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4-03-12 21:35:11 毅霖 习俗 我要投稿

【精华】春节习俗的作文(17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春节习俗的作文(17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 1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腊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预备充足。整理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腊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水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好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过,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过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美味又不烫。不过不能吃太多,因为这些美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试试。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还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 2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爸爸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我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春节习俗的作文 3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会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贴春联今天,我和姐姐下楼去玩,“哇!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火红的春联!”我们来到了一家服装店门口,只见两边各贴着一张春联,我情不自禁读起来:“财运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红腾腾起。”我刚想称赞这幅对联写得好,姐姐却在旁边笑了起来。我不解,问姐姐:“姐姐,你笑什么啊?”姐姐捂着肚子笑着说:“应该这样读:‘生意火红腾腾起,财运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问:“为什么?你这样读反了。”姐姐说:“不,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是你读反了。俗话说:‘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就是说,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我点了点头,看来上初中的姐姐知识就是比我丰富啊。

  可是,我突然看到这家门上的`“福”字贴反了,我怕再给姐姐笑话,就仔细看了看周围的店上的福字,都贴反了,我问姐姐为什么他们都把福字贴反了,姐姐点点头,说:“是因为一个故事: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且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就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我点了点头,说:“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来今天我收获的春节习俗方面的知识还真不少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 4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春佳节。新春佳节是中国农历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新春佳节的`习惯大概是从原始社会的时代‘腊祭’演变而来的。

  新春佳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

  每年的新春佳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新春佳节。

  春节习俗的作文 5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这些,都是过年的习俗。过年有那些习俗呢?通过上网搜查我了解了许多。

  1、贴福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并且这个“福”字是倒着的,意为福到。

  2、放鞭炮。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到了除夕就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3、贴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4、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春节习俗的作文 6

  春节又名“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

  压岁钱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春节习俗。当我们去向长辈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制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长辈发压岁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彩绳穿线编作成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即有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们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里孩子睡着时,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而我们家里则是用的第二种方式,每年春节总会有那么几张“红票子”进入存钱罐里,在自己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大人也不会怎么管,想到这里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燃放爆竹是春节不可或缺的另一个习俗。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爆竹也是我们小孩特别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虽然玩耍起来有些心惊胆战,还有些害怕,但就是喜欢玩。我们经常用得来的压岁钱去买一些适合小孩子放的爆竹,如冲天炮、擦炮、小烟花等等,那股高兴劲无以言表。

  贴春联也算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倒贴“福”字也是春节最常见的习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关于春节还有很多比较受欢迎的习俗,如:贴年画、贴窗花、吃年饭、守岁、挂中国结等等。春节习俗如此多种多样,还需要我们自己去了解、体会。

  春节习俗的作文 7

  春节悄然接近,在外的游子都回家与亲人相聚,家家户户早已热闹非凡,此时若站在高处,便能眺望见每家门前的晒着的竹盘,家中的人们也正相聚一起共度时光。

  一下楼便望见一家人已凑在大堂,脑中不禁生出疑问,这是干什么,个个挽起袖子,蓄势待发,妈妈招手让我过去,递给我一盆藕,跟着来到门口蹲着擦起藕来,只见白嫩如婴的藕被坚硬的擦板化成泥状,二姨在摆弄猪肉,小姨在剁肉,藕与擦板的清脆的摩擦声,刀与剁板的碰撞声,手在热水中的搅动声,一声声,一下下,相融相和,一曲春节序曲响起,没有感到一丝的厌烦和吵闹,但脑中的'疑问还是没有打消,很快,一盆藕都消失成那一盘泥蓉,猪肉都被锋利的刀一下下剁成了肉泥,这时见外婆过来将其混在一起,加些佐料,搅拌成团,接着一个有如餐桌般大的竹盘被拿了进来,只见她们各拿起一团在手中揉搓起来,我这才彻悟,原来是做藕丸子,我便跟着做了起来,手中的肉团冒着阵阵热气,熏得人身上的寒意尽无,软绵绵的肉团被我们揪成一个个小团,在手中轻轻揉着,淡粉色的肉丸在我们的掌心旋转,尽情打磨身上的棱棱角角,尽情感受手掌的温热,那团肉丸便在自己手中渐渐成型。

