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打工作文800字

时间:2024-06-15 11:18:42 暑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假打工作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

  一、生活化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生活中化学案例展示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举例说明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与化学有关的现象,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元素的存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掌握知识更牢固。对于生活化的案例,教师可以先发给学生相关的文字资料,再通过语言描述使学生大致了解现象的特征,之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发生条件、现象、结果等,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全面感受化学的美妙,使学生更有兴趣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江苏省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节课程“海水中的`元素———氯”,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解氯气的化学属性。如果教师想从生活化角度开展此课程,则可以向学生播放前段时间北京卫视录制的一段视频,内容主要是一位妇女使用84消毒液清洗马桶,但结果没有达到该妇女的要求,于是她使用了洁厕灵,随后该妇女出现了中毒迹象,被送到医院救治。学生观看此视频后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该妇女使用洁厕灵后会中毒?氯气对人的危害有多大?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会格外集中,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2.采取设置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为学生讲述生活化案例后就可以围绕此现象开展教学,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课堂中寻找答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根据课本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使学生因为解决不了问题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征集问题的答案,对错误的加以指正,对正确的应使其讲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联系起来,为之后的讨论打下基础。例如,上文提到的妇女中毒的现象,教师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如,妇女为何中毒?84消毒液与洁厕灵能否混合使用?由于84消毒液与洁厕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对其研究兴趣会大大提高,急于在课本中寻找答案而将原因告诉周边的人。

  3.提出答案,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最后,教师应给出标准答案,对课堂上讲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最初客观的评价,对表现突出、勇于发言的学生提出表扬、给予鼓励;(2)对举出的例子进行详细剖析,为学生讲解其中包含的所有化学知识,由点及面,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丰富;(3)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如,怎样去除衣服上的铁锈等。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1.重视案例选择

  教师选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称为课堂的主动者,是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而如何选择实例,是化学教师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如果实例选择不合适,无法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从课堂上找到答案,降低了学习兴趣,产生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保持谨慎的态度,选择常见的、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的实例,通过加工后展示在课堂上。

  2.突出课堂实践性原则

  对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不仅要合理选取生活实例加以分析,还应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存在的化学,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另外,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与内容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更能使化学成为生活中有力的工具,增强化学的实用性,改变人们对化学的看法。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2

  摘要: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实验性较强。本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价值作了简要阐述,并具体分析了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反应速率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探究实验;实践和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是站在化学动力学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大部分高中生而言,这一课程的学习成效都不是特别好,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怎样对反应速率的探究实验进行实践和设计已经成为了众多化学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概述

  教材中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主要包括其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定量表述等。在高中化学(必修2)当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就从定性提升至定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高中化学(选修4)中对微观角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该研究的教学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该实验,切身感受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所产生的影响,将定性描述上升至定量表述,使其能够运用温度、催化剂以及浓度等对反应速率进行调控,并能够对其加以解释。同时,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并得出相关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中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

  在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化学学习基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理解和消化与化学速率相关的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进行调控,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不同化学速率所带来的影响。该探究实验的实践和设计一共分为概念引入、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者三大环节。第一,概念引入环节。在该环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在教学素材和问题设计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小竞赛的方式进行,先选出六名学生,并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用Mg和稀硫酸制备氢气,第二组学生用Zn与稀硫酸制备氢气,第三组用Fe与稀硫酸制备氢气,这三组所用的稀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物的用量应该与颗粒的大小控制在一个相近的水平上。最先收集到一试管纯净氢气的小组为胜利者。第二,概念理解环节。这环节有包括三个阶段,具体如下。在第一阶段,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定性描述。在教学素材和问题设计方面,可以收集一些腐烂的水果、生锈的铁以及爆炸等各种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的图片作为素材资料。素材收集完成之后,便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可以通过实验中的哪些现象判断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此时,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第二阶段,主要就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在问题设计方面,可以参照如下标准,哪些因素会对化学反应快慢造成影响?这些因素又会对化学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方面,可以以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作为例子,对温度和催化剂这两个因素对该反应快慢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完成之后,再加入一个思考和交流环节,从具体的实际事例出发,分析影响反应快慢的各种因素,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此时,学生的认知开始上升至理性和定性的阶段。在第三阶段,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定量表达,这是在物理运动速度表达公式的角度上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和表达进行讨论研究。此时,学生的认知处于定量阶段。第三,概念应用环节。该部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和反应速率相关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问题设计就集中在习题设计当中。具体习题设计可作如下参照,已知氯酸钾(KClO3)在进行分解时,会释放出氧气(O2),生成KCl,但是其反应的速率很低。请设想,能够通过何种方式加快其反应的速率。上述三个环节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对第二环节的第二阶段进行分析时,实验具体情况如下所示。双氧水在实验过程中被作为分解的素材,实验对教材的内容稍微做了一下改动,教材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被放到了催化剂之后,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二氧化锰(MnO2)能够对双氧水分解产生催化作用,但是对三氯化铁(FeCl3)溶液作为催化剂的情况并不熟悉。另外,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其他因素,怎样同时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就是在实践进行之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变量控制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频繁,如下所示。教师:哪些主要因素会对双氧水的分解产生影响?学生:催化剂、温度和浓度等。教师:三氯化铁溶液和二氧化锰都能够对双氧水的分解产生催化作用,除开催化剂这一影响因素,怎样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原因为何?学生:对其他条件加以控制,使其始终保持在相同状态,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对速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

