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

时间:2024-05-28 13:17:02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锦集(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锦集(15篇)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虽然生活不等同于教学,但教学离开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猜想、实践或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物理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激发对物理的兴趣,以及学好物理的.愿望。例如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习:为什么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告诉他们通过学习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事例上课开始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却比直接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电阻器”的效果要好很多。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物理。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2

  初二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课,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很高,但是一段时间后,就有许多学生开始落后了。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方法不对,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状况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必须的困难。经过教学思索,我认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潜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潜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③综合实验潜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潜力有待提高。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潜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④运算潜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存在如此问题的可能因素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时要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发生的物理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务必具备必须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平时的知识点的落实上也有关:

  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潜力的培养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学生本身的素质有关: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理解潜力、思维潜力、记忆潜力和自学潜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

  三、采取的措施与策略:

  1、扎实严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构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超多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方法科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资料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资料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到达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四、重视差生转化工作:

  在我们农村的学校中,差生尤其是双差生占很大的比例,因此转差是我们很重要的教学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构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构成较强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起始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应结合教学资料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能够增强和持续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本人是否热爱物理、对物理学教学是否投入、教师对科学的价值体系是否信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是否能从物理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对差生学好物理课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搞笑和充实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几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资料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资料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资料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资料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好处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主角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到达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潜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潜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样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资料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资料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资料之一。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超多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潜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能够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经过了以上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到达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能够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务必思考的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反思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适当,知识连接的较为妥当,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结论,对现象也能利用本节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但设计时如加上人工造“雪”实验、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再进行两个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的动画冬天,两件冰冻的衣服分别在太阳下、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并没有经过液态二是竞说升华和凝华现象,谁说对一个,课件上就显示出来,并有鼓励性的评语。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理解的更好。

  二、教学过程反思

  从引课到进行新课教学到整节课结束整个环节的过渡还是很顺畅。但在进行实验时实验要求不到位,致使有一组学生的实验仪器炸裂,引起学生的骚动,处理事故时耽误了一些时间致使实验时间过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讨论舞台烟雾之谜时间过长,使练习时间显得非常紧张,思考题没有做完,显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说得过多,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说,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三、教学成败

  升华和凝华两个内容知识量不多,教学大纲没有做过高的要求,应该也是从观察实验入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认识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课中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是成功的,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虽然常见但学生并不太熟悉,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探究活动的安排使学生对熟悉的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更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习题的安排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习题课处理疑难问题做准备。

  四、再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先放一段展示自然界中雨、雾、露、霜、雪等现象的短片引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能更好一些。实验也可加一个“雪”的形成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霜以及雾凇的形成。

  在整节课的内容结束之后,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也应注意应首先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的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来,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3

  摘要:新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更新观念,正确使用新的教科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目标,新教科书,建构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由于这次课程改革力度较大,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搞好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目标,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评价等。下面就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科书编写得太简单了,教材内容顺序的编排与以前旧教材不同,不好教,不习惯等,其实这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的表现,许多教师习惯于以前的依纲据本的教学。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强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相对而言则是附属的,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课程教学所关注的中心,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把握。与之比较,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更多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中,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在这里情态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学习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又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心灵连续体。因此,根据新课程编写的人教版教科书,不再强调科学本身的逻辑关系,新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探究活动的安排十分灵活,不拘于传统的知识体系,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力学放在电学后面,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探究活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路的连接,电路的设计,非常感兴趣,学习这些电学内容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以内,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新课程目标的一种体现。教科书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课堂教学为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你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内容;你可以对一些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序;你可以开发一些校本教材;你可以对一些旧习题翻新赋于科学探究的新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同时,又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杠杆”教学片断

  师:前面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杠杆的知识,我想问一下,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

  生:我想一定是的,小时候玩跷跷板时,坐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效果不同。同样用撬棒撬石头,支点在不同的位置,效果也是不同的。

  师: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通常是在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使用杠杆的,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生: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我想应该是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师:当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时,我们也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你们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应该如何入手?

