。她并不急于开口,而是从容地左顾右盼……

  爸爸告诉我,那是太太。

  之后的几幕我已有些忘记了,但我现在仍记得,当年我那78岁的太太,身着红衣的亮相。

  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音乐课,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一段戏。丝竹、二胡、锣、竹板,同时响起。“生旦净丑角色全,唱念做打不简单,五色的油彩脸上画,锣鼓一响要开演。”其中每一字几乎都要转一个音,类似京剧的唱法,十分悦耳。

  我学得很认真,至今仍记得如何唱,且更能体会到,那“不简单”。

  如今,我听的流行歌中也渗透了戏曲,“逐梦令,浮生半醒,谁薄命叹倾城盛名”“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怜,梦回莺啭春如线”……《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语和戏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老妇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灵魂等着北京城门开,好与佳人相会。已过一千年,城门久未开,那老妇人仍在痴痴地等着那出征的归人……京腔京韵中演绎了一个凄美悱恻的爱情故事。“良人何时归”,每每听到此处,总令人唏嘘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个老电影——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影片中的程蝶衣从小学戏,长大成角,最终为戏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却是屡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别姬”就暗示了剧情的转折。这部作品一共两个多小时,我看完之后哭了出来。“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戏梦”之中,从一而终。

  与戏曲有这么几段缘分,实属有幸。我愈发感到戏曲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珍宝,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戏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相信,“戏曲”这一国粹定能流传下去,流芳百世!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3

  今天上午,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观看。我们学校请了戏剧组的人们,早上的第一节课建好了舞台。

  在第二节课开始,舞台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是唱戏的人很多。他们的服装不同,各式各样的,有包青天,等等。舞台的后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屏幕。一共演了五场戏,每一场戏都很精彩虽然有唱的听不懂但是舞台旁边有字幕。大屏幕上的图片随唱的戏而变化着,图片上的`人物,是以前的老照片,和演的一模一样,甚至连人物也都十分相似,在台下看根本看不出什么破绽。

  我最喜欢听的是,穆桂英挂帅。也称花木兰,豫剧音乐剧《花木兰》由“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石磊担任导演和剧本创意,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女儿陈小香担任艺术指导,常派再传弟子连德志领衔主演,81岁高龄的豫剧大师王素君、唐派名家袁国营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甘当绿叶,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优秀青年演员李多伟、杨历明、吕军帅等参加演出。

  演出中,常派经典剧目《花木兰》中的15个唱段并未删改,而是采用了新的民族交响乐队,以朗诵《木兰辞》做串联,加入了伴唱、合唱、轮唱等现代音乐形式,但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常派唱腔。演员全部彩扮演出,保留全剧的戏剧性,舍弃过场戏,演出进度比传统豫剧更明快,很多戏迷不由自主地跟随乐曲哼唱起来。

  谈到此次演出的创意,石磊表示,今年是国务院授予常香玉大师“人民艺术家”十周年,也是常香玉大师逝世十周年。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深受广大戏迷观众喜欢,但许多学常派者在表演时不顾人物身份,不分戏剧环境,不论内心情感,一味地强调奔放和激越,丢掉了婉约和柔美,这是对刚柔相济的常派艺术的一种误解,常派需要“正本清源”。因此,在保留常派艺术流派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恢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那种“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虚拟实”、“无中生有”的空灵质朴的独特艺术风格为宗旨,这就是用“新古典主义”演绎经典的目的所在。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我非常喜欢戏曲,我的奶奶是一个戏曲迷,只要一有戏他什么事情都可以放下,渐渐的我也被他带的爱听戏,爱听戏就像现在听音乐一样,虽然有的我听不懂,但是我慢慢的了解中国戏剧,学习戏剧。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4

  戏曲不分年龄,不分长幼,它包罗万象:如水般轻柔妩媚,如磐石般坚硬无比。曲调悠扬,婉转,令我陶醉其中,与戏曲相舞蹈,与黄梅戏相互谈论。

  那是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才艺表演,两名小朋友——大概三四岁穿着戏曲表演的服装出场。我想:两个小朋友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年龄够吗?因为老爷有看戏的习惯,所以小时候无时无刻都抱着我看戏,而我呢?思想早已进入了外太空,溜之大吉。戏曲完毕,再看看我,早已懒洋洋的睡着了。暖暖的阳光打进来,映在我的脸上,多了一丝惬意,呼呼欲睡,但我本着兴趣去看。心想:反正是小朋友,看看也无妨。

