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端午节的散文(通用2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散文 篇1
千百年了,这江水依旧如此,如此咆哮而过,如此自由不羁,它对世间的烦恼丝、庸俗功不屑一顾,它对凡尘的假正义、持清高冷眼相对。
我们都记得,这是他的性格,这是他一生的荣耀。又到一年端午时,满腔壮志凌云的英雄还好吗?心中那团燃烧着的热烈火焰仍未熄灭的将士还好吗?挥毫泼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诗人还好吗?
我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们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绚烂,便是有了他们不慕名利的坚贞烈杰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记得,这是中华五千年有关于国家的节日,这是中华五千年有关于气节的纪念。
把时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远远望见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与渔夫谈论。他拒绝庸俗,拒绝贿赂,拒绝高官,他说他有无限憧憬的政治抱负,只可惜无人问津。渔夫笑说,何必让自己这般疲惫,倒不如随了这江水,一倾而下,无所顾忌。他怒发冲冠,他再度失控,他对着江水呐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讥讽,他却无奈谗言进谏,更无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这江水尽管一倾而下,却不是您所想的那般,万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将我的情怀赋予于它,愿后人得以启示,愿理想不死不灭。”
——说罢,纵入江中,义无反顾。
豪情,壮志,一腔热血。他身上所呈现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吗;风声,雨声,石破天惊,他骨子里爆发的声浪,世人你听到了吗;乌云,征程,拼搏,呐喊。他心中所承载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吗?
如果这便是一个国家的向心力,如果这便是泱泱中华的凝聚力,那么期待吧,他的梦想由我们接力,他的能量由我们延续,他的诗篇由我们传诵,他的历史由我们改写。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竞渡的`龙舟,今天的家家户户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灵魂啊,你可否回家;壮士啊,千年不离。一种信仰支撑一个民族,一份能量点燃一束火花,一只雄鹰沸腾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腾中华传奇。
时常翻翻回忆,时常铭记。
或许老一辈会比我们对这节日的理解更深,因为阅历、因为年岁;或许我们比后继的孩子们更勇于钻研它的内涵,因为感动,因为爱国。一年正逢一端午,一季只有一花开,多年之后的时间轴再次与此刻重逢时,我想我会泪流满面。
传承吧,不仅仅是粽香;传诵吧,不仅仅是江水。
端午节的散文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端午节。现在也很重视过这节,大鱼,大肉,香菇,瓜菜,应有尽有;物质生活远比以前丰富多了,然而,那传统节日的味儿就是掉价了许多。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六十年前。五月初四,母亲推磨,奶奶坐在一旁下麦子,白白的面粉与麦麸如密集的雨水,随着磨盘沙沙地洒落在簸箕篮里。上午磨粉,下午做粑。一面垫着洗清的被单的晒篮(晒谷用的)搁置在桌子上,母亲和奶奶都是面带微笑揉捏面粉团粑,捏好一个很认真地摆放在晒篮里,一行行,每只间隔也均匀。差不多有一晒篮粑摆放着,等待着发酵(也叫醒粑)。这天我再怎么调皮捣蛋,大人也是和声悦色笑呵呵的,决不会大声训斥。傍晚开始蒸粑。蒸出来的小麦粑,比现在的馒头还要松软香甜。我们都笑呵呵地先尝为快,晚饭也就免了。至于粽子,可能是这天吃的东西也蛮多,我们很少包粽子。到是现在的端午节,粽子还是重点美食。
初五,天刚蒙蒙亮,父亲放小挂鞭炮,开始插挂菖蒲艾。菖蒲有很重的芳香气味,菖蒲夹着一根艾,所有门框,连猪栏、牛栏、鸡舍,挂插对称的两根艾,有的像八字,有的像交叉着。挂菖蒲艾据说是防害虫,那种气味蛇都怕闻。电影《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修炼了千年,在端午节这天,她都受不了,特别是喝了点雄黄酒,还真现出了原形;那青蛇,修炼了八百年,更是受不了菖蒲艾的气味,只得躲进深山洞里。这都是神话传说,但菖蒲艾是有点驱赶蚊虫的作用吧。
端午节的重点在早餐,也是小孩的最爱——吃咸蛋。那时的鸡蛋确实是最好的东西,咸鸡蛋就更好吃了。奶奶一早就将许多大蒜头与鸡蛋一起煮,上面还放一块粑笮热小麦粑。鸡蛋有四十只左右吧(这个印象最深,每年都有那么多),非要打水的柄桶盛。五口之家,互相推让着吃,自然是我吃得最多,我要吃五六个鸡蛋,下午还要吃。那时,每家都有一个盐水大坛,里面总有几十只鸡蛋浸在盐水里。农家人人都养大群土鸡,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只母鸡下蛋。老百姓再穷,鸡蛋还是有的,鸡蛋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平时,买点糖呀盐什么的,就是靠鸡蛋换钱。五月节,吃鸡蛋最补身体,谁家这天能不奢侈一下?我当然是先吃鸡蛋后吃粽子,煮熟的大蒜头,也是要吃的。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说是初夏水汽重,吃大蒜可以预防水湿病,可以杀细菌。这煮熟透了的大蒜,味道也不错,绵绵的也有股香味,大家都喜欢吃。
看,三五岁的小弟弟小妹妹,脖子上还挂着装有红壳鸭蛋的线织网袋子。绣花用的`花线编织的,里面装一个或两个鸭蛋,苋菜染红的,好看极了。这天小孩脖子上还要挂香囊,三角形的小香囊,里面的香药,是在中药店里买的,说是除湿辟邪,反正好香,小孩都喜欢挂。
中午,小孩统统要洗艾水澡,这个程序差不多所有的大人都很重视。你想呀,大半年的没洗过澡,小孩身上的污垢差不多有几毫米厚吧。热热的艾水一搓擦,污垢纷纷滚落下来。小孩的皮肤舒展了,病菌也没了,能不健康?穿上新衣裳,眉心点上雄黄,嗨,可爱的宝贝们,一个个鲜亮如花!全家也更是平添了不少喜庆!中午有些人还保留传统习俗,喝点雄黄酒,说是喝过雄黄酒能百毒不侵;另外还要在屋内洒点雄黄酒,说是驱赶害虫,有的人嘴里还念念有词呢!之后,大人忙着收菖蒲艾,带上鞭炮,将菖蒲艾抛到村外的池塘里——这叫送瘟神,祈求风调雨顺,全家平安。
这天的活动也很多,三里外的徐港码头有赣剧看,戏台下有货郎担,有油条摊,有穿着红红绿绿花衣裳的漂亮姑娘们;也有看龙舟赛的。野外,到处是绿油油的禾苗,路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群。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大人小孩都非常开心。
现在过节,也很重视,好吃的多得去,就是没了传统的节日味儿。大人围坐在桌子旁玩麻将牌,小孩呢?城市的,到游乐园玩;农村的,只有在家看看电视,或到村里的小百货店,买垃圾食品。有些乏味吧,唉。
端午节的散文 篇3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佳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是一惯的习俗,殊不知还有另外一种欢渡端午节的方式――那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里面藏着神奇的梦,这梦便是童年时代过端午节的欢乐场面。它如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它有紫丁香般的芳香柔嫩,像绸缎般光滑,像白纱般轻盈,轻轻划过我的记忆之窠,然后,它驻足,稳稳地栖息在了记忆的巢穴里。
每年端午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情绽放,芳香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桃花粉嫩欲滴的花瓣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迷人。布谷鸟婉转动听的叫声像钢琴曲一样美妙绝伦,在睡梦中,我朦胧的思绪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来荡去,布谷鸟的叫声仿佛一根无形的引线,牵连着我的思绪,带我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温暖国度里。睡意朦胧中,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烤制食物的味道,厨房里传来一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此刻,我已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循声赶去了厨房里。
