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齐桓公有关的成语故事
齐桓公,又名“小白”,此小白非彼小白,这位可是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要是说起他的事情那可是太多了,比如“尊王攘夷”“北杏会盟”等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拓展:管仲和齐桓公的故事
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都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但谁都不敢取而代之。换句话说,那时的各诸侯,谁也没有自立为王号令天下的实力。
齐国经过几年大刀阔斧的整治,亮出的仍然是“尊王攘夷”的旗号,自从上次战争的失败,齐国仍不得不借这个旗号行自己九合诸侯、号令天下之实。
齐桓公依靠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国强兵壮,他觉得称霸的时机已到。一次,齐桓公问管仲:“国体充盈,兵强马壮,我想讨伐南边,以谁作为首先开刀的对象呢?”管仲说:“以鲁为主。”如此三番,管仲分别说应以卫国、燕国作为攻击目标。其实,这是管仲搪塞齐王,他认为一匡天下时机还未成熟,眼下不仅不能对外动武,相反只能继续拉拢诸侯国。所以,管仲不是准备大动兵戈,而是把侵占的'各国土地一一归还,诸侯们纷纷感动得认为齐桓公可亲可爱,值得信赖。
公元前681年,桓公采用管仲之计,与宋、陈、蔡、邾等国会盟于北杏,桓公为主盟,以平定宋国内乱。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不参加北杏会盟,桓公派管仲率军灭遂,并以此向鲁国施加压力。鲁庄公与齐桓公盟于柯地(今山东肥城南),会盟时,鲁国大臣曹沫手剑劫桓公,要求退还汶阳之地。桓公依管仲之意见,答应退地。柯地会盟,使齐桓公名声大振,各国诸侯纷纷与齐结盟。到此为止,齐桓公才真正认识到了称霸的本质,于是他对管仲拥有了一种铭心刻骨的信任,拜其为“仲父”。是年,齐桓公与管仲率师会同陈、曹两国伐宋,因宋违背北杏之盟。伐宋途中遇卫人宁戚,经管仲推荐被桓公拜为大夫。宁戚赴宋说服宋桓公求和。公元前679年,齐、卫、郑、宋四国与于鄄(今山东鄄城北)会盟。诸侯威服,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公元前678年,因郑国违背鄄地之盟,齐桓公和宋、卫联军讨伐郑国。是年,齐、鲁、宋,卫、陈、郑等国于幽地会盟。公元前675年,齐桓公会同宋、陈之师讨伐鲁国。公元前671年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扈地。公元前668年,齐、宋、鲁联军讨伐徐国。公元前667年,齐与鲁、宋、陈、郑盟于幽地。周惠王封齐桓公为侯伯。管仲审时度势,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变尊王称霸为尊王攘夷。
公元前666年,齐桓公奉周惠王之命,率军伐卫。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国,桓公与管仲率师救燕,至令支、孤竹,剿灭山戎。公元前663年齐师凯旋,齐桓公将伐由戎的战利品的一半赠鲁庄公。公元前662年齐筑小谷(今山东东阿)为管仲采邑。鲁庄公为感谢齐桓公,为管仲在小谷筑城。公元前661年,狄人侵略邢国,桓公与管仲率军救邢,打败狄师。公元前660年,鲁国公子庆父作乱。为安定鲁国,齐桓公依管仲之谋,立公子申为国君,并大义灭亲,杀其侄女哀姜。是年,赤狄侵犯卫国。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军击溃赤狄,助卫戍守。公元前659年,赤狄再次侵犯邢国,桓公与管仲同宋、曹两国联军救邢,击败赤狄,为邢国在夷仪重新筑城,派军助邢戍守。公元前658年,齐桓公诸侯为卫国筑新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与管仲率齐、鲁、宋、卫、郑、许等国联兵讨伐蔡国,蔡侯闻讯而逃,继而以不尊周天之子罪讨伐楚国。楚请求讲和,诸侯与楚会盟于召陵。
