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作文

时间:2024-01-02 10:37:03 外婆 我要投稿

外婆的作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婆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婆的作文通用(6篇)

外婆的作文 篇1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篱笆墙下蝴蝶飞,外婆菜园又逢春。“阴阴径底忽抽叶,莫莫篱边豆结花”。啊!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每到春天,外婆家的菜园里各种幼苗争相蓄势,韭菜露出尖尖的头,菠菜伸展嫩嫩的叶,香菜作出妩媚的笑,蒜苗拿出锋利的矛,我的外婆呢,一定是在地里精心呵护她的菜苗。外婆虽已两鬓斑白,却仍辛勤劳作,从不停止。“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她除草,浇水,施肥,疏苗,忙得一刻不闲。春寒料峭,外婆急匆匆用塑料薄膜苫蔽幼苗;春雨飘来,外婆又利索索地揭开薄膜让菜苗迎接春光。每次看到忙碌的外婆,我都感慨,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今年外婆的菜园又是一个大丰收。

  外婆的菜园不大,种在屋旁荒弃的庄基地上。勤劳的外婆是个庄稼人,虽然四周都已经开发,高楼林立,家里已无地可种,但她总改不了喜欢耕种的农人本色,还要用心经营她的菜地,即使是炎热的夏季,她也一丝不肯马虎,不断地为菜地浇水,支棚,除草。看,黄瓜顶着小黄花浑身带着嫩刺长的长长的,韭菜已经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割了几茬,茄子鼓着紫色的笑脸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奇妙的.地方,西红柿有大有小,大的反而没有小的甜,小的如玛瑙,好吃又好看,个个都像红色的灯笼,挂满藤架。

  从夏天到秋天,外婆的果园从不清闲,摘了这个那个又长大,各种蔬菜出场谢幕忙活不断,这么多的蔬菜外婆却吃不了多少。她经常给我妈妈和大姨摘菜,每次都是摘洗干净打电话让我们去取,把留下的菜再送给村里人。谁家做饭急需要青辣子,茄子,黄瓜,秋葵……都可以随时到外婆的菜园去摘。她也总是热情地吆喝着大家来摘菜,每天下午,菜园周围都站着一群奶奶和阿姨,手里拿着菜大声的笑着说着,我也总是被这热闹的场面感动着,为我有这么勤劳热情的外婆而自豪。

  外婆还会腌咸菜,冬天,她会把多余的菜进行腌制。菜腌好以后,她就捞一些切得细碎,用油泼好,送给我们。我觉得,她的菜园就是大家服务的。

  外婆是勤劳的,热情的,更是无私的。我爱外婆的菜园,更爱我的外婆。

外婆的作文 篇2

  见过有人恨爹恨妈恨社会恨班主任恨初恋,但恨外婆的似乎没有。大概慈母大人的慈母大人,其慈善度等于慈母大人的平方,又不像爷爷奶奶有培养孙子安邦定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欲望,因此我周遭的朋友连我在内,都跟外婆比较亲。不止中国,全世界电影里某些反社会反人类的“机关枪”男人,一般回忆往事时也都酷酷地来一句:“我外婆当年……”

  美剧里偏居家一点儿的剧情,都会涉及饮食,常见的某甜饼、某奶酪、某甜酒的配方,大半出自外婆家传。我问朋友们最怀念外婆什么,十之七八都两眼发直,垂涎三尺。可见这点也是中西皆然——经典的外婆形象,总和饮食相关。

  外婆们做的菜,比较容易分辨。比如,你在人家做客,见一道菜大众家常,多半是小姑娘自己初学羹汤的试验品;如果满桌菜风骨倜傥、风味豪爽,那多半是手艺好的爸爸或妈妈露了一手。色调最温润、味道最淡、成色最厚的一般就是外婆菜。

  外婆们下厨,好比积年高手老江湖出战,已经过了跟你斗剑论掌飞沙走石的境界,讲究的是拈花一笑举重若轻。外婆们大多笃信天然,鄙视各类现成的调味品,比如味精之类。反正老人家有的是时间,炖一锅汤可以香气氤氲之间坐等那味道丝丝支离出来。外婆们做菜很少给你大荤大油,荤少素多,疏疏朗朗地端来,尝不出味精来,盐也淡的若有若无。但信手放的花椒、被利用完的八角,星星点点,就又把味道衬起来了。外婆们若做味道醇厚的菜,往往做得极浓郁。比如,爸爸妈妈们的红烧肉时常劲健耐嚼、香气犀利,外婆们的红烧肉或是红烧蹄一般都一触即融、入口便化,味道厚实得就像欣赏上了年纪的艺人演话剧,一个字一个字像两只脚踩实在地上,踏实、地道。