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伸首好奇地四下环视着厨房。只见厨房里雾气腾腾,透过热烘烘的气霭,我看见案桌上摆着几碗洁白如玉的凉粉,碧绿的小菜和深红的醋汤也调制好了。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着,她正在捞面条。金黄色的面条又细又长,十分匀称,挑在竹筷上,像一道金灿灿的瀑布。我知道她又在做凉粉和凉面了,因为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凉粉凉面吃。即使十分贫穷的人家也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凉粉凉面,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节是因地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故乡过端午节的方式很迥异。端午节那日,当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中外,大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端午节。端午节,人们会用面捏出蛤蟆、蝎子、蜈蚣之类的动物,在涂了一层油的热锅里烙熟了,用一根细线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象征着驱“五毒”。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好像一颗颗在热乎乎的土地里不安分的潮湿的种子一样,对一切充满了神秘的期待感。
端午时节的绑花线,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线拧成细绳绑在手腕和脚脖子上,我们便有了安全感。因为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往河坡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跑,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可能潜伏着凶猛的蛇,一不小心会被咬到。如果绑了花线,蛇看见了,就会灰溜溜地逃走。平时,一走到草木茂盛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心吊胆,像老鼠躲避老鼠夹一样翘首蹑足,瞻前顾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步流星地从草堆里走过去了。端午的花线是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无论是吃饭、洗脸还是睡觉都戴着,以致于花线变得油腻腻的,彩色的颜料染花了手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等待着大人们绑花线时的心情不亚于拿破仑受冕时的喜悦。
厨房里的蒸汽像水一样四处流动,我奶奶的身影像滴进水里的糖浆一样,忽隐忽现。我在空荡荡的门框上倚了片刻,便摇摇晃晃地走到案桌前,奶奶头也没有回,她正在灶前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一样旋来转去,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我看见案桌上摆着一盆烙得黄澄澄的蛤蟆、蝎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盆子里,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挑挑拣拣,选了一只肥硕的蛤蟆和一只瘦弱的蝎子。我兴高采烈地走过去,举起手中的蛤蟆和蝎子给奶奶看,奶奶的眼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仿佛两颗大理石弹球在艳丽的天鹅绒上滚动似的。她说:“去洗脸吧,一会儿我们要去庙里。”我告诉她我洗过脸了,于是,我便走出了厨房。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路走着,眼前是几座小山冈,呈螺壳状,静静地伏在那里。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奶奶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敬神用的献果。山冈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院。从远处望去,山很大,寺院很小,寺院宛若一只伏在巨石上的蜗牛。我侧着脸望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目光越过田野划过山冈向远方延伸出去,她的面容静若磐石,仿佛在静听神的指示。这时,从山顶上传来几声空旷的钟声,它像大地的脉搏一样,缓慢而有力。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了寺院里,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僧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接物都是心平气和,令我和奶奶佩服不已。我的奶奶是神的信奉者,她每年端午节都要来寺庙上香敬神,我也深受感染。于是,我们和僧人一同来到了正殿,殿堂气势宏伟,里面塑了几尊高大的神像。神像的脚下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香囊荷包,荷包里装着香料,使得殿内香气缭绕。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挂在架子上,并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我也跟着磕了三个头。随后,我和奶奶又到其他几个庙里烧了香,敬了神。有了神灵的恩泽,这个端午节过的十分愉快。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神圣而又美好的。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想起故乡的端午节,它的神秘感就像树胶一样缓缓流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端午节的散文 篇4
阵阵雷声刺破了黄昏的宁静,数道闪电在空中狂舞,伴随而来的还有狂怒的风声,以及被风吹的东倒西歪的树,以及翻倒在地的垃圾桐,天空中的云黑沉沉的伴随着风往前移动,夜渐渐的暗了下来,簌簌的雨声越来越急促,路上晃过三两把伞,转眼不见了踪影,雷的响声这么沉闷,雨下的这么急、这么大,难道是为端午节降温的吗?
是啊,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可确实没有一点过节的样子,没有粽子,没有龙舟,没有彩色的丝线,只有窗外隆隆的雷声,忽闪而过的闪电,以及飒飒的雨声,还有战斗在一线测核酸的白衣战士。不过确实说来,在外的这几年,似乎从来没有过过端午节,也没有感受到端午节的气息,说到过端午节记忆犹新的当然是小时候啦!虽说过端午也不吃粽子,但好吃好玩的是应有尽有。
那时候我跟弟弟妹妹都还小,在临近端午节前,妈妈会准备好做甜醅的莜麦,也专程去集市一趟,扯五颜六色的丝线或者是棉线预备上,端午节那天,当我们三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已经拿了铁锹去离家不远的大柳树上折了好多柳枝,把家里所有的门上两边都插上柳枝,连驴圈都照顾到了,妈妈则拿出早预备好的五彩线,给我们三一一绑上,妈妈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线,一般是谁挨的近就先给谁先绑,先拿线绑好,然后在用剪刀剪去另一端长的,一般会绑两只小手,一只脚,最开心的一睁眼就能看到放在头上的.带着露水的小柳叶,还有五颜六色的手环,然后争先比较着谁的好看,当发现只有一只脚有彩线时,然后会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只绑三个哟,不是4个啊,我们要更多,妈妈不紧不慢的说,你看我跟爸爸只手上绑了,而且绑4个的话,容易长不高,对于这样的回答当然是相当满意了,于是得意洋洋的跑着去玩了,因为过端节可不至这一个好玩的事,还有好多好吃的呢!