  除此之外,她们还用家乡话唠着家常,聊聊东家的侄子,唠唠西家的鱼塘,时不时来几句调侃,引入发笑,时不时抒几丝同情,引入叹息,但句句离不开身边,句句离不开生活,好不和谐,好不愉快,一颗颗肉丸,飘着藕香,一张张笑脸,散着温情,一颗颗心,传着亲情。

  渐渐的,我明白,这年前的习俗不单单是一种传承,更是家人间的关心与团圆,是心与心之间的贴近与真情,那揉搓的更不仅仅是一颗颗肉丸,还有那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有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亲情,我想即使没有大鱼大肉,只要有家人相伴,时光便会被美好渲染。

  春节习俗的作文 8

  每个地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春节习俗,在春节里,大多数人都喜欢吃饺子,但我们的春节风俗不同。

  在春节里,我们喜欢把和好的面捏成各种形状,像捏泥巴一般,如果不喜欢这个形状或者捏错了,没关系,把面揉成一团,继续捏,直到满意为止。捏完之后放在锅里蒸一蒸就可以吃了,寓意农民希望下个收获季节能得到的粮食更丰富些。

  每次一起吃蒸面,一定要吃到实在吃不下去的`时候才肯罢休,连以前最想吃的肉一口也不想吃了,只得到了明天才能吃了,可今天的蒸面还没有吃完,明天肯定还要继续吃,那肉呢......还是等到后天再吃吧。

  如果你人在外地,也不能偷懒,也得做我们的风俗小吃,只不过不用带给家人们吃了,只需要分给邻居们把家乡的习俗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也一起开心,欢乐的体会到我们家乡的习俗。

  如今有一些人忙于挣钱养家,从早忙到晚,无暇顾及自己家乡的传统习俗,有人因为懒惰,也不坚持做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小吃,但是还有一些人则是一丝不苟的,坚持的做自己家乡的传统风俗小吃,并传授给后人。

  同学们,越来越多的传统习俗被渐渐的遗忘了,我们要牢记自己的家乡习俗,并把家乡习俗传承下去,我们应该牢记长辈们的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春节习俗的作文 9

  春节,我们会有很多习俗。我们会穿漂亮的新衣裳,早上起床,鞭炮啪啪作响,可吵了。我们小孩子,每到春节都很开心,因为我们会收到压岁钱,一拿到红包,还有家人和亲戚的祝福,比如:学业进步,天天向上,财源滚滚等,还有我们经常会换的春联,换春联的场景和宋代王安石诗人的《元日》一样“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时我们还会放鞭炮,放鞭炮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古代,有一口村子会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经常来抢夺百姓的食物和伤害百姓,过了不久,有一个小男孩儿来了村子,他说他有办法能赶跑“年”,随后当“年”又来到村子的时候,大家就放鞭炮,贴桃符,把“年”吓走了。

  春节的习俗可真有趣呀!“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这就是我们的春节!

  春节习俗的作文 10

  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比如中秋节、儿童节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春节啦!因为春节前需要大扫除、整理杂物、逛花街、买春联、福字贴,把家里打扮的喜气洋洋、焕然一新,还可以买漂亮衣服、新鞋子,妈妈说要从头新到脚,哈哈......不过我最期待的倒是包饺子,因为我喜欢吃饺子呀!