  外婆们吃东西都细心,于是带点雍容的挑剔,好比贾府太君看个戏就批评上了才子佳人。你带外婆们出去下馆子,她们高兴之余,都会对某些菜客客气气地挑肥拣瘦一番。到了最后,隐隐约约透出主旨,就是觉得钱花多了,菜吃少了,菜价还大大不值。有朋友跟我抱怨说,某些姑娘吃饭吃菜,讲究的是食材的价格,以后好漫不经心地和闺密们说,当年某哥哥如何驼峰熊掌,翠釜玉盘,姐姐照样没理他。能做饭的外婆则大大不同,她们吃馆菜,通常有点化学家的执拗劲儿,恨不能一笔一画列个配方单子出来。豪奢型的大菜外婆们普遍兴趣不大,但简单家常的偏门菜,外婆们通常一吃就会,过两天摆给你看,等你夸一句“比外面馆子里还好吃”,就泄露天机般告诉你,外面卖多少钱,家里做如何省钱,最后感叹两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类的话。

  我外婆生前,省起钱来就不遗余力,边角料从来都舍不得扔,真有点“但有一技之长者,莫不为国所用”的意思。每次在我家吃饭,外婆看着我妈扔掉的边角料都叹息几声。我小时候总觉得外婆抠门,后来才知道,她老人家是到了所谓“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境界。比如20世纪80年代,故乡吃鱼头、鸡爪者少,全家族对外婆的鱼头汤或焖鸡爪不以为然,只有我爸常出差去广东,回来称赞说外婆的鸡爪非常地道。舌头是会成长的,等我后来离家独居学做菜,才体会到外婆当初是何等寂寞的高手。

  外婆们通常都用不惯现代厨房。我外婆每次炖鸡都会像白发宫女说前朝般的念叨各种瓦罐,有两个朋友的外婆都坚决抵制打蛋器,宁愿自己用一双筷子打得风生水起。所以,我外婆没来得及学会现在女孩子用以勾引男朋友的西式甜点,但是,用着上古器械,她还是能手到擒来做出许多美食。我上中学时每周去外婆家玩,外婆每次接了电话,都摊面饼给我吃。那面饼无馅无料,略撒一点白糖而已,烙出来略带焦的酥香、摊出来的软滑以及那柔韧的筋道,真是举重若轻。我外婆另有一道盐水花生,一道过年时的红烧蹄,简直是天下无双。我当年问她如何把花生弄得恁脆、蹄膀收拾得恁烂,她都说不出所以然,也没加什么特殊的料。今年夏天出远门,吃了一位朋友的外婆做的粉丝鸡杂,惊为天人。絮絮问她粉丝怎么收拾得滑不腻口又酥软,钵里无油少盐怎么让鸡杂腥腻全去口感香脆,那位外婆也是一副“本该如此”的慈祥表情,说不出个所以然。大概外婆们个个都通了“道”,类似于庖丁解牛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只是少一个庄子代她们总结出游刃有余的至理名言吧。

  来生我们还做一家人

  我是9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带着弟弟来到这个家的:三间土屋、一个小院,他是这个家惟一的主人,老实而憨厚。当我们娘儿仨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搓着大手,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1

  初次见面,他一个劲儿地往我和弟弟的兜里塞地里刚摘下来的花生,母亲推了我和弟弟一把,说:“喊爸爸。”“爸爸。”5岁的弟弟脆生生地喊了他一声,他立刻激动地连连答应。我抿了抿嘴,始终没有叫出声来。

  屋虽破、家虽旧,好歹我们有了一个家。要不,我和弟弟就得跟着母亲四处乞讨。家里除了耕地的牲口,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饭桌上一下子添了三双筷子,家里的日子经常入不敷出。他从来没有在母亲和我们姐弟俩面前叫过一声苦,也从未埋怨过什么,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模样。

  他和母亲情投意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他省吃俭用,让我和弟弟吃饱穿暖,饭桌上他和母亲经常因为我和弟弟吃剩下的一个鸡蛋推来让去。对于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那几亩庄稼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的,何况家里还有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我已经过了上学的年龄,他说服母亲,坚持把我送到了学校。没几年的工夫,弟弟也上学了。家里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光学杂费就够他发愁的。农忙时,他在田间地头没日没夜地忙活;农闲时,他跟着建筑队出门做小工来补贴家用。每次他回来,总会带回一些花花绿绿的糖果给我和弟弟。我已经懂事了,不再和弟弟争抢。弟弟是骑在他的脖子上长大的,他趴在地上给弟弟当大马骑,他把弟弟举过头顶去摸天花板,他背着弟弟去乡里看电影……弟弟和他感情很好,父子的缘分仿佛与生俱来,没有人看得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三间土屋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他的知冷知热也融化了母亲心里的坚冰,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

  然而3年后,母亲病逝了,撇下了我们仨。我和弟弟在母亲的坟前哭得死去活来,他把我们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个铁打的汉子脸上有冰凉的液体落在了我和弟弟的脸上。家里的气氛一下子沉闷了,看得出他比我们还伤心,夜半醒来的时候,我经常看到他在微弱的油灯下抚摩母亲的照片。