炕上妈妈花袄下的坛子里一股甜甜的香味袭来,那是用莜麦著的甜醅已经可以吃了,大多数时候甜醅不能恰到好处的发酵好,于是妈妈总是“偷”出来一点尝尝是不是香甜可口了,因为坛子的盖子全揭开的话,进了风就会变酸,这时候我们三就挤在旁边,眼睛直溜溜的瞪着妈妈“偷”出来那一小点甜醅,妈妈总是先偿一口,如果觉得还不能吃,就立马当着我们三的面,把那点甜醅给小鸡吃掉。觉得差不多可以吃了,就把拿出来了那点,分给我们三,吃完后的我们三眼睛看看妈妈,在看看炕上的坛子,意思还想在吃点,当甜醅完全好了以后,妈妈会把坛子从炕上移下来,当然那件花袄也收起来了。爸爸最爱吃甜醅了,听到妈妈挪坛子的声音,也凑了过来,8只眼睛盯着妈妈一碗一碗的盛好,就各自拿了碗,筷子,当然我们三用勺子,就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了,妈妈这时候会笑着说,大早上的少吃点吧,容易醉,爸爸笑了一下,意思是我喝酒都不醉,还怕这个,我们三只顾埋头吃,并不理会妈妈说的话,当然我们三的小碗里妈妈只盛了一点,多了怕吃醉。
吃完饭,爸爸吩咐我们要拉着驴去路边吃点带露水的嫩草,说是杀青,一般都是由我们三完成,那头驴的嘴是有点灰白的,吃了带露水的草,嘴角及下边变的湿湿的,着实可爱。当然在放驴的过程中少不了和别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彩线有多好看,绑了多少个等等。最好玩的是把绑在手上的线,埋在土里,用一个小棍子挑,谁挑上就是谁的,当然这个游戏我们三一般不玩,因为来来去去就那么些彩线,小时候的端午节过的真好,要是能回到小时候该有多好啊!!
外边的雷声小了,雨声也渐渐的消失了,只有漆黑的夜,一家家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还有几盏孤零零的路灯发出昏暗的光,和我桌子旁边凉到冰凉的茶水。
端午节的散文 篇5
儿时的今日定然是高兴的。
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张罗着包粽子,先是淘米泡米,接着清洗粽叶和枣,然后再煮粽叶。等到这些工序都进行完了,就开始包。那时的我一定会摩拳擦掌地蹲在一旁,央求母亲让自己学包,于是总是那几片粽叶包了撒开,撒开再包。直至今日,虽然过了许多年了,但是那个自认为不笨的我依然没有学会!
那时与其说是想学包粽子等,其实是渴望吃到每个传统佳节的美食。那时没有现在的高压锅等,包好粽子后,会用洗净的石头把粽子压在原始的大铁锅里,煮上好几个小时。柴火烧得大了不行,烧得小了也不行,总是听到锅里咕咚咚地响,粽香四溢,弥漫了整个院子,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等到半夜两三点钟煮熟时,大人们先夹出几个粽子来尝,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大饱起口福来。虽然半夜三更,但好多人家都没睡,邻居间也会互送几个粽子相互间分享,等到过瘾了才肯睡觉作罢!第二天早上,也就是端午节这天,有更大的快乐在等待着人们特别是小孩,会穿上新背心、新半、新短裤、新凉鞋,手腕脚腕戴上五彩长命百岁线,胸前戴上用彩布缝的,家里插上艾草,整个节日的气氛浓浓的,好开心好开心!
现如今的节日,没有了小时候的感觉,提前十几二十天就有卖粽子的,有的人家也早早的包吃了,节日的神秘感没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因肚子里油水厚了,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有想吃的.欲望。也因市场的繁荣,只要能用钱买到或有人给,压根就没有自己动手的冲动,也没有穿新衣的激动,于是,传统节日于我们,变得淡之又淡。再也找不到那种满满的幸福与快乐感了!
端午节的散文 篇6
每年端午节的头一天,老伴儿都要亲手为家人包制一锅粽子。
老伴儿始终认为,吃粽子,还得是亲手包制的才好吃,才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老伴儿就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都给买了来。有米粒饱满糯米,红红的新疆大枣和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再买来上好的五花肉。当然,浓绿新鲜的粽叶,又宽又长的马莲,更是不可缺少。
老伴儿包制的粽子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且味道存正。若是凉透了再吃,糯米QQ的,大枣、葡萄干儿的'酸酸甜甜;红烧肉的满口留香,称得上是我家的第一美食。
我家包粽子时,老伴儿绝不会让我伸手。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里包上个把小时。然后再用炆火把刚刚包好的粽子煮上。一会儿的功夫,满屋弥漫着浓郁的粽香,让人急不可耐。
当然,我也不闲着。老伴儿包粽子时,我就找出早就备好的五色亮光纸,自己叠纸葫芦。这手艺还是小时候跟奶奶学的。尽管手工叠制的葫芦,赶不上机制的精致,却充满了返璞归真的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这天,我必须起个大早,骑上自行车,去离家有一公里远处的机场上,把顶着露水的艾蒿薅回来,传说只有此时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艾蒿采回来了,便摘一些艾叶儿泡在洗脸盆里用来洗脸,掐一枝艾尖夹在耳朵缝里,或者信手将其插在发间,剩余的艾蒿就用一根细绳儿绑好后悬挂在门框上。在配上叠好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
吃早饭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粽子,吃茶叶蛋。在浓浓的艾香中送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散文 篇7
两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饮恨汨罗江。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人离开一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炎黄子孙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吃包子等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诗人的崇敬与怀念。
又是一年端午时,五月的空气中,到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是端午节的味道。还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当母亲揭开锅盖的一瞬,粽子和着艾草的清香在厨房里漂浮·弥漫,沁人心脾,那是让人陶醉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从母亲那里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年的端午味道对我而言是收获的味道。又一年的五月初五龙舟赛,我作为一名啦啦队成员,看着一条条龙舟像一支支离弦的箭,拼力向前冲,湖中溅起的水花伴随着鼓手的节拍以及岸边观众的喝彩声,场面热烈而精彩,那一次我经历了激动的味道。
虽然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大区别,但都以粽子为主打。粽子的食材因各地的.习俗不同而五彩斑斓,这其中有糯米·绿豆·红枣·花生·虾米·红糖·蛋黄·炒香五花肉等。无论是什么食材,不同的人吃在嘴里会品尝出不一样的味道,漂泊在外的游子品尝出的是思念的味道,亲人之间的团聚品尝出的是甘甜和幸福的味道。但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方,在五月初五这天我们都会品尝出同一种共同的味道——那就是端午节的味道。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根——生存在长城脚下;有着共同的魂——炎黄子孙。
五月初五,是一个记载时间的名词,它承载的是永恒的历史与记忆,同时也把这远古的习俗,在龙子龙孙的热情里代代相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也粽香,那也艾香,华夏处处飘清香。
端午节的散文 篇8
端午节回家,看到,父亲又像往年一样,能喝点啤酒,沾点儿肉了,身体强一些了,好开心,呵~今年真是个好年景呀!
又听到乡邻对父亲由衷的盛赞,父亲是村里的楷模,是勤劳、信用、精明、诚恳、克己受累的代名词,她们形容我的父亲是天底下最累不死的铁人,叮嘱我知道父亲的好,记住父亲的好,一定要对父亲好,我有点心酸。有听有看有比较,我怎会不知,父亲对儿女的爱,是那么的深沉无私,父亲的信念就是一息尚存,奋斗不止。双亲磨短自己的生命,养育儿女,并在人生的`关口给予儿女无私的体恤和扶持,恩深似海,数不胜数,回报点滴于索取,不能接父母聚守天伦是深藏的遗憾和企盼。
中学的时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候,父亲为我送药,我曾在同学的目光中闪躲。而今,优雅如我,父亲,如果能握住您的手在人群中走过,是我多么荣幸的骄傲!当您老了,有我搀扶,是我多么渴求而踏实的幸福!