  除了这一实验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做了温度影响实验和上述环节一当中的实验小竞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兴致都非常高,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变量控制的实验方式让学生成功地完成了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使其原来所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验证。直观的实验现象和与教师的切身互动让学生对反应速率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和准确的理解。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更加明晰了实验教学思路,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也使得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进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黎颖,张国华.化学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教学改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22:42-46.

  [2]杨宏伟,周丹丹,刘冬岩.高中化学3套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2:138-139+142.

  [3]邱发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条件》自主学习型教学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12:112-113.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3

  摘要: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该种教学理念的提倡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完之后再组织学生学习的思维定式,学案导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上诞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学案导学的有效应用着手,着重论述高中化学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策略,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是学生习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有效平台,也是开展先学后教模式的重要工具。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案导学的作用,实现先学后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大限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

  一、“先学”之中以学案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家庭作业,对此很多教师都存在疑问,既然已经让学生预习了,为什么还要“自学”?预习不就是学生自学么?其实并不如此,预习对学生的自学要求还处于“热身”层次,学生通过预习虽然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各个化学元素之间的反应、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回答课前问题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的预习学习目标,学习思路也不清晰,很难达到“先学”的效果。相比之下,通过学案导学进行自学,学案导学的“自学”功能就相当明确,我们可以利用学案导学引导学生开展有目标、有任务、有条理的自学,可以说这是一种深层次的预习。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之前,可以先将学案导学中的第一部分“煤的燃烧、金属的冶炼、钢铁的锈蚀、形形色色的电池及过氧化钠的滴水生火实验图片”呈现出来,利用学案导学将预习导学有条理地安排,帮助学生明确具体预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导学之中的自学流程及各种问题进行小组实践活动。同时在学案导学之中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交流研讨栏目,写出下面6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铜与氧气的反应、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NaCl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氯气与水反应。同时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效果。设计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并要求学生根据当前课时教学重点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案导学的自学学有所获。

  二、合理开展训练拓展,增强导学效用

  在学案导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加大对拓展延伸训练的重视。设计学案导学时有三个原则不可忽视:

  (1)建立相关预习链接,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化学课程相关内容;

  (2)重视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提升化学素养,形成丰富的想象思维;

  (3)重视对学生才华的展示,积极鼓励学生通过预习提示综合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得到增强。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激活,还可以让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预习学案导学的引导生成作用,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教师设计拓展训练的时候,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理解记忆能力[3]。

  例如,在《糖类》这一节的预习学案导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从课程教学要求出发,让学生围绕“从葡萄糖的结构分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的本质原因”搜集各种相关资料,了解葡萄糖的结构与还原性、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等知识点。通过学案导学结合学生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葡萄糖在体内是怎样提供能量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学习拓展延伸能力,让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在这样的预习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对课程学习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对学生思维进行发散,提升学生化学素养,丰富学生化学知识。

  三、“后教”过程中合理利用学案导学更正知识

  “教”一直是众多教师长久以来不断思考、探索、创新的研究话题,怎样教、何时教、用什么教等问题始终催促着我们一直前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学案导学的导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之上不断梳理知识,教师在“后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答自己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更正、内化知识[4]。例如,教学《原子结构》这个单元的时候,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学案导学,用学案导学方式开展教学。在第二课时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自己在一天中的互动轨迹,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提示,将其中空白处填写完整。在这样“后教”过程之中,既将学案导学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发挥出来,又帮助学生及时强化知识。

  四、结语

  高中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学案导学,为学生精心设计预习导学环节,突出学生学的地位,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从而帮助教师顺利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风向标,及时调整教学,使化学教学之帆顺利驶向成功彼岸。

  参考文献:

  [1]陈俊英.高中化学使用学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xx,33(8):26-28.

