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抠门的奶奶作文
抠门的奶奶作文一
生活中,我感觉奶奶总是很“抠门”,经常爱“占小便宜”。
有一次,我跟着奶奶去买菜,奶奶一路砍价,过五关斩六将,终以最低价格买了半斤肉、一把豆角……最后却卡在了一个卖豆腐的小摊前,看来奶奶这次是遇到劲敌了。
只见奶奶站在那儿,不停地唠叨着:“也就那三毛钱,不至于,就两块吧,总在你这儿买,打个折也不行……”而老板意志坚定,待奶奶唠叨完了,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小本生意概不还价,明码标价绝不乱改。”说着,还骄傲地仰起了头。奶奶怎肯罢休?又重新唠叨起来,那一成不变的言论,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老板终于被奶奶的执着打败了,无奈地摇摇头:“真是服了你了,算了,给你打个折两块二总行了吧。”奶奶欣喜地拿出钱包,掏出钱,又摸了摸,不舍地递给了老板,又小翼翼地把钱包放回口袋里,像给远出的孩子告别。我那一瞬间,我彻底被奶奶的砍价技术折服了,但还是很疑惑:“奶奶,为了几毛钱累死累活的砍价,至于吗?”奶奶笑了:“你想想,砍一次价省几毛钱,那么砍个几次,就够你买个作文本了。”我不禁佩服起奶奶的精打细算来。
大暑的那一天,天气极热,一出门就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奶奶却生拉硬拽地把我揪去赴宴。胡吃海喝一番后,奶奶要来了塑料袋,指着几个菜说:“现在不是时兴光盘行动吗,可不能浪费,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帮我打包。”回去的路上,我提着大包小包的食物,又问奶奶:“又不是没吃过,还带这么多干吗?”“老话说,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这叫节俭,懂吗?”听了奶奶的话,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原来奶奶这不是抠门,是勤俭持家呀!
虽然奶奶的节俭有时令人忍俊不禁,但我的心中还是隐隐约约升腾起了一丝敬佩之情。
抠门的奶奶作文二
我见过的最抠门的人是我奶奶,她的抠门简直登峰造极所向披靡无所不用其极。
奶奶家有十几个矿泉水瓶子,每天早上她的工作之一就是把这些瓶子灌满水,冬天放暖气上烘,夏天放阳台上晒,这样晚上就有热水用了。老实说这样挺环保,也没什么错,唯一的问题是,她会把这些晒过的水烧来喝,我无法想象那些反复使用多次且在太阳下发酵了无数个下午的塑料瓶子里能滋生出多少细菌;而且这么多年来,家里洗完脸的水都不会倒掉,一盆水要反复地用,直到黑得看得见渣子。相信大家都在电视剧上看过把水管稍稍拧开然后偷水的桥段吧,奶奶就是这项活动的忠实爱好者,从我小时候起她家里就有一个专门存水的缸。
不管够不够,吃饭时,奶奶的'餐桌上永远只有一个菜,只有当吃饭人数大于等于4的时候才会再加一个咸菜;买菜从不去超市,附近的菜市场也不行,只去好几站之外的一个早市,因为那里的菜最便宜。有时候还会走很远的路去买一种非常便宜的鸡蛋,就是运输过程中被打碎的那些蛋,混在一起一兜一兜地买。这个还得去得早才买得到,去晚了就会被卖完。
印象里实在不记得奶奶有买过新鲜的水果,她去买水果都是选那些最便宜的,就这还要把稍微好一点的都放起来,从那些不新鲜的开始吃,导致最后所有吃到的水果都没有新鲜的。就算是别人来看她时带来好一些的水果,她也会珍藏起来,把它们从新鲜放到不新鲜。
在她家里我稍稍不注意就会被说,苹果核不啃到连籽一起咽下去,会被说浪费食物;纸巾撕得超过一格,会被说浪费纸;两三天洗一次头,会被说浪费洗发水。洗脸水稍微倒多一点,会被说浪费水;看电视时间超过两小时,会被说浪费电;反正就是各种浪费,各种被说。
