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记忆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忆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的作文 篇1
“老伯,今天又写点儿什么呢?”这是我们小区进进出出的人经常与一位老爷爷打招呼的话。
也许大家觉得这样的招呼有点儿怪怪的,其实,等你了解了这位老爷爷,你就不会奇怪了。原来,在我们小区的门卫那里,有一块黑板,这块黑板本来是小区门卫用来写公告用的,但不知道从哪天起,小区里的这位老爷爷把这块黑板分成了两半,一半留给门卫继续做公告用,另一半留给了他自己。要问他留给自己做什么,你看,上面写着中考满分作文典范、本天的天气预报,不但如此,还每天一句名言警句。比如,我今天出门时就看见老爷爷已经写上了一句“痴汉不会饶人,饶人不是痴汉”的.箴言。
老爷爷还不满足于把现成的名言抄写在黑板上,有时他也自己创作一些类似于顺口溜、打油诗之类的作品写上去,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在“作品”的标题下,将自己的姓名工工整整地写上去。我想,这时的老爷爷一定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老爷爷的成就感远远不仅在这个时候,更是在看到自己费时费力抄写的这些东西对小区里的大人、小孩子有所帮助的时候。我就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对他说:“老伯,昨天如果不是看到您的天气预报写着有雨的话,我就不会带雨伞出门了,没有雨伞,我回来还不成了落汤鸡了!”这时,老爷爷就会爽朗地哈哈大笑。等他笑过之后,只会说: “没淋着就好,没淋着就好。”
老爷爷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缘于一件事,因为老爷爷曾在那块黑板上表扬过我。那次,我在小区的花园旁边拾到了一个钱包,我也没多想什么,就交到门卫那里去了。那时,老爷爷已经在黑板上抄好了天气预报,名言刚抄了一半。他连忙擦掉了那半句名言,稍作凝思,在黑板上重新写上:
小区少年品德高,拾金不昧好风范;
大家都来学习他,文明和谐家家欢。
老爷爷一边写,我一边念,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爷爷,您写得太夸张了。”
“嗯,没有。你这样的好少年,就应该好好夸奖夸奖。”我很快从受夸奖的自豪中醒过来,想到,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区,也正需要像老爷爷这样有奉献精神的人呀!
记忆的作文 篇2
展开历史的书籍把书签放入那一页的那一段。
黑板的字
千字万字不知多少儿字在黑板上留下了美丽的弧线,也许当时我们只顾的埋头苦抄,却不曾想那美丽的字,在那黑板上飞扬的舞蹈。
这样不过现在想起也只是遗憾加上怀念罢了。
黑板旁的老师
谈起老师,那在课堂上的舞者,课下的欣赏者,那矫健的步伐引领我们走的那些年。汗珠在课堂上着飞跃,跳动着。
偶尔从丝丝白发中落下。不曾想,不去想,不敢想。那苍白的发,甚是雪白啊!
黑板前的我
我想我甚少在黑板前展示我内心的独白。也许准备了好久未曾上去。也许曾经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哎现在想想也是只是回忆罢了。
我想黑板也许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观赏物。我想我离你很近,但又有几次你真正触及他呢?