  [2]徐维全.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学案导学”中的误区与思考[J].高考:综合版,20xx(11X):51.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4

  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倡的新教学方式

  1.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将传统中学化学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彻底摒弃,而是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我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课堂假说及猜想。就化学实验而言,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教师优化所要演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边演示的同时为学生讲解实验,达到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主要目的。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基本目标。

  1.2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问题解决教学方式是新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着重培养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自己动手分析进而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自己发现情景问题、提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的整个过程。情景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或者辅助手段,它要求学生在情境中结合生活实际,拓宽视野,进而开阔思路,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有关化学的基本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化学基本实验为主、其他多种教学活动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是能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的影响———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研究素养为主要导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等为出发点,通过课程改革,教师能够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验生活,以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有利于学生体验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性发展。教师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吸收各种有借鉴意义教学方式的成功经验,综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新方法。只有做到这些,转变后的新教学方式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才能为他们认识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培养发展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3结语

  综上,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思路,让学生自主动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基础素质,倡导自由、平等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与促进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5

  摘要:

  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语言抽象、教学手段单一、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情境导入,加深学生理解;运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兴趣;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其知识涉及面相比初中阶段更加全面和详细。而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和抽象化,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增加。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科的学习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积极地探索,实践高效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语言抽象。

  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高考依然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多数教师因为教学时间紧张更愿意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高中化学教学语言也比较抽象,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结构化学中的“晶体品质”等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本,用标准化的教学语言讲述这些专业知识,不使用一些趣味性、艺术性的语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理解。

  (二)教学手段单一。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主要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繁多,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而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没有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或者恰当的教学情境将高中化学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使得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的精髓和内涵。

  (三)不注重教学的整体性。

  高中化学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十分紧凑,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章节的知识没有学习好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个章节甚至是之后全部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教学的整体性,把各个章节拆开来讲,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七零八落,无法将前后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情境导入,加深学生理解。

  情境导入可以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构建生动形象的情境,展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比如,学习有机物中各种烃的结构时,由于对立体几何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靠自己想象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结构的模型,并且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手制作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很清楚碳原子和碳原子以及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具体数量和相互关系,使原来很难理解的结构变得一目了然,并且因为自己动手做过,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更加深刻。

  (二)运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内容需要经过现场实验来验证,正是由于这种实践性,学生需要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规律和原理。比如,在学生学习皂化反应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制造肥皂的实验,让学生在制作身边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再比如说学习SO2的`性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块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实验设计:首先在一个集气瓶内充满SO2气体,再把它倒置在一个滴了几滴石蕊试液的水槽中,不断地震荡瓶子,就会发现瓶子中的水不断上升,并且变为红色,这时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于是,教师在讲授SO2能溶于水的性质时,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并且掌握。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化学思维的培养。

  化学来源于生活,如果能把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具有说服力。例如,在教学蛋白质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真丝与人造丝之间的区别以及生活中如何进行鉴别,鸡蛋煮熟后有没有办法变生鸡蛋等问题,这样把实际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联系实际和前后的学习内容,做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比如说化学的整体思维,让学生将过于零散的条件归为一体,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和解题,达到综合化学条件、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在“由K2S和Al2S3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有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多少?”很多学生一拿过来题目就想利用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具体的计算,可是计算量太大,容易出错且浪费时间。此时,应该将两种物质看作整体,得到化学式K6Al4S9,再经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三、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让高中化学教学变得生动且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宫开。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2]谭世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沈明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研究[J]。学周刊,2014(12):90—91。

  [4]张春玲。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J]。教育界,2013(1):78—79。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6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教育界对此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当前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方法

  教育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德、才学的培养,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高效率的化学课堂才能建立,从而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目前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

  基于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此情况之下,高中化学怎样提高其教学效率,是值得高中化学教师研究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严重阻碍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验教学进行得少

  根据笔者自身的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化学教学的实验教学进行得比较少。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理论讲解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办法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比较适用的,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则大大地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为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仪器设备缺乏,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对某些实验进行理论分析。可是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很多实验教学。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增加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精神,为国家培养化学人才奠定基础。当然,通过化学实验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强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辅导材料质量不合格

  新课改实施之后,由于教学辅导材料较少,一些出版社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不顾图书的质量要求,大量出版教辅材料,这导致市面上出现了种类极其繁多的辅导材料。由于该种图书的生产成本较低,而学生的鉴别能力弱,致使很多质量不合格的辅导材料流入课堂。学生在低质量辅导材料的帮助下,就出现钻牛角尖,甚至被辅导材料误导的情况。究其原因,这些辅导材料的教学内容和解题方法比较陈旧。所以,学生在此种低劣材料的辅导下,反而很难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结果使教学质量打了很大折扣。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适当进行探究实验教学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就从这点来看,高中化学教学就应加大实验教学的课程量。所以,教师首先应改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转变教育理念。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只有对实验的各个步骤非常熟悉,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二)统一辅导材料并且理论结合实际

  化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改变自己的化学教学理念,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且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这一理念。运用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来研究化学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化学教师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的现状,作为课堂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于生活现象的研究,来发现课本中的化学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更好地掌握,以此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学生知识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除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营造出一种请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及情景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使得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去。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一课时,关于胶体的性质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教授之前提出问题,即哪些液体胶体是透明的?如何来区分?这样的问题,学生听到这几个问题之后,会产生疑惑,进而会主动去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最后的答案,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模式,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第一,适当进行探究实验教学;第二,统一辅导材料并且理论结合实际;第三,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提高其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钦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xx,(2):2-2.