  前奏响起,身穿浅粉色古装,挽起云鬓,步步生莲般走起,年仅三岁的她,仿佛洗去了一身的稚嫩,添加了几分成熟与少女的感觉。黄梅戏他好像能够跨越年龄,跨越时间般。小女孩与节奏一拍即合,恰到好处的合在一起。“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如果不是那稚嫩的声音,我的感觉我就会飘到空中,思想如柳絮般聚集在一起,传入那遥远的时代,进入那“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真实境界。我仿佛被魔语诅咒了一般,屏息凝神的看着,眼睛眨都不敢眨。“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声苍劲有力、浑厚,顿时,我瞠目结舌,看着那一个四岁的男孩,天地仿佛为之动容,更灿烂、更浓蕴的阳光打在我的脸上,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男子那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金光从他身后射了出来,亮得我睁不开眼。

  歌词如同清泉叮咚响起,鸟儿鸣啼高唱,这源自安徽黄梅戏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比起诸多的声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戏曲之种蕴含了诸多对于生命的领悟,超脱于世,一尘不染,没有城市的喧嚣冗杂、闹市茶寮,只有这像花中君子——荷花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戏曲之声,声音如同柔水般轻柔妩媚,如磐石般坚硬无比,我仿佛融入其中。我也奇迹般的打破了看戏、听戏曲睡觉的这一习惯。

  而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给我的震撼不止如此。这一首只是万千之一的曲目便有如此之大的震撼,那么戏曲之美由该是何等的存在呢?

  戏曲不分年龄,不分老幼。亦然,也不分戏种,因为无论哪种各有跟各家之长短,但群英荟萃,应是多么完美无瑕,毫不冲突。正如人生,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5

  曾经我天真的以为戏曲只是叫几声、念几次、唱几句……就可以了,也经常乌吖吖的跟着叫几声。可是现在去不一样了,通过学习和阅读,我知道了戏曲是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和发展,才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

  然而,随着社会以及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电影、电视机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中占绝对的主流地位。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落。在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而现在都纷纷关门或转向;在过去,戏迷到处都是,而现在越来越少了。

  在平时,大多数同学喜爱流行歌曲和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直到今天老师在作文课上给我们放了戏曲,我们才算略听了一点。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因此我决定要用行动来证明,创造条件、观看戏曲表演、亲身去感受戏曲的魅力。以我自己的能力来让戏曲的未来发展能有一点希望,以我自己的能力号召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艺术。因为多一个支撑着传统艺术的人,就可以试着传统艺术多一分未来发展的希望。

  华夏民族的儿女啊,我们该清醒了,不能只盲目的听流行音乐和影视文化,也应该听听祖先们留下的戏曲艺术,它们也有特点,它们也是艺术,它们更是与中国一起走过的'朋友。

  与它们打过交道后,你再试着和西方戏剧打次交道。你就会知道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它还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剧,每种戏曲剧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戏曲真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是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试试,也许到过交道之后你就会喜欢上它。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不可失去的,它就像是一盘美味的佳肴,失去了盘中的搭配,就算以前是一盘佳肴,现在也可能只是一盘普通的菜。

  用我们的行动来证明吧!证明这项艺术在未来不会消失,证明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传统。

  总而言之,你要想使中国保留这项传统艺术并且在中国的未来也存在它。那么你就开始行动吧,从最起码的事情做起,关注它,号召你身边的人和你一起行动,给它的未来一点希望。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6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去看那些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

  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我真是井底之蛙呀!唉!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一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当然,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强调对戏曲本体的坚守,这是不错的,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价值倾向保证了戏曲的存续。但是,对于一直在寻求更好发展的戏曲来说,另一对关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戏曲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7

