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作文

时间:2023-08-19 10:48:16 爱心 我要投稿

爱心作文3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心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作文3篇(集合)

爱心作文 篇1

  爱心是黑暗里的一丝光明;爱心是沙漠里的绿洲;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爱心是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爱心使我们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宽容。有爱心就有一切!

  爱心展现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上公交车时,给身体不便的人让座,那是一份爱心。当留守儿童受苦受累时,捐出一些东西,让他们和我们一样,那是一份爱心。当你的同学遇到挫折时,写一封信鼓励他,那也是一份爱心。

  我和小区里的伙伴们建立了一个爱心小组,去帮助那些贫困的老人,在冬天帮他们抬煤,节假日去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老人们可高兴啦!

  在这里,我向大家倡议:大家行动起来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心动不如行动,快行动起来吧!

爱心作文 篇2

  “你如何面对那一百吨西瓜?”--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我才七岁。

  我五岁的时候开始学画画,年纪虽小,心却很远,也曾冒昧的反驳老师,而我真正认真的学习是在乡下。有个姓宋的教师教语文师,是大学生来代课的,他叔叔趁他刚毕业未被分配,便帮他找了事做。因为他经常带学生到校外来并且他也很会画画,我便经常见他“偷听”他的课,他叔叔的家就在奶奶家的隔壁,待了两个暑假,跟他就很熟了。

  蓬松凌乱的头发,一副简单的眼镜,下巴还些许的山羊胡,个子不高,经常是几件T恤一直换着穿,还常穿篮球裤。--他知道我也在学画画,有时候饶有兴趣的让我画。他的确教给我很多。

  七岁那年的暑假,我一回老家,便去找他,手里拿着报名单--是学校搞的艺术比赛,要选出代表学校的作品。

  我高兴得很,冲进他家,见他在院子里边挠头边表现出无奈。

  “宋老师?”

  “哎,你来了!唉,没辙啊。”

  “怎么了?”

  “今年还是没找到工作,笔试过了面试还是不行”

  “老师……”

  “没事的,这也挺好的”

  我便跟他说起了艺术节的事,他又高兴起来,仔细看了看说:“没问题的,你肯定行的!”“嘿嘿,谢谢老师,我想让你帮我想想构图的事”“嗯,没问题。”--他很细心,但又不怎自己去动笔,他想尽量让我学着去做,暑假结束了后,草稿画了一摞,也练了很多次,就像是满满的硕果,等待丰收。

  可是,那一次,丰收并不顺利。我的作品直接被退了回来,我愣愣的看着这幅画,仿佛不知道怎的失去了很多,失落,失败,重重的一次次萦绕在身边,似乎一下子就想把这些失败的东西撕掉。寒假的时候,逢过年的.那几天,我没去找他,也不想动笔,觉得很不起兴。

  年初三的时候,他叫我出来,听说是刚从外地赶回来。太阳隐约着照应乡间的小路,天却沉沉的要下雪,下过的雪铺洒着整个麦田,看不到泥土,看不到作物的颜色,小路也是很少被踩过,消失在林子的入口。--“你喜欢画画么?”我低着头,简单的嗯了一声。他突然停住脚步,蹲下来“听着,那根本不算什么,你不是为了别人而画画的!对么?”

  我看着他的眼睛,他等着我的答复,我知道他终于找到了工作,一份很适合他的工作,他已经不是一名失败者了,我低着头,哭了起来。“真正的失败者是那些连尝试都不敢尝试的人,你一直在努力尝试!对吧?”--他一直看着我,我擦去眼泪,他站起身,便又说起来。“我想到一个故事,要不要听?平顶山有位瓜农。”

  “后来他怎么办呢?”我问道,我们停在了林子面前,他笑笑说:“他把籽挖出来,第二年有了丰收,有了好收成!最重要的是他非常高兴!”“老师,我也很高兴!我喜欢画画!”“高兴不就好了!”