  [2]李志勋.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xx,(35):33-33.D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7

  在教师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这样一种意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产生新问题去,使学生的大脑始终能够保持在一种思考状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他们才会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学习。

  一、学生化学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1. 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化学教学的指挥棒是分数,所以教学的时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注重思维过程的分析,或注重学生的解题结果而忽略解答问题的过程,丧失了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很好机会。

  2.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材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的化学课程以化学学科为中心,教材通常以“切块式”处理教学内容。这样处理的结果虽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但不利于知识的综合利用和有效转移,造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的产生。

  3. 教师权威过重与学生学习方法障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权威非常突出。因此学生在传统的教师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下,比较习惯听老师讲解和记忆现成的结论,不敢大胆质疑和猜想。即使有学生的看法与老师或者教材冲突时,由于教师权威非常突出仍然不敢突破。

  二、培养学生提问的策略

  1.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喜欢提问

  强烈的好奇心能导致问题意识的产生。培养好奇心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措施。实际教学中从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化学知识着手,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的意识。化学教学中还有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存在。如在学习 Na2O2时,先介绍用水点火和二氧化碳点火。学生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用来灭火的吗?”“要是金属钠着火该怎么办?”后来学习Na2O2的性质及用途时,学生都很活跃,效果自然就好了。

  2. 创设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3. 提升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从不问到“敢问”

  在笔者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有几个基础非常差的学生: 有位学生完全学不会; 其余几位非常懒惰,总会听到他们“我不会”“这么难”等话语,显得相当没有自信。不断耐心的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的教学之后,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长,他们便慢慢喜欢回答问题了,有时会利用课余的时间问问题,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明显跟上来了。他们敢问,敢答。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也进入佳境,从松懈缓慢的学习状态变得紧张起来,作业态度也由原先的马马虎虎变得认认真真,一旦遇到难题,学生们也变得勇于挑战,开始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交流,渐渐对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障碍不再畏惧。

  4. 真诚对待学生,促进学生主动提问

  老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避免用冷漠的态度伤害他们弱小的心、加深他们悲伤的情绪。而是用教学的热情感染他们、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信任的感情打动他们。如艾默生说的: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习中不断有成功和失败,学生要善于发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将这些原因进行有效的总结。成功的诀窍有哪些? 失败的教训又有哪些?

  有些学生在寻找自身成绩差的原因时,总是想着客观原因,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本身的原因。比如,不刻苦,又或者存在自卑心理,不懂得自我调节。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古语有云: 笨鸟先飞。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自卑心理或许无法避免,但是这并不是学习不好理由。

  “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造成的”,所以,后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5.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问题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新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产生一种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惑。化学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很多方式:( 1) 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提出假设;( 2) 提供给学生一组或几组相关的事物,让学生分析差异,探究原因;( 3) 扩展化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引发更多新的,综合性的问题;( 4) 向学生展示化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面临新的,有待解释的化学现象或现实……

  6.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能

  方法一: 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对某些化学事实或概念进行反向思考,改变其叙述方式,从逆向叙述提出问题。如“共价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逆向思考提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否一定是共价化合物”问题。

  方法二: 善于对比,提出问题。化学事实中很多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事物间不同提出问题。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都是 C4H10,它们是否为同一物质,性质是否相同; 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反应开始时加热,有些不用,那么反应放热或吸热跟反应条件是否有必然联系,等等。

  教师从传统中的“一言堂”转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而不断自问并解决后续问题以及在问题研究过程中不断衍生出新问题时,教师要引用相关概念点拨,让学生思考辨析最后突破。笔者还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师长期培养并有所提升之后,会促进以上策略中所提及的内容目的,即更会提问、主动提问、提问成了习惯、提问有自己的思路、提问的空间更广泛等。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8

  一、高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方式,教师不再靠黑板粉笔等教具来传授知识,学生面对的不再是黑底白字的板书和教师滔滔不绝陈述,而是一个无奇不有的精彩世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记忆能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降低思维难度;使知识的传承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

