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

时间:2022-04-29 11:34:07 中考素材 我要投稿

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科学之星”人物素材,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 篇1

  日前,全球著名科学学术杂志《自然》的记者和编辑们,共同评选出了10名来自中国的“科学之星”。并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他们的成绩不仅仅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关注,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令中国进一步成为科学领域的“超级大国”。

  “从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经科学,中国的顶尖研究者们正在发挥巨大的影响——并提升着他们的祖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

  顶级空间科学官员胸怀远大研究计划

  吴季:冲上云霄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月11日,吴季得知他的中心,也是中科院下属机构之一,获得了一笔资金,支持研发一系列用于科学探索的航天器。这一通知是十多年来的研究、说服和国际合作的结晶。2016年的下一个任务是全世界首个研究量子纠缠现象的空间实验,并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

  吴季相信空间科学会得到更稳定的支持来源——尤其是如果最近的那些卫星产出了理想的结果的话——因为中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都愈发意识到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吴季说:“我们是个大国,应该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叶玉如:牵线搭桥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出生于香港,她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攻读了博士学位,研究神经递质,并在那时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志向。然后,她跨界进入生物技术行业,探索支持神经元存活和发育的神经营养因子。1993年,她携知识和经验回到故土,并加入了刚刚成立两年的香港科技大学。

  自那时起,她通过自己的领导和研究工作,促进了香港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香港在1997年回归中国,她也见证了中国内地科学的蓬勃发展。现在,叶玉如正在搭起一座沟通内地的桥梁:她希望能接触到大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人口,以推进临床研究;培训同时具有临床医学和研究技能的人才,并在中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大型脑计划中的承担重要角色。

  他是载人深潜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崔维成:深海蛟龙

  “蛟龙号”副总指挥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崔维成永远不会忘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下潜是乘坐蛟龙号深潜器,达到了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的深度。崔维成说:“那里十分荒芜,但有种奇异的美感。”他是载人深潜计划的领导者之一。

  崔维成的目标是到达地球上最深的所在:深达11000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挑战者深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领导着建造一艘更抗水压的三人深潜器——彩虹鱼号,预计将花费61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崔维成说,在2020年建成后,彩虹鱼号将供全世界科学家使用。“海洋属于全人类,而不是单个的国家。”

  结构生物学家解码问题蛋白质

  颜宁:晶体行家

  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中国第9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作为一名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每天都生活在那个世界里,研究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她说:“我成为结构生物学家几乎是命中注定的。”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并于2007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当时她30岁,是全中国最年轻的女性正教授之一。她致力于解析镶嵌在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的结构,一个以难解而著称的问题。

  与此同时,颜宁也成为了一位呼吁为女性和青年科学家提供更好条件的知名倡议者。颜宁说,在中国工作的优势之一是从来不用担心资金,并认为结构生物学在中国有光明的前景。“进步的空间是无穷的。”

  计划将中国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线

  王贻芳:粒子能量

  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王贻芳有个计划,要将中国推向粒子物理研究的第一线。王贻芳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他想建造一座周长50-100千米的环形粒子对撞机,超越欧核中心周长27千米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王贻芳说,他敢于申请这个计划,是因为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成功。在2012年,他击败了各国的竞争对手,领导这项国际合作,测量出了一项决定中微子变化的参数。他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是坚持,哈佛大学数学家丘成桐表示,“而且他往往都会成功。”

  一位基因编辑专家试图通过改进重要农作物来实现自我价值

  高彩霞:作物设计师

  植物生物学家

  在高彩霞曾在丹麦罗斯基勒市的丹农种子公司(DLF)从事植物基因工程工作。在任职的12年里,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完成了对几种性状的基因改造,包括控制重要草种的开花时间。

  如今在北京,高彩霞解决了小麦基因编辑的难题。很快,她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小麦基因工程专家之一。与此同时,她的实验室培育的一种抗病小麦正在被一家美国公司进一步开发。

  一位遗传学家用古人类的遗骸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付巧妹:基因组史学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博士付巧妹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被评为“有理由庆贺”的科研成果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的博士付巧妹参与了对这根现代人祖先腿骨的研究,并在近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西伯利亚西部4.5万年现代人基因组》的文章。

