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再过十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一想到快要吃到那些香香甜甜的粽子,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记得以前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咸的肉粽,甜的蜜枣粽,还有香香的花生粽和红豆粽。再看那粽子的外形,一个个小巧玲珑:“三角粽”、“斧头粽”、“猪爪粽”……真是千姿百态。粽子煮好了,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粽叶的香气,这时我会迫不及待地把每种口味的粽子都尝一遍。青青的粽叶,白白的糯米,夹着诱人的馅,真好吃呀!
每年端午节,妈妈还会给我买小香袋和红绿丝线扎在我的'手腕上,妈妈说那是保我平安的,还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原来生活中也有这么多学问呀!
真盼望端午节能早点到来!
端午节的作文 篇2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端午节的习俗
一年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见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想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爷爷把饭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来一个瓶子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个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节过去了,但它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而古老的节日——端午佳节。我喜欢这个节日,因为我特别喜欢吃粽子。
听爸爸说,端午佳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他因报国无门,在这天投江而死。老百姓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儿去咬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划着船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各地就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了。
在我的家乡,赛龙舟是组织不了的,但吃粽子的习俗是必不可少的`。那也是我的最爱,大人们围在桌子旁,七手八脚地包着粽子,而我站在旁边,一边看着她们裹粽子,一边听着老人讲故事,就像过年似的,非常开心。等到粽子下锅,不一会儿,厨房便弥漫着层层粽香,让人垂涎欲滴;熟了,便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一口咬下去,哇!那感觉没得说啦!
除了吃粽子,那天饭桌上还有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等菜,爸爸还要喝黄酒,爸爸说这叫“五黄”,因为端午佳节是五月天热的开始,蛇虫开始活跃,而传说中“五黄”可以驱邪解毒,所以端午佳节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求防疫祛病、驱毒、健康长寿的重大节日,有的地方还有佩香囊、挂钟馗像的习俗呢!
真想不到端午佳节有这么多的讲究!我喜欢这个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端午吃粽子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 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端午节的粽子品种繁多,在黔西南州最受欢迎的是肉粽、板栗粽、 火腿粽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节,如加入桂圆、蜜饯等甜口味的粽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端午节 吃粽子的由来,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在我州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一位药 王,因为民间说法五月是“毒月”,这位药王就将药材包裹在粽子里分发给群众们吃,人们吃了粽子后都一直平平安 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个端阳节的时候包上粽子,除了具有纪念意义,更是希望自己及家人都平平安安。
挂艾条和菖蒲。艾,又名家艾、艾蒿,它有一种奇特的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 草本植物,它也是一味中药,能提神醒脑、杀虫灭菌。每年端午节,黔西南州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头上挂上艾条和菖蒲 ,菖蒲可以驱魔祛鬼保平安,艾条则代表招百福,更可使身体健康,在安龙等地,尤其是妇女,在端午节这天都会随 身带上一两片艾叶,据说能僻邪驱瘴。
饮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黔西南州民间认为雄黄酒能让蛇 、蝎、蜈蚣等毒虫畏惧,于是在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让身体健康。
“游百病”。“游百病”是黔西南州端午节一种很特别的习俗,就是端午节当天人们总要到中草药市场逛一逛, 看看各种中草药,闻一闻满街的中草药味道,顺便带上一些菖蒲和艾叶回家挂在门口,据说这一闻就能驱除百病。
佩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每年的端午节,大人们就缝制一些小动物挂在孩童的胸前,以祈求驱邪避灾。在香囊中有的塞入艾叶,有的 撒上一点雄黄,以避除秽恶之气,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端午节的作文 篇5
又是一年端午到,其中滋味君可晓?实际上,端午不仅仅飘着粽子的清香,还有许多其他的味道,比如……
亭亭玉立,素衣清颜。在一群不起眼的草丛中出类拔萃,赫然立于陌上。她被远古的神农氏带离了草丛,培之育之,并学会了采日月之精华,撷天地之灵气,练就了一身百毒不侵的功夫。后悬壶济世,叩开千家万户的门扉,记住太阳的嘱托,捎上月亮的问候,将天之无私、地之仁厚奉献给了人间。
分明是一把绿色的宝剑,浑身发出寒光,在溪沟边、池塘旁。这枚漂亮的绿剑为神农氏所相中,送给艾,成了艾的心爱之物。艾和菖蒲,就再也没有分开过。艾宛如一位女侠,菖蒲便成了女侠身边的佩剑。从此,艾,仗剑走天涯,斩妖除魔。这一黄金搭档让端午节多了一些侠的味道。