  我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平时不善言谈,见到熟人也就是一笑。2015年,我走进了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陌生的老师出现在我的面前:“小姑娘,你愿意跟着我学唱戏吗?”“学唱戏?什么是戏?”无数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打转。班主任刘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去锻炼一下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我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我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周五下午,我都要来到多媒体教室,跟随陈老师或念、或唱、或做、或打,为了学好一个动作,我们不知道要学多少遍;为了唱好一句台词,我们不知道要听多少遍原音,酌字酌句地模仿;有时为了排练一段戏,我们牺牲了休息的时间,一整天下来,饭顾不上吃,水也顾不上喝,就连上厕所都是一溜儿小跑,唯恐耽误排练。寒来暑往,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深入了解了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也让原本内向的我变得外向起来。

  2017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我们学校举行的“戏曲夏令营”活动,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我再次聆听了教授讲解的历史课,欣赏了戏曲名家的名段,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来到豫剧青年团的排练厅,与戏曲工作者共同排练节目,看着他们精湛的技艺,让我深刻地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我们走进了东区的戏曲声音博物馆,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戏曲的服装各式各样,有萧太后穿的龙袍,青衣穿的秀衣等等,让我又近一步、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戏曲的`博大精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有幸来到了登封朝阳沟,了解了《朝阳沟》的编剧~杨兰春先生的一生,知道了《朝阳沟》创作的背景,并与当地的农民同吃,同劳动,感受了解银环和拴保的真实生活环境。当我们登上“银环亭”时,站在亭子中间,清风徐来,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大声的喊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郑州人,我们爱郑州,我们更爱豫剧!!

  与戏曲结缘,我是幸运的,也希望这个缘分能继续陪伴我快乐成长,更希望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8

  端一杯清茶,守一盏孤灯,回溯时光的长河。在那熠熠生辉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打开那扇神秘的“文化”之门,远方飘来一股清香。我定睛一看,是芍药花。

  芍药花带给了我一份馈赠,是层层叶片背后更隐秘的那个世界,竟滋养着戏曲的繁花。我瞬间被吸引了,当我走近那芍药花,我颤抖着,犹如临近那雷霆的水,犹如板块移动的丼,又如五十只飞鸟同时飞离离后的村。从此,我便一直追寻这中国戏曲的脚步,欣赏,热爱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纵然南风索梦无期。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在似曾相识的凡世间,一半青涩,一半初见。遇见戏曲是在一档自制的节目《国风美少年》,从此,我与戏曲便深深的捆绑在一起。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我迈过繁华都市,灯火阑珊,来到了勿忘亭旁,紫荆灼灼。看见了一个站于群山之间,碧草之下的飘逸少年,身着长衫,吟唱着《西厢记》:“俺曾见宫殿楼阁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哪知如此冰消?眼看他起朱亭,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碧苔青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那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动人悠长的清音回荡在山谷之中,令我心醉神迷。

  席慕蓉说:“梦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三毛说:“心中的梦想是栖息的地方。”戏曲就是我心中始终坚守的梦想。那独一无二的唱调,服装,形式,是无可比拟的。但,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风流犹拍古人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擦去晴朗的时间,我的眼睛需要泪水,我的太阳需要安眠。我缓缓走向那位白衣少年,对他说:“我可以学习戏曲吗?”他让我唱:“整山河,待后生。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这是很有名的《定军山》,他缓缓地将眼睛睁开,对我摇了摇头。我的.心一下跌倒了谷底,落花随水流,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我没有天赋学习我所热爱的戏曲,这也许是命中注定。但我后来明白了,我热爱戏曲,并不是一定要唱得优美动听,而是继承和传扬这份传统国粹的精神,以之为目标,朝之前进,整个世界都会为了你的初心与坚持而让路。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在粉白的沉默里,端一杯清茶,守一盏孤灯,冀望着我所热爱并欣赏的中国戏曲。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39

  戏曲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它历史渊源,在汉代出现了戏曲的原型,叫“角抵戏”;在唐代,民间舞蹈得以入宫,得到更大的发展;宋代,又出现了 “瓦舍”和“勾栏”;金朝时,南方出现了“南戏”,北方出现了“北杂剧”,之后,南方的“南戏”逐渐发展起来,戏曲的雏形形成。