  从冰穹A上取回地球上最古老的冰

  秦为稼:极地探索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6年,秦为稼带领中国的第一支南极内陆考察队冲击冰穹A——南极大陆的最高点,也是被研究最少的区域之一。那是他对冰穹A的一系列远征中的第一次,这些考察累积为2009年中国南极昆仑站在冰穹A上落成。

  展望未来,秦为稼希望中国能够从冰穹A上取回地球上最古老的冰,它有助于揭开南极冰盖的历史,并告诉我们冰盖曾发生过哪些变化。“只有到那时,”秦为稼说,“我们才能预测冰盖会对变化的气候作何反应。”

  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陆朝阳:量子鬼才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陆朝阳是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量子纠缠研究闻名。维也纳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的`量子物理学家安东·蔡林格(Anton Zeilinger)将陆朝阳称作“光子纠缠鬼才”。

  陆朝阳的目标是将量子纠缠扩展到可以用于计算的程度。“首次见证量子计算机的表现超过传统计算机会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体验。”陆朝阳说。

  顶级环保官员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陈吉宁:污染斗士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1993年,在伦敦帝国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陈吉宁在中国学术界步步升职,并在2012年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长。目前,就任中国环境保护部的部长。

  陈吉宁长期致力于环境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环境工程、规划、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别是如何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性评估及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组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攻关、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以及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等。

  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高楼林立,这一切的确都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生活很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多么美丽的现代世界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世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位,让我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高科技的帮助下,人与人的距离不再遥远,“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球著名科学学术杂志《自然》评选出的这10位科学家,凸显了中国创新的广度以及对于创新的承诺,中国将继续其强劲的推动力,从而成为科学的领导者。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离不开科学家们的艰苦努力。向奋斗在一线的科学家们致敬!

  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 篇2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6月20日公布了由其记者和编辑选出的10位有代表性的中国科学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并产生影响,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近年在科学领域的进展,这份世界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菲利普·坎贝尔说,中国过去数十年里在科学领域的持续投入已带来丰硕成果,未来如果中国能继续鼓励独立和创新性的科学思维,并给予年轻科学家更多时间去实现科研突破,那么中国“就有很大机会实现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心壮志”。

  令人关注的是,有4位女性科学家名列榜单,她们从事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和遗传学领域。

  其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物学家高彩霞所在的实验室,最先在农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并对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结构展开了深入研究;香港科技大学神经生物学家叶玉如在基础神经生物学上的研究和有关脑部健康的转化研究,助推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遗传学家付巧妹的研究,则可能改写亚洲第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现代人的历史。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也名列榜单。此外入选的科学家还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秦为稼。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突出成就。

  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 篇3

  《自然》杂志在21日发表题为《中国科学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文章,介绍了10位中国科学家及其科研成就。这10名科学家由《自然》杂志的记者和编辑选出。

  叶玉如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叶玉如致力于培训同时具有临床医学和研究技能的人才,并在中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大型脑计划中的承担重要角色。

  付巧妹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她带队绘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遗传谱图,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或将改写亚洲第一个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历史。

  颜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是如何工作的,这项工作难度极大。

  陈吉宁

  现任中国环保部部长,被外界认为“提升了政府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遵循污染和工业发展规范的力度,加强环境评估与监测透明度”。

  高彩霞

  现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她的实验室最先在农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了小麦基因工程编辑难题。

  崔维成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现场海试副总指挥,三位试航员之一。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负责研制11000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和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秦为稼

  现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执行副主任,曾六次进行南极科考。他带领的科考队发现了地球上最长的峡谷,以及南极冰盖下最大的融水流域之一。

  吴季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发射了一系列用于科学探索的航天器。外界认为,在此之前,中国很多航天任务多是为提升国家形象。

  王贻芳

  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专业研究高能粒子。2012年,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曾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

  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对多光子纠缠、光学量子计算和基于量子点的光子和电子自旋操纵领域的多个关键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人物素材10位中国“科学之星”】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感动中国素材人物介绍11-29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感动中国人物03-04

高考人物作文素材08-22

中考作文人物素材09-24

中国励志人物故事12-12

高考热点人物素材及运用09-03

2017必看的热点人物素材06-26

中考作文素材:历史人物02-19

李苦禅高考作文人物素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