  日子还得过下去,家的重担从此全部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依旧早出晚归地忙活,忙完了地里忙家里,既当爹又当妈。没妈的孩子早当家,我不但继承了母亲的脾气,还继承了母亲理家的能力。母亲去了,我要和他一起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我坚持不再上学,我学会了蒸馒头,学会了做饭炒菜,学会了缝被子缝衣服。弟弟毕竟小我几岁,他很快便从阴影中走出来,又开始活蹦乱跳。在弟弟的感染下,家里恢复了往昔的欢声笑语,我们似乎淡忘了母亲的去世。在他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我和弟弟一天天长大了。

  3

  弟弟读初二那年,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个陌生的客人,和他在另一间屋里嘀咕了半天。送他们走的时候,他的脸色很难看。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向我和弟弟道出了原委。原来那两个人是从东北过来的,是生父派来的人。生父再婚后,女方不能生育,抱养了一个女孩儿。这次他们费尽周折、四处打听,赶来鲁西北这个穷山村,就是想要回弟弟。

  我们一家三口商量了整整一个晚上,也没商量出个结果。弟弟主张让我到生父那边。弟弟说,女孩子在农村没有什么出路,好歹生父那边在县城,又是干部家庭,给我安排个出路没问题。他问弟弟:“你把姐姐安排好了,你自己呢?”弟弟说:“我是男孩儿,读完了初中还要考高中、考大学呢。就算考不上,我也能出去打工或参军,比姐姐的出路多。”

  这一晚上,数我的话最少。尽管弟弟说得痛快,可我知道弟弟是舍不得他,我们都舍不得他,舍不得这个家。那晚,我彻夜难眠,在这个命运攸关的时刻,在这个改变命运的机遇面前,我第一次失眠了。同样辗转反侧的还有他,半夜里,我听见他起来了好几次。

  第二天、第三天,那两个客人又来了,他们和他的谈判一直没有结果。生父要的是能够传宗接代、继承家业的儿子,而不是我这个女儿。从内心里来说,我们一家三口都不想分开,这些年,我们仨相依为命,少了哪一个这个家都不再是家,不管是死是活,我们都要在一起。可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农村还很落后,对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孩子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出路,我已经快被逼疯了。

  最终的结果是,生父同意我们姐弟俩一起回东北,少一个都不行。也许是休学后在家里待着太憋屈,“英雄无用武之地”太久,我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弟弟却死活不同意,不肯去东北,他舍不得他的老师、他的同学,更舍不得养父。

  弟弟是被那两个说客抱上车的,一路上,弟弟一直哭一直喊。他在门口看着我们上车,泪水四溢,十多年了,他亲手养大的一双儿女就这样被活生生地带走了。我的心里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酸楚。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才蓦然发现,他已经在我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4

  刚到东北的第一年,弟弟自己扒火车偷偷跑回山东3次,闹得生父家里鸡犬不宁。也许到了此时,生父和继母才意识到,我和弟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我们不会受人摆布,我们知道谁对我们好,谁对我们有恩。只有这个时候,生父才会觉出我的重要性,弟弟离家出走,除了我,没有人能劝回来。

  永别了,睡美人

  作为世界上昏迷时间最长的病人,埃德瓦达·欧贝拉在一张木质单人床上睡了42年。

  和童话中睡美人的故事不同,没有整个宫殿的仆人、小狗和鸽子陪伴她睡去;只有欧贝拉的家人,为了实现对她的承诺,在这数十年中坚守着她。

  这份不离不弃的承诺始于1970年1月3日。那一天,本来是欧贝拉父母结婚22周年纪念日。但清晨的时候,不满17岁的欧贝拉在身体剧烈的颤抖和疼痛中惊醒。这个美国迈阿密的女孩,一年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定期服用口服降血糖药物。

  尽管家人以最快的速度将她送去医院抢救,但为时已晚。她在呕吐出降糖药后,陷入了昏迷,被医生宣布为植物人。

  在意识即将模糊的时候,欧贝拉努力握住母亲凯伊的手,用颤抖地声音恳求道:“答应我别离开我好吗,妈妈?”