月如钩
妈妈去姐夫的工地帮忙去了,到天黑了,还没有看到她,心里空落落的,孩子们在屋里看电视,我却像个孩子一样坐到村口去等她。远处一道道光束,驰来,失望又再次充满期待。我在站台上不安,就看看天吧。好亲切呀,这家乡的气息,白天灼热,绿树掩映,晚上静宓,树影婆娑。楼房真的是破坏了这和谐相依的景致,很少再有蓝天、白云、绿树、红房的相互配衬与错落。但仍会生出些许诗情画意的情愫,默然站__坐,月如钩,老树昏鸦风影动,农户挑灯抢收种……
候了好一阵,母亲坐姐夫的摩托车回来了,凝望母亲,风尘仆仆,很是苍老和消瘦,好在她一向心劲儿高,精神头儿好,还是会有隐忍的心疼。开饭啦!今天是父亲的手艺。孩子们开始雀跃,满屋温暖漾溢!
端午节的散文 篇9
啊,又到了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
对目前的我而言,端午节和平时有两点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见有摆摊卖粽子的;二是早上要发送N条祝福端午节的短信给朋友和老师。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继而想到屈原,继而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继而想到上中学时语文课被强迫背诵《离骚》,继而想到高考写作文时候的抓耳挠腮,继而我现在就想抓耳挠腮。
上高中时候,一次开学时候发新课本,清点完之后没事翻着新课本玩,突然发现旁边一个女生在那乐,问她为什么这么乐,她说“你发现没有,这个学期语文课只有两篇课文需要背诵,而且就一段”,继而我也跟着乐。
晚上组里组织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这个抠门的公司,上次组织吃饭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动辄就组织出去玩。
与往常不同,这次出去吃饭,总经理和技术总监竟然都来参加,对我们这个小小的研发组真实受宠若惊。上个星期组长就开会通知大家到时候一定不要请假。说实话,谁请假啊,着铁公鸡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还不轮圆了腮帮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着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饭的时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两个月就生宝宝了,不照样挺着大肚子来参加兮。
挺钦佩总经理的。高处不胜寒,一个八百人公司的总经理肯定有我目前无法想象的压力和繁忙的`工作,却还能在端午节抽空来鼓舞士气。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达到他的那种高度,但至少我要尝试着学习他的那种一心多用的本领。
祝愿大家都能过一个美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散文 篇10
今年端午节,我过得十分快乐、充实,在家里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觉得这一年的端午节十分有好处。
早上,我奇迹般地起了一个大早,发现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问:“要我帮忙吗?”奶奶笑眯眯地说:“如果你实在要帮也能够。”我十分开心,搬了一个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见奶奶很熟练地把蒸煮过的粽叶拿在手里围成一个半圆锥形,此时把淘过的糯米灌入粽叶里,迅速地裹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问奶奶,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奶奶说:“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嚢,还有喝一些黄酒啊,吃“红”啊……”“哇!有这么多”我大叫起来,奶奶一脸笑意地说,我再给你讲讲包粽子的由来吧。”
五月初五,在楚国即将灭亡之时,屈原就是个十他爱国的文人,见到自我的.国家即将灭亡,就饮下了最后一杯酒跳入汨罗江自尽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为的是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同时还每年在江河里举行隆重的赛龙舟。就这样人们代代相传,端午节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我听得十分入神,原先端午节还有这样一个不简单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满屋都就是粽叶的香味,今年的粽子,此时奶奶包了两种口味,有红豆蜜枣味和咸肉味的,尽管我没有成功的包好一个粽子,可就是我帮奶奶做了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当我剥开粽子,深深地闻了一下这裹着粽叶香气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满口香气感到真就是好吃,因为这个粽子里有我劳动的一份噢!
这个端午,让我足实长了知识,让我真正体会了这一年的端午节就是一个“浓情搞笑端午节”。
端午节的散文 篇11
每个人的童年色彩都不尽相同,回忆童年,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在我的童年中有着一抹抹挥之不去的金色记忆。但使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我童年时的端午节。
妈妈,你说奶奶会在天上吗?这是我经常问妈妈的一句话孩子她就在天上守望着我们。
小时候。奶奶就去世了,上幼儿园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爷爷奶奶接送时我就会和妈,妈大哭一场。为什么奶奶不在了?每当这时,妈妈就会摸着我的头说;奶奶就在天上,你看那月亮的.脸,那就是奶奶在微笑呢!
中秋节和端午我就更难过了。因为这是亮光两个合家同样团圆的节日而从我六岁起就一直由父母陪我吃那难以下咽的粽子和月饼。
十岁那年的端午节是难忘的,因为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我和奶奶去游乐园,我们一起坐旋转木马,最后奶奶还给我买了一个棉花糖呢!
回来的路上我牵着奶奶的手骄傲的走在大街上。那一刻,我是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早晨醒来,我知道这是一个梦便哭了,可我用手抹去了眼泪。因为我知道天上有为我守护的天使,我怎么可以哭呢。
那个端午我不难过,也不悲伤。
亲爱的奶奶,您一直用一份无比深厚的慈爱在鼓励着我,每当孙子彷徨、失落的时候,总会打开这本我视如生命的日记本,它完整地记录了我对您的思念和成长经历。虽然有些字迹已经渐渐模糊,虽然有些纸张已经开始发黄、甚至破损,但它是我一生的珍藏,它一直鼓励着我走到今天。您永恒的慈爱,唤起我曾经弯曲的脊梁,您的微笑让孙子战胜了孤独和冷漠,孙子知道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了。
“亲爱的奶奶,没有了爱,我能活下去吗?”泪眼朦胧中,我看到了奶奶那熟悉的目光,看见了奶奶那充满疑问的眼神,您似乎在问我:“孩子,你生活得好吗?”“奶奶,我在生活着,感受着思念的折磨,体会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痛苦和快乐并存。”
您是我永恒的美好记忆。
端午节的散文 篇12
端午节,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节日,家里的老人们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过过这个节日,就是,这一天,和平常一样,或许,不一样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没有时间去做饭……
不管是从小长大的`娘家,还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没有把端午节这天当成节日去过,更别说包粽子,连买都没有时间去买,是的,也没有闲钱去买,所以,在家里,我没有吃过粽子。
