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鲁迅的作文2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迅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的作文 1
我们这个时候认识历史中的伟人的方式,也不过就是两种:看别人写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写别人的文字。那些在历史中的人也许离我们太远,唯有文字是永恒且历历在目的。于是鲁迅,这个曾经名誉极大,为民肝胆涂地对敌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这样走近了我。
鲁迅的文字是极犀利的,哪怕是在温暖的书页上静静呈现,也具有让人灵魂颤栗的力量。那长着紫色圆脸的少年闰土,一声“老爷”让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这样折现出的鲁迅冷静而坚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脑海中其实完全相反。
七年级学课文《社戏》,不长,却读起来艰涩无比的背诵段落,曾让人连连叹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儿,是和同龄孩子一样的顽皮机灵,加上读书带来的升华,让他的形象十分讨喜。而虽然是小说题材,人物原型却还是属于鲁迅自己,不免让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为鲁迅一定是拥有一个极快乐的一生。
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那无忧无虑的.百草园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与蟋蟀蜈蚣作伴,与皂荚树桑树一同成长,就连学习生活也蛮多乐趣。
然而,这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快乐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尝艰辛,鲁迅在一步步蜕变和成熟。过程自然无从细知,然而我却知道,这样的改变一定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鲁迅始终是想冲破黑暗的,父亲被愚医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他勘破这样的麻木,立志学医去医人;可日本留学中,中国国人的麻木,又让他升起强烈的不甘,他想改变这一切,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学着用一支笔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锋利不过的文字去医人。第一医,医的是身体,第二医,医的是心灵。
他这样步步艰辛的探寻着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击科举考试下对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图》抨击教育制度,《狗猫鼠》中,他冷言相对那些虚伪又无趣的人……
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软与坚硬的一个转折点。求学尚且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在目睹弱国被欺凌的惨状后,他已经变得极为坚硬。文中说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他们再无书信来往。我想这大概是鲁迅在向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斩断的一干二净。
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路,尝过多少苦涩。鲁迅是一个坚硬的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惧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吗?他怕,他怕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
于是,鲁迅留下一部与其他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将记忆中弥存的温暖与快乐保存起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柔软化作直面黑暗现实的动力。
这是鲁迅,他无比的真实,在他身上既有柔软,也有坚硬。
鲁迅的作文 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绍兴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一个小型游乐园。
鲁迅故里是一个江南民居与园林情趣之胜。
进了鲁迅故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关于鲁迅的画。只见画中的鲁迅正在抽烟,相传这便是鲁迅的.标志,他正在凝视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虑如何写作。
从临街石库台门的右侧进去并穿过长廊,再经过桂花名堂,便来到了鲁迅的卧室。在辛亥革命时期,鲁迅便住在这里。
来到了鲁迅家烧菜的地方;我们知道了一个故事:当年,一个叫章福庆的农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经常到周家来作“忙月”。还给少年鲁迅做过许多玩具,受鲁迅喜爱。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一进大门,便看见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诗书”。而仔细一看,发现书桌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鲁迅是绍兴人,但他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人类。
鲁迅的作文 3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鲁迅先生都是伟大的,他是中国的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
在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作者看到伯父把受伤的拉车夫的脚包扎好后,把剩下的药给了他,又给了他一点儿钱,让他在家好好休息。
在19课《一面》中主要写了鲁迅的外貌描写,紧紧的表现出了一个“瘦”字,全文共写出了鲁迅六次“瘦”的描写。
在20课《有的`人》中,通过了鲁迅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充分的表现了鲁迅先生生前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
在我的心目中,跟别人想的一样,就和别人想的总结在一起就是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4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偶像吧!但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却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偶像是明星;有些人的偶像是作家;有些人的偶像是科学家;还有些人的`偶像是发明家…。说了这么多,我的偶像是谁呢?我的偶像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然,鲁迅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我所敬佩的不是鲁迅先生能够写出许多经典的小说,而是鲁迅先生那种珍惜时间,能够很好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是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在我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品德高尚珍惜时间的人,同时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却!
