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的作文

时间:2023-02-26 19:17:04 民俗 我要投稿

【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集锦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集锦十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父。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父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父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父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父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父佩服至极。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大家好,欢迎来到德昂族。我是这儿的导游,大家先在这儿休息,听我来介绍吧!

  我们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民居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哦。瞧,你们感受到古代的韵味了吗?我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如果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来找我哦!

  前几天我们刚过了泼水节。虽然你们没有机会与我们一起过泼水节,不过,听了我讲之后,你们一定也能感受到泼水节的气氛哦!

  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赤着脚边跳舞边向四周的人泼水。我们这儿的姑娘跳舞可棒了!“来,过来,给大家瞧瞧吧!”“来啦!”你们瞧,多美呀!泼水跳舞应该是众人皆知的。我们的泼水节最具特色的是——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很特别吧!我们的泼水节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兴趣的人待会儿来问我哦!

  我们大家都信奉小乘佛教。如果你们四处逛逛,是很容易见到小和尚的。如果你们在1950年前来到德昂族,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故名思意,就是见到禽畜被杀的场面,听到被杀时的惨叫,是不会吃的,非常仁慈!

  每逢节日,我们就要相互宴请成俗,不管酒席宴上菜肴多少,必定要有一碗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我们不怕辣哦!吃的时候还要蘸辣椒水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不怕辣的游客朋友们,也来品尝一下吧!保准你会流连忘返。

  至于我们的食俗,游览时再给你们一一讲解吧!很不错哟!

  再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祭龙习俗吧!祭龙十分富有情趣,仔细听吧!祭龙一般选在春季,这时就要杀猪杀鸡了,祭司画好纸龙,我们大家一起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有他人劝阻,直到比方斗得精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呵呵,怎样?

  不错吧!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走走吧,希望喜欢我们哦!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家乡的节日颇多,隔三岔五就有老家埭头的乡亲过来相邀我回乡一道过节,其实,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也是家乡群众文化活动中最精彩、最热闹的佳节。于是,元宵节前几天,家乡就沸腾了,处处洋溢着节日浓厚的气氛。老人手持香袋起早摸黑走宫串庙祭拜神灵,求得一家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心心。妇女心灵手巧积极筹备与制作虔诚祭品,抚摸着一件祭品,她们心中就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男人更大显身手忙碌不休,既筹备闹春庙宇装饰,又组织培训十音八乐队、车鼓队装榈等欢庆节目。孩童则乐开了怀,疯一样的跑来跑去,嘴里食物塞得鼓鼓的,喜悦之情写满了幼稚天真的小脸蛋上。

  家乡的元宵节为何这般隆重?乡亲怎么这般看重这节日?我不禁追溯起元宵节的来龙去脉。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落在吕后手里,朝中因此形成了“拥刘护吕”两派,明争暗斗,闹个不休。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朝中重臣谋划要清除吕氏党羽,拥戴刘恒为汉文帝。举事那天正值正月十五晚上。汉文帝登基后,每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微服出宫,与百姓共庆同乐。从此,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就成为百姓欢庆的元宵节。这个传说尽管只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我认为,从乡亲这闹元宵时间的相吻合上来讲,家乡的发展是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的,国盛家亦兴。

  元宵前夕,各家各户就忙开了,做好迎驾准备,挂灯笼,悬彩匾,大厅中接连排列三、四张八仙桌,供桌上摆满香烛、香炉、灶公饼、五色果等各类供品,并插上五蕊纸花。“做头”的还有“大猪”、“大羊”冷盘,五果六斋碗上盖上剪纸花或用五色红黄绿豆排列“欢庆元宵佳节”、“风调雨顺”等节日字眼,流光溢彩,闪闪发光。小孩身如灵猴一眨眼就爬至屋前围墙上制高点,斗志昂扬地插上了三角旗,那豪迈的神气不亚于当年的红军。

  盼星星,盼月亮,终盼到了晨曦。正月十五日清晨,闹元宵队伍在沙堤宫集中,由乡老、社首、福首组成执事,礼炮响三声,呜锣开道,闹元宵队伍开始出发,刹那间,全场欢声雷动,人头攒动。只见扛棕桥作先锋,“做头”举彩龙旗、大灯笼、六角灯、扛娘伞,合手捧“七星旗”,社公炉、小菩萨、八卦炉,依次排列,身穿道袍的道士、吹鼓手、车鼓队、十音八乐跟随其后,沿大道浩浩荡荡巡游。这几年,乡亲口袋鼓起来了,为了显富,闹元宵队伍前头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二十名个充满朝气的小伙子各驾着一部崭新豪华的轻骑缓缓驰行,唱着春天的故事在前方开道,古今结合,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观者无不啧啧称赞乡亲的“独创”魅力。