吃上粽子,是这几年在北京,老板们都在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给我送了好多,儿子不太爱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饭,我几乎一天三顿来当饭吃,算是弥补了以前没吃过粽子的亏欠吧。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配料,吃起来的味道也不太一样,但是,我承认,这确实是一种美食,吃着粽子,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家里的老人们是吃不上的,不是没有钱买,而是如今正是麦收大忙季节,从拔蒜苔开始,接着挖蒜,刚把大蒜收拾好,金黄的麦穗就要倒头,人们顾不上歇口气,就又投入更紧张的麦收中。现在有条件利用机械,人们不用再轧场,打场,但也要去抢时间,不能让熟好的小麦遭受雨淋。而这同时,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浇过一遍水后,在没有了蒜棵的遮挡下,如拔苗助长一样,嗖嗖的往上蹿个头,待小麦收进家,玉米播进地里,棉花苗们已经长势喜人,伸展着一圈圈的胳膊,在等着主人来收拾,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入冬,人们的时间大都耗在这些棉花棵上了。
端午节,屈原在汨罗江上仰天长啸之时,可是看到了终日辛苦的农人每年都是“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那件破棉袄”的境况,而那些饱食终日的寄生虫们却是锦衣玉食,欺压百姓,故而才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与糜烂的政界共处……。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端午节的散文 篇13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别猴子(假想为孙悟空,能打走一切妖魔鬼怪),以驱除灾魔和不祥。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身佩葫芦。《北京俗曲十二景》道:“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这种葫芦的做法是: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同样功用的挂件还有小粽子、小香包等。
扫帚、梳子都有扫除晦气,驱除灾魔和不祥的意思,这和中国人希望过的平安幸福,趋吉避凶的的心理有关,美好祝福而已。
端午节的散文 篇14
这是我第一次将要在异乡度过端午节。
异乡,第一次,端午节,当这些词汇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落寞的感觉就像潮水一般慢慢地涌上心头。深夜,落寞,河流,当这些词汇融合起来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千百年前那个在汨罗江边哀婉吟唱的诗人。同样是异乡,同样是落寞,不一样的是屈原的落寞是国破山河碎,而我的落寞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屈原,是绝望,而我,是希望,所以他会纵身跳进江水中,但我不会。
不过,我心中的这种落寞的感觉很快便消失在来自家乡的温暖的言语中了。昨晚,在和结拜义姐蔡宇聊天时,我便向她隐隐约约地吐露了我身在异乡逢佳节的落寞。她听我这么说后,身在家乡的她的心里似乎有些难受,她说要给我邮寄一点端午节的礼物过来。我再三推辞说,千里迢迢,那太麻烦了,还是算了吧。可是她很固执,硬要我把通讯地址和邮编发送给她,我无法劝阻,也就只好乖乖地给她发了过去。没想到,今天下午,她就给我发来短信:礼物我已给你寄出来了,不过似乎要在端午节后才能寄到,真不好意思了。我立马给她回复过去:迟到,早到,都没有关系,饱含在礼物中的那份情,早已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的心里。
说来有些奇怪,连续几天阴雨的.兰州,今晚突然洒满了皎洁的月光。那月光,透过窗,静静地照进我的房间,地上,墙上,被子上,到处都是。我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这些月光,越看越感觉这些月光像是从家乡照过来的。眼泪最怕提到家乡,刚一触碰,我的眼角就莫名其妙地留下了泪水。心底有些淡淡的感动,泪花中闪现的是义姐甜美的笑容和温暖的言语。
异乡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想,有义姐远在家乡的祝福和在千里路途中的端午节礼物,这个端午节,我终究不会太落寞。
或许,这个端午节,我将忘记远古的屈原,忘记暮色里的汨罗江,只记住家乡的月光,记住遥远而亲近的温暖。
端午节的散文 篇15
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的日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区。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有吃粽子、赛龙舟,往江里撒白糖。还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活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孽生。这么多的习俗,其中,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传说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后来,楚国彻底被秦国毁灭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小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今天我们要重视端午节,因为它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散文 篇16
五月,又是端午节!2008年的端午节承载着汶川大地震的国殇,这个端午节蕴涵着沉重的哀思,这个端午节有太多潮湿的、火热的情感在龙舟上爆发,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肆意的挥洒!榴花红,红出华夏儿女火热的爱国激情,红出炎黄子孙的坚强和团结!杨柳绿,绿出大江南北的勃勃生机,绿出长城内外的不屈力量!戴艾叶,悬菖蒲,把所有的哀思染上绿色的希翼,化悲痛为力量,来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薰苍术,燃白芷,让袅袅烟云笼罩毒恶的灾难,围剿这疼痛的梦魇!吃粽子,喝雄黄酒,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让汹涌澎湃的民族精神在长江黄河里绽放雄壮瑰丽的花朵!赛龙舟,鼓乐激越,声声呐喊退蛟龙!
五月,又是端午节!哀思的绿芽在五月的土壤里疯狂的生长,谁也抵挡不住着13亿强大的民族力量!谁也掩盖不了一个崛起的国度悲痛的'超越!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们在疼痛中成长,我们在灾难中坚强,我们在地球上屹立!长眠在废墟的亲人,你们安息吧!天堂里也有龙舟,我们的血液在同一条河流里流淌!天堂里也有粽子,我们的骨骼里蕴涵着远古的馨香!天堂里也有雄黄酒,喝一杯龙潭虎穴也要闯!老师们,你们的名字刻在13亿人民的心坎上,你们的形象在阳光下巍然屹立,铜墙铁壁的坚硬无坚可摧!孩子们,你们的凋零疼痛在共和国的心脏上!英勇的烈士们,你们的牺牲换来生命的绵长,你们的壮烈千古流芳!
五月,又是端午节!我们不屈的民族在灾难中挺直了脊梁,我们坚强团结的人民在地震中谱写了华夏之光!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灾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人民!风在吼,吼出中华民族的尊严!雨在叫,叫出炎黄子孙的情操!山在崩,崩出不屈不挠的同胞!水在啸,啸出激流勇进的人民!心在裂,裂出的花朵可以拼写出大爱无疆的壮美!大地闹,华夏儿女挺直了腰!风雨会过去,阳光会普照,彩虹会横援茫茫九霄!漫天的白鸽飞舞生命的骄傲,遍地的绿色打造民族的生机!看,大江南北红旗飘飘!听,长城内外爱心如潮!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士气排山倒海,我们的祖国在泪眼中昂天长啸!
五月,哀思如潮!五月,在悲痛中抹把眼泪朝天笑!