黑板后的`情
黑板之前并非只有我们对上课时那无限的热爱,更有老师与我们心与心一起走,走了三年的情。情也是怀念的一种方式。
如今的我想起那段风花雪月的时代不禁潸然泪下。可泪水又化作往溪,溪水流向记忆中的闸门。
曾记否,老师对你那期盼的眼神,使你心不断收缩,绷张。一切的一切的过去。都是过去的一切。
记得初二时,班主任,告诉我们低头望着的同学说了一句话平时不努力就别指望期未。然后他逐个辅导。
之后她的脚步留在了教室每个角落。忽然那一丝白发占据了我的眼睛……
黑板上的繁星的记忆。每颗都如此闪亮,如此绚烂。坠入每一个人动人的时刻。
记忆的作文 篇3
市场上人声鼎沸,路边的小贩争先恐后地叫卖着,喧嚣而热闹。街边红火的枫叶“飒飒”作响,秋风吹落了一片红于二月花的霜叶,飘飘悠悠地落于一条鲈鱼的背上。忽而,我忆起了遇见鲈鱼的那个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稚嫩的童声传来,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踩着枫叶,一手拿竿,一手提桶,踏着秋日的黄昏走来。身后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士,不急不缓地跟着少年,那是他的母亲。此时距允许钓捕鲈鱼还有一个下午。少年娴熟地挂上鱼饵,撑起鱼竿,有力地将鱼竿甩向池塘,细绳在池中荡起一片波澜,继而被暮色漾平。过了一会儿,它便在月色中闪现着忽明忽暗的银白色光影。
突然,鱼竿的另一端猛地下沉,少年赶忙扶起竿,双手托着,感觉着另一头有力地挣扎着想挣脱鱼钩。少年大喜,找到一个支点,一手执竿,一手迅速收线。母亲在一旁看少年欣喜若狂的模样,笑着给他加油。终于,在紧张的对峙中,另一端的大块头脱力了。一瞬,少年抓住时机,迅速收线,只听“哗”的一声,大块头破水而出。好大一条鱼啊!在此之前他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但这是一条鲈鱼。
待鲈鱼上岸,母子俩蹲在它两边仔细端详,它体型庞大,两腮一吐一吐地翕动着,似乎生无可恋,少年抵不住欣喜若狂,不时戳着它肥白的肚皮。母亲摁亮小电筒看看表,正是晚上十点——但距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了2个小时。“你得把他放回去,儿子。”母亲说。“母亲!”少年快哭出来了。“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可再也没有这样大的鱼了。”他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母子俩与周围飒飒作响的枫林。他转向母亲,那是他从未见过的坚决。
少年噙着泪将鲈鱼放回水中,目不转睛地望着它消失于月色之中,披着枫叶的池里。刚刚的欣喜仿佛只是秋日里的一场大梦。
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今夕那少年正执笔写下这篇文章。我仍经常在那个静谧的枫林中垂钓,只是再也没有钓到那晚那样美丽的大鱼了。但我却为此感谢母亲。
自那以后,我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个秋夜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因无人知晓而放松自律,我会用自己的勤奋与诚实,钓取生活中的大鱼!犹记,遇见鲈鱼的那个秋。
记忆的作文 篇4
城里呆久,感觉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过的激情。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传统的东西少,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城里的年,愈来愈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城里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村庄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乡里的月,湿润丰满,安安静静铺排开的一个一个的小村庄,更适合月光的书写与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乡间的沃土,才会枝繁叶茂;城里的泥土,参杂着水泥与钢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躯干。故乡深处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温馨,乡间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绵长。
一进腊月,算是迈进年的门槛,隐隐约约的炮仗声,敲开“年”这首民乐的前奏。于是众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们朝向村庄,回家过年,成冷寂的冬天最温暖的主题。
乡下的年,最为忙碌,扫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饺子,有能力的,还要杀猪宰羊。
选一个晴和的天扫房,除衣橱衣柜这样的大物件,炕头的被子,铺炕的毛毡,梳妆匣,油瓶子,盐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开家杂货铺子,那些没事可做的鸡呀,狗呀,也过来凑热闹,乱哄哄一片。扫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铺好新鲜的席子,一样一样搬回去。家里留满土灰的腥味,整体上看却焕然一新,明亮整洁,所有的家当都站好位置,等待着年的到来,角角落落展现着一副除旧迎新的气象。
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几十块,一部分拿到屋外冻冻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盐腌,剩下的热热现吃。
蒸年糕,先把黄米碾成面,将碾好的湿面用开水泼,然后铺撒到屉上,铺撒一层面,放一层泡好的红枣,花豇豆,最后上锅蒸。年糕蒸好,冷却下来,切成一块一块顶着红枣金灿灿的年糕。