  我的确在那年之后很少见他,其实是再也没见,然而他给我的东西很多,我再也不会轻易放弃了。我前几天才知道,那是电影中的一句话,而我也知道,那个瓜农并没有把籽挖出来,他只是,不为了别人,不为了金钱,不为了其他的东西,即使失败,怕什么?让自己高兴就好,总要做些事情,让自己高兴让自己把那些问题变成快乐。

  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呢?一百多吨的西瓜,你该怎么做?

爱心作文 篇3

  我从未敢亵渎过教育的神圣,并始终将它视为一种高尚的存在。我的整个中学时期都对老师充满着无比的敬佩之情,这不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对老师的溢美之词,更不是矫情,而是我这颗种子在老师的爱心与汗水的悉心浇灌下开出了花儿来。我最终选择师范类的专业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我除接触课本外,几乎未曾主动涉猎教育学类书籍,今日恰逢教育学老师布置了这项“作业”,便得已真正地来读一读与这“高尚的存在”相关的书籍。

  该读什么呢?由于我对这类书籍了解甚少,只觉得龙应台的《目送》及《孩子你慢慢来》很有教育意味,可以择以阅读,但我却又明白这些还不能完全归类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类书籍,于是准备另寻几本。在打开百度搜索之前,我的脑海里又忽然闪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做最好的老师》、《刻意练习》等书名——我在微信朋友圈里见过,我母校高中的(张)校长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他购置的书籍并推荐我们进行阅读,于是我有这个印象。搜索过后,面对浩如烟海的“教育学类书籍”,我仍然未决定好要阅读哪本。“索性去问一下张校长吧”,我心想。于是在微信里询问了他的建议,他向我推荐了《终身成长》、《刻意练习》、《认知天性》这三本“当下最火的书”,并称“这三本书会改变你的认知”,所以我很期待阅读。(由于对这三本书我没有快捷获取的途径,所以准备假期阅读)一个多星期以前,也同样是通过朋友圈,我得知《做最好的老师》的作者、中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来到我的家乡讲学,虽未能到场聆听,却也很是激动,我便再次搜索了李老师的著作。《爱心与教育》一书赫然映入我的眼帘,这个标题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拥有想要立刻翻开这本书阅读的冲动,我似乎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其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这是对这本书的总体简介。也有人称此书是真正的“例证式教育”,是的,书中不胜枚举的真实案例,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李镇西老师倾付真心、施与爱心的体现。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如何看待,但于我而言,相较于长篇大论的理论叙述,我更喜欢平铺直叙的事例描写。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更易于走进文字的背后,当它被赋予了教育的意义,便高于生活。

  我从网络上找到了这本书的阅读资源,于是闲暇时便一页页的阅读着,像一棵幼苗一点一点地汲取着地下的水源,又像一枝花朵一点一点地吸收着灿烂的阳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在逐渐成长。

  《爱心与教育》的引言部分从素质教育谈起,李镇西老师在“素质教育”一词还未被正式提出时便有了这样的理念:仅仅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其综合素质的应试教育必将为时代所抛弃,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是有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和“考试机器”......这些理念可以说超越了那个年代,却又显示出无比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但在为师之初,他也曾有过打学生的错误行为,事后他进行了自我教育和反思,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寻求理论帮助。这时,他接触到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也成了他“教育理论真正的启蒙读物”。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发现自己的想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也从中受到了众多启迪。按照李老师自己的描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他“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后来“素质教育”的提出,一下子照亮了李镇西老师十几年教育实践中潜在而朦胧的思想萌芽,他进而提出了他的“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民主”的教育便是要发自肺腑地爱每一个学生,要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和同志;“科学”的教育是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同时要符合学生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个性”的教育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及其精神世界,尊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李老师看来,“民主”是学生观,“科学”是教育观,“个性”是人才观。如此种种论述,赢得了我对李镇西老师的崇敬与景仰之情,因为我从中看到了所谓“人性的光辉”,而这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所应该具有的。