  “到了,到了。”不知哪个眼快的小孩一声欢叫,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急急齐上阵。小孩在大人的'指挥下,看准了时机燃起了第一串鞭炮,点燃了第一堆篝火,随后,有条不紊,不间断地燃鞭炮,添稻草,顿时,整个村庄像炸了锅一样,噼噼啪啪,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妇女则提前手擎三柱香在大道两旁接驾,心怀虔诚,毕恭毕敬,一旦接驾成功,小孩便手掩耳朵果断燃起一串最长威力最猛的“炮团”,权当压轴炮,以期待得菩萨欢心,求得保佑。

  随着闹元宵队伍的渐渐远去,被邀前来“看元宵”的亲戚朋友蜇入屋里,在喝茶、嗑瓜子、吃水果间隙中,大谈特谈刚才大饱眼福的快感,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我深知,在家乡的民俗中,“看元宵”其实也是“吃元宵”,乡亲很好客,再苦再累也要办好元宵宴,买鱼买肉,杀鸡宰羊,不弄上十几道菜上桌决不罢休,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辞,图的是“脸面”。同时,乡亲还固有“客人越多,招牌越好”的待客观念,于是,他们送走了菩萨,又马不停蹄气喘吁吁招来了一茬又一茬客人,气喘吁吁,那可不是一两个“菩萨”,而是“大兵团”进村。有时估计不充分,客满为患,缺桌少椅成了尴尬事。

  夕阳西坠,夜幕降临时,“砰,砰,砰”,随着三声震天的炮响,菩萨回宫了,客人到齐了,元宵宴宣告正式开始,刹那间在灯火通明的屋里,劝酒的,干杯的,催用餐的,声音不绝于耳,久久荡漾于乡村的角角落落。

  吃归吃,看归看。待酒足饭饱后,满面红光的客人在主人的指引下,又到屋外观看燃放烟花。而今,乡亲钱攒多了,购买烟花的档次随之提升,样品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嗖,嗖”,无数烟花、礼炮腾空而起,绽放出一道道绚丽的景观,点缀着这美好的人间。

  “明年的今天,我会再来看元宵。”听了客人的告别语,乡亲心中是多么的舒畅,多么的惬意!

  家乡的元宵节确实与众不同,不同凡响。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Hello,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北京第一小吃——“驴打滚”。这是不是让大家觉得挺新鲜的?想必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如果有人知道,也不准出声,统统给我stop,不然,哼哼,后果大家应该知道,我可是会发飙的哦!好了,闲话不多讲,现在切入正题。

  你知道吗?我们除了“驴打滚”这个大名以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豆面糕”。可为什么又叫“驴打滚”呢?你们这些不知道的人,心里肯定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了吧?好了,不卖关子了,就由我为大家解说吧!这似乎是当地人给我们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当我们被做好时就得在黄豆面中滚一下,这就像是郊外的一头驴子在打滚,扬起的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关于我们的来历,还有个传说的。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这新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呀?”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从此,就有了“驴打滚”这道小吃。看来,我们还得多谢谢那位小驴儿的.太监,要不是他,要不是他的那一次失手,就不会有我们这个惹人好奇的名字了。

  再尝尝我的味道,那才叫做美味啊,不吃不知道,一吃停不下,吃在嘴里有香、甜、粘,有浓郁的黄 豆 粉 香味儿,味道香甜,口感润滑,真是闻一下,多活一年;吃一口,多活十年啊!

  百闻不如一见,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那就赶快到北京尝尝我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东莞人把“春节”、“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

  做年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秋收之后、冬天开始之时,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硬饼印好后,整个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时,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饼的时候,亲人、邻居都会来帮忙,大人、小孩齐动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几个小木槌“笃笃”地敲在硬饼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成为如今一种温馨的回忆。印完硬饼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时,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来了。油角是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时,也做糖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团,压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环状、带花纹的一片,放到油锅里炸成圆形,就是糖环。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底部沾上一点芝麻,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做年时的供品。圆圆的形状,当然寓意团团圆圆了,也有“煎堆碌碌,黄金满屋”吉利说法。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户没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当然要把家中各处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项就够忙上一两天了。

