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时间:2022-11-28 00:06:51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如果不除去 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历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ìngfùbùsǐ,lǔnànwèiyǐ

  【注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已指无法了结,停止的事物。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解释】: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成语故事】: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 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 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 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 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 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 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 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 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 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 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 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 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 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 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 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 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 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 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历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10-07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著名的历史典故07-18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07-10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剑门关历史典故10-14

汉朝的历史典故10-26

历史典故:利令智昏11-25

杭州历史典故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