于是,寻常百姓家,每到农历五月初五,门悬艾草菖蒲,祛毒驱邪,来守护人们的健康。于是,江淮人家也有了“端午不戴艾,死在大门外”的民谣。端午的味道中,有一种就是艾草、菖蒲草散发出来的青草味。
粽子,曾经是南方特有的粽叶加糯米蒸出来的食物。据说粽子是楚人用来祭奠屈原屈大夫的,但总被江中蛟龙偷食了,于是屈原显灵教人用粽叶包裹,用五色丝线裹粽,由于蛟龙害怕这两样东西,也就不敢来偷食了。粽子就这样从楚国走出,走向全国,从最初是屈原的.祭品,成了时下的寻常食品。
时下,国人们过端午节,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好像少了粽子,国人就少了一种心灵的寄托,少了一种精神的传承。仿佛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吃透”屈原的忠贞爱国的精神,只有吃了粽子,才能在国人的心中烙下中国印。于是,端午便有了一缕清清的粽子香,一种浓浓的爱国情。
端午,总能听到隐隐的鼓点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远方的某地一定又在进行龙舟竞渡了。龙舟竞渡不单是为了救起投江的诗人而留下的遗俗,还是国人们龙崇拜的遗风。端午,也就成了一个龙的节日。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一代代用这种“众人划桨”方式纪念先祖,不忘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传统。
中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不管是抗洪抢险还是抗旱保苗,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龙就是集体的化身。君不见,龙有“九似”之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九似”拼成一物,犹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的“一条龙”就能够“见首不见尾”,呼风唤雨,保收旱涝。于是,端午,便多了一种从龙舟竞渡中释放出来的男人的汗腥味、集体意识浓郁的中国味。
端午时节,鼓点咚咚,红旗高举,男人们热血澎湃,争先恐后,“衔得锦标第一归”。小女子也不甘寂寞,择一草木葳蕤之处,树荫之下,斗起草来,虽然没有龙舟竞渡之激烈,却也不失为一种益智类小游戏。端午节被小姑娘斗草斗出了一种女人味、童趣横生的生活味。红楼梦中就有一段小螺和香菱等女孩精彩可爱的斗草游戏。斗草是女孩们的游戏,斗草斗出来的是生活的轻松、心情的闲逸。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我,缀一身绿叶,带一树柔枝──汨罗江旁的一棵垂柳。
平日,我只能在滔滔江水里寻觅自己的倒影,或轻轻舞动缀满绿叶的柔肢,从来都只是一人目睹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可那一日,不一样。
他,一袭白衣,不染纤尘,仿佛人间的仙子,伫立在江畔,目光幽幽,长叹欷歔。他累了,斜倚着我,双目微阖,苍白的脸上布满了忧伤、愤恨。他,一直这样倚靠着,沉默着,直到日将落。他,终于睁开双目,长吟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缓缓走去——
他的身影,逐渐隐没。我收回目光,转向被天边的晚霞染红了的大块红绸缎似的汨罗江,坠入深思:这不是怀着一腔豪情与报负,走进楚廷的三闾大夫吗?怎么,那满庭正艳的雍容牡丹,挤占了他的一席之地?好一个爱国情炽的屈子。
第二天,柔和的阳光暖暖的照着,那一抹白色身影,又出现了。
清秀的面容虽然挂着疲惫,但精神似乎要好得多,他边吟边写,刚劲有力的篆体盖满了竹简,我从中清楚看到了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清。"呵,好一个坚持真理、献身于理想的屈子!
月光洒满了汨罗江畔,在平如明镜的江面上汇集成一个大大的玉盘。
他已经走了好久,我的耳畔却仍然回响着他反复吟叹的那两句诗"宁溘死以流之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怎么,楚庭那高大的朝堂,已容不下他这霁月光风的才情与品性?——好一个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屈子啊!
之后,我便从朦胧的晨曦开始等候他,他也每日都携着笔墨,面南而坐,时吟时写。而我,一低头便能看见被恣肆的篆书覆盖了的那一卷卷竹简,每当红霞隐去,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便会在汨罗江畔咀嚼屈子的灵魂之歌——
我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可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我再一次见到了他:什么也没有带,依然一身白衣,久久伫立,澄澈的双眸一直望向南方——
晌午,他回去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仅仅听到了一句话:"民生各所乐兮,余独修好以为常。"好一个洁身自好的屈子啊!
月色满江时,他又来了,眉目之中又多了几分憔悴。一错眼,他便如一只白蝶,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向江心的那轮明月飞去。
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着他那如雪的衣袖在水中慢慢隐去,直到最后那一抹身影完全和江心的那轮明月融合为一体,飞溅的水花一时间溅满了整个江面,耳畔隐约传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皎洁的明月啊,你看到了吗,这是一个多么刚正不阿的屈子啊!
一直寂寞的江边,突然多了很多的人,划着小船,在江上不停逡巡,是在寻找什么?不停地丢撒粽子,是为了祭奠什么?那高挂的菖蒲、满地的'雄黄酒,是为了那长眠江中的屈子吗?唉!你,一身磊落,绝代风华,照亮了整个天下,却照不进楚王的心间!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汨罗江畔都是这么热闹,说是为了纪念你。虽然人们都在说你的风采从未散去,可是有谁能知晓你的泪落满襟,感慨欷歔?又谁能真正感受你那永不可磨灭的憾恨,抑或是心中百转千回的柔情?
卷卷史书,你名垂万古;而在我的眼中,你永远是那一个猝及不妨落入我的视线,使我终生难忘的屈子。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快乐端午节的端午节作文01-07
关于端午节过端午节的作文1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7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2
端午节作文10-24
端午节的作文05-27
端午节作文05-26
端午节的作文11-14
端午节的作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