端午节的散文 篇17
村子里人一年只过两个节,春节是传统的,端午节也是传统的。其它节日,村子里人没多少概念。
村里人的端午节,走亲是必需的。嫁出去的姑娘携儿带女,回家看父母,热热闹闹;未婚女婿也要走亲,带上礼物,拜见岳父、岳母。左邻右舍,亲朋友好友,也要趁端午尝新面,摘鲜果。
山村的端午节,人们并不闲。小麦已经收割,大把大把的麦穗还在屋檐下的椽梁上沉睡,等着主人把她们摇醒,给她们脱去罩在身上的外衣,跳一曲裸体的舞蹈;天旱的田块在喊渴,主人们还在挖沟引渠、铺管架道,把涓涓清泉引入她们的干涸的心田,然后让一片禾苗为她们撑起绿荫;土豆在土地下也孕育了两三个月,等待分娩。胖乎乎的脑袋把泥土撑开出一道缝隙,呼吸着泥土外的新鲜空气,他们要伸个懒腰,等待着看看外面的世界;豇豆、四季豆在晨曦的光里透着明亮,在流动的风里扭动身姿,哦,她们也成熟了……
山村的端午节,吃也是一道风景。金黄色的麦粒是新收获的.,赶在端午节,人们要尝新。村里的女人们白天忙碌,于是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满是汗香的手臂旋转着小石磨。磨沿口,白花花的面粉舞动姿态,象瀑布倾泻下来。端午节,雪白雪白的面粉在女人们手头成了蒸馍、馒头,升腾着诱人的馨香。蒸馍、馒头出笼后,谁也不能动手,先是用盘放在院坝里的桌上敬天、敬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送上十来个给左邻右舍,祝福和和睦睦、团结友爱,最后是家人一起品尝。
端午节的吃,当然离不开粽子。山里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也不知道粽子的来历,反正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就是这样。山里多簝竹,那叶片又宽又长,端午节来临前,人们就上山采摘。做粽子前,将簝竹叶用沸水稍煮,然后将自产浸泡后的糯米加上红枣,用簝竹叶包成锥型,放锅蒸煮。
出锅的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当然这粽子也不能先吃,得先放在堂屋的神龛前,没神龛的就搭张桌子放在堂屋,将粽子供在桌上,敬奉给祖先,毕恭毕敬的程序进行完毕后,一家人才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的粽子和丰盛的午餐。
端午节的散文 篇18
又近五月端午,闻着大街上粽子散发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给孩子们搓五色线,第二是抹雄黄酒,第三才是包我们爱吃的粽子。
奶奶说,五色线又叫“长命缕”,在端午当日给孩子们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过,我们哪懂这些,只是看五色线花花绿绿,很漂亮。丝线一般由五种颜色组成,不过大部分时候受条件限制,能找到几种颜色的丝线就用几种。把不同颜色的丝线整理好后,奶奶用牙齿咬住丝线的一头,另一头用双手拉紧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拧。等奶奶把丝线拧成一股时,我们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给我们戴上。颈间、手腕和脚腕,一戴上五色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感觉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来就开始抹雄黄酒了。雄黄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酿的黄酒中加入一些雄黄,泡一段时间后,黄酒里就有一种浓浓的雄黄味了。其实,我们是不太乐意抹雄黄酒的。一是因为味道太重,有时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二是因为抹在身上会留下黄色的印记,不太美观。但奶奶说了,雄黄酒必须抹,“抹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脚心都涂抹一遍。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涂抹过后,顿觉一阵凉爽,我们便也开心起来。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是春笋生长时脱落的叶子,这种叶子宽大柔软,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奶奶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填进去,卷好后用棉线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闻到粽子浓浓的香甜味儿,我们才回过神来,急切地想要一饱口福。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线,不再抹雄黄酒,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端午节的散文 篇19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是我的家乡,也就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此时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此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就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此时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就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端午节的散文 篇20
粽艾飘香的节日过得真快,很快又到傍晚。晚风徐徐吹过,河边的柳树扭动着腰肢,翩翩起舞;树上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不知疲倦地在风中飘扬;远处放牛的牧童,头顶着荷叶帽,手执一根柳条,在大水牛的身上划过;近处的鸡鸭,叽叽喳喳、不守纪律,结伴回到鸡圈。夕阳被黄糖酒醉红的脸,渐渐要滑落地平线以下时,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从墙上收起晒蔫了的艾草和石菖蒲,放入锅中,加入清晨挑的井水,武火速熬。我在灶膛前添加柴禾,可心不在这儿,扯长脖子,眼睛盯着母亲的动向。
插在门楣上的荆条和艾草,经过一天的晒烤,已经柔和地耷拉着头。母亲像一位调配专家,把它们合成一小捆,分别握在两只手中,从屋里往屋外,左右交替,在空中一路平扫而出,口中念念有词。
“五月五日端午节,虫羔蚂蚁听我雪(说),快快飞到山里切(去),不要留在房里歇(睡),如不听话快飞走,荆条艾草抽你出脓和血。”
每间房子,从角落到门口,都经过母亲手持仙草空扫和叨念。她那专注的神情,像是教化蚊虫的顽愚:别在家里叮人,快回到山上吸取露水。更像请来保护神,虔诚地把荆条艾草插回门楣上,口中还在叨念,心里想着多念一遍,就少些蚊虫叮孩子们。
我继续不紧不慢地往灶膛加柴,等烧好草药洗澡水,母亲便开始张罗孩子们洗澡。焦黄色的长柄竹筒,是为孩子们分开草药水的工具。舀一半草药水,一半清水倒入洗澡盆,母亲用食指和中指,伸入水中搅动,专注地试探水温,待水温合适时,孩子们就光着身子跳下水。浅绿色的水,像一层绿色透明的薄纱,拂过孩子们藕白色的身体,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分不清是草药本身的香味,还是母亲手上的'草药香味?伴随水的温热,尽情地把孩子们包围。
母亲的手背十分粗糙,似乎被岁月刻出一道道纹路,可在我眼里是最美的手。她的手心也长满了老茧,像一颗颗按摩珠,老茧并不影响母亲为孩子们搓背的舒适度,反而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轻轻地传遍全身,更有一种清香在母亲搓背的手心传来,一阵比一阵更浓更暖。这算是最早的药浴,是我记忆深处的臻品。
端午节的散文 篇21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最主要的习俗就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和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江中祭奠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气势恢弘,辞章瑰丽的《楚辞》,他出身贵族,却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
屈原一生行廉志洁,忧国忧民,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参与法律制定,兼管内政外交,对内主张举贤能,对外连齐抗秦。他为人耿直,行事磊落,楚怀王时期就常遭人排挤,陷害。被怀王流放后,所提政治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
楚怀王死后,
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楚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再次将他流放到沅、湘流域。
最后楚国的命运,就如屈原所料得那样,一步步走向灭亡,在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的那一天,五月初五,屈原怀着满腔愤懑和一身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投身冰冷的汨罗江中。
楚国百姓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纷纷划船拼命追赶抢救。追至洞庭湖时,屈原早已沉身江底。
于是每年端午这一天,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投入江米团,喂饱鱼虾,免的.鱼虾吃屈原的身体。粽子这个美食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一年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每到端午,妈妈都会亲手包好多粽子,红枣的,蜜豆的,只要是我喜欢的馅料,妈妈都能给我做几个尝鲜。就连香蕉,橙子,雪梨,山楂,我都包过,味道也是美美的。
各形各色的粽子,大大小小,只要是我们能找到的叶子,都可以制作成外皮。除了北方用的芦苇叶子,南方用的箬叶,原来荷叶,芭蕉叶,甚至玉米叶也都可以包粽子呢?而且味道都很好。
最难忘的是,这一天除了可以听妈妈讲屈原的故事,更可以发挥我这个小吃货的所有想象,妈妈允许我参加制作,任凭我随心所欲的玩耍,摆弄出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妈妈都不生气,也不责备我。
最美妙的当然是,粽叶的清香缭绕满室,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甜美,碧绿,香糯语言已成多余。
难忘的端午,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我每年的最爱,每当我亲手端着热气腾腾,美味漂亮的各式粽子,恭恭敬敬摆放在供台,跟在妈妈身后拜祭屈原,并且诵读《楚辞》中的诗篇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华美的词章,震撼我的灵魂,端午就变成诗的洗涤,屈原你将与我们同在。
于是端午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形成特殊的公式:诗意+美食+解放=我想拥有的快乐生活!
