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作文(共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放学回家,看见桌子上有一大袋“话梅”,我拿起一颗刚想丢进嘴里,忽然觉得今天这“话梅”有点古怪,怎么觉得它硬硬的,和我平时吃的话梅有点不一样。但是,我这个小馋猫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一颗就扔进了嘴里。“呸”一点也不好吃,我气冲冲地吐出来“话梅,走进了书房。
吃过晚饭,我问:“妈妈,桌子上的那袋“话梅”是不是变质了?一点也不好吃,味道怪怪的?”妈妈听了哈哈大笑:“桌子上那不是话梅,是胖大海。”“胖大海?”“对。”妈妈说着便拿出一颗胖大海放进水杯里,又冲上刚烧开的水说:“这是一种药材,对治疗喉咙沙哑非常有效。”
我把目光转向胖大海,啊!胖大海已经开始变形了,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胖大海一会儿像一朵快枯萎的花朵,但仍有美丽存在,一会儿像一只褐色的水母在水中蠕动、一会儿又是一丛珊瑚在翩翩起舞……胖大海越来越大,清澈的水渐渐变成咖啡色了,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我好奇的喝了一口,有一丝丝苦味,但喉咙却清爽的.很。“咕噜”“咕噜”,我一口气喝光了它,又忍不住偷偷地吃了一口胖大海,啊!这时的胖大海比干的时候好吃多了,略微甜甜的,糯糯的,也非常润滑,好像海参一样……
胖大海真神奇呀!喉咙不好的小朋友们,别忘了吃胖大海哦!
观察的作文 篇2
蜗牛是常见的动物,但是,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它呢?你们知道蜗牛的小秘密吗?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们,蜗牛有什么秘密吧!
蜗牛怕水,如果它休眠了,可以把它放进装了一小半水的杯子里。蜗牛爬过的地方有透明的液体,叫“黏液”,它还喜欢吃白菜叶,青瓜,水果和面包等食物。如果你拿着蜗牛壳捏紧,十秒后,会出现一个小孔,这是它用来呼吸的`气孔。
我告诉你们一个惊人的大秘密: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和针尖差不多,但是里面却有约上百万颗牙齿!蜗牛嘴里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称之为“齿舌”。蜗牛吃东西时,就用这把“小锉板”将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一点地吃下去。虽然蜗牛的牙齿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是十分厉害,即使你把它放进一个硬纸盒中,它也能咬破硬纸板爬出来。
蜗牛虽小,但它也有惊人的大秘密哦!如果你想更了解蜗牛,就去查资料吧!
观察的作文 篇3
你们爱喝汽水吗?不用猜都知道,肯定爱喝啦!但你们做过汽水吗?没有的话就和我一起去做做做吧!
开始前,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有:黄澄澄的柠檬、有似雪的小苏打、有透明如镜的白开水、还有锋利的小刀。同学看见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怎么做,还有点坐立不安的.。都很激动。马上开始了,我们齐刷刷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有的同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产错过精彩的瞬间。
实验开始了,首先,老师把柠檬拿起来,又放进盘子里。
接着,老师拿着刀,把柠檬两边切掉,又切了一片,把柠檬法挤进水里,这时,水有点浑浊,柠檬的果肉在水中飘来飘去,像一片片雪花翩翩起舞。
最后,她拿起小苏打,神秘地微微一笑。这时,同学们疑惑不解,不知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只见老师又拿起筷子夹起一点小苏打放入水中,水立马呈现出许多气泡,它们往上升起,像一条条小鱼在吐气泡呢!也像小孩子的吐水花呢!仔细一听,“滋滋……”的声音,从水中发出,好像在唱歌,就这样,一杯汽水,就大功告成了。
为什么水中会有许多小气泡呢?是因为柠檬和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又产生了碳酸,所以会有小气泡。
这一次课我有许多收获,我们平时只要多做实验,多多观察,就会发现许多道理。
观察的作文 篇4
有人喜欢娇艳的牡丹,有人喜欢芬芳的茉莉,有人喜欢清新的荷花。而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上攀爬,这是牵牛花的本能。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向上爬。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上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攀登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是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绳子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牵牛花虽然平凡,但是却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
我爱牵牛花。
【观察的作文】相关文章:
观察作文01-17
(经典)观察的作文07-26
(精选)观察的作文08-29
【经典】观察作文09-01
观察作文(精选)02-16
观察的作文(经典)02-14
观察的作文11-02
观察的作文【精选】12-30
【精选】观察作文12-25
观察的作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