  2.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探究多,板书多,例题及习题多。用传统教学手段需要大量时间。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传递更多的信息量。教师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加师生互动,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学习,并在深广度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并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的目的。

  3.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展示一些示意图或动画效果,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大小字体、不同颜色的文字,把讲解和强调的内容形象地表示出来,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如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还使教学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高中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板书过程,教学节奏加快。如果教师组织不得当,学生的思维和反应就跟不上,理解就不深刻,可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用多媒体进行逻辑性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时,不能步步为营引导学生。教师的讲解与板书未统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不协调,学生对此教学方法不亲切、不友好,学生的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走马观花,对知识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

  3.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当遇到不可预知因素(停电或机器损坏),教师易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影响教学进度及效果。

  4.教师的劳动量加大。教师不仅要熟悉多媒体软硬件,还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件、备模拟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增多,教学容量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大。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9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不但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更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具体到高中化学的创新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下面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体会.

  一、构建情境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放松自己,才能有勇气发表自我的看法,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拘谨心理,才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发现了问题,或弄不懂某些问题的时候,会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来,渴望获得知识,渴望心中的疑惑被解决.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注重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就要提高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认为,他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他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够推动人类进行探索活动,能够成为心理探索的推动力,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内在的动力.例如,在讲“盐类水解”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碱溶液pH>7,酸溶液pH<7,让他们回答NH4Cl、CH3COONa的pH是多少?有的学生很快得出答案,但是经过做实验得出的结果,让学生非常惊讶.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3.巧妙设计课堂上的问题情境.课堂上所提问题的设疑程度,能够直接决定学生思维的大门是否开启.良好的设疑,不但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更能使他们科学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活动.具体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设疑的质量和艺术性呢?一是要根据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现有的化学水平进行设疑;二是设疑要有层次性;三是学生在解答疑问时要能够找到某个切入点.

  二、兴趣、严谨、顽强,培养创新精神

  1.兴趣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努力地、不屈不饶地学习,探索未知世界.这种探索精神不是任何人天生就有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和训练得来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

  2.培养严谨的创新作风.在学习中,只有严谨的作风,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认真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使学生有机会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物质溴之前,化学家李比希就已经有机会发现了,但是李比希却对某化工厂送来一瓶液体要求分析液体组成部分的时候,没有进行实验就冒然地说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但几年后他听说巴拉尔发现了溴时,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经过重新做实验,他知道了那瓶液体中确实有溴.他的这种一时疏忽,不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溴的发现晚了好几年.

  3.具有顽强的创新精神.一项发明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做一次实验就能成功的,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失败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何止失败了千百次?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在一次的实验中不但炸死了他的助手,而且他的弟弟也被炸死了,面对这样的结果,诺贝尔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重新站了起来,最后获得成功.如果没有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力,那么多次的失败早就击垮了他们.可以说要想创新,就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决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结合教材实际,提高创新能力

  1.培养想象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联想.例如,在做“实验室制取CH4”实验时,先让学生想想以前都用过哪些实验装置,用过哪些药品及发生反应的条件,然后联系这次实验,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要学生具有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训练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使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例如,让学生分辨在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产生的现象和在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会按照思维定式回答说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由于过量问题的存在,两者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相同的.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创造具有活力的新课堂,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终身.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0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形成了有效的补充,特别是对理科课程来讲,课外活动价值更加明显。化学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深入化工工厂,掌握接触到生产制作重要化学试剂的环节、流程,并可在学校内部组织引导一些具备高能力水平的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竞赛或知识比赛,并将日常生活之中一些常见的难题利用化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令学生积极探索,掌握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丰富化学知识。

  (2)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化学实验环节

  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成当前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在传统化学教学阶段中,单纯借助板书教学,较难扩充学生创新意识。而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及多媒体技术系统,对较难利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或是危险度较高的实验环节进行仿真模拟,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望,还可全面扩充他们的思维空间,提升创新能力水平。

  (3)引入启发式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讲授氯水属性相关内容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课堂教学环节,即假设氯水同酚酞融合会形成怎样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这时溶液成为红色,而后加入氯水,则红色渐渐消除。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原因,而后利用实验验证学生们提出的种种假设。再接下来,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氯水的属性构成,通过实验环节,学生们将较快明确:由于氯水之中含有次氯酸分子,因此体现了强大的氧化性,可令溶液退色,而氯水之中同样含有H+,因而可缩减碱浓度,令其最终褪色。通过该类方式,可训练学生从多层面视角了解问题,杜绝拘泥于某一类思维的不良习惯,透过主动思考,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教师还可对该实验做进一步延伸,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问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其次,教师可继续发问: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来水中的氯水呢?学生在分组思考后对实验方案进行大胆设计,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即自来水中含有的氯水成分浓度较低,仅有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进行检测,因此自来水确实是通过氯水进行消毒的.。而后,教师可继续延伸问题:自来水是否可直接养鱼呢?学生们经过了前一阶段的自主实验可很快得出结论:自来水中由于含有次氯酸成分,因此其强氧化性会影响鱼的生理结构。而如果将自来水放置几天,那么次氯酸则会逐步分解形成盐酸以及氧气并丧失强氧化性,这样便可以用来养鱼了。最终,教师可在课堂组织讨论交流后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他们作进一步合理的指导与点拨。