  春节前三天,外婆专门从市场买来了饺子皮、五花肉、玉米等材料准备包饺子,我也摩拳擦掌的准备学习学习。只见外婆先把五花肉洗净、剁成泥,装在盆中,然后剥玉米粒,把玉米粒、肉泥、盐、酱油、香油一起搅拌均匀,这样,馅料就做好啦。

  只见外婆,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里,放上馅料,然后手指一捏,一个元宝形的饺子就完成啦。我一看,很简单呀,我也会呀!我自信满满,拍着胸口说,看我的'!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因为我喜欢吃玉米馅的,所以我放了好多好多馅料,然后把两边的面皮捏在一起,突然,右边的皮给馅料撑破了,我赶紧从左边扯一点皮来补上,然后,它的肚子也破了,我只好拿一张面皮补上,总算包好了一个饺子。

  我把饺子放在盘子里,和外婆的一对比,外婆的饺子像一朵花一样漂亮,我的呢,简直是个丑八怪!妈妈见了,笑的前仰后合,我羞得满脸通红。

  这时,外婆说:“来,我教你包,馅料不要太多,多了容易破,也不容易煮熟”,在外婆的指导下,我包得越来越好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觉得格外香!

  春节习俗的作文 11

  过年是中华人民特有的习俗,接下来我要说我们是怎样拜年的。

  拜年一般都是按辈分来的,这辈分长的一般都留在家里,辈分低的都去拜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都老早去拜年,我们都是成群结队去拜年,先要去辈分高的家里,然后再去辈分低的.家里。

  到了亲戚家,我们就说,新年好,给您拜年了。长辈还拿出一些糖给我们吃。有时还有红包给我们。一家一家的拜,拜完了,也就到中午了才回家。

  春节习俗的作文 12

  世界各地的过年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在爆竹的阵阵声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喜庆的节日—春节。

  家乡在过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为热闹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时(为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我们即要在家中万堂中设案,摆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这种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续到初四。除夕之夜。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在子正时“敬天公”的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迎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贺正。清晨,无论是男女老少,个个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准备好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线加鸡蛋,据说吃蛋去壳,意思是在除霉气,迎吉祥,而面线则象征着福寿绵长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亲友则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称“贺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门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饯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让上门小客人“甜一下”意思。以示让小客人有个甜甜蜜蜜好开端。

  到了初九了,春节的热闹差不多就过了,小孩子们去照常上学了,大人们也去照常做事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 1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个令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春节,它,是这一年之中最让人们快乐的日子。

  传说,大年初一时,山中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在这一天,会从山上下来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发出了巨响,惊动了“年”,随即,人们便用这种方式吓跑了年。后来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吃完团圆饭后,便把爆竹高挂,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响起了“噼噼啪啪”的`声音,人们不仅在这天放鞭炮,在过后的十五天里,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这声音呢!

  过年,不仅有“放鞭炮”的习俗,还有包饺子的习俗。各地包的饺子都是形态各异,记得,我也在除夕夜包过饺子。那天晚上,闲来无趣,便拿起妈妈刚擀好的饺子皮,开心的包了起来,因为这技术还是不够娴熟,所以包的像一只“小老鼠”。我还在这个饺子里放了一个枣,希望这年鼠年,自己可以过的甜甜美美。

  饺子在除夕夜就已经包好了,可却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欢乐无比的春节一过,人们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这一年了。

  春节,是晚霞,是岁末的一道风景;春节,是朝霞,预示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 14

  春节是人人都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是传统节日,更因为它是家人团圆的时候。

  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吃饺子,守夜(又称守岁)……说到吃饺子,大家一定都想到了包饺子的画面。下面请大家来看看我们家包饺子的欢乐场面吧!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我唱着《小苹果》来到厨房:"奶,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没有,没有,你玩你的去吧"!"不行,我要包饺子。""行吧,进来吧!"我把手洗净后,坐到奶奶身边。

  奶奶首先给我示范了一下:把饺子皮平摊在手上,夹些肉馅放在面皮中心,再用筷子蘸点水,抹在饺子皮上,然后一捏,一个饺子就成形了!现在,我要开始动手包了!

