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通用30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3
随着春节的步伐越来越近,政府出资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两旁的商铺装修的古色古香,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中国结;看,公园里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听,鼓声,鞭炮声,歌声,乐声,汇集成气势磅礴的交响曲。人们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的晚上,我家里可热闹了,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边说边笑,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过的可真快呀,只听见主持人倒报着“十、九、八……一”“当—当—”除夕的钟声响起了。我高兴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响彻云霄,礼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撒下了数不清的花瓣,看到这光彩夺目、千姿百态的礼花令人眼花缭乱,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仰望夜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凝视地上绽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尽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眨眼间,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我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的抚养和老师的辛勤教育。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4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各地都有各种民风民俗,有句俗话这样说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我是个汉族人,所以对于其他民族的风俗我是不太精深的,但是,自己每天在家乡经历的风俗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特别大。例如春节,中秋,端午,还有两个大长假,五一和十一。在春节,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我们现在人们把春节理解为团圆,就是家人都在身边,和乐融融。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一般过年家人会照例准备年货。关于端午节,在我们江浙地区划龙舟,当然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端午节吃粽子,我最爱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五一和十一貌似不是传统节日,但是是为了让大家在辛辛苦苦的工作后,放松几天,享受生活。还有中秋节,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我的家乡南京,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这些都是我的最爱。
关于这些节日的习俗,以及在节日中看到大家过节的风俗,真是惊讶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从上古流传至今,被大家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与形式,这些风俗提升了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地和祖国上下的人们一起过节日,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6
我的家乡就在这一片,具体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乡中有很多风俗,例如:在过年时。
过年时的凌晨0点0分,是要放烟花的,每家都争着放,比谁放的时间早,据说是放的时越早,这一年的财运就越顺。不过,大部分儿童可就遭殃了,毕竟儿童可坚持不到这个时间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猫眼”。早晨的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烟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还要去的很早,因为要包饺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会包饺子,就连我上三年级的妹妹也会。全家总动员,每个人各司其职抓紧干活,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饺子一次做一顿饭的,有时也做许多。在吃饺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给大人们拜年,才能拿到压岁钱。相传,故事有一种怪兽名为“祟”,每到晚上便会出来,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闹。有一户人家将铜钱放入红纸袋中,“祟”出现后被那红纸袋吓跑了,便多用这种方法。
大年初二则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饺子,我们一回去就可以开吃了。下午,大部分时间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响的,一千响的,多时有两千响的大致没什么不同,就是拉着的炮数量不一样罢了。但家中最后还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开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开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对这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走来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寻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钟爱的还是那种烟雾弹,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了,虽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风俗。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7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我的国家。最终投江自尽。之后人们为纪念屈原,便有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我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最重要的棕子。最终,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其余的贡品便能够自我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一样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完美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8
所谓“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下头我就介绍一下我家绍兴的民风和民俗吧。
绍兴是水乡,鱼米之乡,我们绍兴有许多风俗和特产,都是很好玩、很趣味的。
那里的风俗是相当趣味的。正月十五的时候要闹元宵的所谓闹元宵就是看花灯、猜灯谜。在四月一日是我们的愚人节,在这一天里,就是要开开心心得过,无论怎样也不能生气,尤其是上当受骗是,比如别人约你吃饭,到了相约的时间,别人还没来,你只能自认倒霉一个人吃饭了。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孩子们能够疯狂玩耍,无拘无束。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所有的学生都给教师送花送礼物,这是教师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一个典礼,那是为庆祝建国才搞的仪式。十二月又称腊月,在腊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这一天大家团聚在一齐。
不仅仅那里的风俗异常趣味,那里的特产也异常丰富。绍兴最有名的两个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张,二霉是霉干菜。绍兴还有几件特产,一件是扯白糖,你别听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开始是黄色的,白是扯出来的。还有一件是腊肠,是用猪肉和猪肠在腊月做的,所以叫腊肠。我们不能光顾着吃,绍兴还有一些好玩的特产,一是乌毡帽,二是乌篷船,我把它们称为“二乌”,第二乌最好玩。能够边划边看风景。
绍兴真是一个好城市,作为绍兴人,生长在如此美丽而又富有个性的地方,我感到荣幸,我要保护我们的土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9
满族,正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美。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滚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接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满族妇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错。
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马褂后来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褉,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方便骑马,在长袍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褉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男子夏季常戴凉帽,冬季就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等色的棉、绸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蓝色腿带,脚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花,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特色。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认识。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0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2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3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4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也许大家还不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是傣族新年,也是傣族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在傣历3月举行,共举行三天,前两天送旧,其中第一天,傣语称为"麦日",第二天,傣语称为"恼日"。最后一天迎新。
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佛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要借这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被别人泼到越多水,就越高兴。因为说明他受到的祝福也很多。
在节日期间泼水节另一项最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到此时被推倒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观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纷纷沉浸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
在节日期间,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经过我的解说,你对傣族的泼水节是不是了解了一些呢?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5
吹糖人
民间 “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
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6
随着“哈哈!”六(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7
今年,我和妈妈去了一趟陕西,那里的民俗可不少呢!
