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作文【集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与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与作文 篇1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阅读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终身阅读的理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接受,青春时期的阅读更是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阅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有的人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有的人却钟情于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阅读;还有的人,像我一样依然沉浸在墨海书香之中。我喜欢书香的味道。一个书架就能营造出一种阅读的氛围。但是,根据我的阅读经验,我认为阅读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阅读本身。我们要树立一种理念,让阅读与我们同行,与青春同行。
据统计,犹太人平均年读书量为64本,日本人40本,美国人21本,中国人不足5本。若这个数据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的阅读状况是令人堪忧的。与美国相比,我们的阅读量还不足别人的十分之一。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欲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阅读的重要性。
谈到阅读,我不禁想不起巴金和茅盾。巴金说,他能成为作家跟他年轻的时候背诵了《古文观止》里200篇文章有很多的关系。同样是作家的茅盾,年轻的时候也背诵了全本的《红楼梦》。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作家而言,青春时期的阅读,影响是深远的。
如果巴金和茅盾的阅读经历还不够说服力,那么再看看古人是如何劝诫我们要努力读书,勤奋阅读的。宋代诗人翁森说:“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神童诗》也写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人熟知的'诗圣杜甫,更有两句家喻户晓的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是应对科举考试,还是写文章,阅读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写作。其实,阅读也是一种修养,值得我们一辈子去践行。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无文采俗难免。”阅读是天底下最好的化妆品。我们可以不必成为作家,但绝对不能不阅读。
但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懂得阅读重要性的道理不难,难的是行动,是实践。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做人做事要“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止于至善”。“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没有实际行动,讲再多的道理也是空谈。
说到底,阅读最大的障碍无非就是没有时间和懒惰。鲁迅先生曾经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而懒惰是人的天性。在《圣经》中,懒惰更是被定义为七宗罪之一,我们必须克服它。
那么,就让阅读与我们同行,与青春同行,让它常伴我们左右。
阅读与作文 篇2
记得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读书,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在书中,我们能与作者的思想共舞……
从前我是一个不是很爱看书的人,但是在几年前的一次上海书展,妈妈买了一套《童眼看自然》系统丛书,这套书里有《农场》,《动物园》,《火山》等科普书籍,它启发了我对大自然和读书的兴趣。于是我又开始接触一些童话书,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丑小鸭》、《龟兔赛跑》……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童趣,让我爱不释手;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上了小学,在小学低年级,我开始阅读有拼音的故事书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让我的词汇量突飞猛进;进入了小学高年级,我更加沉迷于阅读,我开始读一些各种各样的国内外小说,如:《狼王梦》、《雪豹悲歌》、《孤儿列车》……这些书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现在,每天我都会加紧做完作业抽出时间来读书,我相信课外阅读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面。
我与阅读相伴,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阅读的队伍当中,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
阅读与作文 篇3
碎片化,这个词在现代十分流行,什么“时间”、“阅读”、“生活”之类的统统可以和碎片化挂上钩。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呢?让我们就以“碎片化阅读”为例来探讨一下。
碎片化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一天的时间给碎片化成许多个时间段。现在最常用的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工具非手机不可。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手机的,特别是手机上的微信的软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会不会有什么弊端呢?
我听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老师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几乎从不看微信上的朋友圈。老师她感觉很诧异,就问那个朋友为什么。那个朋友说:“我不看朋友圈的原因是,现在朋友圈里的内容无非就是两种:平时的日常常识和自己的生活照片。而我如果去看那些生活隐私的照片,不就是像在窥探别人的隐私吗?虽然是他(她)自己发出来的。我认为看微信除了能学到些日用的小常识之外,还能学到些什么东西吗?”