鲁迅的作文 5
今天,我特别兴奋,因为妈妈要带我去鲁迅公公的故里。鲁迅公公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早晨,吃过早饭,妈妈带我走进了鲁迅故里,我们先去了他的祖居,看到了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还去了他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鲁迅公公小时候会把墙角落里的碎砖翻开,爬出蜈蚣。蟋蟀。臭屁虫来,他用手指按住臭屁虫的背,臭屁虫放了个臭屁逃走了。小时候的鲁迅公公胆子很大,经常在井圈边上跳上跳下,玩的非常开心。这里就成了他小时候的乐园。比起现在我玩的遥控飞机。汽车那就差多了。我们又去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公公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屋子中间有一张八仙桌,桌子的右上角刻着一个“早”字,这是他用来提醒自己读书不要迟到。而我读书不像鲁迅公公那样用功。早上,妈妈叫醒了我,我 还要赖在床上。
参观完鲁迅故里,我们回家了。路上我对妈妈说:“我长大了要做一个像鲁迅公公一样的人。”
鲁迅的作文 6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做宝贝一样。
我非常喜爱鲁迅先生,是鲁迅的忠实读者,我不止读过鲁迅的一篇文章,在一次次阅读中,我对鲁迅的敬仰之情也日益增强。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就是鲁迅的侄女写的名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在马路边帮助车夫,见到他的脚被玻璃碎片扎伤,鲁迅便让人去拿药品,为车夫包扎伤口,并且还让车夫回家好好养伤。鲁迅十分关心女拥阿三鲁迅让她少干重活,自己却不顾自己的身体,三更半夜写文章。
鲁迅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身子给人民当牛做马,所以人们永远忘不掉鲁迅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萧红写了鲁迅先生要等待多数人上车后自己才会上,这不仅表现了他的谦让,更体现了他对人们的爱。
在萧红笔下人之夫的鲁迅,是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人之父的鲁迅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是一个和和蔼宽厚的老人家。这是我认识对待亲人的鲁迅。
在《回忆鲁迅先生》萧红写道:“鲁迅曾感到自己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所以要多做赶快做。”鲁迅先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别人时的关心总比对待自己的多,总是对自己疏于照顾。
不管是对待那些青年人、敌人、亲人,还是自己的鲁迅,总是有着一种幽默。用幽默的话讽刺敌人,用幽默的样子面对朋友……这些幽默背后是鲁迅的爱国情怀,宽以待人和他的学识渊博。
鲁迅的作文 7
时代与空间相隔的很远很远,可我的耳旁却分明在响起那执着的声音,千古不变的执著,万古长存的精神——这是鲁迅先生,也是所有那些若干年前为国家、为人民,声歇力竭的呐喊者的人的写照。
窗外在下着凄凉的雨,是在为那些逝去的可贵默哀么?还是在替鲁迅先生默默的继续注视着这个他所深爱的大地?我无从得知。
但我却仿佛融在了这片深沉的雨中,仿佛看见了那苍老的面庞……
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似乎已经厌倦了一切。眼神却很是平和,带了几丝善意的笑,溶解了所有的.紧张与防备。只是,——他却那么像一个过早老去的孩子。
“您,就是鲁迅先生么?”我语气里带了几分尊敬,那铮铮铁骨的鲁迅先生,实着令我钦佩。
他没有回答,只是无言的在嘴角勾起一丝弧度,像是默认般的点了点头。
“若是当今世上像您这样的人多一些便好了,可是昔日的您医术明明那么精湛,又为何提笔写起了文章呢?医术不也可以照样很好的挽救回一些无辜的世人的性命么?”
鲁迅先生沉默了良久,这才缓缓开口;“挽救世人的性命又有何有,他们的灵魂是愚蠢的啊,那是一种可悲的愚蠢。即便替其延长了寿命,也只是无用功罢了。所以我便出了书,以笔为武器,教世人如何挣扎着起来反抗,教世人如何挽救自己愚昧无知的灵魂。”
“那么,您一辈子都在为世人呐喊着,到自己的生命终结之时都没有停歇过,你没有后悔过么?”