剪纸、陕北民歌……无一不体现陕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欢的,还是“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原意是男女将手帕戴在头上。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长长的宽布条,可保暖,放些烟草,钱物,必要时还可用来捆东西、背孩子、当腰带。女人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即防尘,防雨,防晒,也可擦汗,擦手,包东西,用处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多为单檐斜坡房,单面门窗,背靠高墙,冬可取暖,夏可遮阳。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绝对不能没有辣子。陕西的辣椒,又细又长,颜色鲜红,俗称“秦椒”。
第四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的扯面,又叫“油泼辣子面”,一根宽度可达七公分,长度在一米以上,极似牛皮腰带。
第五怪:石头枕起来,陕西人有些习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睡觉不用软枕头,而是喜欢找块砖头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来,陕西人的蹲功,在全国可谓数一数二,盛夏傍晚,二三十个人蹲在村口闲聊,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在三五个小时不起来。
第七怪:烙馍像锅盖,陕西的饼叫锅盔,又大又厚,由于吃时要张大嘴,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又称“瞪眼锅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人用的碗特别大,最大的直径一尺有余。
第九怪:姑娘不对外,关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愿远嫁他乡,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顾双亲。
第十怪:唱戏吼起来,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山摇地动,震耳欲聋。
陕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8
微风轻拂人们的脸庞,旁边的树叶沙沙作响,几声犬吠变得异常嘹亮。
一大群人严肃地站着,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衣着奇特,手拿钢叉,寂静的环境,仿佛从来不曾热闹。只见一团团火花在空中飞扬,像一朵巨大的花在天空中绽放,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红色的火花像鲜花一样,是怒放的笑容;像柳条一样,是灵动的腰肢;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但是,看!一踩起来就嗨翻了,发狠了,忘情了!百十个兴奋至极的人们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接二连三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狂舞在你面前。像流星一样,是闪射的身影;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好一场双峰炼火!
这情景,这气势,整个场面都是那么火烈、那么热辣、那么激情。正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浩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
好一场双峰炼火!
每个人都疯狂地手舞足蹈,都兴奋地开怀大叫,都乐此不疲地左奔右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力。它震撼着你,灼烧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感受到一种从未感受到的力量美!
好一场双峰炼火!
他们的声音在天际荡漾,直冲云霄,气冲斗牛。他们的声音撞到树上,树也被逗笑了,一直沙沙笑个不停。声音飘落在小草上,小草也情不自禁开始扭动自己的身躯。
愈踩愈烈!人们的心都放飞在这热闹的黑夜!愈踩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动作和夜色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好一场双峰炼火!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19
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0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要知道,过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几年却规定城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想过过瘾,这里可不能满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干忍着,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这一瘾头给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时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来老广场对面的停车场,现在被改装成了年货销展会。展销会更是城里许多老年人的选择,出来的人更是赞不绝口,说那个什么东西实惠啊等等。
腊八这天,粥味也浓浓。许许多多从庙里赶来的老和尚,照例腊月初八来老广场施粥。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原来带些灰尘,掉了色了的春联也焕然一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上了红,红灯笼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开了。放上了新春的交响曲,大街上的人明显比原来增加了几倍,小贩们重新排上了摊位,街边什么都有,伴着升天的蒸气,扑鼻而来的是茶叶蛋,炸豆腐的气味。
我们小孩盼盼盼,终于盼来了除夕,这一天原本热闹的大街突然冷清起来,人们把热闹转移到了家中。在这天下午一两点的时候,桌子椅子都已经摆好了,小菜也已经上了,只见厨房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食材,一场厨房交响曲也就开始了。不一会大盘小罐堆满了桌子。‘吃年夜饭咯’奶奶一声招呼,全家就围着桌子其乐融融的坐下开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条鱼,新鲜的特别美味。
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守岁,12点钟的钟声一敲,我们就已经从农历狗年跨到了猪年。
好了,春节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这儿了,咋样,特别吧!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1
我的家乡寿昌是个千年古镇,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这是家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吃过晚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镇政府门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气球,有的高举荧光棒,翘首以盼,等待起灯。镇里锣鼓喧天,一颗颗烟花接连不断地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深蓝的天幕中炸开。有的像一颗流星,有的像张开的笑脸,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比白天还要亮堂。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龙”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上的群众欢呼雀跃起来,耳边不时传来:来了、来了,龙来了!”不一会儿,五条龙披着五种色彩的龙袍有序地从镇里向我们慢慢地飞过来,威武的龙头神气地高仰着。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和礼花,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跟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寿中操场观看舞龙表演。五龙献瑞”开始了,五条彩色的龙披着闪亮的鳞片在台上摇头摆尾。先是单龙戏珠,五个耍龙珠的叔叔高举龙珠,时而往右耍,时而往左耍,龙头紧跟着龙珠,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过了一会儿,几条龙开始缠绕在一起,一下双龙戏珠,一下三龙争霸,一下四龙归海,一下五龙拜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为精彩的是中间的一条巨龙一柱擎天,另外四条龙在它周围盘旋围绕,只见巨龙左右扭动,上下翻舞,龙头追龙尾,龙尾追龙头,真的是感觉龙在腾云驾雾呢!