端午节的散文 篇22
雨清新了六月,当童欢,高考相继告别。粽香飘情的端午节来临了。
还是孩子的时候,那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但在端午这天,父母等长辈也会尽力把纪念屈原的粽香与爱,集中施放在米香之中,当糯糯之口沾着红豆与白糖,那满口的幸福总能见到母亲眼角魚尾的微笑。母亲包的小脚粽有模有样,碧绿的粽叶在她的手中更叠,浸胖的米粒乖乖听话,三绕捆扎,一双双活泼可爱米粽脚就挤成一团,叠成罗汉。
当煮粽的锅冒出沸腾的汽,粽香特有的味清清飘散,屋里屋外,城中村的.村道上,运河边就会聚集孩子们追逐的影子,而手中嘴边和议论,都是端午粽子香,味好甜,屈原先,是诗仙,吃了粽子学诗填。孩子们比划着粽子的形状,夸着各自母亲长辈们的手艺。胸前摇晃的蛋袋舞步起彩,她们时不时停下,小心翼翼拿着小耳扒,掏一口坠在胸口蛋袋里的蛋,眯上双眼等得那油香入化神仙生翅膀。那个年代,那个童年,母亲包的粽子要比屈原的诗美,更关健是有“粽”幸福温饱的难得。
岁月如歌,日子慢慢变迁。当我工作上了铁路,那有名的浙江嘉兴肉粽,第一次吃过以后,就直呼世上还有这顿美味。几十年后,每到端午,各地的粽香,端午文化也就兴方未艾。(龙舟,诗会,比粽大赛等)
年复一年端午粽香,情系母亲的心灵手巧。说真的,母亲文化只有经过解放后的扫盲班,但母亲记忆挺好,知理识事。和沉默的父亲把我们兄妹四人养大。其生活的艰辛是我们这代人值感恩和钦佩的。年复一年的端午,年复一年的母爱,把粽香情系儿女。
今年,母亲早早就准备了部分青青粽叶,买好了上等糯米,就等着端午的民俗与亲情欢聚。可是就在5,19那天星期日下午,高血压形成的脑埂(中风),以及后来的脑溢血昏迷,前后五十四小时,因母亲多病系症并发,在重症监护抢救中一去不醒。我们忍痛不惜把母亲的骨灰安于青山鹤飞临水之地。眼前端午小假作休,母亲遗存的端午愿往,静静伫立一旁。那曾经拥有的欢乐与粽香永远地走了,但根植于血脉深处的亲情与怀念永远没走,那溢荡的粽香,青青的小脚粽,那那那,母亲的慈祥从年轻到暮年,就像运河幸福流淌。
今天,雨多情,风传递,母亲的粽子在继承中传递,她来至一个敬老爱幼的家庭系族,来至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
端午,屈原诗歌。我则请安母亲,点燃一支香,“粽”情到永远!
端午节的散文 篇23
天气转暖,温度升高了许多,石榴树开始在枝头炸开一朵又一朵花。“栀子花啦,白兰花啊,要不?”一串如歌似的叫卖声飘在大街小巷,卖花姑娘的周边弥漫着栀子花、白兰花特有的清香。大嫂买了几朵栀子花,头上插一朵,身上别一朵,在家中蚊帐上也别上两朵,呵呵,到晚上,别提帐子里的香气有多浓。哦,又快到端午节了。
节前两天,我们这里家家要买来生长在高邮湖边的芦叶——粽箬叶子,用翠绿的粽箬叶子把雪白的糯米裹成粽子。裹出的粽子特色纷呈,就食材上分,有鲜肉粽、咸肉粽、赤豆粽、蜜枣粽和普通的白糯米粽等等。从粽子的形状上分,有四角粽、跷脚粽等。粽子裹好后,每两只联结在一体成为一对。到了煮粽子的时间,家家户户散发出阵阵诱人的粽叶清香,把整个小城染透,用“香喷喷”这个词来修饰端午节是最恰当不过了。
端午节这天,小城许多人家的大门上要插上蒲草和香艾,用来驱邪。母亲要给孩子的.手腕系上五色丝线编成的“百索子”,用来避邪护身。民间有“六月六,百索子抛上屋”的歌谣。“百索子”一定要抛上屋,而不能随意抛弃。据说在六月初六这天,抛上屋的“百索子”,会被等候的喜鹊衔去,用于在银河之上搭起彩桥,让牛郎织女过桥相会呢。小孩的脖子上,还会挂着母亲头一天晚上用彩线编成的网兜,网兜里装着一只煮熟的绿壳咸鸭蛋。
做饭的时辰,户户菜香四溢。在我的记忆中,一年中节日的菜肴,除了春节,就数端午节菜品丰富,也更有特色。这天的菜有“十二红”,这是我们扬州的传统菜式。一般有:炒红苋菜、拌莴苣、拌凉粉、拌黄瓜、盐水毛豆、糖渍西红柿、烧黄鱼、炒河虾、炒黄鳝、红烧肉、红烧鹅和流淌着红油的咸鸭蛋等等。
中午,不客气地热起来的太阳当顶照着村子。家家围着八仙桌吃饭,大人们喝着雄黄酒,戏说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传说;孩子们的两只筷子像长了眼睛似的,瞄着炒黄鳝的盘子,夹着香软的黄鳝脊背直往嘴里送。一家人直吃得满面红光、酒足饭饱。
饭后,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去浴室洗艾水澡。巧的是,在端午节这天泡艾水澡,到了盛夏时节即便受了暑气,身上也不生疮疱。所以端午节前后三天,邮城大大小小的男浴室,都会打出“艾水澡”的招牌,前来沐浴者不少,一个个唱着歌儿来去。
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就是一顿香喷喷的甘美丰盛的家宴,以及一些驱魔避邪的故事,还有搬运工人在古运河赛龙舟时吼出的震天号子……久远依稀,像一个不散的梦,年年五月初五,如约而来。
端午节的散文 篇24
岁月里那不温不火的过往,最终成了难以忘怀的幸福。
——题记
一场场夏雨过后,农家的稻田里积满了水,就坐着看那青绿的稻苗一天天拔节了。
通常,这是,端午的前奏。有一种叫端午李的果子就成熟了。我们村上就有两棵端午李,还未等到树叶上的雨水干透,小孩子们就忍不住要爬上树摘李子。树下围着一圈小馋鬼,盯着那黄澄澄的端午李,花猫似的脸上又多淌了两道口水。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起先,妈妈不会包粽子,院子里的二娘会包。虽然她都会送给我们煮好了的粽子,但我吃不够。恨不得把粽叶也吞了。又一年,妈妈决心要向二娘学包粽子了。
端午的前几天,也是刚雨过天晴,妈妈和村子里的人就提着篮子到山上采粽叶去了,粽叶采回来后妈妈把它们一一洗的发亮。
又一个晚上,二娘就来教妈妈包粽子了,事先淘好的糯米,里面掺了花生,黄豆。我自己最喜欢吃腊肉的,但家里没有肉,妈妈总是很精心地想把生活过得很好。那时我家里没有电灯,妈妈和二娘就着一盏煤油灯边聊天边包粽子。我和二娘的女儿小芳趁着月光到处乱跑。妈妈就是那天学会的包粽子,以后的几年,因为妈妈在,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妈妈的粽子只有两种:白味的和掺黄豆花生的。煮熟了的粽子吊在门框上,我总是一会儿有去扯一个,我喜欢白味的,冷的,就着白糖吃,好香。
第二天妈妈会到田地里割些艾草放在窗上,于是艾香和粽子香飘满了小屋。
以后我念中学了,第一次离家住校。每到赶集,妈妈就要给我捎一些东西来,什么李子啊麻花啊。第二年,妈妈出去打工了。端午节,那时学校不放假。下课的.时候,我听见有同学叫我,然后我看见爸爸来了,他讪笑着,递给我一个袋子就走了。是五个粽子。回家时弟弟告诉我粽子是二娘送的,一共还不到十个呢。爸爸知道我爱吃,就送来了。
又一年端午节,我以为我吃不到粽子了。因为爸爸妈妈都已不在家了。中午的时候,那个少年送我一个大粽子。可惜没煮熟,我仍吞完了。很高兴。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了,以后都只是一个人在外过,由于工作忙,也没来得及买粽子。只是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的声音。
夜晚,我希望能梦到他们。妈妈在灯下埋头转动粽叶,放糯米,裹粽叶,捆扎,然后一个一头尖一头圆的粽子乖乖地做好了。你不知道这个画面有多美。
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啊,我有多喜欢过端午,多喜欢和妈妈在一起!那样的时光,能否再多一些呢?