“实话说,后悔是必然的,我的确没有那么坚定的毅力,但每次我想去不在乎,想去遗忘之时,百姓那哀苦的面容便又总是聚集在我眼前,令浓郁的凄苦将我包围,无法脱身。我便又只能无奈地拿起笔来,依旧写下去,依旧无望的为世人呐喊着。”鲁迅先生顿了顿,接下去说:“很多人认为死是个可怕的字眼,不愿提起它,我也曾害怕过它,只是真正读透它的意思只是,便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难以了了的难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坚持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便也瞑目了,起码,我做别人了点什么。”
他的深沉的面容便融在里寂静的雨中,就如他来的毫无预料一般,他也就这么毫无预料的走了。
这是,像他说的一般,我也在这片雨中,得到了点什么。
鲁迅的作文 8
一股黄酒的醇香味从不远处袭来,我加快了脚步踏上了那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来到这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鲁迅故里。
眨眼间,这里又变样了,我捧着一盘臭豆腐打量着四周,心里一阵兴奋,擦了擦布满酱汁的嘴,继续朝前走去。竹丝台门,青瓦白墙,墙面上布满了爬墙虎,似有一群穿着长衫的孩童带着嬉笑从我身边经过。已是初冬时节,凉意阵阵,来这里游玩的人却络绎不绝。我跟着一排队伍走进了一个台门,这里便是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从书上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但是几乎从来没进来过,一桌一椅,一草一木似乎都还保留着当年的样貌,使人置身于那琅琅读书声中。独酌一杯清茶,细闻花草的幽香,这一切是那么惬意。
跨过门槛,走过弄堂,来到了鲁迅儿时嬉戏的地方百草园,一大片翠绿映入眼帘,好大的一块空阔地。一杆,一线,一罩就是这么几样,“嘭”得随着一声响声,几只鸟雀被罩在了鸟笼中,鲁迅欣喜地看着自己的收获,在菜园旁蹦来跳去,这画面在鲁迅的记忆中充满了多少乐趣啊!从百草园出来绕过几个回廊来到一间书房,门口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走近一看,上面刻着深浅不一的几个笔画,显然是在刻一个“早”字,只是几个字刻错了笔画,只有在右上方赫然刻着一个工整的“早”字。我不禁感慨,鲁迅是有多大的毅力啊!也正是这样的毅力促使他为人民,为中华民族不断地拼搏,斗争。他用他的笔写下了一部部伟大的作品,他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句句至理名言无不提醒着人们要敢于和旧社会做斗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正是这样一个可敬的'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国家,因为他们都和鲁迅一样都生活在这片宽阔的土地上,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人。
当我走到这条青石板路的尽头,一抹阳光落下,洒在了这条路上,回首一望,仿佛看到他欣慰,安心的一笑……
鲁迅的作文 9
国庆节刚放假,爸爸就让我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这几篇文章。我撅着嘴接过书,不情愿地翻看起来。看着看着,我渐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时,妈妈悄悄告诉我,假期里我们全家准备到鲁迅的故乡绍兴游玩。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绍兴。不必说醇香的黄酒、甜美的龙须糖、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也不必说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沈园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单是鲁迅故居的百草园就让我迫不及待、心驰神往了。穿过堂屋,我终于站在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中了。高大的皂荚树、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似乎在向我讲述鲁迅小时候的淘气。百草园不远处就是三味书屋,看着屋里画着梅花鹿的古画和古朴的桌椅,我耳边似乎听到了人声鼎沸的读书声,”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在这里,文坛巨匠鲁迅迈出了第一步。
第二天,我们去了根据鲁迅文章所描绘的内容修建的鲁镇。在这里,我参观了狂人日记馆,又到当铺当了一回伙计,还在土谷祠看到了阿Q的栖身之所和祥林嫂捐的门槛。当我随着人流走到风情街时,一抬头便看见赌场的屋檐下站着一个人,穿着破衣烂衫,戴着一顶破毡帽,神气活现的,哈!”阿Q !“我连忙走上前去,学小D一样揪住他的'辫子和他嬉闹。告别阿Q,没走几步,在路旁的咸亨酒店里坐着的不是”孔乙己“吗?他穿着长衫,戴着眼镜,青白脸色,一脸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一手端着酒一手拈着茴香豆。我跑过去,拿了他一颗茴香豆,他连忙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摇头说着:”多乎哉,不多也!“”阿毛!阿毛!“只听见一阵呼唤,原来是”祥林嫂“拄着竹棍在找阿毛呢。正当我一愣神的工夫,”祥林嫂“一把拉住了我,原来她把我当成阿毛了……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这次绍兴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它让我离文坛巨匠鲁迅先生那么近,它让我离鲁迅先生的文章那么近,它让我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人物那么近,我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开心、非常有意义!