以前奶奶出门从来都不坐公交车,无论多远,无论道路多曲折,她都坚持不懈地走路,直到后来她有了免费的老年卡。
有一次我暑假结束回自己家里,临上车前奶奶给我装了两个馒头,三瓶软包装的某种饮料,一瓶不到100毫升那种,后来她想了想又拿掉一瓶,跟我说你喝不了那么多。嗯,18个小时的火车,我喝不了这么多。
跟她吃年夜饭,大出血摆六个菜,六个菜一直吃到了大年初六还继续从冰箱里往外端,对了,这六个菜里只有两个是荤菜。
半年洗一次衣服,我运气不好,从来没赶上,所以从来没见过她洗衣服。家里有热水器,但是从来不用,嫌烧水太费电,要洗澡只能接盆水随便擦一擦。
她这样节省不是因为缺钱,奶奶和爷爷一月退休工资加起来虽然不算高,但在小城市里也足够老两口过得相当宽裕。她的抠门已经成为了习惯,可能因为年轻的时候条件不好,又要养活三个大小子,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用,现在虽然条件好了,但习惯仍然无法改掉。
发现我好像弄混了抠门和节俭的定义,但对于奶奶以及她们这一代人,我也不是很能界限分明地去描述她们的行为,对每一分金钱的重视以及能省则省这种观念似乎已经种在了她们的血液里。也许是她们经历的时代造成的吧,奶奶曾经和我讲过自然灾害时饿肚子的惨状,后来她上学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参加工作后境况虽然好些,但仍然处于物质匮乏的状态,一个月工资买米买面都不怎么够,无论多么节俭,仍然处处捉襟见肘。
奶奶所在的小区里几乎都是退休老人,每天傍晚陪她出去散步,听到她和老姐妹们唠嗑,不外乎就是谁家的大小子有出息在哪哪工作一月工资上万,或者谁家的姑娘三十了还没嫁人眼光太高之类的家长里短;要么就是哪家的超市有什么优惠东西便宜得很,或者某某地方新开了个药店免费给老人做体检之类的省钱心得。
一开始我很不耐烦听她们讲这些,后来慢慢体会到心酸,这些老人,她们忙忙碌碌一生,没有什么文化水平,也没有什么思想觉悟,她们年轻时操心的是怎样用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老了后操心不在身边的子女过得是不是富足。她们会嫉妒,会攀比,会固执,会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高兴半天。她们就是那些公交车上抢座的大妈,广场上扰民的大妈,超市里排队买减价鸡蛋的大妈。可是脱掉大妈这个标签,她们的生活是那么孤独苍白,她们的世界里只有家庭、孩子,如今孩子不需要她了,家庭不需要她了,她只能寂寞着,把时间花在计算去哪里买菜更便宜。
她们做了一辈子这个社会的影子,做了一辈子一个家庭的影子,她们的晚年仍然是一个影子,一个把时光拉得无比漫长,被夕阳照射着泛黄又无力的影子。面对这样的她们,我常常觉得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思考。
她们让人同情吗?她们让人讨厌吗?她们只是普通人。她们自以为丰富其实早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的人生经历决定着她们只能这样去生活。而这样的结果又该让谁来负责?我说不出来什么原因什么道理,只是有时候看见她们那样认真地算计着一分一厘会觉得心酸。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们根本不在意别人怎样去评价她们的行为和人生,她们有别人所不能体会的满足。我曾陪着奶奶坐十几站公交车去某超市里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买减价鸡蛋,站在队伍里看着身边那些老人,她们大声讨论着物价,骄傲地盘算着自己这一趟又能省下多少钱,那一刻我觉得,就算真的把所有的生活寄托在一个鸡蛋上,大概也有自己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