  “当然,宝贝,我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咱们一言为定。”母亲作出了一生的承诺。

  从此以后,凯伊全身心照顾睡美人女儿。为了防止女儿生褥疮,每隔两个小时,她就要给欧贝拉翻身。除此之外,她用导管给昏迷中的欧贝拉喂食,定期注射胰岛素。一天24小时,凯伊一次性睡眠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几乎每一次都是刚刚睡着就要马上起来。

  童话中的睡美人公主,沉睡了一千年之后,醒来依然是15岁的模样。而现实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欧贝拉的眼角和额头慢慢出现了细纹。因为长期卧床,她的身体开始发胖。为欧贝拉翻身变得越来越辛苦,凯伊却依然每天重复着这些枯燥而辛苦的动作。

  每次为女儿翻身,她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搅了女儿的美梦。可同时又急切地希望欧贝拉能够醒来,所以她还为女儿读书、弹琴和聊天儿。虽然自说自话,她却乐此不疲。有时欧贝拉也会睁开眼睛,望着母亲,似乎在倾听,又仿佛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从1970年到20xx年,这38年间的每一天,凯伊都是这样度过的,直至20xx年3月去世。

  在女儿昏迷的第七年,丈夫逝世,凯伊的家中逐渐债台高筑。截至20xx年的时候,为照顾女儿,她已经欠下了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0万元)的债务。即便如此,她依然坚守着承诺。每年的3月27日,她会邀请朋友为女儿举办生日晚会。

  她总说:“能够照顾欧贝拉是我的福气,而不是负担。”

  在她去世之后,欧贝拉的妹妹科琳辞去了驯马师的工作,接替了母亲。科琳表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姐,在她昏迷后,她教会了我以前所没有的耐心,教会了我要无条件地付出爱,使我在一夜之间长大了。”

  这一家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有人自发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名为“欧贝拉的故事”的网站,上面有欧贝拉家人的近况和募捐的联系方式;一名日本音乐人专门为欧贝拉谱写了一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在网站上循环播放;作家戴尔还据此写下名为《说好的承诺》一书,记录“无条件的母爱”有多么伟大。

  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专程登门拜访。为了不打扰她们的生活,更多的时候,人们只是静静地走进敞开的院子,站在这座刷着浅粉色油漆的小房子的门廊下,默默地留下祝福和礼物。在欧贝拉52岁生日的时候,人们在她家面积不大的院子里放飞五颜六色的气球,以此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

  20xx年11月21日,科琳像往常一样,替欧贝拉翻身、洗澡、刷牙、涂上凡士林唇膏。她告诉姐姐自己要去喝一杯咖啡,很快就会回来。欧贝拉对她报以最大的笑容,并眨了眨眼作为回应,随后,闭上了眼睛,似乎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科琳回来后发现姐姐已经永远地沉睡了。“我想,母亲在对她说:‘来吧,我们一起走吧。’”

  一位自由撰稿人在博客中写道:“虽然欧贝拉的世界非常简单,她无需为尼克松下台感到失望,无需为‘9·11’事件感到恐慌,但她所失去的不完美的世界正是生活的精彩之处,她让我珍惜这不甚完美的人生。”

  母亲这样老去

  母亲打来电话,说给我做了两双单布鞋,正适合这时候的天气穿,问我在外的具体地址是什么,准备寄过来。

  我告诉她,城里有卖,而且不贵,让她不要寄来了,下次回家再拿。何况邮局在邻镇,很远,母亲又不识字,填个单子都要请人帮忙。

  母亲听了,仍不依不饶,唠唠叨叨地讲上次回家我说运动鞋穿着脚气好重,想换一换小时候的布鞋穿。听到这里,我犯然想起曾与母亲聊天时不经意说过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母亲竟记在了心上,并且还特地做了两双。

  电话那头,母亲有些怯怯:“已经好多年没做布鞋了,不知做得合不合脚?昨晚才赶好的,就是想你尽快能穿上。”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堵得慌,陡然难过起来:“您不识字,我怎么把地址给您啊?”

  这时,电话那头传来苍老的人男人声音:“小汪啊,我是你张爷爷,你妈把我请来记你的地址。赶快报吧。”张爷爷曾是村里的书记,识得字,可他家离我家有3里路。我能想象到,母亲是怎样一针一线地用布一层一层纳着鞋底,在好几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就着灯光穿针引线,跑3里路送上几个土鸡蛋,请人来记我的地址。然后赶到邻镇,好言好语地让邮局工作人员帮忙写个地址,邮寄给在外的儿子。

  我的喉咙开始哽咽,眼睛有些湿润,对着电话筒,我大声地说:“妈,明天就寄来吧,我正等着穿呢!”

  记得上次回家,住在城里的外甥女要吃家乡的阴米(把糯米蒸软晒干炒熟)。家里已经好些年没有弄了。那天傍晚,我陪母亲出门,挨家挨户地借糯米,走了大半个村子都没有。我劝母亲不要再借了,不就是小孩要吃嘛,随便打发一下就行,但是母亲十分固执,非要借到不可。到了晚上9点多,我们才在村尾的一家借到半升。一回到家,母亲便急忙跑到厨房生火。我劝母亲明天再弄,可矮小的母亲却仍旧独自生火,围转灶台拿着铁铲不停地炒。站在灶台旁,高出母亲一大截的我,清晰地看到母亲的额上沟壑纵横,一丛白发凸显头顶。不到50岁的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放佛顷刻就老去了。