  还要贴对联、挥春、门神。对联是写在橙红色的洒金笺上的,联语因应贴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无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与祝福。例如,贴在大门上的有“玉堂富贵,金屋荣华”,横额是“五福临门”;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更好”。挥春就是写在对联纸上的四字吉祥用语,如新年进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百年好合等等。贴好对联、门神后,用大桔、肥猪肉、柏叶串成一串,挂在大门门框的顶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润、长福长寿。贴上了崭新的对联,新屋、旧屋都顿时焕然一新,做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贴完春联,还要到花市买花回来,摆放在家中,营造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花开富贵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临近年晚,花市里就挤满了买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珍贵的有兰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鹃、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颜色不同、花型各异的菊花和芍药(其实是大丽花)。也有盆景和绿色植物,如常青藤、万年青、金钱树;也有用来插花的,如菊花、富贵竹、剑兰、百合、银柳、鸡冠花等。当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无论贫富,无论是几千元的大桔树还是几元钱的小桔子,做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摆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风景是卖桃花,数十位花农把桃花用摩托车、单车载着,待价而沽,摆满了一整条街。灿烂的桃花缀满了枝头,最是能体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气息。

  过年前,还要买两根带着青叶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这叫做“傍年”。这两根甘蔗在做年期间是不吃的,也许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样甜。

  年晚了,要卖懒。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苏木)”(一种木头,用作天然的红色素)加上碱水,熬出红色的汁,放入鸡蛋,染红,煮熟,就做成了卖懒的鸡蛋。这种红鸡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个,而且小孩子的鸡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给别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能把懒卖掉,固然很好,但要一个馋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鸡蛋分一点给别人吃,就真的有点难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点吧。小时候有首童谣是唱卖懒的,开头两句是“卖懒啰,一齐来”,后面几句就记不得了,应该是很好听的。到了年晚卖懒,真的是在过年了,到处都飘着做年夜饭的炊烟,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很浓。

  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丰富程度与美味度,就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与主妇的手艺。芹菜是少不了的,因为芹菜寓意着“勤力”。

  年夜饭的主食并不是饭,而是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头并没有馅。把加入了肉片、黄芽白(一种长条形的大白菜)等各种配料的汤烧开,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长条,手指轻轻捏出一小颗,搓圆,直接放入汤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卖懒时染红鸡蛋的“崧木”水,另一个用途是用来染年夜饭时吃的红汤圆。雪白的、浑圆的汤圆中间,加入了若干的红汤圆,不仅颜色很鲜艳、好看,当然也有吉祥、如意、红运当头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饭,欢声笑语、共叙天伦,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过年夜饭,主妇就要忙着准备“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钱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饼,酒、茶,元宝、腊烛、香等。钱盒是一个分隔成若干个小格的盒子,分别放上糖环、油角、糖莲藕、糖马碲、糖椰角、红瓜子、各种糖果等贺年食品。蔗果就是几段刮干净了的蔗,取“甜”的意头。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开始奉神。奉神是感谢各位天神、感谢土地、感谢列祖列宗,许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时的钟声一敲响,鞭竹便响起来了。响亮的爆竹声,会持续一整夜。虽然说是有点吵,但如果没有爆竹声,如果没有了在门前铺满了一地的'红彤彤的爆竹纸,又怎么叫过年呢?

  一觉醒来,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见到每一个亲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贵子,恭喜老人龙马精神、身壮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尽。恭喜之后,当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长辈派给晚辈、已婚的同辈派给未婚的同辈。不管年纪多少,只要未结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权利,没有派利是的义务。年纪小的派利是给年纪大的人是很经常的情况。

  到亲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红瓜子,吃点贺年糖果,大家团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新年期间,主妇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庙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两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蒜”与“孙”同音)。年初二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开始。“开年”的祭品中有一条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鲤鱼,用一条红纸围在鱼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鱼)”。这条鲤鱼在奉过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与佛教的放生是一样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会到妈妈的娘家拜年。

  孩子们最喜欢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过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买烟花,买玩具,到处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舞狮、舞麒麟。狮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狮、麒麟的习性、神态,如出洞、上山、遇险、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态活现,动作逼真,仿如真狮、真麒麟在人们面前舞动。

