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11-27 13:04:17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不合时宜,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以下是cnfla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关于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一、历史典故

  出自《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听过 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晋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成帝死后,十九岁的刘欣于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此即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汉哀帝。

  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勤于政事,又启用龚胜、鲍寅、孙宝等有识之士,颁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试图抑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然而哀帝生不逢时,当时汉家王朝根基已动,无论何人也无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也因受到大贵族官僚的反对而失败,而长于权术的祖母傅太后的干政,使哀帝办起事来力不从心,结果导致权力外移,朝风日坏。

  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没有应验。夏贺良等说的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二、拓展延伸

  成语解释

  释 义 合:符合,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

  成语示例编辑

  这本书是二十年前编辑的,如今已是~了。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

  词语辨析

  近义词 不合时尚、陈词滥调、秋行夏令

  反义词 因时制宜、随机应变

  英文翻译

  英语表达为:off-time or out of time。

【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相关文章:

10个应该知道的唐朝历史典故08-19

历史典故精选10-07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著名的历史典故07-18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07-10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剑门关历史典故10-14

汉朝的历史典故10-26

历史典故:利令智昏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