  其实,我们的岁月里,都有这样一人个——不辞辛苦,不嫌麻烦,任劳任怨,用自己的根根白发,条条皱纹换取我们的茁壮成长。当我们学会感恩,蓦然回望之时,她却早已躲在时光背后悄然老去。这个人就是母亲。

  父亲的敲墙声

  晚上10点,隔壁又传来了父亲的敲墙声,错落有致的敲声声在静谧地夜里显得格外动听,墙的另一边,儿子听着这熟悉的声音,脸上出现了一抹会心的微笑。

  一旁的儿媳妇不乐意地说:“又傻笑了,在我跟儿子面前,从来没见你这么高兴过。”

  儿子连忙把手指放在唇边:“嘘,小声点。”

  父亲的敲击声一直持续了大约5分钟,正是一首歌的时间,儿子敲在床上静静听着,一直敲击声停止,儿子才轻轻伸出手指,在墙壁上轻轻敲了几下,作为回应,隔壁又传来两下敲击声,然后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20年来,相似的情景已经无数次上演,这已成为父子俩的必修课。母亲去世,儿子娶妻,孙子出生,都没有阻止过父子俩的约定。

  儿子的童年并不美好,3岁时,儿子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他常常跟着收音机中的音乐起舞,小小的手指随着音乐节拍敲打不停。有一天,一位音乐老师偶尔见到了正在家门口敲打节拍的儿子,一时惊为天人,他对母亲说,儿子的潜质惊人,如果可以,他愿意教儿子弹钢琴。但是,当音乐老师走入儿子的家门,看到徒有四壁的家和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父亲时,却不发一言静悄悄地离开了。

  相似的情景还曾不止一次重现过,儿子的音乐天赋没有被发掘出来,但父亲却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让母亲买来大量音乐书,开始自学起音乐知识,他还常常跟儿子探讨音乐,但是,渐渐懂事的儿子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对音乐的热爱,他甚至一见到父亲谈论音乐就立刻转身而出,回到自己的小屋一呆就是一天。

  家境的贫穷让儿子小小年纪便对人生有了清醒的认识,7岁时,他曾经悄悄跑到一家乐器店,在一架洁白的钢琴前呆立了许多,那钢琴真漂亮啊,如果把它搬到家里,自己一定会弹奏出无比动听的音乐,但是,他却知道钢琴标签上那个天文数字是自己家无法承受的,母亲没日没夜的辛劳也只能勉强维持家中的温饱而已,他根本没有资格拥有这个高贵的梦想。这时,他不由自主地有些恨父亲,父亲明明知道自己学不起音乐,还总在他面前谈论音乐,这真的不可原谅,希望父亲早一些停止这无聊的举动吧。

  令儿子失望的是,父亲似乎真的迷上了音乐,儿子一回家,父亲就会自顾自地说个不停,说到高兴处,他还会用他那修长干瘦的手指在墙壁上敲击不停,那声音零散空洞,听到儿子耳中更是变得刺耳而充满嘲讽。

  儿子渐渐长大了,他习惯了父亲的无所事事和痴迷音乐,虽然父亲敲墙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有时甚至会抑扬顿挫地敲上半个钟头,但儿子仍然提不起半点兴趣,但是母亲喜欢上了这种声音,听到父亲有节奏的敲击声,母亲的脸上便会露出笑容,那笑容在母亲皱纹密布的脸上绽开,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父亲注意到了儿子的反感,他眼中常常会闪过一抹伤感,更让他担忧的是,随着年纪长大,儿子变得沉默而敏感,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那怎么办呢?父亲若有所思。

  儿子16岁生日那天,父亲用手指给他敲了一曲《生日快乐》,看到儿子的脸色略有缓和,父亲小心翼翼地说:“孩子,我想跟你约定一件事。”

  “什么事?”儿子有些不耐烦地问。

  “每天晚上睡觉前,爸爸会在墙上给你敲一支曲子,你如果听了,就敲敲墙回应一下。好吗?”

  儿子下意识地想拒绝,但看到父亲一脸的紧张和母亲一脸的祈求,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答应了,但他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父亲除了晚上敲一支曲子,其它时间就不要再谈论音乐或是敲打墙壁了。

  从此后,父亲一直忠实履行着这个约定。在夜深人静时,父亲的敲打声总是会准时传来,起初时,儿子仍然会焦燥不安,但渐渐地,一切都发了生了改变。

  夜深时,听着父亲有节奏的敲墙声,儿子的心境竟然渐渐平和下来,那敲打声让寂静的午夜具有某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它似乎把暗夜中隐藏的真实逐一显现了出来,让儿子有了面对内心的勇气和力量,他渐渐陶醉其中,想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他想起童年时自己坐在父亲肩间开心地笑着,他想起父亲健壮的手臂是那么温暖而安全,想起躺在床上的父亲在午夜里悄悄落泪,众多往事纷然沓至,让他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一直被忽视的.父亲,突然,他的心犯然颤动了一下,他想起了如今正在隔壁用心敲打墙壁的父亲,紧接着,这种颤动剧烈起来,终于,儿子心灵最深处那处最柔软的所在被触动了。在简单的敲击声中,他听到了许多东西,有倾诉,有痛苦,有坚强,还有一颗父亲博大而脆弱的心。

