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舜帝

时间:2024-04-09 10:09:53 林惜 名人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名人故事:舜帝

  导语:舜是三皇五帝之一,史书上称作“帝舜”或者“舜帝”。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名人故事:舜帝,欢迎参考。

  苦难童年

  舜帝也是黄帝的后代,他是黄帝的第八代子孙,但是,从他祖先穷蝉那一代开始,就没有做官的人了,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舜帝本来也应该和黄帝一样姓姬,但是,因为他生在姚墟这个地方,就改姓姚了,他的名叫重华,也有人说他叫仲华,和我们中华民族是同一个音。舜帝是有虞氏人,所以史书上也把他叫做虞舜。

  有虞氏就是把“虞”作为图腾的远古部落。“虞”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也叫“驺虞”,它有着白虎的身子,狮子的头,可能就是狮虎兽,身上长着黑色的花纹,它的尾巴比身子还长,它是一种善良的动物,不吃活的东西,除非别的动物死了,它才会吃它的肉,所以,书上都说它是“仁兽”,就是仁爱的兽类。

  据说,舜生下来的时候,他的长相很怪异,他长着一张又黑又方的大脸,眉骨高高地突出着,一张大嘴能伸进去一个拳头,最奇怪的是,他的眼中有两个瞳仁,他的掌心纹路像一个“褒”字。

  在舜还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他的父亲是一个瞎子,外号叫做瞽叟,意思是瞎眼的老头。瞽叟在舜的母亲死后,又给自己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叫做象。

  瞎眼爸爸瞽叟不喜欢舜,他喜欢小儿子象,所以,舜从小就受到爸爸、继母和弟弟的虐待。

  舜很小的时候就得每天起早贪黑,给家里干活,稍微有点过错,就会遭到爸爸和继母的毒打,而且,瞎眼爸爸、继母和弟弟象还常常商量着要杀了他。

  但是,舜对爸爸和继母,不但不记恨,却非常孝顺,对于常常欺负他的弟弟象,不但不仇恨,却非常友爱。每次,家里人找茬打他的时候,他都甘愿忍受,家里人谋划杀他的时候,他就赶快躲到别人找不见的地方藏起来,等家里人消了气,他再回家,照样对父母孝顺,对弟弟友爱。后母不允许他吃中午饭,别人问他为什么中午不回家,舜说:“农夫要以节俭为根本,一天吃两顿饭就行了。”

  舜从小爱学习,瞎眼爸爸和继母不让他上学,他走到哪里,都要向别人请教学问。

  有一年冬天,气候寒冷,舜身上只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还在地里放牛,邻居秦大叔实在看不下去,就去找舜的瞎眼爸爸,希望他送舜去读书,但是,瞎眼爸爸不答应,还要让舜去放牛。秦大叔很同情舜,他让舜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跟着老师读书,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舜从老师那里,识了很多字,学了很多学问,知道了诚实、厚道、仁爱,是多么重要。

  有一天,舜放牛的时候,遇上一个八岁的孩子,叫做蒲衣子,舜看见蒲衣子一举一动都那样美好,就主动请教。蒲衣子告诉他,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要保持正确的动作形态,脚的动作要庄重,不要乱踢乱抖;手的动作要恭敬,不要乱摸乱动;眼的动作要端庄,不要乱看乱闪;口中的语言要适宜,不要话多不休;身体发出的声音要安静,不要制造噪音和响声;头的动作要正直,不要乱转乱扭;气息要肃穆,不要大声喘息;身体站立要不偏不倚,不要歪斜乱靠,也不能自由散漫。

  舜按照蒲衣子的教导,训练自己,他变得行为端庄,举止得体,行为中充满君子正气。

  舜稍微长大些,他就开始外出做工,赚钱养家,他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捕过鱼,在河滨做过陶盆,在寿丘当过做家具的童工,还在负夏这个地方做过小生意。

  由于舜对人很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干活,他在历山种地的时候,和他一起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历山这个地方开始人烟稀少,后来竟然成了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

  舜远离家乡,他思念父母和弟弟,有一天,他在田地里耕种,看见几只鸟成群结队飞过去,他心里非常难受,就随口唱出一首诗来:“我到历山这个地方啊!历山高峻挺拔;成群的鸟儿啊!在天空飞翔;思念我的父母啊!辛勤地耕耘;时间过得好快啊!就像飞驰一样;父母离我很远啊!我何时能回家乡?”