蒸馒头,白白的馒头上用筷子头戳上红点子,细心的人家,把馒头蒸成鱼形,刺猬形。
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细沙,在大柴锅里慢慢地翻炒。
年,少不一道一道的工序,这些繁文缛节把年推向高潮。灶屋里总是热气腾腾,土炕总是烫烫的。
年的议程,铭刻在童谣里,一辈一辈传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这童谣的孩子,长成父亲,父亲再把这歌谣教唱给儿子。年,就这样规矩下来,就成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这些讲究,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与感恩。乡间的年不单单是年,这年要感谢赠予五谷的土地,感念着逝去的先祖。这年,是乡间的一种誓言,是朴素的祈求与憧憬。
如今,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但曾经的记忆却是挥之不去的。那时候的春节,孩子们当然是最快乐的。接近年底,就开始扳着指头数天数,怎么还不过年?心儿就像被小猫抓似的。
乡野安静的夜里,偶尔会响起一两声的爆竹声,虽然很轻,很远,稀稀落落,但响在空旷的.乡间田野,却是异样的清脆、清晰、清新,绝不会打扰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们往往会念叨一句:“哟,有点儿年味。”这种声音在尚未成人的我听来,简直就是件美妙的事。
伴着袅袅的青烟,空气中流淌的也是浓浓的年味。处处都在杀猪宰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腊月黄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妇的比比皆是,图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乐得不行的人们,还会提着年礼探亲访友,那可是一件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事,就意味着不仅能饱餐美食一顿,而且受宠若惊般地被视为上宾,可以尽情地吃,大胆地玩,些许的放肆、淘气也不会受呵斥。
祭拜祖宗是过年前的头等大事,上坟的时间一般没有固定,但约定俗成在除夕前。人们要提前带上祭品到自家的祖坟上去烧纸上坟,以示过年,请逝去的先人的神灵回家来一起团圆,这是咱们中华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体现。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们去给曾祖父等祖辈上坟,父亲摆好祭品放鞭炮,两膝着地便磕头祈祷:过年啦,给您老人家送钱啦,置几件暖和的衣服,过年别冻着!”。兄弟姐妹也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磕仨头说:“老祖呀,回来过年哩!”,长辈就会训斥我们:“娃子咋能跟大人学哩?”这件事,很长时间成为全家人的笑话。
贴春联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有分工给大门清洁的,有打浆糊的,有数门头的,十分热闹。贴上对联,门楣再贴上一排花花绿绿的广门笺儿,即便是再旧的木门也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飘摇的广门笺儿,让人想起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特别是凶神恶煞般的门神,印象最深。
年夜饭则是全家人的压轴戏,令各家的小孩垂涎欲滴,感觉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对胃,平常见不到的菜肴都会上桌,更重要的,还是家人和和美美欢聚一堂的喜庆的气氛。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豆腐斗富!饭桌上,小孩们全然不管大人的话题,狼吞虎咽,长辈们一边把酒言欢,一边说着当年的收成情况。吉祥喜庆中会聊到很晚,而这时窗外的鞭炮声已响成一片,各家的儿童,男的女的全出来,争先恐后放着烟花、炮仗。大人则摆上扑克、麻将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开始通宵达旦地牌局。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绚丽的烟花次第开放,接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守夜的家人,哪怕是正在打牌的人,都会倾巢出动涌到院里,摆上煮好的水饺、汤圆,点起长长的鞭炮,迎来新的一年,所有房间的灯都彻夜长明,直到送年后才会熄灭。
喜气洋洋的人们,不管年夜睡没睡好,大年初一的早晨,都会不由自主地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准备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家长则反复交代小孩:别满嘴跑粪,要说吉祥的话,逢人三分笑,见面就磕头!一不小心把碟子、碗啥的弄破,家长也不会埋怨的,反而哈哈大笑:碎碎平安!孩子们则会在家长的带领下去给亲戚长辈拜年,孩子们则会兴奋地蹦起来,因为拜年磕头后,能美滋滋地获得一小笔压岁钱。
乡间的年现在精简不少项目,但框架没变,人们依旧按着老规矩一样一样地来,大年初一起五更,放炮仗,吃过饺子,一家一家地串着拜年。物质生活富裕,年糕还是要自家蒸,红红的对联,喜庆的窗花,还是要贴上去,旧色的乡间泛着红晕,生动而活泼。乡间的年,其实是继五谷收获之后,晚收的一成庄稼。长在乡间的年,是来自故乡的一声悠长的呼唤。
【记忆的作文】相关文章:
记忆将成为记忆作文09-16
记忆作文记忆糖果参考10-16
关于记忆的作文:移植记忆10-13
无法抹去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5
记忆中的年作文-记忆作文01-24
记忆的作文【经典】03-05
(经典)记忆的作文03-09
记忆作文(精选)03-11
记忆的作文[精选]02-13
【经典】记忆的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