  儿子18岁的时候,积劳成痴的母亲去世了。弥留之际,她拉着儿子的手说:“别怪你爹,他心里比谁都苦,但是,他答应过娘,不能走在我前面,现在,我要你答应我,让你爹好好活下去。”

  母亲走后,儿子哭着把父亲从床上背起,把她背到母亲坟前,父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那一刻,他终于能够正视自己的父亲了。虽然,父亲在他3岁时就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双腿,但父亲对他的爱却从未有过一丝残缺,想起心如死灰的父亲强装笑颜与他谈论音乐和敲击墙壁,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他知道,那是父亲在用自己的痛苦为他带来生活的希望。

  以后的日子里,他习惯了每个夜晚听隔壁父亲的敲墙声,后来,听众里多了他的妻子和儿子。

  儿子曾经问过他,爷爷为什么要敲墙呢?他回答,那是爷爷和爸爸的约宝,爸爸是在用墙弹奏音乐呢,你听,爷爷弹得多好听啊,比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都好听,因为,爷爷是在用心弹,弹的是一首叫作爱的曲子。

  一封没有地址的信

  我家的圣诞树上挂着一只空白的信封,上面既没有收信人的地址,也没有寄件人的签名。它挂在那里已经10多年了。

  这件事应从我丈夫迈克讨厌圣诞节说起。其实他并不是讨厌圣诞节本身,而是他认为圣诞节被过度商业化了。人们尽情地花钱,疯狂地买礼物,把其他事都抛到了一边。由于丈夫有这种感受,所以有一年圣诞节,我决定打破传统,为他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

  那年我们的儿子凯文12岁。在圣诞节前夕,他的学校组织了一场非正式摔跤比赛,对手是当地教会资助的一支队伍,其成员大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们一家人都来到赛场观看比赛,看到对方选手穿着破旧的运动鞋,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儿子及他的队友,他们身穿金蓝相间的制服,脚上是崭新的摔跤鞋,显得格外耀眼。

  比赛开始了,我发现对方选手没有戴专用头盔,只用一顶薄薄的帽子保护着耳朵。毫无疑问,我儿子的队伍以绝对优势获胜,并取得了所有级别的冠军。坐在我旁边的丈夫叹气道:“我真希望他们当中有人会赢。其实他们的一些选手很有潜力,但就这样输掉了比赛,等于输掉了他们的信心。”迈克曾带过小型的橄榄球队、棒球队和曲棍球队,所以对孩子非常了解。而我的灵感也由此产生。

  当天下午,我购买了一些摔跤专用的头盔和鞋子,并以匿名的方式送给了本市的教会。

  在那个圣诞节的夜里,我把一只信封挂在圣诞树上,里面写着我做的那件事,并告诉迈克,这是我送给他的圣诞礼物。迈克开心地笑了,他的笑容为圣诞节增添了光彩。

  以后每年的圣诞节,我都继续着这个传统。我曾送给弱智儿童一套曲棍球装备,也曾送给一对老年兄弟一张支票,因为他们的房子在圣诞节前一周被大火烧毁了。

  在我们家,拆信是圣诞节的重要活动。圣诞节的早晨,那封信总是我们最后拆开的礼物。孩子们站在一旁,睁着大大的眼睛,满怀希望地看着父亲从圣诞树上取下信封,然后拆开,一起阅读里面的内容。一年又一年,孩子们慢慢长大,但挂在圣诞树上的那只信封从未失去它的吸引力。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迈克,他因患癌症而去世。圣诞节如期而至,我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但在平安夜,我仍把一只信封挂在圣诞树上。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有三四只信封挂在圣诞树上。这些信是孩子们挂上去的,他们把自己做的善事写在信里,献给他们的父亲。

  这个传统还在延续,并且会被我们的子孙后代传得更远。到时,他们也一样会睁着大大的眼睛,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们的父亲从树上取下信封。

外婆的作文 篇3

  房子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乡村的房子大家不是很熟。我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乡村房子的故事。

  我外婆家是四川农村。房子的房顶是用小青瓦做的,小青瓦是用泥做的,它的做法是:把泥巴倒进一个模具里面,等泥干了以后再放进瓦炉里烧三天三夜就好了,瓦不透光,那瓦房里为什么有光呢?因为还有一片像塑料做的光瓦,光是从那里出来的`,有趣的是,当太阳光从光瓦穿过,照进房子时你可以看到空气中细小的尘埃。