  舜唱完这首,想着自己悲惨的身世,放声大哭。舜写的这首诗叫做《历山思亲操》,是我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千古绝唱。

  舜把赚来的钱一分不少地都带回家。但是,他的家里人依然很讨厌他。瞎眼爸爸对他非常凶狠,继母也经常对他大声斥骂,就连弟弟也对他非常傲慢,都想杀了他。但是,舜依然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家里人杀他的时候,就找不见他,但是,当家里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在面前。

  左邻右舍的人从小看着舜长大,都说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爱护弟弟、举止端庄、学问很深的好孩子,所以,他的美名也就传开了。

  尧帝召见

  这一年,当时的国君尧帝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他不想让自己不听话的儿子丹朱继位,他就让大臣们推荐接班人,大臣四岳推荐了因为孝顺而被天下赞扬的舜。于是,尧帝就把舜叫到宫中,召见他。这是中国古代两个伟大领袖的第一次相见。

  这时候,舜已经三十岁了,依然没有妻子儿女。

  尧帝问他:“我想让天下太平,你说该怎么办?”

  舜回答说:“要想使天下太平,就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不能有偏向,特别是对小事不能马虎,说话要算数,要有诚信。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拥护你。”

  尧帝又问:“管理国家什么事最重要?”

  舜回答说:“首先是祭祀上天,也就是知道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尧帝再问:“国家的什么官职最重要?”

  舜答道:“管理土地的官职最重要。”

  尧帝还问:“管理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

  舜回答:“关心人民。”

  尧帝听完舒了一口气,他笑了,对舜的回答十分满意。他赏赐给舜几件衣服,给了他一张古琴,又给他几头牛羊,还派人给他家建起粮仓。

  尧帝心里想,这个舜嘴上说得好听,就是不知道他做得怎么样呀?他决定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还让自己的八个儿子跟随舜,让他们近距离观察舜的行动,及时报告。

  舜带着娥皇和女英离开的时候,尧帝专门叮嘱两个女儿,回到家中要孝敬公婆,善待弟妹,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是国君的女儿,要像普通百姓的女儿一样,参与家务,劳动生产。

  舜回到家里,他虽然被尧帝喜欢,但是,他的瞎眼爸爸、继母和弟弟象还是讨厌他,特别是象,看见舜带回来的两个嫂子很漂亮,就更加嫉恨舜,想杀死哥哥,霸占两个嫂子。

  有一次,瞎眼爸爸瞽叟对舜说:“粮仓漏雨了,你快爬上去修补一下。”

  舜于是就爬到粮仓顶上修补。这时候,象就放火烧粮仓,舜看见大火烧起来,赶忙用头上戴的斗笠挡住大火,然后,从粮仓上飞身跳下来,他才没有被烧死。

  过了几天,继母叫舜在家里挖一口井,舜挖井的时候就想,是不是又要害死自己呀?他就在井壁侧面挖了一条暗道通向外边。井越挖越深了,突然,继母和象一起往井里填土,要把舜活埋在井里,舜赶快从暗道里逃出去了。

  舜在外面躲了几天,才回到家里,走到屋外,只听瞎眼爸爸、继母和弟弟象在高兴地谈论这件事。

  他的弟弟象说:“都是我出的好主意,我们才把他杀了,他的两个妻子和古琴应该归我,牛羊和粮仓归你们二老。”

  瞎眼爸爸和继母高兴地答应了,舜伤心极力,但是他没有怨恨父母和弟弟,只是留着眼泪走出家门。

  象以为舜真的死了,他就跑到尧帝为舜建造的宫室住下,得意洋洋地弹起舜的古琴。

  舜平静了心情,回到家中,弟弟象大吃一惊,然后假惺惺地说:“我以为你死了,正在难过呢!”

  舜笑笑回答说:“是吗?你真是个好弟弟!”

  此后,舜依然十分孝顺父母,爱护弟弟。

  摄理国政

  尧帝经过考验,认为舜的人品很好,但是,他还想在工作中进一步考验舜的能力,他决定,让舜代理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他自己就到各地去巡视了。

  舜首先观察天象,确定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位置。然后祭祀上帝、名山大川和各种神灵。远古时代的人认为,是神主宰着人的命运,所以,对神非常尊敬。

  舜又选择好日子,接见官员和各方君长。舜对各地官员和君长非常尊重,常常站在宫门前毕恭毕敬地迎接他们。舜为了让各地官员和国君加强联系,就规定,每五年巡视天下一次,其余时间,让各地君长到京城朝见。