  纵观全书,最使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手记一:“爱心与童心”这一篇章了。这一篇章又可以细分为五个小部分,除第一部分外,每个部分都详细描述了自己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有所谓的“大事”,但始终不变的是李老师对待每件事的态度(实际也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背后透出的教育理念。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篇章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感动”!不,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李镇西老师的思想境界是如此之高,但他却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他形容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所以他可以和学生们整天“泡在一起”,也真正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所以在他因工作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而不得不去住院的时候,学生们从其他老师那听到了这个消息,教室里哭成一片;所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去他宿舍询问他的身体情况,然后又是因担心他身体而眼角含泪......学生也是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好,唯一的,对方给予了他们直抵人心的关怀与爱。李老师由于对学生很好,家长也很感动。学生汪斌的家长有一次给他提来了一筐鸡蛋,说让他补补身体,李老师心想他怎么能收学生家长的东西呢?(这与如今某些老师的想法和做法相比可谓高尚地多)于是推让了很久,但家长硬是要他收下,他只好收下了。收下后总觉得不安,便想了一个处理鸡蛋的办法——每天定时煮一个鸡蛋给汪斌吃,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还有一件事,一个学生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夜里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她的室友赶忙来报告李老师,那时已是半夜了,但他没有犹豫,急忙用自行车载着生病的学生去医院,为了把学生送到位于山顶的住院部,他一步一步地把学生背上去,然后守在病房,望着输液瓶里的点滴,一夜未眠......

  其实,他对学生的付出与关爱还远不止这些。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他为何要对学生如此付出呢?何苦呢?又何必呢?他自己的解释是:他无以报答学生的厚爱,他所做的这些都只是在“还债啊”!

  让我感动并言之为震撼的不仅仅是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更有学生对李老师的信赖与感恩!李镇西老师为学生做的一切,学生们都看在了眼里,也永远记在了心里。于是学生们不止一次“爱屋及乌”——因为爱他,进而爱他的家人。李老师的爱人生了孩子后,读后感他当时带的那个班级竟背着他每人从家里拿一些鸡蛋来,趁他外出开会的时候,把鸡蛋送到她爱人床前!当班里的学生听说了李老师的妹妹因病住院了,他们会策划“秘密行动”——“背着”李老师去医院给他的妹妹送慰问品......

  李老师与学生间这种似乎“你来我往”的情谊体现在他与学生相处的几乎每个时刻,虽然有的事件很平凡,但却因其真实与“平易近人”而着实打动了我。我受感动的还有一点在于:我在一些事件里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同学老师(尤其是我的高中老师)的身影。这使我记忆的匣子被悄无声息地打开,回忆之海被掀起阵阵涟漪。我虽不是李镇西老师的学生,但所幸我也拥有过许多待我很好的老师。所以当我阅读到相关事件的时候,我便会不自觉的联想到自己以前同那些老师相处的经历。在书中描写宁玮的那一部分,我不知落泪了多少次!宁玮的经历我仿佛能感同身受一般,同时也为了她那时而遭遇的不幸而揪心......

  其实关于本书,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李镇西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故事,更能透过这些事情窥见背后传达出的教育理念。感动背后,是我们对教育的反思,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真正地走到学生中间,其实也就走到了学生心里,这样的教育又如何不会成功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书中或李老师的讲座里学到的终究是精神层面的理念,要想踏实地干教育,还得将理论付诸实践,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是这个竞争残酷的现实世界。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我在读了本书之后并没有觉得老师更加神圣(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反倒应是教育神圣(就像李镇西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写的那样:虽然舆论往往会无限拔高教师的形象,但我们也不必讳言教育的神圣与伟大),而且,我觉得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很有可能),干的是一个看似小小的职业,坚守的却是一份伟大的事业!

  最后,就像本书引言部分的第一句话说的那样,让我们“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向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迈进,向实现中国新教育的时代迈进!

【爱心作文】相关文章:

爱心作文(经典)09-03

(经典)爱心作文09-27

爱心作文[经典]09-24

爱心的作文[经典]07-22

[经典]爱心的作文08-05

爱心的作文[精选]08-06

爱心的作文(经典)08-10

爱心的作文(经典)08-10

爱心的作文【经典】08-09

[精选]爱心的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