  外婆家还养了一条大狼狗,这条狗很大,是我见过的狗中最大的。每天,晚上外婆都要把狗放出来,有一次早上,我起来后发现那条大狼狗就在房子里,狼狗一见我就大叫起来,把在睡觉的人都叫起来了。大狼狗真聪明,还可以当闹钟呢,还有一次我起来以后看见狗在往上跳,想吃挂在门廊上的一块肉,我又发现外婆在一边,,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去问外婆,外婆说是教大狼狗跳高。

  我爱外婆家的老房子。

外婆的作文 篇4

  “晚风轻拂澎湖湾,海浪逐沙滩……夜深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

  ——题记

  前日收拾衣柜,不经意间却看到了柜角的衣袄,想到灯下外婆为我一针一线缝制棉袄的情景,我才突然想起,外婆,已经离我远去好久好久……

  有一个秋雨飘飘的日子,我回到了家乡,跪在外婆的坟墓前,心中只有忏悔,外婆,你在那还好吗?

  从小,外婆就十分疼爱我,小时候我怕冷,外婆就经常在灯下,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制棉袄,仿佛那一针一线都倾满了外婆的爱。冬天,穿上这“温暖”牌的棉袄,我总爱依偎在外婆身上,亲昵地叫着外婆,此时外婆的脸上淡淡的微笑像一股温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暖暖的。

  渐渐的,我逐渐长大,去探望外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外婆却还是每年都会为我缝制棉袄,似乎总是担心外面买的不够御寒,而我却越来越讨厌这手制棉袄,总认为穿上它很没面子,甚至对它不屑一顾,只有每年冬天时去探望外婆才会穿上,外婆看了乐呵呵地笑着,笑中却包含了太多对我的关心和爱……

  直到有一年,因为临近期末考试,我由于学业匆忙,没有去探望外婆,外婆自己乘车到来,又为我送来了新缝制的棉袄,看着外婆手中花花绿绿的,我强笑者接了过来,走回屋里就向妈妈抱怨道:“外婆也真是的,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自己缝棉袄,花花绿绿的难看死了……”走出屋里却看到外婆一声不发的坐在沙发上,好像特别失望的样子,看到我出来,外婆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你现在学习这么忙,外婆就不打扰你,先回家了。”说完便转身走出了家门,看着外婆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复杂,不知道是出于对外婆的`愧疚还是……

  考试后,当我拿着满分试卷踏进外婆家的时候,却看到一群人围在了外婆床边,“维维,快过来,外婆就等你了……”我的身体像突然被抽空了一样,软弱无力,走到床边,我的泪溢满了眼眶,外婆拉着我的手,虚弱的说:“孩儿,只是我前几天为你缝的棉袄,习惯了就又做了两件,你留着当作纪念吧……”外婆的手从我手心滑落,我的泪终于打湿了面颊,泪珠滑落嘴角,咸咸的,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愧疚和自责……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哪怕只是一件小小的棉袄,因为毕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外婆,您在那还好吗?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加倍珍惜,我会尽我所能让外婆开心,但现实终究让我明白有些人,失去了,就是永远,我会带着外婆对我的爱,怀着外婆对我的爱,勇敢前行,完成外婆简单却明了的心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外婆,我爱你,想着你……祝你在那幸福!

外婆的作文 篇5

  我的外婆住在如皋,有许多亩田和一幢大房子,我并不经常回去,但一回去,就会大玩一阵。

  外婆的屋子是农村常见的两层楼的'房子,黑瓦白墙,简单朴素,门前有个斜坡,经常用来晒花生、晒馒头干、晒黄豆……功能多得是。

  在我看来,这幢屋子是一个安全的港湾。我和妹妹玩得正欢,不料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我们不但不回去,还在雨中欢呼雀跃,冬日,天气寒冷,雨点越来越大,冰冰凉,打在身上生疼生疼的,我们赶紧跑回屋子里,这屋子冬暖夏凉,我们躲在里面风不吹雨不淋,暖暖的,外面风吹雨打,我们在屋里看看新闻,任它们发多大的脾气。

  在我看来这幢房子是一个大游乐场。我们写完作业,妹妹就和我在客厅里踢毽子,外婆的屋子里,客厅宽敞、舒适,有一大块空地,毽子就在我们的鞋上飞舞。玩腻了,就到楼上去,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妹妹躲在床后面,被我找到了,我躲在衣柜里,被她找到了。又玩腻了,再跑到厨房里帮外婆做饭,那个给炉膛吹风的风箱看上去好好玩,使劲一拉,好大一团火从炉膛里冒出来,吓我一跳,然后大笑,好厉害的煽风点火。

  在我眼里,外婆的屋子是个取之不尽的仓库。时近中午,疯玩了半天的我饥肠辘辘地回家了,一桌饭菜毫不疑问的吸引到我,立即冲到桌前饱餐一顿,无论我什么时候回家,只要肚子饿,就会有饭菜。每当我回到老家时,妹妹和外婆总是捧着牛奶、饼干、糖果……迎接我,每逢走时,口袋里也会塞得满满。

  这就是我外婆的屋子,它高大、明亮、舒适、安全、快乐……让我深深留恋。

外婆的作文 篇6

  前几个月,因为自己家要动拆迁的关系,我和父母一起搬去与外公外婆同住。可是住的时间久了,外婆的一些奇怪举动,却常常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抠门?