  生:杠杆知识中最重要的五个物理量就是: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要探讨杠杆平衡条件,我想应该是在支点固定的情况下,去研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者的关系。

  师:你说得很好,请坐下。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我们先认识一下杠杆,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时,说明杠杆平衡。(可用直角三角板加以判断),另外桌面上还有一盒钩码,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你自行设计一下,如何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同一合作小组可以进行合作交流。(给5分钟思考时间)。

  生:我想在杠杆的左面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面也相应地挂上钩码,当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时,杠杆就平衡了。

  师:现在我们师生共同探究一下杠杆平衡条件。首先,我们要把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步,我们在杠杆的左面的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然后用右手的食指压住杠杆的右面,从力臂大处依次向里移,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右手指感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我的'感觉是从外向里移的过程中,手所用的力是逐渐增大的,也就是说力臂越大,所用的力越小。

  师:这是同学们的感觉,是否准确呢?在第一步基础上,我们做第二步:在杠杆的左边两格处挂上三个钩码,根据第一步的感觉,你猜想一下,在杠杆右边第三个格处,你应挂上几个钩码?

  生:我想应该是两个。

  师:好,同学们和我一起验证一下,猜想对不对(学生随着教师做)

  生:刚好平衡

  师:你根据实验能猜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我想应该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用大屏幕出示:猜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我们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两组实验,用来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每个同学先自己设计,然后同一合作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最后要进行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来验证猜想是不是正确。

  (学生先进行设计实验,然后同组之间

  进行研究,最后进行操作)

  师:我看了同学们做得都很好,实验的过程设计得也很合理,我请两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分别由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到前面给大家展示。

  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谁能为我写一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公式应该如何表示?

  ……

  以上案例鲜明地体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没有按照课本的知识排列进行讲解,而是把课本中的实验加以改造,让学生从感性到实际操作的猜测,最后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做到既教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让学生也学会进行探讨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而是要创设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现实环境。”为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得到互相帮助,创设非威胁性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使得学习富有意义,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方式,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学生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动机;2、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3、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留有充足的空间;4、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2、如何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首先,我们来分析针对《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一节课分别用归纳教学策略和探究教学策略设计的两则案例:

  [案例2]运用归纳教学策略设计的教案

  1、导入:讲述欧姆为探索真理,十年呕心沥血,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感人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2、演示实验

  步骤1: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步聚2:研究电流强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记录有关数据

  以上步骤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完成

  3、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强度就随之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随着电阻的增大,流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就越小,电阻增大到原来的几倍,电流强度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通过以上推理得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4、验证推理:设计两组实验数据表,每一组中留有适量的空白,请学生根据推理的结果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同学一道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5、归纳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

  [案例3]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教案

  1、提出问题:教师指出,我们曾通过实验发现,灯炮两端的电压越高,灯就越亮,流过灯的电流就越大。电流、电压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形成假说:学生通过议论认为有可能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学生通过学过的有关电压与电阻的知识能够比较顺利的提出假说)

  3、制订方案:固定电阻、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换用不同的电阻,重复上述步骤,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最佳方案。

  4、实施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与假说是否相符,得出结论。

  6、评价:检验实验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组形成实验报告,交流实验结果,形成最终结论(有关作业与反馈,保持与迁移等环节在两案例中略)

  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案例中,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欧姆定律的形成过程,并经过归纳推理得出欧姆定律,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不但对定律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相对于探究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省时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案例中,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因此,不但发展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而且通过对探究乐趣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欲望。同时,由于探究过程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并且需要对结论进行交流与评价,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评价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是运用归纳策略和探究策略的特点,但它们也各有不足之处,运用归纳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作用比较突出,相对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评价等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而运用探究策略设计的课堂教学,由于探究过程的冗长而比较费时,由于能力的差别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时,如何使这一工作更富有成效呢?我们知道,没有适合于各种情况的惟一优越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说,不存在能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我们说,最好地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当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类型、学生的现状、现有的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考虑为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最好”的教学策略。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我们强调过程,体验和发展,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恰恰相反,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的教师,会以为新课程教学

  就是要彻底摒弃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其实不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优点,如讲授法,能够在较少时间内容纳较多的信息,教学效率高,另外,教师的讲授具有解释,分析和论证的功能,教师生动的讲解可以感染学生,教师启发性的讲授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现代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针对课堂教学所设计的策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教师本身的特长、教学的设备条件,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然后将它们优化组合,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在科学探究课堂教学中,把提问、讨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交流等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的综合教学方法,由于这种综合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又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手脑并用的实验探究,因此不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而且由于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精力,但有的实验难度太大,要教师演示、讲解,就不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案例4]《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归纳策略,在此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为:讲授——指导观察——指导讨论——讲授——演示实验——谈话——讲授