鲁迅的作文 1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流传至今的话语,它表现出了鲁迅先生那伟大的人格精神,说实话,鲁迅的存在不知道曾经使多少中国人重新站起来,找回了中国人应有的骨气与尊严。
每到静静的深夜,鲁迅总是坐在书桌前,挥动手中的笔,试图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明亮的灯光照着他,他那双充满智慧与希望的眼睛总是不时地打转,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豪。
他早年到日本去学医,后认为医学只能治人身体,却不能改变人的思想,于是他弃医从文。他曾经为自己刻下三枚图章,分别是”文章误我“、”嘎剑生“、和”戎马书生“。第一枚是指宣扬封建道德的文章只会耽误人的青春;第二枚是指嘎然一声拔出剑来,投身于反封建的斗争中去;第三枚是指读书人应该跃马横枪,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我眼中,他是一个英雄。
鲁迅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叫做《狂人日记》,他在小说中愤怒地谴责了封建礼教的低下,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行了严肃地批判。一生执笔为战枪的他为祖国付出的何止是一堆厚厚的文字,在他笔下的每一个字中,都流露出了他的满腔热血;字里行间映出了他流下的血与汗。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精忠爱国的战士。
他的精神是一块永垂不朽的丰碑。他是一个誓死不低头的汉子,在他的双眼中,总能看到那不屈的神色。读他的文章,感悟它的精华,就好像是置身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他是人民的英雄,时刻呼唤着人们:站起来,我们是中国人!
在我眼中,鲁迅是文豪、是英雄、是战士。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没有过半点伪饰虚假。鲁迅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向人类撒下永恒的光辉。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鲁迅的作文 11
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高尚的、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还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五百多名,给进步青年写信三千五百多封。鲁迅不但关心进步青年,而且关心爱护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劳动人民。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强盛,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了。因此,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他那黄里带白的脸,瘦的真让人担心,头上的头发像一把刷子一样直竖着,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形成他那独特的形象和外貌,他逝世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追掉他,向他致敬,有的都失身痛哭,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花圈和挽联堆满房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有工人、学生、青年、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他小时候很聪明。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件逸闻趣事吧!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周樟寿,他的老师是一个戴阔边眼镜、待人和气的人,他叫寿镜吾。一次,上课之前,有一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题“独角兽”,后来他就去问周樟寿,周樟寿回答说:“四眼狗。”后来那个人真把四眼狗,来回答老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寿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周樟寿的`答案满意,因为他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来作答。鲁迅先生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因此,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长大了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文章。
是啊,鲁迅更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家人去吃饭,在路上他毫不犹豫的去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他们给他取玻璃片,扎绷带等等。鲁迅做过的好事有成千上万。所以我们一定要像鲁迅一样助人为乐,为大家着想。是啊,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12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后走的人更多了.鲁迅却没有告诉我们有路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现实告诉我们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沟了!
鲁迅在他的《故乡》里说: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说法不一定是对的,起码算不上全对.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他在从文之前是学医的,后来他为什么不走救死扶伤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在日本电影院看了一场有中国人入演的记实片,的确,我起初也是这么深信不移的.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片段,就像鲁迅看到的电影片段一样.这只是鲁迅转意从文的一个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使鲁迅看到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条让麻木冷血的“龙的传人”走的思想之路.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让真热慕于医科的鲁迅知道广漠的赤县虽有繁星般众多的炎黄子孙却走不出一条能御敌富强的民族之路.堂堂华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谓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鲁迅就是能在没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在那个人且相食外忧内乱的时代何曾少过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热血爱国者,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愤青”.稍接触过鲁迅文学的都知道鲁迅在热血青年时代去了仙台学医.学的而且是骨骼学.那时的`鲁迅天真地认为医道能救死扶伤就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的爱国“愤青”都很天真.总以为学医就能就中国人民救广漠的赤县.所以从医之路成了那个时代爱国者的明智抉择.鲁迅也随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块骨头.忒天真无邪的.但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让他们走出一条活路.当鲁迅不经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国人的记实电影时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涣然冰释醍醐灌顶,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没有针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国广漠而荒芜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医的中国“愤青”多如麻,但医者是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救国图存的路的.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里.只可惜鲁迅看到的是主观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认为治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病中国有就有骨气了.他错了,错得彻底!如果他还一如既往执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国满目苍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拯救中国的医学道路,那么他错得愚昧极了.那一段小插曲让鲁迅知道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为沟让那时代的话中国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抛弃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测的友谊弃医从文.他真正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长在思想上而不是肉体上!