  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国家,舜将天下划为十二个州,把各州的界限用河道隔开。舜到各地巡视,常常越过高山,遇上大风雷雨,山火烈焰,也常常遇上虎狼毒蛇,野兽出没,但是,舜非常勇敢,每次都能安全回来,这些灾害都不能危害他。

  舜特别善于用人。他知道颛顼帝有八个有才能的子孙,人称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帝喾也有八个有才能的子孙,人称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人美名远扬,尧帝却没有任用他们。舜就推举“八恺”担任管理土地的职务,又推举“八元”到各地教育人民,“八恺”和“八元”都能认真办事,发挥长处,使天下安宁、百姓和睦、农业发展、四处和平。

  舜也是个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人,他把经常干坏事的驩兜、共工和鲧一起流放到边疆去;把那些为非作歹的坏人,全都赶出京城。还带兵把敢于造反的三苗打败,天下人都信服了舜。

  登上帝位

  舜代替尧帝管理国家二十八年之后,尧帝逝世了。舜非常悲伤,主持尧帝的安葬仪式,为尧帝服丧三年。三年里,舜没有过欢乐的笑容。舜又把帝位,让给尧帝的儿子丹朱,他自己躲到山里去了。但是,天下的人都愿意相信舜,不愿意相信丹朱,汇报工作的、打官司的都来找舜,没有人愿意去找丹朱。舜觉得人们相信自己,依赖自己,就决定再次重新执掌政权,登上帝位。

  舜要求天下十二州的官员,都要发扬尧帝的美德,爱护人民。他反感只会花言巧语,不干实事的献媚小人。

  舜帝决定启用各种人才,管理国家。他流放了鲧,但是启用鲧的儿子大禹治理江河,大禹经过几年努力,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江河,河水不再泛滥成灾了。

  舜帝指派姬弃担任后稷之职,管理农业,姬弃很努力,督促人们按节令播种五谷,天下粮食丰收了。孩子们注意,后稷的“后”不是前后的“后”,而是发令者的意思。过去,前后的“后”写作“後”。

  舜帝派子契推行五教,让天下人懂得做父亲要有道义,做母亲要慈爱,做兄长要友善,做弟弟要恭敬。懂得父子之间有亲情,君臣之间有道义,男女之间有分别,长幼之间有秩序,朋友之间有诚信的道理。子契到各地去教育人民,人民逐渐摆脱了原始野蛮风气,社会风气就逐渐变好了。

  舜帝又派偃皋陶去掌管法律,偃皋陶公正廉明,天下没有冤假错案,人民个个信服。

  舜帝还使用了许多优秀的官员,并对官员们三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后,根据政绩决定升降和处罚。大小官员都努力建功立业,官场为民造福之风也形成了。

  一代圣君

  舜帝老年之后,就考虑谁来继承他的职位,他的两个帝妃中,娥皇无子,女英生一子,叫做姚商均。但是,舜帝认为自己的弟弟象品德不好,儿子姚商均只知道唱歌跳舞,不能担当重任,于是,他选择治水有功的大禹继承帝位,并把帝位禅让给大禹。

  此后,舜帝一直在全国各地巡视,了解人民生活,帮助各地解决问题。

  舜帝在一百零一岁那一年夏天,带着两位帝妃娥皇和女英,巡视到洞庭湖,此时天气很热,舜帝就让娥皇、女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避暑,舜帝自己带着部下继续南巡。

  一天晚上,女英做了一个梦,梦见舜帝坐着用美玉做成的车子,从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了,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天要分别的。女英醒来,非常担心,就把梦到的事情告诉了娥皇,两人十分焦急。

  不久,果然传来消息,舜帝在苍梧逝世了。娥皇、女英悲伤得日夜哭泣,眼泪哭干了,一滴一滴鲜血从眼中流出来。她们去给舜帝哭丧,路过君山上的竹林,眼中的鲜血就洒在竹林的竹子上。最后,娥皇和女英因为悲伤过度,就一起跳入洞庭湖中。直到现在,君山上的翠竹还留着二位帝妃的斑斑血泪,这些竹子被称为“斑竹”。

  舜帝死后安葬在苍梧山上,他的墓叫做“零陵”。苍梧山就是今天湖南宁远县境内的九嶷山。

  舜帝为人孝敬父母,亲善兄弟,虽遭百般虐待,依然不改初衷。他是二十四孝第一名,几千年来都是人民学习的榜样。他治理国家功勋卓著,让贤禅位大公无私,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牢记的伟大人物。