  舞完狮或麒麟,就会表演武术,如南拳、大刀、关刀、长矛、棍,也有锄头和齿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来表演,躲在藤遮里拿着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胆小受怕的样子;高潮是头顶着藤遮,在地上一连打上十几个滚,最引人发笑。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会上场表演,通常是打拳。鼓着腮帮,挥着稚嫩的拳脚,打起来还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劲之时,挤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观众,当然少不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够好,老师傅就会亲自出马,紧束腰带,赤膊上阵,以一套刚劲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谢观众。打到兴奋之处,还会大吼一声。既然是师傅,这吼声当然也比徒弟们来得大声和震撼人心。

  舞完狮或麒麟、表演完武术,就会舞着狮或麒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主人会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谢并图个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红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赶集是过年的前奏。那时候,临近春节家长们总会商量着,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购,为家里更新扫帚、门帘等用旧的物什,但主要还是买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数妈妈这时候最纠结的就是给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经济拮据的家庭,多半会选择扯回几尺布,托付有裁缝手艺的亲友,帮忙缝制,给期盼一年的孩子带来些惊喜,在衣食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没件新衣服,对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过,为过年而展开的美食筹备算是正式开始。蒸年糕、蒸馒头,很多主食都是提前准备,那时候冰箱还是个神话,北方寒冷的天气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做好主食——过年时大人们就可以不必太操劳。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没有高压锅、电饭锅这些烹饪利器,炖肉、做鱼也都是提前进行,各家安排的具体时间不一。常常是谁家屋檐下飘出阵阵浓香,就有邻居走过时大声问一句:开始炖肉了?主妇就满脸笑着大声应一句。家里顽皮的孩子像只小猫围着锅台团团转,被新年的氛围感染得心情也好起来的妈妈们,经常是嘴里呵斥着,却揭开锅盖,先用筷子夹出两块,给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馋。

  说回到吃,和大多数北方城乡一样,几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节是从小年就唱响序曲的。多数人家知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传统,虽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仪式,但家庭主妇们大多自这一天开始会买来糖瓜和其他一点零食,吸引的小孩子们眼神巴巴地望着那些原本该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点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爱。

  我国北方一直讲究“回家赶上吃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算到家过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对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这两顿饭相当重视,而且在过去,多数家庭这两顿饭都是在家吃饺子。一家人围坐桌前,老少齐下手共同包饺子,然后等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男性长辈们有时还会喝上一点小酒,其乐融融地交流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种场景与氛围,和今天动辄酒店吃饭甚至年轻人唱歌狂欢的过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的这顿饺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顿饭,尤其强调“团圆”之意,这顿饺子因为“招财进宝、福不外流”的特别寓意,在过去风俗保守的年代,不仅排斥外人,甚至连已嫁出去的闺女也不能回娘家来吃,今天看来这该算是陋习了。

  三十和初一过去,鞭炮声还在此起彼伏,春节期间吃的主题到此远未终止。整个正月里,亲戚家的互相走动,村里乡里的舞狮会、高跷会,孩子们的眼睛总会发现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标。虽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类似,但保定冰糖葫芦、糖人面人和烤红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们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兴的玉米面薄饼、安新的芒子、鸡头、老菱角等各县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纳了。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

  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0

  清明节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这只是一个借口,不是清明节,我依然想念您!

  虽然我今天无法赶到外婆的坟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开心的,因为在今天我们很多亲人都特别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参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寿,去给外婆扫墓,插亲。感触很深。

  很多时候,我们做晚辈的都是感受不到他们对我们深沉的爱,有时候或许还觉得他们多滤了。随着我慢慢长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从小我最喜欢外婆,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里是个很平常的'人。她对我特别的好,有什么吃的总是留着,等我周末从枝江赶到那里吃,记得有几次我很小的时候,她偷偷给我吃东西,其实吃到的东西已经坏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妈妈还会怪她!不可否认,外婆很偏心,她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我一个外孙。按道理说应该喜欢的是孙子啊,可是她从小就特别疼爱我,常常也会引起妈妈的话语。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协商要离婚,问我跟着谁?我当时很迷茫,我说我想跟着我外婆过日子,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离弃了我,我的外婆不会!虽然最后没有如愿,但是我还是在心中有个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过来跟着我住!结果还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外婆被查出来是癌晚期,我悲痛欲决!

  总是等到我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曾经答应外婆要陪她坐飞机去上海玩的@!

  我亲爱的外婆,您在天堂还好么?

【民俗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01-15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2-27

民风民俗作文06-19

民俗民风的作文06-23

民俗民风作文12-02

民风民俗的作文08-14

民风民俗作文03-27

民俗民风作文04-20

民风民俗02-07

民风民俗作文四百字:壮族的民俗民风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