当《狂人日记》惊世之篇在一位曾致力于医学的文人笔下生花时,麻木的中国人你望我我望你,回到家也自恋地照镜子.这些人怕了,怕鲁迅写的狂人就是自己.当《孔乙己》轰隆于中国的上空时,麻木的中国知识分子胆颤了心惊了,你看我我看你,“孔乙己到底是谁?难到是我吗?”这样的问题成为了知识分子茶余饭后之事.当《阿Q正传》成为家喻户晓时,麻木的中国把“阿Q”示为“至宝”.你阿Q我阿Q地互相打招呼.……鲁迅还有很多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著作,他的一生走在一条不是众人都走的路.众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走出路但他却走出了.而且走得辉煌走得轰轰烈烈.现实的我们不能只抱着高考一条路,高考之路固然稳当,但走的人太多了,本有的路被走成了沟,后来者不再居上,高考的后来者面临的是名落孙山.何不梦回鲁迅之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一条对社会有用的路!
鲁迅的作文 13
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短暂的。回想一下你的童年,无不是快乐的、活泼的、美好的。就算是带着审视、批判的眼神看世界的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虽然,鲁迅的文章大多都在写对什么什么的批判,对什么什么的不赞同,但在他的文章中,我们也能看到他的童年。童年的鲁迅也跟我们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
他小时候,养过一个小宠物。看过《朝花夕拾》的人都知道。是一只小隐鼠。他可喜欢它啦,但是某一天,他的小隐鼠死了,他认为是猫干的,就恨了猫一辈子。你看,小时候的鲁迅是不是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以为是猫干的坏事就恨猫,看,小时候的鲁迅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可最后,鲁迅突然知道隐鼠的死因了,原来是阿长。这下鲁迅可就不满了,踩死了他的隐鼠还不告诉,这让鲁迅一点也不高兴了。但是,一件事又让鲁迅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什么事呢?——阿长给他买了《山海经》。《山海经》啊!那是当时的鲁迅多想要的书,每次都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而没买成,可是,却让阿长这种连字都不认识的人都给他买到了!这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小时候的.鲁迅也是个好学之人,他有一本书——《二十四孝图》。拿到这本书时,他便匆忙地翻开看,因为这本书里没什么妖魔鬼怪,所以很欣喜。换个角度来说,哪个小孩不喜欢这样的书呢?鲁迅决定效仿上面的做法,可是上面的故事却让鲁迅迷惑:难道要埋自己的孩子然后赡养父母才算孝道吗?这让鲁迅觉得变孝子似乎有些难。
小时候的鲁迅还是个好奇的孩子,会去看五猖会和无常。但却不能如意,他不知道为什么看会还要背书,背不起就不准去。他想,这是惩罚吗?
他忘不了他的乐园——百草园。这可谓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了,因为这里只属于他,他可听虫子的弹唱,可以去拔何首乌,还能摘酸酸甜甜的覆盆子吃。这些东西织就了鲁迅先生的童年。
只是后来,他像其他人一样上了私塾,开始了求学的旅程。长大了,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弃医从文,用笔做武器,开始为了唤醒麻木的中国人而写文章,最终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14
我喜欢鲁迅,我没有装深沉。除了课本上的,我甚至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难理解了。一个顺口溜大概已传遍了中国的每所学校,说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和文言文并列,可见其难度。
若要我说出喜欢鲁迅先生理由,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崇拜他的深刻见解,也许是折服于他独到眼界,也许是惊诧于他前沿的思想领悟,也许仅仅是沉迷于课本上鲁迅先生肖像那双深邃的眼睛。
后来在语文选修课本上跟随萧红的笔墨对鲁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萧红的笔下,鲁迅是一位绅士,一个温和的大哥哥。这让十七岁的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若我生在那个时代,真想嫁给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儿,朋友向我抱怨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被选为必学的课文,还变态地要求背诵。我的一句话结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声地说,我很喜欢鲁迅啊。她朝向远处的头大弧度地转向我,看我的'眼神犹如看着一个傻子。然后我们一起沉默到上课铃响,默默地走进教室。
朋友的反应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脑子坏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对鲁迅先生的迷恋没有任何消减。
随后在同桌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许嵩,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歌声或嗓音,也不算曲调,而是歌词。那是我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关于《毁人不倦》的解读,那篇文章对我的震惊程度犹如一记炸雷,原来看似普通的歌词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许嵩其他歌的解读,从此打开新世界……