  后来在各朝各代出现了许多戏曲形式,列如元杂剧,还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个繁盛期则出现在明清时代,在明代还出现了四大唱腔,分别是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在清代,戏曲转型,向民间化、通俗化转变,后来由于徽班和湖北汉调艺人同台表演,后来逐渐融合,成为了现在大家最熟悉的戏曲形式——京剧。

  后来在地方又不断的出现许多戏曲种类,诸如越剧、评剧、黄梅戏之类的,戏曲有许许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阐述了。

  我国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从1400多年就出现了,是我国无形的财富,属于非物质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戏曲这一辉煌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戏曲的舞台被现代的歌舞给抢占,戏曲表演的地方在现在可谓是少之又少,比如我们这里,我就不知道哪里有看戏曲的地方,所以说现在我们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得非常不好,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渐形成的民间文化、艺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传承并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结晶体,而现在随着时代在向着科技化,现代化发展,戏曲这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不受现在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没有了市场,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除了中央电视台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们很难找到戏曲的影子。戏曲这一伟大的民族结晶体不能就这样埋没,我们应该将它延续下去。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也应该进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大众而变化,不然古板、死板的东西是一定会退居二线或者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当然戏曲也是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有人会说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想问:现在在以后不也将成为历史吗?改变是必然的,不然戏曲非但不能表现现在、以后的历史,却将会在历史的河流长流中无奈的被埋没。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接受戏曲,而戏曲也应该做改革,以适应现在的潮流。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40

  这个暑假我们的假期作业有一项内容就是“我和戏曲结个缘作文大赛”,在我苦恼不知如何完成的时候,我的戏迷老爸却仿佛找到用武之地,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要开启我们暑假戏曲之旅。整个假期爸爸、妈妈不仅带我领略了祖国秀美的风光,更是每到一处带我一起感受了我国戏曲文化的源远流长。

  我们暑假戏曲之旅的第一站是山东。我在青岛的奥帆中心体验了帆船的乘风破浪、在烟台的金沙滩中与海水亲密嬉戏、在亚洲最大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认知了许多海洋的奥秘,但在山东让我戏曲有了初步认识。爸爸告诉我,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山东是一个多戏种的省份,可谓百花齐放,被中国戏剧界称颂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其中“东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我们暑假戏曲之旅的第二站是陕西。我参观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感受到了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去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它展现了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在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在戏曲秦腔上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和老爸一起查阅资料得知,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站的戏曲之旅过后,我对河南的戏曲文化产生了兴趣,我就缠着戏迷老爸给我科普。老爸把河南豫剧如数家珍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在我知道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时,我突然觉得很自豪,让老爸给我唱两句,老爸唱了一段《花木兰》,以前觉得高一声低一句,咿咿呀呀很难听的戏曲,突然之间觉得也不错,尤其了解故事情节后我就更加想学两句,暑假的闲暇之余,爸爸会把他珍藏的戏曲光碟拿出来和我分享,虽然我没有老爸那样痴迷,但我已经愿意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我的暑假戏曲之旅虽然结束,但这只是给我开启了一扇让我了解戏曲的窗口,更重要的是我要懂得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这一代可以做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41

  戏曲是我国的一大文化,它历史渊源,在汉代出现了戏曲的原型,叫“角抵戏”;在唐代,民间舞蹈得以入宫,得到更大的发展;宋代,又出现了“瓦舍”和“勾栏”;金朝时,南方出现了“南戏”,北方出现了“北杂剧”,之后,南方的“南戏”逐渐发展起来,戏曲的雏形构成。

  之后在各朝各代出现了许多戏曲形式,列如元杂剧,还有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是在元代,第二个繁盛期则出此刻明清时代,在明代还出现了四大唱腔,分别是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在清代,戏曲转型,向民间化、通俗化转变,之后由于徽班和湖北汉调艺人同台表演,之后逐渐融合,成为了此刻大家最熟悉的戏曲形式——京剧。

