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作文

时间:2024-01-04 08:18:10 抒情 我要投稿

抒情的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抒情的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抒情的作文

抒情的作文 篇1

  梦,多么美妙的词汇。随着梦,我们拥有了很多,它让一切变的皆有可能,而我们的心中,一直在追寻着,保护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梦。

  现实生活中,梦,或者代表着遥远的梦想,也或者代表着那午夜梦回时,一刹那的悲伤,一刹那的欢乐或幸福。我心中那个最遥远的梦,我能够感觉的到,我跟它之间的距离真的太远太远了,我够不着它,它也看不见我。冠冕堂皇的梦说实话那不是梦,它只是一个目标,只是一个不一定能实现的目标。

  在我的灵魂最深处,有着一个纯洁的,美丽的梦。它已经被我纳进回忆盒里,它也只是一个大部分孩子都拥有过的一件普通的事,可是它对于我来说,这是梦,一个一直想要拥有的梦。那夜,我又梦到了它,梦里的它好完美,就像一块玲剔透的美玉,光滑的没有一丝瑕痕。草地上,风筝正在上空快乐的飘舞着,我正和爸爸妈妈玩耍着,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无暇。风儿也在我的耳畔盘旋着,累了,大家一起躺在那绿草连天的草地上,感受着风,感受着花朵的味道。休息完了再起来,爸爸是老鹰,妈妈是母鸡,我是一只小鸡,没有争吵,没有硝烟的味道,我们就这样玩着,好快乐,我仿佛闻到了幸福的味道。

  但当我睁开眼睛,再次面对现实的时候,我又茫然了。原来这只是梦,只是一个不真实的梦。想起小时侯,我从来都没有享受到过这一切,感受不到幸福的存在,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只有爸爸妈妈之间的硝烟和那挥之不去的伤痕和泪水。我一直在憧憬,一直在幻想,如果我也是一个幸福家庭的一员,也能够享到这幸福的一切该多好,在那个童心未抿的时代。

  现在的我和以后的我,哪怕真的.去拥有这一切,和更多爱我的人一起,但似乎又不是那个滋味了。又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率真快乐的我了。人们常说:“童年时代的回忆是最快乐美好的!”哪怕我没有尝到那种滋味,哪怕我不曾拥有,但是我可以想的到,那时的快乐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没有过滤的。现在的我,一直不愿失去那个灵魂深处的梦,那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梦,因为它,让我联想到了快乐,让我没有失去心中唯一的一片快乐的净土。

  我又仿佛听见了自己梦里的声音,又像季羡林老爷爷那样去寻梦,去寻找那个模糊快乐的梦。

  这时,我静静的思考,才深深发现梦想跟梦不一样,梦想之所以多了一个“想”,那是因为它还需要去想象,还需要去创造。而“梦”就不一样了,它只是你心中的一扇门,只要你去打开它,它就会把你真正想要的,原原本本地告诉你,带给你,不造一点假,也不用你去天马行空,只愿你自己追寻那最真实的梦。

  我一直不纠结在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因为我有梦,我有着很多的梦,他们有着许多的指引,它会很真实告诉你什么才是你最最需要的,因为我一直在聆听它们的声音,带给我的指引。社会上,很多人迷茫,很多人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

抒情的作文 篇2

  画国画的女子常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他们拥有国画的古色古香与风雅之韵,更有奇女子般玉洁冰心之气质。犹如从《诗经》之中,一步一步迈向现实的优雅女性。

  我的国画老师,便是如此。

  其实她的面容并不出众,或说长着一张会失散于人群中的脸孔。但一袭素白哑光旗袍及膝,靛色青丝滚边淡淡装饰着,胸口横系的一字扣,朴素而不浮华,这便是她的日常穿搭。简简单单,十分和谐。如此一身衣裳却能给人无限的震撼,并非是浓墨重彩的精彩出场给人带来的华丽感受,而是深深触碰到已见惯各种浮华的人的内心中的那一抹纯净与优雅。