  2.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改进,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优化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只有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达到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1

  “实验之于化学,正如双翼之于飞鸟”。实验,它是一种载体,以实验为载体来考察化学知识是一种很好的考查方式。纵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实验部分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近两年试卷中24、25题往往得分率都不高,而这两题又与实验息息相关。那么,如何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并提高实验效果呢?

  一、优化教材中一瞥氏效费时的实验

  经过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针对实际操作成功率不高的实验,一线教师在不断的尝试与发现中,采用了一些更好的实验来替代,建议我们的编写者是否考虑将这些实验给予改进或吸收方便易行成功率高的实验进行替换。如《实验化学》中“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要用到药品乙酸配,属于公安局管制范围药品,购买和使用不方便,且本实验费时2小时以上,在实验课中进行困难。《化学1》中钠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显然危险性较大,现象易受石棉网成分的干扰,造成现象不明显。若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直滴管的粗口处加热(加热时,用试管夹夹住滴管,可以左右晃动,增大空气的流通),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便于观测,这种方法还可以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方法是:待滴管冷却,将它插入盛水的小烧杯中(滴有酚酞),用余烬的木条在滴管的尖嘴处检验氧气。《化学2》中,氢氧化钡与氯化钱晶体的反应。教材中时采用了锥形瓶与木板,药品用量偏大且操作起来较麻烦。改进用一洁净的塑料袋,各取29左右的晶体混合扎紧袋口,每一位学生可以很快地感受到该反应温度的变化;改进,分给每一组学生一张滤纸,只需各取少量晶体混合,折叠滤纸后用手摩擦,此法还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

  从新课改后已实行的三年高考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实验部分的考查要求每一年都有所提升,通常是结合工艺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在高考理综卷的24、25题中,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古云“授予鱼不如授予渔”,假如教师本身不会探究,又怎么能够引导他的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又如教师不能创新,又怎么能教育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呢?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教师教育,进一步开展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化学教师认识到全面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多组织教师参加一些骨干教师优质课的观摩、同市区间教师的教研、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重视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要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就必需发挥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把部分演示实验转为学生的分组实验,不但可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而且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降低他们对理科知识的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并不断激励他们主动地思考,去创造一些东西。

  四、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营造学习气氛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中按照教材上预设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探究过程没有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趣味并不十分明显,他们通常会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有很多想法都想找机会付诸实施;而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可能并不强,在平时的分组实验中往往是旁观者,有时也想自己试着做实验,但又害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开放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老师或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施展身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学生可以探究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如“滴水点灯”“五彩焰火”“火山爆发”“高锰酸钾的魔棒点火”,还有像叶脉书签的制作、利用花草自制酸碱指示剂等等,此类实验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促进对化学的学习。

  总之,新课改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成功乐趣,发挥学生合作与自主交流的团队精神,形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将不断完善,相关部门也会制定出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在更多人不断努力的同时,化学实验教学必将朝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2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 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一、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

  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

  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C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c (H+) +3 c(Al3+) + c(K+) =2 c(SO42-)c(K+)=2 c(SO42-)—c (H+) -3 c(Al3+)=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

  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面

  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4,颜色由…变成…

  气体:

  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

  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

  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

  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3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后,有研究者进行了高中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复习等方面的学习策略上表现不佳,缺少高级学习策略的系统训练。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特别是高级学习策略的训练培养缺乏重视。关于化学教学中组织策略运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个案研究,尚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策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是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关于组织策略的众多研究表明组织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与运用,然而组织策略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尚不多,将组织策略较长时间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组织策略运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策略并探究其教学效果。

  2.组织策略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组织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如:温斯坦(Weinstein,)和休莫(Hume,)认为,所谓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精细加工的框架)。最简单的组织策略就是将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奥姆罗德(Ormrod,)认为,组织过程总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联系起来,有时也包括与己有知识建立联系。国内学者们给的见解如:杜晓新认为,组织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归类,并对各类及各类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

  刘慧灵认为,组织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结构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点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从而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保持与提取与运用。综合以上国内外诸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组织策略首先是对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彼此内在的联系,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联系起来以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是关于新学知识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