  《传递热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的归纳,以及对不同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研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热传递知识,在此不宜多讲授,因此,首次运用讲授法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及简明扼要的语言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六种现象之间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明确热传递的三种形式;对于物质热性能的研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运用谈话的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及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比较得出不同物质导热性能的差异,教师通过讲授,简明扼要地点明主题。

  在上述案例中,不论是何种方法的应用,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此,适时、适度的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在指导观察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点,抓住现象的实质;在指导讨论和谈话时,要通过提问使学生沿着正确思路考虑问题;而在讲授时,则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得出结论。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应注意教学中的STS教育。

  新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课前的查资料、收集信息法、课堂上进行“知识竞赛抢答”,如竞赛演讲法、游戏法等。总之,新课堂的教学还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探讨、去反思。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4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浮力》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它的实用性,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等。

  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创造思维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知识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结合信息化教学,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本节课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反思《《浮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出概念,进而展开计算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浮力的特点,继而给浮力下定义,这样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思想。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课堂展示、小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只有提高了物理实验室器材的有效性使用,才能真正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温度计》一节的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温度计是当时八年级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接触到得第一种测量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种工具——温度计,我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仅凭人体某个部位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再顺势引入温度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了三杯水,热水、温水和冷水各一杯,而且,为了让效果更明显,还在冷水里面放入了少许冰块,然后请一个学生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再同时把两只手指放到温水里,体验两只手的感受。这个实验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人体感觉所存在的不可靠性,而且也充分地体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这一教学要求。

  然后,利用一个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在冷水、热水中时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说明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自制了一个背景以便更清晰地观察液面的高度。这个实验除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打下伏笔,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模型等,摒除学生“只做有实验器材的实验”这种错误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最后,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验环节中,亲自体验并动手实验,我还在每一组学生的桌上放了三种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练习读取量程和分度值的能力、探索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等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之中。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6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只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学生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下面以《光的传播》一课为例: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想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的传播”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只有在瓶底很短的一段距离男能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如果进行演示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观察不到现象,实现不了探究的目的。所以在这整个实验过程中,历史要对学生的实验及时指导,明确的指出观察什么,观察何处。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同时实验前期的准备不要耽误太长的时间,以免牵扯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考分散,实验效果并不理想。由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下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再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的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构建“双主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来启动学生的求知原动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本人在“平面镜成像”一节教学之后,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还是从与学生的课后交谈情况来看,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创新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对小组、班级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见解,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满足。在这种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潜能有所反映,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与提升,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7

  摘要:在教育改革理念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符合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理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改进实验方法。在学生自主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中突破实验设计方案的难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教学

  一、创设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现象以及物理实验的启发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相关的物理情趣,激发学生思考,带动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主动思考,乐趣发现其中的乐趣,乐此不疲。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所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当成引课的最好事例。这些事例也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利用这些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我们学习物理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真正明白物理并非是遥不可及,高深的一门学科。例如下图是科技馆中拍摄的一幅图片。图片的中人只能看见他的头,而她的身体我们却看不见。去过科技馆的学生也许都去感受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模型。只给学生播放图片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它的神秘,课前老师可以利用两块平面镜做出一个相同的模型。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型放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走进去观察。利用这个看似PS过的图片,配上老师自制的模型,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感受这个模型。引课的时间大学在五分钟以内。课前的1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用来引课的时间不应该太长。主要的时间用来知识点讲授,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实验的时间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实验探究

  (一)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实验,学习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真正的懂得了知识的内在,这样才可以想出更好的实验改进方案。理解知识的内在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探究点。传统的实验教学也是讲授式的教学。教师在课上讲授实验的过程,并且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实验自主设计部分的欠缺,没有根本的`落实到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进行真正的地位转换。教师在课上可以从引导,教学辅导的角度开展内容的讲解,从而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充分的做到让学生敢于动手,提升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仅仅作为讲授者,教师更应该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发掘者。