  她安静,平和。在上课时,她的嘴角常挂着微笑,静静地看着我手上的墨笔在纸上留痕。直到画毕,才将我的优缺点缓缓道来。或是褒扬,或是批评,都是如此缓缓地,淡淡地从她口中流出。没有波涛汹涌,没有惊涛拍岸,却能够悄悄地流向我的心间。

  她爱写生,也爱游山玩水。

  每个假期都可以收到她发来的停课通知,这必定又是去写生了。一个多月的外出,远离城市,回到最为自然的山林中,体会原始的美。

  假期结束后,她总会带来数十张新画,或是完整的作品,或仅是简单的速写稿。画面中悬泉飞瀑,奇山异石,尽是我从未见过的壮阔之景。面对着一幅幅画作,在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老师带着画板,探寻于山林之中的身影。身着古雅的亚麻便衣,提着一台小小的工具箱,伴着翠竹林间偶尔的几声清脆的鸟鸣,踏在被一层落叶掩盖着的石径上。偶遇清泉,随意倚坐在青石旁,支起画板,取水泉中,随着空灵的流水潺潺,她描摹着自己最美丽的心境。

  她是优雅的,穿得优雅,做得优雅,活得优雅。

  有多少人能够拥有她的优雅之风采?她忠于自己的.心,为自己的爱好与事业——画而不断付出着,用心着,也开心着。她,从《诗经》中走来的女子,在如今的快时代中悠闲漫步,并未因为外界之快,而失了自己内心那丝对生活的优雅。

  这是她的风采,优雅的风采,在斑斓世界中唯独的一抹低调的优雅,又何尝不是最引人注目,令人生羡的呢?

抒情的作文 篇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就这么简单,正如简单的我只剩下细水长流的故事,没有令人陶醉的酒。

  带着冬雪期盼着百花盛开,这或许是我今年最后的愿望吧,看着窗外纷飞的雪,有点冷,就像这屋子一样,冷得出奇。

  厚厚的棉袄拖重了冬天的脚步,深沉的脚印,流连着对时间初恋的那种依依不舍。门外的那棵松柏,像是在向我告别,它要睡去了,像是在怪这冬雪,没有和它告别,使它只听从了秋月的诉告,只等待春花的沐浴,就是没有白茫茫的雪花带来的喜悦,也许,命运本该如此,总缺点儿什么,让你感到迷茫,却总有点儿方向。

  带着春风吹又生的喜悦,等待着夏风的呼唤。这大概是我明年焕然的开始吧,想想,窗外百花盛开的景色,有点悲,就像这入土的`雪花,悲得自悲。

  变暖的日子一定很幸福吧!欢快的曲子里,一定有你想述说的那些或悲或喜的离合之情吧。我想,在那些美丽的日子里,你的眼睛会告诉我,你不喜葬花,唯喜在那花中找寻那抹淡淡的窃喜。

  夏日的阳光正好拂在世间万物上,可能照不到你心中那黑暗的角落里,也可能挽留不了叶落的纹理。但能留住你在那一刻的记忆,只要你想。夏天和秋天的日子,我会想恋你们的,就像东升的旭阳、斑驳的树影、绵绵的细雨和有你影子的日子一样,无法割舍,也无法挽留,唯独只有让四季知道,你我曾在这里来过。

  一年四季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故事,如果可以,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在这不通人之常情的世间里,我想告诉你,我想告诉你的故事。

抒情的作文 篇4

  鸟儿渴望天空永远湛蓝,鱼儿渴望海水永远清澈,在充溢着芳香的花园里,我看见蝴蝶轻盈地踮着脚尖伫立在花瓣上,眼里满是渴望:我渴望,这个世界永远不变,永远都是花儿,永远都这么美。

  可我知道,渴望只是幻想,一旦真正拥有了,就不是渴望了对吗?但人生因渴望而精彩,为渴望而奋斗。尽管有时,忙碌一生也实现不了。

  我渴望公平,我渴望公正,我渴望人人平等,这些话人们每天都挂在嘴边,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其实生死由天这句话真的很令人信服,我总会在某种时刻由心底产生一种无力之感,冥冥之中仿佛有人早已安排了我生命的轨迹。