  我心想:不就是包个饺子吗?一秒钟一个!真是小菜一碟!不料,我包的第一个饺子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饺子皮里的馅少得可怜,像是一个没吃饱饭的"可怜娃娃",哎!第一个饺子不成功,再来。

  这一回我可吸取了教训,在饺子皮里包满了肉馅,可是因为"肚子"太大,"扣子"都系不上了,"衣服"崩开了。我急忙拿出另一块饺子皮把它包上。又失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我的努力下和奶奶的帮助下,第一个完美的饺子成形了。

  在我和奶奶的齐心协力下,包饺子工作完美竣工。看,白胖胖的小饺子下锅了,有油炸,有水煮,一下子,饺子的香味充满了整个厨房。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开始吃饺子了!只见奶奶把饺子端了上来,哇!令大家垂涎欲滴。开吃了!我手疾眼快,拿起勺子一连盛了十几个水煮饺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真是香软可口,新鲜美味!我又用手抓起三个油炸的饺子塞入口中,哇,外焦里嫩,香味诱人,那滋味真是一个字-爽!真想不到,自己包的饺子那么好吃。

  这次的"饺子风"真是别开生面,好吃,又好玩!

  春节习俗的作文 15

  说起春节,大家都不陌生吧!春节是美好的,它寓意新一年的开始。当然,在春节里也发生了许多充满乐趣的事情,跟我一起去瞧一瞧吧!

  怀着愉快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了奶奶家。临近中午,我激动地“蹦”上椅子,坐等红包。大家知道红包的典故吗?且听我细细道来:有一位叫年的怪兽,它惧怕红色。人们处处防着它,后来知道了它怕红,为了不让它侵害孩子,就用红色的纸张把钱包住,送给小孩。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每年,用甜言蜜语,哄得长辈们速掏红包,我呢,笑开了花!

  夜晚悄悄拉开了帷幕,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因为,只有过年,我和弟弟才允许放烟花。于是,带着期盼的眼神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和弟弟一起去放烟花吗?”妈妈迟疑了一下,我紧张得心脏扑通扑通蹦到了嗓子眼,妈妈微微一笑,我喜得一蹦三尺高。

  此刻,我的心情是格外兴奋。只见弟弟点燃一个大的烟花,我站在旁边捂住耳朵屏住呼吸等着礼花开放。当礼花喷放出七彩的光芒时,我贺弟弟高兴得跳起来了。礼花冲上天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它们在空中不时变换着形状,一会儿像春天的小雨点,一会儿像冬天里的雪花……它们在空中竞相开放,把黑暗的夜空装点得万紫千红,像一个美丽的花园。我们陶醉在绚烂的烟花中。

  望着夜空,我许下心愿,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我和弟弟学习进步,快乐地成长!

  春节习俗的作文 16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意味着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人们想象中的,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这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春节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腊月初开始,人们忙着购买年货,打扫卫生,装饰房屋。此时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耳目一新!

  到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这天,俗称为“过小年”,是送“灶神”的日子,人们会把厨房打扫的格外干净,举行庄严肃穆的祭灶仪式。人们见面时常常会提到“年货是否办好了”的话题。

  到了除夕这一天,也就是该“过年”的时候了。为了驱赶“年”,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吃年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晚上,家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准备除旧迎新。到半夜子时,人们是吃饺子(交子),希望来年交个好运气。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炮竹,迎接庆祝新年的到来。此时,人们之间开始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发短信或邮件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是名副其实的“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了。从这天起,人们会带上礼品向长辈拜年,至亲友家贺年。亲朋好友一见面,都会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祝福语,互相祝贺。小孩给长辈拜年时,还会得到压岁钱。大街上还会有舞狮子,耍龙的队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节日的气氛浓郁!

  在相互祝福声中,人们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也意味着春节将要结束了。这天,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谈论各自的新年梦想。夜晚人们会带着纸灯,蜡烛和火纸,去墓地吊念去世的亲人,为他们送去一盏灯光和纸钱。同时,人们也祈求他们的庇护!

  春节习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放松了人们的身心,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

  春节习俗的作文 17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间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己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节的习俗多着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09-08

春节习俗作文06-22

春节习俗的作文08-18

春节习俗作文06-28

春节习俗的作文03-09

《春节习俗》作文03-04

春节习俗作文09-29

春节习俗作文10-01

春节习俗作文之年夜饭各地习俗10-07

春节家乡习俗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