之后的某一天,我又天马行空,我竟然觉得鲁迅先生和许嵩有相似之处,深刻的见解,独到的眼界,温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两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我居然会联系在一起。
当然,我不会再把这种惊人的想法与朋友分享了。
鲁迅的作文 15
卡尔维诺先生的《看不见的城市》曾有这样一句话:“地狱不一定存在,要是真有的话,它恐怕就是我们每日生活的人间”。近代中国就是那样一个充满灰烬的地狱,但灰烬深处也是有余温的,不是吗?鲁迅就是那带着余温的光影,或许渺小,但照亮了一片天地。
旧中国就是一个吃人的黑暗存在,它让人丧失理智,让国人自相残杀。鲁迅先生深深体会到了国人的愚昧,无知,最终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去唤醒国人内心那仅存的若有若无的良知。他的小说《呐喊》、《彷徨》把目光集中到了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在黑暗社会统治下的苦难生活,但更让他所痛心的是他们精神上的麻木,逆来顺受。
善良而又迂腐的长妈妈,勤劳而又愚昧懦弱的祥林嫂,袖手旁观的国人,悲苦的华老栓,鲁迅对他们与其说是痛恨,不如说是充满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从文字中我能看出鲁迅很爱他们,希望他们能够醒悟,自己能够自强不息,自主独立,能够真正拥有做“人”的原则,而不是苟且偷生,就像鲁迅在《狂人日记》结尾所说:“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先生自己也曾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鲁迅先生毅然决然抛弃自救,而是救赎国人。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想要救人可谓难于上青天!况且这些社会底层人群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他们同类人的悲惨命运投来的是袖手旁观甚至嘲笑的态度。他们连自救的想法都不曾有,又何来旁人能够真正救赎?正是“你若自己想站起来,别人打都打不倒你,但你若没有那个决心,别人拉也拉不动你”。“你们立即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却不能敲醒国人愚昧的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也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是利刃,我们必须慢慢的去磨读,我并没有读完所有,但先生的一些思想却潜移默化转移到了我的脑海中。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鲁迅,那么我想林则徐曾说的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最为合适不过了。
鲁迅的作文 16
说到历史上的名人,相信大家能说出口的有很多,比如刘备,关羽,司马光,诸葛亮,曹操等,但是在这么多人里,却只有寥寥几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人就是鲁迅。
一谈起鲁迅,肯定是有很多故事百谈不厌,那么,你们了解他的出生吗?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一名伟大的作家,我们之所以认识鲁迅,除了他的品格外,还通过他的文字。鲁迅的文字文笔犀利,读完之后常常能够使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鲁迅不仅文笔好,且爱憎分明,那么鲁迅为何写作呢?
很多人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可鲁迅为什么怎么做,大部分人都各执一词,其中最可能那边是鲁迅因为爱国,可他为何因为爱国而弃医从文,就不得而知了。
鲁迅早年因为国内学校乌烟瘴气,而去往日本仙台。在那里,他由于是个中国学生,并且成绩比别人好而备受偏见。鲁鲁迅的生活环境远比其他人差,再受到这些不公平待遇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为他后面弃医从文起了根本性的原因。
这件导致他改变态度的事,便是看电影,顾名思义,看电影发出来的'事件。有一次其中有一个片段让入境终身难忘,中国人给俄国当侦探,被日本人抓住,日本人在执行枪决的时候,旁观的都是中国人,枪响之后,所有的中国人都拍手叫好。鲁迅这才意识到一个人精神上是麻木的,那么再厉害的医术也换不醒他。从这刻起鲁迅就意识到这点,于是他告别了他的老师,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鲁迅的文笔给人感觉就是文笔犀利,用笔独僻,他不会用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也不会用各种修辞让我们感到很艳丽。他的文笔很朴素,但他却用这种朴素的语言唤醒了民众的意志,唤醒了当时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鲁迅是民族魂,我们应该将他那种爱国,爱民的意志传承下去,一步一个脚印。
鲁迅的作文 17
我慢慢地合上了语文书。
突然,鲁迅乐于助人的画面又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一切都是对鲁迅助人为乐的真实写照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出了鲁迅对反动派统治者绝不屈服,而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顽强革命斗争精神。不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可贵的精神,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写出了鲁迅先生崇高的勇于开拓的精神,勇于开创美好的未来。鲁迅出生与封建没落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向贫穷屈服。