所以总的来说,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或完善自己的知识和陶冶情操。但是它也有缺点:这种把阅读的分解开来的过程是无法“倒流”的,而且所得的知识也是杂乱无章,是无法凭拼凑和集合起来的。碎片化阅读是这样,那其他关于碎片化的名词也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我认为关于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是有待研究和讨论的。
阅读与作文 篇4
在我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无忧无虑不吃不喝地去西单图书大厦泡上一整天,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八点不停的看书。
我看书早,看的书又多又杂。小时候我对故事书十分钟情,所以我对书的喜爱也格外深。开学第一天发的新书,我总是选择一口气把语文书和阅读课的书读完,然后是科学和思想品德之类。最后是数学和英语。不用说,这是按照书中的故事多少和精彩程度排出的顺序。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的兴趣又转移到了漫画,漫画书画面简单易懂,加之语言很搞笑,便成了我的最爱。我那个有点疯狂的梦想指的就是抱一大摞漫画书看,捧着漫画书,我被书中搞笑的画面逗得哈哈大笑,幸福感也满满的。
渐渐地,我也体会到了漫画无法给我带来什么益处,于是目光又转移到了小说上面。当时为了找到小说来看,我不惜跑到别的班去借,然后用最快的时间解决。我在看小说的时候突然就是意识到了写作的精髓,于是我的也就写的有血有肉了,不像以前干巴巴的,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算真正走入了阅读的殿堂。读着这些小说,我或被主人公的故事感动着,或为他的遭遇而感到悲伤,我深深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我一直视可以为他人讲故事为骄傲,正是因为阅读。书中的知识被我整块整块地咀嚼、消化、吸收,世上的书有几十亿本,怎么可能全部读完呢?所以,我不停地阅读,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当我真正地沉浸到阅读中时,那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为我全身心地深入到书中世界里,触摸着书中最细腻、最动人心的精华,体会着幸福的感受。
阅读从小到大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每一本书都有它独有的精神境界,当我领悟透彻之后,便油然地生出一种幸福,仿佛又多了一个知己,多了一个可以倾听的朋友。阅读之中,幸福永存。
阅读与作文 篇5
曾国藩曾说:我这辈子没有一天是不读书的。
真正让这名近代名臣两江总督引以为傲的不是他的高x厚禄,赫赫战功,而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无一日不读书”。我们都知道读书能洗去人的一身浮躁,成就一番智慧,天下读书人数不胜数,又为何只有他成就了一番功业呢?
首先,曾国藩有着不动笔不读书的说法,认为如果不动笔写出感想,记录一日所得便不是真学问,记下的东西可以时常翻看回顾,而自己也乐在其中,正是对应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思想。
他也曾说“吾辈读书,无非二事。进业以求自卫其身,进业以求无忝所生。”说白了,一是读书学专业知识养家糊口,二是修身养性追求儒家“中庸”、“仁”的境界。
那么,初入官场,二十七岁便中进士的曾国藩做到了这些吗?当然没有,那时的他年少气盛更兼供职翰林院,更是目中无人,不晓人情世故,朝中往往得罪他人,因而初入宦场,事事不成,事事受挫。终于他乘着回家奔丧的机会,好好地静下心来思考看书翻笔记,记笔记,再思考,如此周而复始,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曾国藩有了很大的蜕变,中庸之道被他展现得十分透彻,从此他待人也谦恭,有功也让与他人,有诋毁也自己忍着,正是这种态度,得到了湖南本地派的支持,最终他在平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一举成名,以至于做到后来的江南总督。
仔细看看中庸,看看曾国藩,书中的道理浅显易懂,但众人却实践着难;曾国藩人不聪明却懂得学习总结问题,把书中看出的智慧运用到合适的地方,融入实际中去,并找出更多的问题,再去寻找合适的书来解答自己的疑惑,周而复始。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真正的`阅读,不仅是读出书中的门道,而是要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再寻找问题去改进,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读“生活”,所以才有了阅历。
[点评]从审题立意看,此文谈的是什么是智慧的阅读。通篇以曾国藩为例,多处直接或间接引用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从“无一日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以求修身齐家治国’’实践运用等三个角度,引议结合、逐层剖析,阐释了智慧阅读的内涵。此文运用素材的最大的特点是将曾国藩名言及生平事例信手拈来,贯穿全文,可见平时积累时对曾国藩做过专项阅读整理。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作者多次使用设问句以引起下文,如第一段结尾“天