  (二)精心设计实验,强化实验改进。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应该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出发去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光的折射这一实验中,学生发现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度不断的改变,折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当入射角达到一定范围内我们不仅可以看见折射光线也可以看见反射光线,并且在一定角度时只能看见反射光线而看不见折射光线。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善于观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动脑思考,这也是我们进行实验的真正目的。学生的能力,思维在实验探究中得到提升。

  (三)转变思维,交流演示实验方法。实验课中教师的演示虽然可以节省时间,流利的讲解实验步骤,但学生的听课的效果却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高效。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点虽然可以节省时间,知识点讲解的更加全面,但由于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着不同学科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不是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可以理解多少,如果我们种方法来翻转我们的课堂,结果会出乎我们的预料。

  三、善于发现、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实验题是常见题型,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判断性强、知识容量大、考查覆盖面广等特点。不仅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新时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最好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发现问题,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改变学生对物理非常高深的认知。通过对教学部分的反思,不仅可以让课堂效率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无论是实验课还是习题课,想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我们不仅要做好以为讲授者,更要做好以为启发引导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愿意踏入这充满无穷乐趣的物理天地。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真正希望看到的。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8

  《认识浮力》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的第一节,学生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许多结论和观点是片面的,所以这一节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浮力,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

  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二、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要反复推敲,拿出最佳学案

  课改的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课堂,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依据是什么呢?学案。所以一份好的学案,一份表达清楚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的学案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这次《认识浮力》的学案我也是用了近四个小时备出来的,经过了多次修改,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用的并不是得心应手,有的表述不够清楚以至于学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该如何回答,所以学案要反复推敲,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想去做,这样才能拿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才能是真正的学案。

  四、要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展示的课堂,同时也是多元评价的课堂。大家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感觉不好意思夸,或者感觉麻木,那我们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我认为这节课学生的展示还不错,就是缺少组间的评价,每组展示完毕后,要是有同学或老师给予肯定或者鼓励,他会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能看见,可能会更加乐于表现和展示。

  五、要发现问题,才能促进发展

  我的课堂上缺少质疑的声音,我的学生缺少质疑的眼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他们显得太乖巧了,太听话了。在课堂上或许是我没有跟他们质疑的机会吧,他们总认为有问题老师就会指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一节展示课我发现了如此多的不足和问题,反思是为了进步,进步还要靠&“要敢想敢做,有想法就实施&”。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9

  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记得,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如何进行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要反思什么?从近几年的教学反思中,归纳了几点: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

  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

  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经过了以上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0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简单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以及联系生活中实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1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2

  这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它是我们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难点是用右手螺线管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复习引入处理的恰当过渡自然,从复习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方向的规定入手,学生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又为新课引入做了垫铺。以提问:是不是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其它物体周围是否也会存在磁场?为学习新内容买下了伏笔;成功的第二点在于奥斯特实验的演示,由于实验器材的小磁针弱、乱磁等原因,我事先考虑到了这一点,我将每个小磁针进行了磁化,但是磁化的效果不太好,加上讲座上有金属的影响,小磁针不能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但是方向大概差不多,能够将实验进行下去。在演示实验中明确地要求学生要观察的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判断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当改变电流的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啥变化。实验用视频展台投影到电视屏幕上,将实验器材及现象放大,便于学生观察,于学生观察目标明确,观察细心实验进行的成功顺利,效果较好。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至于磁场的方向判断,不是初中学生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未将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的判断。由于上微型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在前面做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学习后面一部分内容时间紧,处理的有点仓促,没有体现出重点,突破难点,仅仅告诉了学生如何用右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N、S极,至于用右手怎么握住螺线管,什么情况下正握、什么情况下反握没有详细介绍,导致学生在判断时握手容易出错。

  2、在使用视频展台时,数据线为固定,在移动中数据线松动导致投影在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呈现红色,看不清楚。改进:对于用右手判断螺线管的N、S极,首先要求学生搞清楚落线管的正面和反面,即我们能看得到螺线管半圈的这一面为螺线管的正面,看不见的一面为反面。其次,弄清电流的方向,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哪一端流入,螺线管的正面中的电流时沿着哪个方向流,电流时向上(或者向右)流则正握(手心向前手背朝向自己),否则反握(手背向前手心朝向自己),判断即可有正面电流也可用反面电流,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怎么握手轻松地判断N、S极或者电流的方向。很容易突破难点,这也很好的突破后面螺线管的绕制这一难点。对于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应急处理还有待学习和加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下次的教学要注意借鉴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3