他有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人们誉为“民族魂”。他不怕迫害与追杀,勇于革命到底,他用笔作为利剑斩断黑暗的枷锁,释放美好的'光明。他总是战斗在第一线,为的就是揭示反动派统治者的罪恶。鲁迅他为我们做出了很多很多,不过,他觉得能还老百姓们一个安宁,和谐的家园便是最好的报答了。甚至,鲁迅先生临死前还说:“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去。”这么一个伟大的人我么怎么可能忘记他。我被鲁迅先生所做的一切感动得哭了。鲁迅先生总是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先生你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永远的铭记于心,永远……
鲁迅的作文 18
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除了不懂就是难懂。再读,渐渐有了体会。
我们知道表面的鲁迅先生: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却很少有人愿意真正的静下心来去品读他的文章,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去看看那属于几代人的回忆。
现在的我们,有了机会和时间去读他的文章。其中,我认为《明天》一文写得十分富有深意。乍一看题目与内容,似乎觉得二者毫无关系,细细品读,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四嫂子,中国当时封建妇女的代表,愚昧、无知、粗笨。她信奉鬼神,乞求神明。当她的孩子宝儿病了时,她先想到的是去求神拜佛,而后又去找了何小仙一个装神弄鬼、招摇撞骗的假仙。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十分鲜明的形象。宝儿还是死了,而人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示,连单四嫂子也只是觉得内心十分的空荡,对宝儿仅有淡淡的想念。宝儿死后的那天晚上,“单四嫂子早睡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的死到底意味着什么,没有过多的情感也没有过多的关注,也许,仅一条人命的消逝还不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把人命看得太轻。被奴役习惯的中国人,从里到外都透露着卑微,甘愿被奴役的心。他们把人命看得轻,正是因为当时的他们麻木不仁,心灵早已堕落。腐朽的思想,奴性的人民,最终造就了中国悲惨的命运。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早已在中国人的心里种下了“神权至上”的愚昧种子。当时代的步伐悄然改变,中国人还以他们那充满腐朽与愚昧的目光去看待整个世界,仍旧那么唯我独尊。麻木不仁,民心涣散的民族是无法组建强大的国家的,如果不改变,将会永远被人踩在脚下。然而,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时的鲁镇,完全落在了寂静与黑暗之中。
然而,那暗夜却想在明天,仍在寂静里奔波。当一个国家国将不国之时,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他们没有受到当时人们的支持,他们进行的革命被当时的政府镇压。他们想让中国换上一副新天地,想把这暗夜作为黎明到来之前最后的黑暗,亦想唤醒当时愚昧而又麻木的人民。他们在黑暗笼罩下的中国不停地奔波,试图寻找救国救民之良策。即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的受挫也未曾放弃。这是中国最早觉醒的那帮人。
鲁迅先生也曾借古讽今,《奔月》改编自《嫦娥奔月》,虽都是写后羿射日之后的情形,而蕴含的东西却十分不同。原著《嫦娥奔月》写的后羿是一个受人景仰的大英雄,嫦娥也是因为保护丹药才将其吞下。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后羿射日之后境况每日愈下,他当年为了拯救人们所做的丰功伟绩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人忘光。因为箭法高超,射光了周围所有动物,使每天的饱餐都成了问题。人们在后羿射日、救他们于水火之时对后羿无比尊敬,而后把他的恩情忘得一干二净,表现了人们的忘恩负义。人们都说夫妻要同甘共苦,而嫦娥却是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女子。她因无法忍受和后羿在一起所过的贫困日子而吞吃了后羿的仙丹,舍后羿而去,而后羿却对她念念不忘。表现了当时人性的淡漠,只能“同富贵”,却无法做到“共患难”。看似批判当时的那群人忘了后羿的恩情,实际上却是在说一批批的革命者们为了改变祖国的现状而努力奋斗,而中国人民却以旁观的角度冷漠的看着他们死去。
鲁迅先生被后人称为“民族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他以自己的信仰为笔,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试图唤醒那些行尸走肉般的中国人。
是的,我们如今看到的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但仅此而已吗?你看到了“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但却没有看到那时鲁迅先生内心的孤独;你看到了他语言的凝重,故事的曲折,却没有想到他真正所做的是为了谁;你看到了如今的人们对他的评价颇高,却没有明白他想要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想改造中国,让中国人都站起来,团结在一起。
鲁迅先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深奥,他所做的这些仅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他想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不想自己的同胞永远被别人踩在脚下。细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发现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别样的深意。现如今,鲁迅先生早已辞世多年,而他的作品,他的精神,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民族之魂!
