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作文

时间:2024-03-10 09:28:31 [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 我要投稿

黄河的作文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的作文通用[5篇]

黄河的作文 篇1

  在我的心中,黄河是伟大的,坚强的。

  在我的心中,黄河是慈祥的,温柔的。

  在我的心中,黄河是坚强的.,更是不容侵犯的。黄河,在亚洲大陆上缓缓流过,孕育出几万万中华儿女。黄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画出一道美丽曲线,牵引出数以百计的物产。黄河,他更是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从寒冷雪山浩浩荡荡流入南国阔海,婉转起伏,使多少画家提起妙笔;惊涛万丈,使多少热血男儿顽强拼搏;浊流滚滚,引发千万诗人 无限遐想;险恶从生,使中国有志之士鼓起勇气。黄河,炎黄子孙为你而骄傲!

  黄河,哺育了中华人民。从河姆渡到现在,他一刻也没有休息。黄河保护了中华人民。古代是黄河为天险,为她给予了无限的希望。从古至今,她使多少朝代得以延长。黄河,激励了中华人民。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她那疾走的波涛,似乎在激励着她的儿女:勇敢的向前走去,面对列强,毫不示弱,拿起自卫的武器,举起希望的火把,放出豪迈的语句,用生命完成他们的誓言,用热血染成新的中华。

  黄河,她以她魁梧的身姿,领导中华民族跨入新的时代。

  她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难之时,帮助中华人民走出危难与贫穷,使中华民族可以顽强的站起来,让炎黄子孙可以抬起骄傲的步子,迈着豪迈的步伐,毫不言逊地大步上前。我们感谢黄河,她使我们祖国繁荣,她教给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力量。

  黄河,你是我心中的巨人,我将永远向你学习,昂首挺胸,做东方之龙,乘风直入九天云霄!

黄河的作文 篇2

  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江,动脉是黄河。”应该说,只要你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出现在亚洲的一条大河,以它那伟大而又坚强的力量,养育了几千年以来一代代华夏儿女。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缘故时期开始在历史进步过程中,华夏儿女在你那气势磅礴之水冲积成的平原上,发展我们民族的原始文明,使黄河非常快成为中国文化的经济、政治中心。那边远的历史记忆,已载入史册。留下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的写为神话传说。黄河!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

  俗话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大海复不回。”是啊!你那一泻千里的江水,浩浩荡荡,你那支流,犹如伸向南北两岸的铁的臂膀,支持着大地。

  不要浪费这条万古流长的`大河啊!几年来由于我们破坏了黄河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来自黄河这为母亲的腾鞭,断流,旱灾,水灾,水质污染等。我们作为这一代的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请投入到拯救黄河中来,从自己坐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作文

黄河的作文 篇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对黄河的认识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四年级的时候,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使我第一次深入了解黄河。转眼又过了三年,当我在语文书中读到《黄河颂》时,思绪感慨万千!

  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祥地,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简短的几句话语就把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展露无遗,把黄河昔日的辉煌永久保存。

  可战国以后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积越多,造成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而且,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已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是什么使昔日的母亲河变成这副模样?答案显而易见,是人类,是我们这些黄河的儿女!

  你们听,黄河母亲正在大声哭泣,哭得那样的撕心裂肺……

黄河的作文 篇4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xx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xx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到了战国初期,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为邺令,在当时黄河的支流漳河上修筑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公元前246年,秦在陕西省兴建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4万多顷(合今280万亩)“泽卤之地”,“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为秦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朝对农田水水利更为重视,修建六辅渠和白渠,扩大了郑国渠的灌溉面积,同时在渭河上修建了成国渠、灵轵渠等,关中地区成为全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

  为了巩固边陲,从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使大片荒漠变为绿州,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为了保证长安、洛阳、开封等京都的供应,黄河中下游的水运开发历史也很悠久。

  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有大禹的“神工”。春秋战国以后,治河的文献记载逐渐增多,留存下来大量珍贵的史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已普遍修筑堤防。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提出“无曲防”的禁令,解决诸侯国之间修筑堤防的纠纷。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伴随着黄河频繁的决溢改道,防御黄河水患成为历代王朝的大事,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不断堵口、修防。西汉时期,已专设有“河堤使者”、“河堤谒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的规模。据《汉书·沟洫志》记载,淇水口(今滑县西南)上下,黄河已成“地上河”,堤身“高四五丈”(约合9~11米),堤防也很高。《史记·河渠书》中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令“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并亲率臣僚到现场参加堵口,说明黄河堵口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是公元69年“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里”。“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诏曰:‘……今既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景虽节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的漕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宋建都开封,当时黄河水患严重,宋王朝对治河很重视,设置了权限较大的都水监,专管治河,沿河地方官员都重视河事,并在各州设河堤判官专管河事,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这个时期治河问题引起很多人的探讨,加深了对黄河河情、水情的认识,河工技术有很大进步,特别是王安石主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黄河决溢灾害加重,朝廷更为重视治河,治河机构逐渐完备。明代治河,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以后总理河道又加上提督军务职衔,可以直接指挥军队,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也都负有治河职责,逐步加强了下游河务的统一管理。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明末清初,治河事业有很大发展,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清朝末年及民国期间,战乱不断,国政衰败,治河也陷于停滞状态。近代以李仪祉、张含英为代表的水利专家,大力倡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研究全面治理黄河的方略,但受社会经协件制约,始终难有建树。

  纵观治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但是,悠久的治河历史,留下了浩繁的文献典籍,为世界上其他河流所罕见,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借鉴。

黄河的作文 篇5

  我心中的黄河,是雄伟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古今中外,赞颂黄河的诗词数不胜数。几千年来,黄河昼夜奔腾,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用它咆哮的河水,谱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黄河,席卷着风霜雨露,越过千山万岭,浊流滚滚,回环曲折,带着千万华夏儿女的梦,奔向远方……高山峻岭,挡不住那奔腾的洪流;沙土漫天,掩盖不了那壮阔的气势。黄河啊!你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毫不停歇,勇往直前。

  黄河的辉煌被世人所敬仰,可黄河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水土流失,断流,这一系列问题,都与黄河生命的延续息息相关。这不仅是黄河的问题,这更是全人类的问题。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人类的所作所为,或许会让黄河的生命岌岌可危。

  让我们共同来保护我们的黄河吧,让我们心中的黄河永远奔腾不息!

【黄河的作文】相关文章:

黄河的作文(精选)10-23

黄河作文12-06

(经典)黄河的作文09-23

黄河作文(经典)09-23

黄河的作文【经典】10-22

(经典)黄河作文11-17

黄河的作文[精选]11-14

黄河的作文(精选)11-13

黄河作文(精选)09-07

黄河的作文(经典)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