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11-27 12:11:33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由于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无为而治”指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后泛指以德化民。

  【拓展延伸:适用范围】

  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本来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无为而治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10-07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杭州历史典故07-27

经典历史典故短篇09-15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07-10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著名的历史典故07-18

剑门关历史典故10-14

汉朝的历史典故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