  家庭故事

  舜的家庭故事在战国时代非常流行,曾经一度只模糊说到“父顽、母嚚、象傲”,到了《孟子》里,就生出许多历历在目的具体事迹来,它们大多出自“齐东野人之语”,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尧舜传说の构成》一文里就认为,这些故事中含有大量齐鲁民间传说的成分。再加上娥皇女英二妃事迹,也凭空添加了许多妇道故事。历代的《孝子传》和《列女传》,大多以舜和二妃分居其首,便是这个道理。其实后来民间文学对此的发挥还更多,从汉代画像石到敦煌变文《舜子变》再到后世的地方传说、说唱戏曲等,关于舜的孝道故事有了更充分的延展;而舜的二妃故事更不局限于妇道说教,逐渐发展成哀感顽艳的凄美爱情。

  虞舜神话是典型的上古英雄神话。著名神话专家袁珂先生认为,虞舜神话的本来面目,是作为猎人的虞舜与肆虐于北方地区的野象斗争的故事:“舜称‘虞舜’,‘虞’字的涵义,当是《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的‘虞’,是猎夫的意思,而非一般人所谓的朝代名或地名。舜的弟弟象也只是动物象,而非名叫‘象’的人。虞舜这个生长在丛莽中的勇敢的猎人,在和野象的斗争中,由于野象的凶悍和狡谲,几番险遭它的毒手。后来靠了天女的帮助,才终于战胜和驯服了野象,使它开始在农业上为人类服役。而猎人舜也在人民的拥戴下成了他们的领袖。根据一些舜的神话的片断推想,古神话的本貌或许就是这样。”现存古代典籍中记载虞舜神话内容的,主要有《尚书》、《孟子》、《山海经》、《楚辞·天问》、《史记》、《列女传》、《论衡》等。从这些典籍的记载中,可以大致勾勒出虞舜神话的主要内容。

  湘妃泪

  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他的掌心纹路象个“褒”字,他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取名叫舜,舜是一种花卉,他的号就叫华,排行老二,就叫仲华(与“中华”谐音)。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他后母性情悍戾,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他只能枵腹而寝。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他总是笑脸相迎、谦谦如也。有一年冬天,气候大寒,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瑟缩不堪,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出面干涉,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好在教书先生善良,在秦老汉的帮助下,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他从先生那里知道: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经天纬地之才,仁圣忠和之德,但是“学问”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要求学问,必须读,要能读书,必先识字。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这年过了残冬,舜已经十六岁了,生得高大,俨如成人,从此开始艰辛的耕作,后母规定他一天到晚都必须劳作,连中餐也不准回去吃,有人问他,他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他渐渐得到当地人的敬重和称誉,但舜无缘无故被三次逐出家门。这其中日子虽然清苦,但舜却加紧学习,包括师事八岁的儿童蒲衣子。他从蒲衣子那里学到许多运动的道理,包括足的容宜重,手的容宜恭,目的容宜端,口的容宜止,声的容宜静,头的容宜直,气的容宜肃,立的容宜德,不偏不倚,无懈无情。

  舜的道德修养越来越高,他多次耕作的历山地方人越聚越多,已由一个荒僻的地方,成了个大都会,但他却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一日田间劳作时,他以鸟为例,信口而歌:“涉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思父母兮历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歌罢,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这年舜已经三十岁了,也就在这时尧帝已深知舜的为人,终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出嫁前尧帝嘱咐两个女儿:“大凡为妻为妇之道,总以‘柔顺’二字为最重要。男子气性,刚强的多;女子气性,假使也刚起来,那就不好,夫妇之间不可能事事都能同心协力,遇到这种情况,为妻的总要见机退让。”完婚之后,舜带着两个妻子回见父母,想不到遭到父母的拒绝,而他那后母生的弟弟象见到两位嫂子的绝色姿容,竟起了不轨的心思。娥皇女英嫁给舜之后,过起了艰苦的生活。像念着两位嫂子的美貌,常乘舜不在家的时候找嫂子闲谈,希望用吊膀子的方法来勾引嫂子,娥皇女英是聪明人,但不敢得罪他,怕他在父母面前说舜的坏话,越是如此象便越是有心,竟觉得只有杀死舜,才可将嫂子抢到手。象通过母亲叫舜去修房子,去疏通井,然后放火烧屋,用泥土封井,妄图把舜烧死,把舜封在井中闷死。每次娥皇女英都通力合作把舜救了出来,舜总是不记前嫌。