听爸爸说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56个民族,像56朵花点缀在祖国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语言装扮着祖国。
先说说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骑马,也喜欢喝奶茶。在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马头琴,过着美好的生活!
再说说壮族吧。壮族大部分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产民歌的好地方。他们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鸡蛋不是装在篮子里,而是用草绳一条条串起来;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下雨时戴在头上,不下雨时当锅盖用;他们还有抢婚的习俗……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3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许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一点迷信,但是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4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 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正月里我们家乡还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5
春节的味道,有如梅花的幽香,妙而欢喜。
春节的味道,有如菊花的清香,淡而优雅。
春节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望已久的新年终于来,可是今年的新年与往不同,因为今年是在小城中度过。小城中的新年气氛明显不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没到新年呢,就漫天烟火。我便骑着自行车满城逛,到处是人山人海,哪都有小摊小铺,处处是欢声四溢。我想,今天是新年肯定会更热闹。
新年真是激情,我最盼望的是晚上,这是我们这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必定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一家子人在一起热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一般年夜饭要吃一个多小时,五点左右开始。因为我知道今晚广场一定很热闹,所以吃完后便拿着买的孔明灯直奔广场。
我还没到呢,就已经看见如繁星般的烟花。烟花姹紫嫣红,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烟花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跹、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漂亮的烟花,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间。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我沉醉其中,有如在花海中睡去。那一刻,我的孔明灯也缓缓升起,载着我的梦想和祝福升起。
我想我不会忘记那个晚上,不会忘记那晚新年的味道:欢喜而又激情。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6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
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指鲜鱼、鲜肉、鲜鸡,当然都是蒸熟的,而且是热气腾腾的)。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7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十分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并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当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先,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必须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立刻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细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趣味吗?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8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
妈妈又对我说:“除夕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不住偷一个吃呢!
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29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过年。这年味可在四处飘溢,风俗自然也是少不了。中国的传统风俗可是一样也少不了,那自然而然地就会一脉相承,声声不息。
年俗NO.1 除旧迎新
在过年前,人们总是会把家里的一些旧物品扔掉,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把没用的旧物换作新的,以迎接年的到来,使新年变得更加有韵味。
不仅要把物品换作新的,新年还需要有新气象。每个人的精神面貌自然也需要有所改变,也要有所进步。
年俗NO.2 年夜饭
除夕夜,人们最忘却不了的自然就是年夜饭了,在除夕夜的晚饭中,全家人会聚在一起,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晚餐。这顿饭象征着团圆,是一种对信念的美好向往。
自然,我的肚子这回可是也有福气了。这顿饭,足以让它叫好了!
年俗NO。3 拜年
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最缺少不了的就是拜年这个风俗了。人们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家中闲聊一番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去喝些茶,互相送去一声声祝福与问候,来年自然大吉又大利。
自然我们这些小朋友趁着大人们聊天的时候,更加少不了一段嬉戏玩耍。把衣服玩脏了,可能还会遭到大人们的无止境的一大堆唠叨。
年俗NO.4 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的实际最好不过于除夕夜了,吃完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之后,来到楼下。看着一道道绚丽的烟花接连在天空中绽放,我似乎看见了我新一年幸运的记号。我们的新年就要来到了,怎么能不为此而欢呼呢?
我们的拜年风俗中蕴含着浓浓的年味,新的一年要来到了!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 篇30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民风民俗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600字(通用30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04-08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关于民风民俗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