鲁迅的作文 19
锋利的眉宇间透出一丝尖锐,正义的目光中闪烁着复兴的火苗。鲁迅,这个神圣的名字想必早已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当此时,海面上的风浪又开始剧烈地翻滚,我仿佛又看到心中那双永不疲倦的眼神。心脏颤动的一瞬间,那些独特的感觉又重新占据心头。品味鲁迅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就像“树人”这个名字所寄托于鲁迅身上的意义一般。
初次品味鲁迅,一股不言而喻的苦涩沉浮在舌尖。或许因为当时年幼,总感觉他的文字充满了晦涩与黑暗。当看到他说“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当看到他说出“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这等话时,我不禁思索,这真的是那个传说中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说出的话吗?除此品味鲁迅,我的脸正如吃苦瓜时的痛苦表情,充满了无数苦涩与疑惑。
种子迟早要长成大树,而树芽破土时挣扎的力气也是难以想象的。当了解了一些鲁迅的生平、他的家庭变故、他在看清世态后弃医从文,彷徨中拿起纸笔匆匆奔向思想疆场时,我似乎体会到了那种责任。初次品味的苦涩还残留于口中,一种奇特的力气促使我再次翻开了鲁迅的书。
辛辣扑面而来。抨击社会,抨击人心。犀利的笔锋刺开的是血肉模糊的人性。我疑惑着他的疑惑:“国人何以于旧状况中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我愤慨着他的愤慨:“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我无奈着他的无奈:“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从她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旧时代中人性里的自私、狭隘、奴性、卑劣与保守。每当阅读之后,我总感觉我也成了一位嫉恶如仇的作家,抨击这社会的.种种。现在想来,好不感慨!
时至今日,抨击社会的文人学者也不在少数,最典型的,比如韩寒,可细细对比二人所求,总感觉鲁迅文章中多了一种什么味道,他自甘为一朵花去做腐草,也不愿独自绽开于高墙。他的文字不是冗长的无奈的哀怨,多的更是对于明日的憧憬。他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直到读到“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时,我才明白,这种味道叫做甘甜。或许他并不能拿着真枪实弹冲锋陷阵,可是深刻的思想却早已萌发于每个人心中,等待着破土的那一刻。我也将“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之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作为我的人生座右铭,努力向上。
品味鲁迅,我看到了一个治疗人心的医生的呐喊,看到炎黄子孙觉醒的眼光,看到了中华巨龙腾飞的光彩;品味鲁迅,虽不曾带给我温饱,却用苦涩教会我奋斗,用辛辣教会我爱国,用甘甜带给我希望!
鲁迅的作文 20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等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
儿时,从大人们口中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只是觉得他很厉害,长大后想成为他;上小学后,读了他的文章,觉得写得好而已;现在,为了更好地了解他,我将他的文章细细“剖析”才发现——鲁迅原来像光那样坚不可摧。
一袭长袍,披在身上,他将自家之事抛在身后,全身心致力于事业,一只秃笔,写出了对国家的爱。那种爱是那么坚不可摧。
他又是那么至仁至义,收留了作家萧红,给与她最大限度的关爱,让她生活在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给她最贴心的照顾,使她成为神一样的作家。
他将毕生心血放在了文学事业上。有人说人他是天才,他却这样回答:“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
多么脍炙人口的人生格言啊!
好一个鲁迅,他为现代文学的殿堂推开了第一扇窗,用铁骨成就了气节。而天妒英才,鲁迅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人世。
鲁迅,现在依旧撼动千万人的心。鲁迅,是永远的。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的作文10-10
鲁迅的作文[经典]03-04
鲁迅的作文07-21
实用的鲁迅的作文10-03
鲁迅故里作文02-11
鲁迅故乡作文02-11
鲁迅故居作文02-09
关于鲁迅的作文11-08
鲁迅先生作文02-12
鲁迅故居的作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