  之后在地方又不断的出现许多戏曲种类,诸如越剧、评剧、黄梅戏之类的,戏曲有许许多多的形式就不一一阐述了。

  我国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从1400多年就出现了,是我国无形的财富,属于非物质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产,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戏曲这一辉煌的`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戏曲的舞台被现代的歌舞给抢占,戏曲表演的地方在此刻可谓是少之又少,比如我们那里,我就不明白哪里有看戏曲的地方,所以说此刻我们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得十分不好,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渐构成的民间文化、艺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传承并表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以及精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精神、智慧、文化的结晶体,而此刻随着时代在向着科技化,现代化发展,戏曲这一千多年前的东西,不受此刻人们的喜爱,自然而然没有了市场,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除了中央电视台在播出以外,其它的地方我们很难找到戏曲的影子。戏曲这一伟大的民族结晶体不能就这样埋没,我们应当将它延续下去。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也应当进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大众而变化,不然古板、死板的东西是必须会退居二线或者是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当然戏曲也是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有人会说是不能改变的,可是我想问:此刻在以后不也将成为历史吗改变是必然的,不然戏曲非但不能表现此刻、以后的历史,却将会在历史的河流长流中无奈的被埋没。

  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理解戏曲,而戏曲也应当做改革,以适应此刻的潮流。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 篇42

  从小,就对戏曲有着不解之缘,这份情结要缘于我的父母。

  那时候父母都是教师,我们还住在老家的乡村里。那时候的乡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就是快到年底的前一阶段,大的村子自己排演我们那里的地方戏-茂腔,然后在正月里到临近的村子演出。而父亲就会在里面做伴奏,拉二胡,母亲就教演员唱腔,演出的时候给演员化妆。耳渲目染,我也喜欢上了戏曲,所以父母亲随剧团去哪,我也跟到哪。当时对戏曲的喜欢,是喜欢他们的装扮,一个个画的美艳绝的脸和那漂亮的水袖。然后慢慢的喜欢茂腔的唱腔。那时候的自己也幻想着有一天也扮成他们的样子,在舞台上演出。还记得又一次在后台时,有一个人夸我说,这孩子唱戏一定不错,另一个说,铁梅一般,听到他们的赞赏。心里那个美 啊。

  对于老家的茂腔,作家莫言的推荐,在中央台戏曲频道演出过,记得莫言还唱了几句原汁原味的唱段。人啊,不管怎么变,不变的是对家的回味和思念。

  后来又通过电影了解了全国各地的剧种,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豫剧《花木兰》京剧《白蛇传》等,慢慢的,从老家的茂腔,又喜欢上了这些剧种,学唱这些剧种的经典唱段,还记得《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全部精彩唱段,都能背下来。以至于在以后上学期间的每次演出,演出戏曲的成功,都缘于以前的积累沉淀。

  记得小时候做的一件很幼稚的事,现在想想很可笑,那时候因为太痴迷戏曲了,上初一的时候,试着给当地剧团的团长写了一封信,说要去他们那唱戏,想不到剧团团长真回信了说,谢谢你对戏曲的喜爱,可现在你还是个孩子,要以学业为重,等你毕业了再来吧。

  直到现在,戏曲频道还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只要有我爱看的,家里人只有靠边站了,甭想跟我抢台。天津台的《国色天香》是我很钟爱的一个栏目,各路明星演绎的戏歌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传统的,才是长久的,民族的,才是久恒的。

  戏曲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景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传奇人物,都能在戏曲的舞台上找到它们的身影,优秀的戏曲演员们在那七尺的舞台上,塑造出了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把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表现的淋漓尽致,梁祝的爱恋,七仙女的真情,包公的刚正,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

  戏曲,我就跟你这样的一路走来,从童年走到暮年,然后 到人生的终点,不离不弃。

【中国的戏曲文化艺术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戏曲知识大全03-23

中国戏曲小知识鉴赏10-21

中国五大戏曲种类09-13

关于中国戏曲历史手抄报素材08-11

有关戏曲的作文03-30

戏曲的艺术作文12-21

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简介02-23

关于戏曲作文03-13

关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作文(通用47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