  为了上好物理第一课,我上网下载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以及中国探月工程的相关视频,还有相关科学家的一些简介及主要贡献,另外还准备了相关力、热、光、电等一系列物理实验,学生的看的很认真,也很有兴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物理学虽然是一门妙趣横生的课程,但又是一门系统严密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多为难之处,在学生对教师和物理学科特点都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去接触难点问题时,势必对师生感情的`交流和进入课程教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产生很大障碍,教师要做好难点分解与引导.这对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的持久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而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初中物理第一课至关重要,即使花较多的时间,也要认真完成好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大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一些疑问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铺就一条平坦之路.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4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要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一定要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课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是否有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或发展,具体看四个指标:

  一是学生走出课堂有否获得新知

  二是学生是否获得新的能力或已有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是学生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是是否形成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习惯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必须从简单到难,让学生从不会到有点会再到完全会。所谓“高效”主要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

  新授课是学生学习某一知识点、物理现象的第一印象,这入门的第一印象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授课过程中能把所列示的物理现象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或再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可以说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在课堂上“生不动,我动”是一厢情愿,“生动,我也动”才能和谐高效发展,师生才能取得共赢。因此在课堂上通常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经常用目光或微笑扫描到课室的每一个角落去与学生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体会到老师的关注、温暖和支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点点的关注对学生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集体备课要做好、做足。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论自己如何绞尽脑汁备课,到上课时总有不足的感觉。这时,就需要用到集体的智慧了。中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强调的正是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集体备课正是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互取所长,使组内教师资源共享,能取得较好成效的一种备课方式。

  本学期物理科组在备课前都在认真学习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阅读同类的其他教科书与自己讲授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综合各家的论点,充实补充教材之不足。做到 “五个定”:

  ①定时

  ②定内容

  ③定人员

  ④定场所

  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

  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同时把集体备课内容固定存放在某一固定位置,以便以后使用。每周四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的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固定安排人员整理:每次组内均安排一名教师执笔,把备课内容整理成教案并交打印室打印,在下周四之前发到组内教师;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本班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固定反馈:在下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上次的教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就要调动学生的五官参与到课堂中。

  “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事”,从哲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教学是要调动学生参与到你的活动中去,当学生体验过后的内容,掌握也就容易得多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谁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也就成了成功的关健因素。

  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指导思想,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教案与学案互为一体,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时往往能解决新授课50%以上的问题,于是当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的时候,知识对他们就从原先的未知转变为“已知”,而课堂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知识的“再现”。

  如此,课堂就不单单体现单向传输知识的功能,而成为师生探讨问题、交流观点的场所;并且此时的学生更乐于表现,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练、实验、比赛、表扬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教,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因而学生和主体地位被调动起来了,手到、口到、眼到、脑到、耳到,学生的所有感官都用到了学习上,自然成绩也就出来了。

  随着课改的纵深发展,“有效”、“高效”已经成为理想物理课堂的孜孜追求。让我们抛开形式化和功利化,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15

  学生是学习复习的主体,他们具有主体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在引导、提示、规划、试卷的设计和组合,帮助学生查找遗漏,切记多讲,应给学生的反思归纳、总结、内化、活化和对知识的梳理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对测验的多数试卷不必批改,而应发动学生采用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批改标注过的试卷收回并统计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只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关于错题纠正应该重视,纠错应该以点带面,既不要只停留在具体问题的纠正上,而应该帮助学生查出错的'原因,对于属于知识点或物理方法上的问题应该采用迂回包抄或由点辐射式地进行复习和纠错。学生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成长的故事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成长的故事作文06-17

成长的故事作文06-17

成长的故事的作文02-16

[精选]成长的故事作文11-01

成长的故事作文(精选)07-18

成长的故事作文(经典)07-21

[经典]成长的故事作文07-31

成长的故事作文(经典)08-01

(经典)成长的故事作文08-05

成长的故事作文【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