  3.对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组织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可以归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己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运用组织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涉及四个阶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关键点;第二,对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第三,发现内在联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问卷包括30个调查项目,其中调查学习新知识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复习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解决问题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

  4.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结果,项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较高为%,说明多数同学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提取题意要点;但有%的同学对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却并不清楚。项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约为50%,说明有半数学生在做化学题目时,能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题意;在题给信息和己学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解答题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为%,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将题目所给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己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项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为%,说明超过40%的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常常会利用流程图的策略来组织题给信息,帮助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项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为%,说明即使在面对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很少学生会利用绘制表格的策略来呈现题给信息间的关系以分析题意,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组织策略思维的培养:第一,教师方面,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宏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组织策略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步骤,尽量提供详尽具体的步骤,教给学生“条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接受组织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并进行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同时提供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5.反思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之处:调查基数比较小,调查范围不够广,缺少一点的普遍性;调查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尝试;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合作者,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有针对性。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点看法.

  一、确立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是课堂教学的听众,处于附属地位,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在实验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实验结果与教材上的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造成失误的原因,并不断改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可以引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实验技巧的形成与教学效果的增强.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对实验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以学习的主体地位参与进来,才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也要注重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必不可少,但要慎重选择、科学运用,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手实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确立,才能为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组实验,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程中,教师应该转换角色,要从传统模式下的知识传播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对于一个实验的设计,教师要考虑全面,不仅要考虑化学实验的难度,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笔者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小组式实验操作,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分为几个小组,给出几个实验方案,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到合适自己小组的实验,然后分组开展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随意地进行创新性实验,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实验竞赛,这样才能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三、重视实验的探索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在验证特定物质的性质、提取方法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时,学生只需根据说明进行简单模仿即可完成,根本体现不出任何的创新之处.探索性实验则不同,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实验与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更高意境和更新内容的操作实验,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更高的境界与高度上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探究新知,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获取新的成果,从各种角度、方法和层次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增强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创新灵感.

  四、改革与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手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手段被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如,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电脑、录像、投影等手段,突出现象、增强动感、扩大实验效果.为了增强演示实验效果,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摄像头拍摄实验情况,连接教室的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现场播放实验的全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有些实验现象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进行放大,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方便、清楚.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现场多媒体投影技术.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实验内容,巧妙布局实验的形式,力求使实验做到准确、安全、简明、美观,让实验更具有艺术性,从而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创新,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15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反馈教与学信息、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更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开展教育性对话。我认为要真正实现以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上,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准诊断,敢调整,善引导,勤追问,通过有效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化学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通常就更少了,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问题公式化,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问题不明确,启而不发,问题缺乏逻辑性,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等缺点。我校教师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中更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和低效性,严重制约着我校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定能促使我校化学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激发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诱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

  2、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xx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近几年教学问题聚焦在真实的课堂,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课堂互动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之一,因此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在国外大范围的开展已近40年之久,现已步入成熟阶段,研究范畴包括: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等。如:心理学家帕特、美国教学论专家L。H。克拉克和Ls。 斯塔尔、威伦(William Wilen )、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 )、凯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等对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进行研究。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有效课堂提问对于完善备课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技能、检验教学效果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学者构建的研究体系还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参与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使大家认识到,提问不应囿于技术上的有效,还应追求先进教育理念上的有效、设计上的有效、语言上的有效、对整体课堂效果提升的有效等等。最早掀起课堂提问实证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指出 “有效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教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的原则、功能、策略和技巧、以及有效性等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的功能和目的。研究者们在国外课堂问题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具体化,归纳出了如下几条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充满乐趣,提供回顾所学内容和材料的机会,让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联络新知识,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训练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使学生参与讨论,教会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批判和创造性思维技巧。

  2、课堂提问的原则。阎承利在《教学最优化艺术》中明确提出了十二条原则: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难易度适中,注意科学性;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优选问点,问在关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注意分寸,问在学生需要处;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前八条原则主要针对问题设计,而后四条原则主要针对提问的实施。归纳大家的研究,提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这些:系统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简洁性、明确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将这些原则优化组合,运用在不同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完成课堂提问的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问的策略就是研究怎样提问,各层面的研究者都非常关心它,因而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概括起来有如下:问题的封闭性、开放性策略;问题的启发性、反思性策略;适当延长候答时间策略;问题“少而精”策略;探问的策略;延缓评判的策略等等。教师在操作中要灵活运用,采用适合自己的和利于学生发展的具体策略。