下读书人数不胜数,又为何只有他成就了一番功业呢?”再如第三段开头“那么,初入官场,二十七岁便中进士的曾国藩做到了这些吗”。作者还善于用“不是??而是”、“不仅是??而是”、“与其??不如”等关系复句在对比或递进中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第二段开篇“真正让这名近代名臣两江总督引以为傲的不是他的高x厚禄,赫赫战功,而是他坚持了——辈子的‘无一日不读书”,再如结尾“真正的阅读,不仅是读出书中的门道,而是要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再寻找问题去改进,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读‘生活’,所以才有了阅历”。总之,这是一篇显示思考、积累与表达实力的考场作文。
阅读与作文 篇6
一首首儿歌,一句句诗文,一篇篇佳作,一部部通史……它们陪伴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使我爱上了读书。
(一)三岁的古诗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岁时的我经常在客人面前摇头晃脑地背《三字经》等古文。每次都能博得客人们啧啧地称赞。那时,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但诗词对于那时的我毕竟太深奥了,于是,妈妈每天晚上都抽出一些时间给我讲诗词的含义,我那颗幼小的心也因此豁然开朗。有一次,妈妈给我讲李绅的《悯农》,听着妈妈那低沉的语调、那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仿佛看到当时的大地主、大官僚在怎样地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农民怎样地悲惨生活……我竟情不自禁地哭着吟诵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词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香九龄,能温席”让我懂得了要尊敬长辈;“人不学,不如物”使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
(二)八岁的童话
从八岁开始,我渐渐喜欢上了童话,它陪伴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如梦如幻的日子。
童话大都是喜剧,但有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却给我的童话日子添上了不同寻常的一笔。那是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一口气读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心里不由得发出了呐喊:为什么没有人帮助她?为什么大家对她那么冷漠?为什么……那一段日子,卖火柴的小姐姐成了我心中的牵挂。妈妈给我买的奶油蛋糕我会悄悄地留下一半,爸爸给我穿的羽绒棉衣我会悉心爱护。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希望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我要把蛋糕给她吃,用棉衣给她挡风雪,我还要邀她到我家安居,像我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现在想想,那时的举动真得有些幼稚可笑,但却让我懂得了对他人的爱心,对社会的责任……
(三 )十二岁的通史
十二岁时,我迷上了历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资治通鉴》这些历史书我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割发代首》告诉我们应该遵纪守法;《三过家门》使我懂得了为了百姓可以抛开个人私利而不顾;《精忠报国》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爱国之心……
我虽然喜欢读书,但生性贪玩。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星际大战”游戏,乐此不疲,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妈妈告诫我不要玩物丧志,我只当耳旁风。妈妈为了转移我对游戏的注意力,搬来了我曾经爱看的历史书。我挺不情愿地随手翻了翻,正巧翻到了《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李密在经历人生挫折后,并不懊丧,回家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再看看我自己,真惭愧啊,大好光阴竟白白浪费在游戏上,这样下去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我不敢再往下想,毅然决然地关掉了电脑,从此我不再迷惘,重新拿起了我的最爱——书……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漫游着,追寻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名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未来!
阅读伴随着我成长,我愿永远随它成长……
【阅读与作文】相关文章:
阅读幸福作文阅读幸福作文11-12
阅读与作文09-13
阅读的作文11-21
阅读的作文(精品)10-01
阅读的作文【推荐】09-19
阅读的作文(热门)10-12
快乐阅读的作文09-28
实用的阅读的作文09-12
快乐与阅读的作文12-17
阅读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