  由生到死,幸福,快乐,悲伤,绝望,这一切的一切离我们太远太远,就好像灵魂飘浮在洁白的`空地上,冷漠的看自己的躯壳喜怒哀乐。

  我想起了一段话:迎接所有安排,而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将是骄傲而尊贵的。我于是决定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虽然,我落下了眼泪,那是因为切肤般感同身受的疼痛,因为太多的深爱。我要记得,我将遗忘。

  这是田维的花田半亩,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少女的绝笔,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很美,我在瞬间被惊艳,被震撼,油然而生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我要记得,我将遗忘。

  有太多太多的名人名言告诉我们:命运由自己把握,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纵使话说得再好听,在现实面前还是那麽不堪一击。

  这和渴望似乎没有关系,但如果,命运早已注定,那我们渴望什么有用什莫用呢?只是徒留了虚妄的纠葛,在幻想中徘徊行走,醒来时更加难以忍受。

  我也不喜欢听天由命,可我不知该怎么做,前途迷茫一片,举步艰难。

抒情的作文 篇5

  写景抒情,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情景相生、情文并茂的优秀作文;但是,就总的情况来看,这类文体写作训练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原因何在呢?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在哪里呢?

  做任何事都要明确目的,写作训练也是如此。优秀的写景抒情文章,一般说来,总是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图画,表现美的感情。写好写景抒情文章,需要具备美好的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写景抒情的写作训练,应当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写景抒情文的写作,包括立意、谋篇、结构、语言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看到一幅美的图画。要能够用语言描绘出一幅美的图画,首先要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美的图画,这就要借助于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想象,但归根到底,想象还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

  观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的观察,一种是审美的观察(观照)。前者的目的,主要是在把握事物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探求事物的本质,因而在观察中往往伴随著名理的思考,同时须尽可能地排斥主观感情的干扰;而审美的观察,则是为了“发现”适合于表达主观感情的事物的美的形式,因而在观察中往往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会暂时中断抽象的名理思考。写景抒情文章,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主要是其形状、色彩、运动状态、空间位置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借助于科学的观察,这样才能使景物描写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等毛病。但是在为描写景物所进行的观察训练中,我们决不能停留在科学观察之中。因为科学的观察往往带有较强的分析性、解释性,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要的。但在景物描写中,则可能使景物描写失之琐碎,缺乏统一的鲜明的意象。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具有各不相同的“力的模式”(这个“力的模式”是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象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和坚强,和谐和混乱,前进和退让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比如崇山峻岭、危岩劲松、闪电雷鸣、大漠长风这些具有“阳刚之美”的景物和清风明月、幽林曲涧、弱柳柔丝、杏花春雨这些具有“阴柔之美”的景物,实际上就具有截然不同的“力的模式”,因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性。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力的模式”,不同的表现性,培养他们对形式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审美观察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能形成审美的构成意识和构成能力,也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统一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他们才会发现由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构成的具有鲜明总体特征的完整、统一的画面。人们的视知觉具有要求简化的倾向,当知觉对象符合这一要求时,才可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观察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才是既真实,又美好的画面。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观察,是一个“物我交流”的双向过程,人们又称之为“审美观照”,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的活动。首先,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动力功能。学生如果缺乏观察、审美的兴趣,就不可能开展任何审美活动。事实上,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这是我们组织学生观照自然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介绍与某处景物有关的往事、历史传说、故事,引发他们特定的情绪记忆,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审美观照。其次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定向和创造功能。当我们带着特定的情感进入观照时,这种情感对外界景物就会产生一种选择作用,甚至变形作用: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才得以进入知觉范围;一些不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由于知觉的完形作用,在经过变形作用后(变得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也得以进入知觉范围。而且,由于情感的激发、启动,以往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景物的意象,也可能加入其中,从而使得由这些意象组成的知觉形成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物。这样的画面,便是由情感定向、一创造如来的富有生机的完美的画面。比如同一处荒园,用科学的眼光看,它确实是杂草丛生,断瓦残垣,不堪人目;但是如果它和学生们的童年趣事联系在一起,他们就可能有意无意地不提那些不堪入目的景象,而大写特写蟋蟀在弹琴,小鸟在歌唱,甚至把某处公园中的一些景物的形象移花接木地加到了他们心爱的荒园上,那破败的老屋会显得古色古香,那杂草丛中会散发出泥土的芬芳。这样写从科学的眼光看是不真实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记忆中却是真实的;它所表现的孩子们的那股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当然,激发起学生的特定的情感进入审美观照,这情感首先就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诚然,积极美好的情感决不是单纯在写作中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是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把它作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除了上面所说的在进入观照之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外,学生的心灵、情感在观照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当我们引导学生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在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时,“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纯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质和特征上都经历了某种质变过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们的物质重负。”培养这种脱俗的情感,超越精神,达到人生的审美化,如上文所说,是审美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照中,可以发现、创造出一幅富有生机的完美图画,这图画,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构成较为理想的写景抒情文章。这个过程,同时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形象,表达感情,这里面也包含着美育,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地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这些艺术精品单纯作理性分