  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尧对舜更加欣赏,终于尧把舜召到京城,开始委舜重任,舜大举推荐人才,舜于是“宾于四门,纳于大麓,烈火风雷不迷,虎狼腹蛇不害。”于是尧死后,舜即位为天子,定都于蒲阪。

  舜勤政爱民,为加强中央与各地的联系,他规定各部落君长定期来蒲阪朝见天子一次,天子也照例前往全国各地巡狩一次,每次除了大臣随扈以外,娥皇女英都随行照顾他的起居,三人同行,恩爱非常,舜左右逢源,二女雨露均沾。这年盛夏来到洞庭湖,因天气太热,娥皇女英就留在洞庭湖中的君山,舜继续南巡。

  这晚,女英忽然梦到了舜帝,不象个天子模样,坐着一辆瑶车,有霓施、羽盖拥护着,自天空降下来,对她说,自己已经不在人世,大家不要悲伤,人生在世,总有一日分散的。女英醒来,非常焦灼,惦念舜帝,急急告诉娥皇,娥皇口中虽说“妖梦是不足为凭,只怕你平日挂念极了,做的是心记梦,你放心吧。”但内心也十分焦灼。不久,果然传来了舜死在苍梧山的消息,还带来了舜帝给娥皇女英的遗嘱:“汝戒之哉!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听到噩耗,觉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艰苦奋斗,那么多年的恩爱相亲,都一去不复返了。娥皇女英浑身哆嗦,哭了好几回,身心受着火一般的煎熬。娥皇女英一天比一天悲伤,健康也受了损害,眼泪渐渐地哭干了,一滴一滴的鲜血从眼中流出来。这晚浓雾渐渐地把整个君山罩住,天空中闪电一道急过一道,云越积越厚,天空好象要倒扣下来,突然间狂风卷着暴雨呼啸而来,洞庭湖掀起层层巨浪,都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倒。娥皇女英一片至诚的思念、悲痛终于感动了上天,天神将她们流出的眼泪,流出的血泪都一点点收集起来,都把它们洒在洞庭湖君山的翠竹上。在这狂风暴雨中,娥皇女英突然间头脑是那样地清醒。突然间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唤着她们,两人都好好地修饰打扮了一番,就像是迎接远行归来的舜一样,携手投入洞庭湖中。顿时风停雨住,波澜不惊,君山上那丛丛翠竹都浸染上斑斑点点的泪迹,成了二妃对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

  大禹斩龙

  鬼斧神工世所无,镌龙雕凤巧凿涂。移来蓬莱三仙岛,锁擒龙蛟入玉壶。禹伯成就千秋业,氤氲瑞气满陵都。位于舜源峰附近的紫霞洞内的奇观颇有来历,千百年来流传着禹王斩蛟龙的故事。

  相传舜帝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千里寻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后有个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样。二妃死后,她们的侍女捧着石匣回京交给了禹王。禹王打开石匣,拿出里面的遗书,上写着,三十年前,禹凿龙门之时,有一条蛟龙东逃,潜入天湖池清水岩中,这条龙角尖直立,角上长有绿毛。舜曾等了三年没见它。舜嘱禹一定要除掉这条蛟龙。大禹看完遗书,气愤填膺。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罗地网,大力神应龙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龙就是不出洞。大禹急令用火烧。于是,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烧死了老蛟龙。青石岩也烧成了紫红色,在阳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样美。激战过后,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罗地网,谁知绳子解不开了,那天河、北斗、游龙、狮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龙戏水、玉凤朝阳、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观,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条绿角龙头,龙口里倾泻出天河泉水。据说,这就是跑到洞口被烧死的老蛟龙。那蛟龙死后,皮肉化成了肥土,肠子掉到紫霞洞底,弯弯曲曲,盘旋九转,变成了一条阴河,河水哗哗奔流,清而不浊,这是因为龙喝的是天湖池里的天河水,人称为“九曲黄河”。那龙骨,碎成颗颗骨珠,被山风吹进洞底,滚进九曲黄河之中,被河水浸蚀打磨,变成了洁白晶莹、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灯笼一照,像颗颗红透了的杨梅,故谓之为杨梅石。

【名人故事:舜帝】相关文章:

春游舜帝陵作文10-04

汉昭帝智保大臣的名人故事10-22

同桌张舜作文09-29

名人故事:雷锋的故事10-10

名人故事:卡耐基的故事10-04

精选名人故事:项羽的故事04-27

名人故事:王羲之的少年故事10-10

华佗童年的故事-名人故事10-03

名人故事:达芬奇的故事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