  4、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随着有效教学的提出,教育者进而追求课堂高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各地均有不同的研究。王方林在《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中,提出了有效课堂提问应具有的技巧:提出更少的问题,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深度,提问要有广度,使用恰当的等候时间,选择学生,给予有用的教师反馈。李志厚将课堂提问划分为有效提问、低效提问、无效提问,并指出各自所包括的问题类型。他认为有效问题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其背后包含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二是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三是能够组织形式有效地进行讨论问题。于君风在其《课堂提问应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一文中,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这样的界定: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四、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高中化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3《物质结构》、4《化学反应原理》、5《有机化学基础》等五个模块。

  2、课堂教学: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提问:课堂教学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而言的,其核心是“有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和效率。

  (二)研究对象界定

  1、青铜峡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化学课堂教学含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2、青铜峡市第一中学高一至高三全体学生。

  3、青铜峡市第一中学全体化学教师。

  五、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促使我校化学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校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调研我校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了解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总结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建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形成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机制。激发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

  六、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调研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4、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

  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后有效性评价的机制。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对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研究,了解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理论与策略,了解新课改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对新课改中高中化学学科行动纲领内涵的理性思考。

  2、问卷调查法: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掌握实验前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3、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教师的表现(如:与学生的交流,提问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机制等)与学生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其思维活动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4、个案法:通过对典型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能力与成绩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实验效果。

  5、行动研究法: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中,选择部分的章节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开展研究课活动,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八、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的10月)

  1、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课题组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撰写前期调查报告。

  3、成立课题组,撰写课题申请书,提出课题立项申请。

  (二)理论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计划。

  2、举行课题开题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

  3、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及国内外此项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4、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初步构建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理论与策略。

  5、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课题组结合本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现状展开行动研究。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1)在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中,选择部分章节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开展研究课活动,总结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2)通过组内示范课、竞赛课等形式,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的研究。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的课堂观察活动,结合课堂实际与实验者的反思,形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候答与理答的机制。

  (4)在研究第四个问题的同时,结合学生问卷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2、选择优秀教学案例,每隔一周的周三下午召开优秀教学经验交流与展示现场会,及时积累材料,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论文或案例。

  3、课题实验教学。20xx年12月~20xx年12月,在我校高一、高二年级确定实验班级,通过对典型对象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能力与成绩等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实验效果。

  4、课题组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中期教师的研究、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等现状,撰写中期调查报告。

  5、总结课题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撰写中期阶段性报告。并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形成研究论文、有效提问设计案例、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案例等。

  (四)形成成果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1、研究并解决课题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后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汇总为后期阶段性报告。

  3、搜集、整理并完善各种研究资料、研究成果。

  4、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结题。

  九、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成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组织管理

  课题指导:杨兴武 吴建国 胡敏

  课题负责人:张渊

  课题组成员:洛旭昕 方洁张建霞 蔡莉 蒙春梅 张淑琴 郭虹

  (二)人员分工

  张 渊: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协调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课题阶段性任务的安排,课题成果的审核与呈报等工作。

  方 洁:主要负责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编辑,课题研究信息处理,20xx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等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洛旭昕: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前期、中期、后期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工作;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张建霞:主要负责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蔡 丽:主要负责撰写20xx—20xx年上、下半年工作总结报告;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蒙春梅:主要负责课题组活动过程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开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张淑琴:主要负责课题研究人员的培训及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工作,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郭 虹:主要负责各类活动的总结和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工作,并收集过程性资料。

  十、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1、调查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前期调查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期调查报告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后期调查报告

  2、开题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3、结题报告:《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4、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5、优秀论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常见误区和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常用方法和途径》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 等。

  6、“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优秀案例集。包括:有效问题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优秀课堂教学录像等。

  十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为我校化学教研组长,主要成员是我校化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均有丰富的高中化学教学经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他们均为中青年教师;有各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备课组长;有高级教师。他们分别担任着我校三个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他们都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课堂提问应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最优化艺术》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高中课堂教学提问研究现状的一些文章;走访了我校理综学科的教师,调查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3、学校对课题进行严格管理,并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支持。

  (1)研究组织保障:由教研组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并聘请市、校教科研专家给予指导。学校配备行政领导、教科研主任督促开展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2)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

  (3)确保时间落实: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两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必要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结题会的召开、研究成果的整理组合等方面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

  [2]夏正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3]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xx(2)

  [4]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6

  [5]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xx。2第25卷第1期

  [6]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7)

  [7]于君风。课堂提问应注意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xx(2)

  [8]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xx(9)

  [9]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10] 许振勇。建构主义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化学教学,20xx(3)

【暑假打工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暑假打工记作文12-26

暑假打工作文12-29

暑假打工作文09-16

暑假打工的英语作文06-11

暑假打工经历作文07-01

暑假打工记作文08-05

暑假打工心得11-01

暑假“打工”日记11-08

暑假的打工生活小学作文02-24

【通用】暑假打工记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