端午节的散文 篇25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端午节的散文 篇26
记得小时候快到端午节,就被外婆抓着洗很多很多的粽子叶,洗得很累,腰都觉得很酸,于是边洗边想:“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做什么粽子嘛,买来吃不就可以了吗?我以后才不自己包粽子,洗这个粽子叶那么难洗,累死我了,我以后就买粽子吃。”
看着外婆包粽子,年少的我也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在外婆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包粽子。
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包粽子,小时候洗粽子叶的累让我从来不想自己包粽子,都是买来吃,但是从来就觉得买来的粽子没有外婆包的粽子好吃,没有外婆包的粽子香。
今年端午节快到了,想起外婆包的粽子,忽然很想吃。
于是打电话给在新疆的外婆,问了粽子怎么做的。
到超市买了两斤糯米,一斤猪肉,一斤板栗,一斤绿豆,一斤香菇,一斤粽子叶,半斤包粽子的绳子,还有碱。
回到家,就把糯米和绿豆放一些水,不是很多水,稍稍湿润就可以了,加一点碱和盐,再把糯米和绿豆均匀地拌在一起;把香菇洗干净,用滚水泡一下就把水倒掉;把板栗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拿出来,趁热的时候剥皮,板栗的皮最难剥,热的时候很容易剥皮,一下就剥好了;最后就把粽子叶和绳子放在锅里用水煮一下,把煮好的粽子叶洗干净。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等糯米和绿豆拌在一起放了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动手包粽子了。
包粽子前,我还在想,我还会包吗?要是忘记怎么包了就打电话问外婆吧。我拿了一张大的粽子叶,竖着放,再拿两张小的粽子叶,大的粽子叶放在下面,两张小的粽子叶就放在大的粽子叶的上面,排着左右两边,放三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猪肉,放香菇,放板栗,然后再放两勺糯米和绿豆,在上面放两片小的粽子叶,把下面的粽子叶包着里面的东西向中间折起来,上面的'粽子叶也像中间折起来,一定要把里面的东西都包在粽子叶里,不能漏出来,最后用绳子把粽子从头到尾一圈圈的扎起来,稍稍紧些,好了,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一阵惊喜,离开外婆那么多年,离开故乡那么久了,我竟然还记得年少是包过的粽子是怎样包的,几乎没有想,也没有思考,自然而然就包好了,也是是年少时的事总是让人难忘吧,也许是故乡的粽子特别好吃吧。
当冒着着热气飘散着粽叶清香的粽子摆在桌子上时,我好像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外婆的身边,儿时的记忆故乡的记忆又开始在脑海里出现。虽然我虽然离开故乡很多年,离开外婆那么多年,外婆包的故乡的粽子永远那么香。
端午节的散文 篇27
爷爷曾经教过私塾,他早早对我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和屈原的故事。那时我才几岁,虽然不能准确理解骚体诗的含义,却有几句刻在记忆深处:“路漫长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爷爷对端午节的准备工作,时间更长,长得要从“笋龅牙”的二月说起。家门口的长出春笋,刚露出尖尖角,没几天就拔得比房子还高,笋壳包裹不住春意,她抖落外衣,伸出优雅的枝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万人着迷,笋壳算是馈赠给粉丝们的外套。
我知道爷爷的爱好,用竹篮装起捡来的笋壳,把一个个卷着的筒状抚平,放到猪圈旁的屋檐下,用土砖头压着,等笋壳又平又干了,爷爷就会用笋壳编草鞋。爷爷编的笋壳草鞋防滑、平稳、舒适、耐穿,是端午节上山采草药的必备。
家乡有个美丽的传说:药王祖师每天上山采集灵药。端午节这天,祖师爷因过节多喝黄糖泡酒,到山上采药后,醉卧在山间的小路上,等山风吹他醒来时,采满的药篮已空空如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长满了他采的各种灵药。所以,每年端午节这天采的草药,药效最好。
端午节吃过早餐后,爷爷穿着笋壳草鞋,背着竹篮,手持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带着我去山上采药。山坡上、田埂上、小溪旁到处都是草药,一小会儿功夫,就满载而归。艾叶、荆芥、薄荷、紫苏,石菖蒲等等,都是爷爷的治病仙草。我把它们摆放在地上分类,然后用稻草扎成小捆,挂在屋檐下晒干,以备需要时用。
石菖蒲比较特别,它乳白色的茎一节节的,形状像竹子的根,只是型号不及竹根十分之一大小。茎上长出几根青绿色的长叶,叶上的脉络又是茎的白,像镶嵌玉丝条,颜色的反差很大,惹人喜欢。爷爷摘下石菖蒲的叶,扎成捆挂着晒干。把石菖蒲的茎,切成一段段小疙瘩,像一粒粒圆柱形玉石,然后用针线穿成一串串。红线穿的.石菖蒲项链、手链,带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小手上,煞是好看。据说这款石菖蒲项链能避瘴气、防疫痢、治暑湿。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在那贫困的年代,物资紧缺,长辈用这自然界的石菖蒲把爱穿连成串,化作守护神,围着孩子们。
端午节这天,经过这番侍弄,村里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美美地挂着各式各样的流苏,房檐下、窗户上、柱子上,都被青葱的绿色妆扮,像充满魔幻的童话世界。
【端午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散文(通用34篇)12-04
朱自清游记散文03-22
散文《布鞋》阅读答案02-21
朱自清的散文(精选17篇)05-10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03-10
关于散文的写作手法01-24
夏至散文(精选13篇)06-22
散文作文评语大全03-16
快乐端午节的端午节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