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2-10-02 11:16:20 哲理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导语: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匈奴求和.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大行(官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建议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行军千里作战,对军队不利。而且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如同群鸟飞翔般迁移,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这当作扩大国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这当作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养精蓄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就算是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就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猛烈的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参加议论的群臣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古文原文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释

  下议:交臣下议论。 大行:职官名称安国:即韩安国。 迁徙鸟举: 迁徙如鸟飞一样。

  疆:同“强”。 不属为人:不可能真心归属汉人。 虏以全制其敝:敌人凭养精蓄锐力利用汉军的.疲劳而取胜。

  初:开始

  习:熟悉

  约:盟约

  举:飞

  冲:猛烈

  附:应和

  率:往往

  岁:年

  倍:同“背”,背弃,违背

  兴兵:发兵

  负:依靠,依附

  罢:同“疲”,疲劳,劳累

  漂:同“飘”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1.精选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

2.短篇成语故事精选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关于“礼”的成语故事10-08

经典成语故事07-29

开眉展眼的成语故事10-23

肝脑涂地的成语故事12-06

有始有终的成语故事10-19

酒池肉林的成语故事10-19

覆鹿寻蕉的成语故事10-19

东食西宿的成语故事11-25

遗簪绝缨的成语故事10-20

无精打采的成语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