公元前655年,桓公采纳管仲之谋,与宋、鲁、陈、卫、许、郑、曹等国会于首止,与周世子郑定盟,确立世子郑太子地位,以稳定周室。周惠王指令郑国与楚国联合,离间首止之盟。郑文公不辞而别。公元前654年,桓公责郑文公逃首止会盟,率领诸侯伐郑,郑请求讲和。次年,齐、鲁、宋、陈、郑五国于宁母(今山东鱼台)会盟。公元前652年,齐、鲁、卫、宋、许、曹等国会盟于洮,以固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1年,周襄王派太宰赐齐桓公胙。齐桓公与宋、鲁、卫、郑、许、曹等国君会盟于葵丘,庆贺天子赐胙。公元前650年北狄侵犯卫国,齐桓公率师相救。公元前648年齐桓公会同诸侯为卫国筑新城,以防备北狄入侵。公元前647年齐与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会盟于咸,共谋保卫周室,防备戎人入侵。公元前645年齐、宋、鲁、陈、卫、郑、曹诸君会盟于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商讨伐楚救徐之策。
此时,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加上中原各国诸侯纷纷前来,齐桓公与他们摆好祭坛,立下盟誓,对天上地下各路神仙约誓。此时的齐桓公意气奋发,天下诸侯都来了,周室安稳了,阳谷之会,诸侯们不得不在向周天子行礼的同时眼睛瞟着替天行道的齐桓公。
在管仲的大力辅佐下,齐桓公曾一匡天下,九会诸侯,成了中原的霸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管仲善用团队力量,他知道只有相互协助,运用大家的智慧,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正如俗语所说:团结力量大。
据史书记载兵车会盟的六次,乘车会盟的二次,中心人物无一例外的都是齐桓公。早已失去往日威风的周天子当然明白他的今天是谁给的,所以一次在葵丘(今山东省淄博市境内)会盟中,周天子派大夫宰孔给桓公送来祭肉,传话说:“您劳苦功高,予从今往后就视您为伯舅,您见我也就不用下拜了。”桓公这下乱了方寸,他何尝不想这样?面对管仲“君没君相,臣无臣相,乱之本也”的解释,他齐桓公还在夸耀自己扫荡六合、制服四夷的齐天大功呢,可他还是听进了管仲“三祥未见受命必失”的劝告。齐桓公对来使说:“天威虽远,近在咫尺,我小白如果听从了天子之命不再下拜,将是下臣犯上,导致天子蒙羞。”这样一来,齐桓公捞足了政治资本,天下诸侯都纷纷称赞齐桓公顺从周礼,纷纷归附,远国百姓望之如父母,近国人民从之如流水。
《小匡》中描述齐国收拾天下人心的文字十分精彩,大意是,鲁国、卫国等有忧,桓公一一妥善处置。卫国牲畜畜跑散了,桓公还送给他们良马三百匹。表率在前,天下清晏,男女不淫,马壮牛肥。桓公知道诸侯对自己已心悦诚服,于是又轻币重礼,天下诸侯以马犬羊作为货币和齐国做生意,齐国以良马作为回报。总而言之,与齐国贸易交流,往往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报偿,麻草换文锦,轻装而来,满载而归。互市贸易中爱心昭揭,不费一兵一卒,齐国便得了天下人心。所以会这样,就因为天下人都想得到齐国的好处,都畏惧齐国强大的武力,于是相形之下,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攀附,乐做齐国臣仆,乐于把齐国当作自己的父母。这样一来,齐国根本不用提刀动枪,文功武迹昭彰天下,九合诸侯情在理中。
太史公在《管晏列传》里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而孔子则高度赞扬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与齐桓公有关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齐桓公养祸害己的历史典故10-17
画蛇添足的出处与成语故事10-17
与汝皆亡的成语故事10-03
改过自新的出处与成语故事10-18
小题大做的成语故事与出处10-17
有关势如破竹的成语故事11-03
瓜田李下的出处与成语故事10-17
有关狙公养狙的成语故事08-18
有关与时间有关的谚语03-28
有关人面兽心的成语故事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