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今又清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开始于周代,大概已经有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今又清明
步入50岁以后,对世事的无常见得多了,遂渐渐麻木。昨晚,一声春雷滚滚而来,天风掠过天空,横扫大地,麻木的心为之一惊。忽然想到远在天津养病的来新夏先生。前一周,苏州王稼句兄来电云,先生病重,已经住院。放下电话,即电询先生的夫人焦静宜老师,知道先生正在重症病室,被监护着。心想,以先生一贯的乐观大度,或不到上天修文之时。然不免为先生默默祷告一番。
不料,今天晚上,稼句兄来电相告,来先生于昨天下午三点走了,言下难掩悲痛。我虽然有些微的预感,却不免震悼于心,因想,昨晚的春雷,今日的绵绵春雨,岂非上天悲凄的.宣示。
来新夏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这是怎样不愿相信的现实啊!
关于来新夏先生,打开现时的网络,查一查,会有详尽的介绍。都会知道他是萧山文化世家子弟、南开大学教授,我国当今屈指可数的目录学家、方志学家、历史学家、年谱学家,等等。曾先后师从陈垣、范文澜、启功等大师。然而,同样的先生,在各人的视域,却是各有不同。
我知道来先生,是在1990年到南开大学向宁宗一教授问学时。而认识先生,却是在1996年,先生为《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作序言后。其时,孙安邦总编辑推荐来先生,说先生于北洋军阀史料有深入研究,且为我国地方志专家,山西的许多新撰方志,往往经过先生的审读,甚或题词作序。遂不顾浅陋,写信给宁宗一老师,托请先生作序。不久,先生即来信,寄到总序,且附一函云:“尽三日之力,闭门造车,三易其稿,亦请宁教授过目,以为尚能入目。乃以快邮寄上裁定。如有不妥或创意不合处,请加斧正。如不适用,弃之可也。”其序有云:“我好读杂书,尤沉浸于清人笔记,二十余年以三余之暇,读清人笔记近四百种,撰《清人笔记随录》手稿若干卷。若天假我年,当继《清人笔记随录》之后而有《民国笔记随录》之撰。不意山西古籍出版社先我着鞭,有《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之辑。际此出版低谷,此不仅为盛举,亦可称壮举。”先生之序,自然给出版社增色多多,而先生作《民国笔记随录》的念想,也因此改变。记得此后某年,到得南开大学,先生请我午餐,席后与宁先生校园散步,说道《民国笔记随录》之作,大言可当此任,先生遂彻底打消撰此书之念,意在期待我作相关学问。不料先生今日故去,尚未及看到我之所作。愧对之情,何以言之!
因为爱书的缘故,此后,每于先生请教,获益良多,并先后为先生出版过《依然集》《书文化的传承》(后改名《书文化九讲》再版)《书前书后》等,先生对本社之爱亦可谓厚矣!我等亦以学生事之。且每与山西史志界刘纬毅等前辈道及先生,知道先生山西史志的关注,或远甚于出版。因感到先生作为一代文宗,泽被之广,功绩之大,远非我等可以想象。记得去年,给先生打电话,请教地方文化编辑事宜,问先生近来作何大事。先生说,正在编辑萧山地方史料,一年出版十个辑。我听了,不禁感叹,先生年过九十,尚在玩命,真乃不知老之已至!
2012年,先生九十初度,其家乡文化界为之庆贺,征集文章。我撰《问学邃谷十七年》,并借苏轼词句,写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谨呈,先生看了,很是高兴,以为可以道尽其平生甘苦。
犹记得那天为先生祝寿时,先生的女弟子徐建华等,齐齐地拜在先生面前,因感受到先生的恩德,亦感受到先生所享的福气。不料两年未到,先生竟弃我等而去,难禁悲情,一时难题,何以请益!半晌闲情,谁与呈说。因撰此小文,怀念先生,惶惑之下,言不达意,只愿先生在天安乐。
拓展: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开始于周代,大概已经有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用来表示怀念。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今又清明】相关文章:
今又秋风起作文05-29
今又秋风起作文3篇12-18
又逢清明节作文(通用33篇)04-30
萧瑟秋风今又是作文3篇12-24
今非溪比作文900字12-26
泥古违今成语解析03-01
清明踏青小学生优秀作文04-26
曾今错过的友情初一作文02-05
又爱又恨的弟弟作文10-24
博古通今的近义词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