  我上完厕所后,随手按下马桶上的冲水键后就直接走出卫生间,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可外婆不是,外婆总是在上完厕所后,费力地提起一旁装满废水的大桶,用里面的废水来冲马桶。大桶非常非常沉,我用尽全身力气也只不过能把它提起几厘米,更不用说把它抬高,把里面的水倒出来了,这是一件很累很麻烦的事情。家里人都不愿意费力去提起大桶,一个按钮就能轻轻松松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用费时费力的办法呢?可外婆偏偏反其道行之。每次她都是小心而缓慢地提起重达十几斤重的水桶,用里面的废水冲马桶。每次冲完后,外婆都会一边捶着腰部,一边慢慢地直起身子,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提起那么重的水桶,不仅费力,还可能有危险。家里人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过外婆,劝她放弃这种不安全的行为,麻烦倒是其次,要是一不留神闪到了腰,那可就不得了了,毕竟外婆是上了年纪的人了。

  可外婆却无视家人的劝告,一直固执己见。“这样好,”她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水是洗完衣服留下来的废水,拿来冲马桶可以让它们得到充分的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能省下一部分水费。一举两得。节约资源就要从这种小事做起。”这时,家里人才明白外婆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家人被外婆说服,加入到外婆的阵营中,抛弃以往省时省力的办法,转而用起了麻烦的.办法。谁,都没有怨言。毕竟外婆不在家的一个月里比平时高出不少的水费单据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不相信也不行啊。

  浪费?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的外婆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但是下面这件事,可能会影响你的这个判断。

  前阵子,政府推广使用节能灯泡,外婆闻讯,立马跑去超市买回好几支节能灯泡,把家里能换的灯泡统统换成节能灯泡,还说以后别的灯泡坏了,一律换成节能灯泡。这样一来,家里人觉得外婆实在是有些多此一举了,同样功率的电灯泡,买哪种不是买,为什么一定要买节能的?况且,节能灯泡比普通灯泡贵出了不少,有便宜的不要,偏偏买贵的,这不是瞎胡闹吗?

  不仅如此,外婆在挑选家用电器时,往往将能耗等级列为重要考虑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一概不予考虑。像冰箱,空调,洗衣机这种平时经常在用的电器,外婆都只买达到一级标准的,即使它们比同类产品贵了好几百块钱,外婆也照买不误。

  这似乎很不符合外婆节俭的作风,一向精打细算的外婆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后来,外婆站出来揭晓了答案。没错,从表面上来看,买这些产品是用了比买一般产品更多的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恰恰相反,它们省下的钱完全能值回它们的价钱。“使用这样的产品,能节约资源。符合了——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哦,对了,‘低碳环保’”外婆这样解释道。这番话说的家人无言以对,只能对外婆的长远眼光表示由衷的佩服。

  “失踪”?

  照理说,外婆退休以后在家的时间应该比平时多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家里人常常会找不到外婆。外婆隔三差五就出门,谁也不知道她去干什么,总是不在家。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去做些什么。

  后来,家里人才知道,原来退休在家坐不住的外婆跑去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了。外婆一有空就换上志愿者的统一服装,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向路人、社区里的其他居民散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宣传单,呼吁大家一起投入到建设绿色家园的活动中来。她还积极组织筹划关于环保的讲座,向广大居民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她甚至还在社区举办的读书会上给其他居民上了一堂绿色低碳课,听过的居民都说以后要改变生活方式,要过绿色低碳的生活。

  在外婆的影响下,环保节能的概念不仅渗透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也逐渐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为此,居委还特地发了张“环保先锋”的奖状给造成这一切的功臣——外婆。这可把外婆乐坏了,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有人说,老一辈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年轻人要差得多,在我看来,这句话根本不全面。看看外婆就知道了,绿色环保的概念她的接收速度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快,而且,从她那么快就能把这个概念在拥有众多老年人的社区中推广开来来看,老年人对绿色环保这个概念的接受能力并不比年轻人差。这说明了什么?我想,这恰恰说明了绿色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吧!

【外婆的作文】相关文章:

好外婆,外婆好作文03-04

外婆的作文【精选】10-02

外婆的作文12-18

外婆的作文12-18

外婆的作文12-18

外婆的作文12-18

外婆的作文12-18

外婆的作文12-27

外婆的作文12-27

外婆的作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