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作文

时间:2023-11-23 16:34:31 [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 我要投稿

黄河的作文优秀【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的作文优秀【4篇】

黄河的作文 篇1

  周末老师布置要做两张手抄报,一张关于泰山,一张关于黄河。按T说的:只要画两张画就行了,不用配文字。而我认为——既然是手抄报,那就是图文都要有的。我们母子争执不下,于是我电话问老师。其实在打电话前,我内心早就想找老师沟通了,因为我发现,最近T写作业,能少则少,能不写则不写,有偷工减料之嫌。

  电话打通,问过作业切到主题。老师说:正好我也想跟你沟通下,本来想下周做家访,你既然打过电话来了,我们就聊聊恩泽最近的表现吧。

  一通电话聊下来,才知道,T最近表现特别浮躁,而且课堂纪律也不如以前了。从期中考试结束后,一天比一天差。浮躁的`背后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掌握不扎实。最近测验分数都在九十几分徘徊,虽然这成绩并不是很差,但老师认为,以T的脑筋不应该如此。

  了解了情况,我开始反思。也许是期中考试的成绩让他有了骄傲,因此有了最近浮燥的表现。我平时的赞赏教育也许让他感觉到自己有些沉不住了,有些飘。跟T聊了聊,T表示知道了,以后踏实地学习。孩子的话,我信,但是他的自控力还是有些差啊,且学且看吧!

黄河的作文 篇2

  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犹如乳汁,养育了我们数以万计的人。黄河上的那道独特风景线——羊皮筏摆渡,使人好奇和顿生敬畏。

  黄河边的村民们,为了到河对岸永和赶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最简便和直接的方法就是划船到对岸去。由于当地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养羊,为此,他们就沿用或传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方式,亲手制作羊皮筏进行摆渡。

  人们宰羊时,先把羊头、羊蹄割下,而后将整张羊皮扒下来,并将羊皮风干待用。

  人们需要渡河时,就把羊皮拿出来,从羊腿处用嘴巴吹气,直到羊皮像气球一样鼓起来后,再把吹气口用绳子扎紧。一个羊皮筏,需要十多个这样的羊皮气球,把气球排列好,整齐地固定在木板上,这样一个羊皮筏就OK了。

  羊皮筏很轻,人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把它拖到河边。人们推着羊皮筏下河,而后乘上羊皮筏,前面的两个人划桨,不多时就能到到河对岸。乘坐羊皮筏,一般情况下很是平稳,能欣赏沿途的`风景,以及能与同路的人们拉家常。

  用羊皮筏摆渡,很是安全。因为,即便是一个或两个羊皮筏有轻微的漏气,也不会影响整个大局的。

  到了河对岸,人们下来后把羊皮筏拴牢,就到永和赶集去了。特别是槐花盛开时节,人们还会亲手去采摘,以及顺便捎带一些回来。因为,永和那边满山都是野生的槐树,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槐花很是香甜。

  羊皮筏摆渡,体现了黄河儿女的智慧,以及因地制宜。如若有机会,我一定会亲自体验其羊皮筏摆渡黄河的,因为这是原生态。你呢?

黄河的作文 篇3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

黄河的作文 篇4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我的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让我对她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感。渐渐地,我知道了黄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五千年来,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她积淀着文明印记和语言文化珍宝。随这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学历史。从历史中我知道了从旧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冲击的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

  从地理中,我知道了黄河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黄河以她英雄的体魄出现在亚洲的平原上。它是我国第二条长河,流经九个省市

  语文课本上,一次又一次的在我面前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黄河画卷。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气。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豁达无不使我心潮澎湃,胸怀坦荡。

  而现在呢?黄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遭受严重破坏。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的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

【黄河的作文】相关文章:

黄河作文12-05

黄河的作文05-08

黄河的作文06-26

黄河作文精选02-12

黄河作文(精选)09-07

黄河的作文(经典)09-11

黄河的作文(精选)10-23

黄河作文[精选]10-18

黄河的作文【经典】10-22

【经典】黄河的作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