  析,讲清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哪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显然是不够的;一味地让学生诵读,或者笼而统之地称赞它们是如何美妙,学生也听得有限。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描绘的境界,给我们怎样一个总体印象。优秀的写景文章或片断,用笔可能有繁简之分,但是都能给人以鲜明的总体印象。比如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烈日和暴雨景象的描写和鲁迅先生《故乡》中关于月下西瓜的景物描写,前者有如繁笔画,后者有如简笔画,但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鲜明、深刻的。在把握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多角度描写以突出这一印象的,这样似乎更符合观察、感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正确途径。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朗读,最好借助于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描绘的境界,从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补充画面中所没有描绘的部分。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出作者描绘的清冷幽静的境界,并且体会到这样的境界,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郁郁不平的心情。那么试想我们有朝一日前往小石潭,寻访古人遗踪,当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观赏今日小石潭,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样便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绘画、摄影等艺术都极讲究构图之美,讲究通过经营构造更好地表现作者的

  主观感情。比如同样是为树人堂拍照,站在它的脚上,采用仰视角度,让它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让它沐浴在灿烂的霞光之中,它将显得更加宏伟壮丽;而站在远处,采用平视角度,那就取决于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最好还得“亲临现场”,和学生一同“下水观察”。中国古代绘画,很讲究所谓“以实带虚”、“以虚补实”,以收到以少胜多,深化意境的作用。南宋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他的绘画总喜欢在画幅上留下大片空白。但是在观赏者眼里,这一片空白却不是一无所有,它可能是云雾环绕的远山,也可能是烟波浩淼的湖水。高明的剪纸艺人几剪刀便可完成一幅神奇的人物剪影,但是让我们看到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廊,而是一个神态毕现的人。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作者以有限的笔墨,描绘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关于事物特征的记忆表象,是与整个事物的记忆表象相结合,并且作为这一结合的突出部分保留在头脑之中的。因此当人们有机会被唤起这特征的记忆时,也就必然联想起整个事物的表象”。所以作者所描绘的有限的“实景”,才可能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补充作品中留下的空白和没有表现出的部分。而这样的作品,更易于引发观赏者的审美创造欲望,因而也更具有美感。课文中的写景抒情散文,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无一字写水,但是我们在阅读、想象中却能够感受到那游鱼、细石,无一不是处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之中。当然,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的艺术精品,出自名家之手,不是学生们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模仿到的,但是在阅读欣赏中可以培养起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出审美创造的欲望,这已经不是仅仅有利于写作的事了。总而言之,美的事物要美的心灵去发现、创造,而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又将创造美的心灵。我们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便是在实践着这一真理。

【抒情的作文】相关文章:

抒情的作文12-18

抒情的作文12-18

抒情的作文12-18

抒情的作文12-18

抒情的作文12-17

抒情的作文12-18

抒情的作文12-27

抒情的作文12-27

抒情的作文12-27

抒情的作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