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实用的母校的作文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校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母校的作文 篇1
六年前,我带着好奇甚至惶恐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如今,我又带着怀念甚至不舍的心情即将离开那平易近人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和朴素美丽的母校——中四路小学。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踏入母校大门,一股眷念之情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走进大门仍然是那熟悉的标语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当我们一看到它,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来到教室,我想起了是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从一名无知孩童成长为一名六年级的应届毕业生;望着窗外的领奖台,那一次次走上领奖台时的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张张的奖状里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
走出教室站在操场上,望着那美丽的树胶跑道,想起了同学们曾经在这里朝气蓬勃地做早操。曾经在这里飞奔,曾经在这里嬉戏,曾经在这里这里的每一段路都有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每一棵树都曾经见证过我们的成长,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舞台!
风风雨雨,朝朝暮暮;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小学生活飞逝而过;六年来,每次欢笑,每滴泪水,每段故事,每次经历,每声感动,都使我难以忘怀。
在即将告别母校时,我依依不舍,望着培育了我六年的母校,我含着泪水,激动地大声说:“母校,我爱你!”
母校的作文 篇2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火炬学校也有3岁多了,我也读四年级了。我先带您到我们学校转一转吧,跨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新典雅的建筑:古典书院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教学大楼、新颖别致的艺体馆、宽敞洁净的师生餐厅、整齐干净的学生公寓、以及舒适宜人的办公楼和宽阔的运动场。校园内芊草碧碧,绿树成荫,您会感叹学校的建筑与绿化是如此的和谐。
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的我,早已经把它当成了我的家。记得刚送我进学校时,爸爸妈妈有些担心:新办的学校虽然环境好,但师资力量行吗?教学质量行吗?小孩能学得好吗?将来小孩子能考上好的中学吗?事实证明了“火炬”行!学校以“追求卓越”为校训,坚持突出小班教学、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两年时间里,学生、老师获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荣誉有很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首次开学典礼到今天,我们在“火炬”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一起快乐、健康、向上、平安地渡过了六个学期。我们由刚进校门的懵懂,到逐渐地明白事理;由只认识简单的字,到会朗读成篇的文章;由还只会在大人怀里撒娇,到会乐于助人,争做班集体的小主人……这无一不凝聚着每一位“火炬”老师的心血与汗水!
这里特别要提到是我的班主任—文丽沙老师,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您和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您虽然年轻,却是那么可亲可近,教室里有您就一定有欢笑。
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您为了选拔运动员,不顾烈日炎炎,牺牲休息时间陪我们训炼,帮我们纠正动作。我很想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光,可是又担心得不了名次让您和同学们失望,是您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给我了勇气;运动会上我没有取得名次,没有为班上争得分数,好伤心,又是您亲切地对我说:“没关系,重在参与,下次加油!”
您虽然爱我们,可您也不放过我们的每一次过错。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做完练习便玩起了新买的橡皮擦。被您发现了,您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好像在告诉我:“这是上课,赶快收起来!”我赶紧收起橡皮擦,温习起功课。以后每当我上课想开小差时,就会想起您严厉的目光,马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人说:“老师是托着太阳升起的人”。我想,在您和每一位“火炬”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我们这群玩皮天真的“小太阳”一定能健康活泼,快乐向上地成长!
我骄傲,我是“火炬”人!
我爱你,“火炬”—我的母校我的家!
母校的作文 篇3
我在母校度过了5个春夏秋冬,即将结束小学生涯。这儿的点点滴滴都在我脑海里回放:多少欢笑在这里洒下;多少汗水在这里留下;多少老师的辛勤话语在这里写下;多少同学的深刻友谊在这里刻下;多少个希望的种苗在这里播下……这里的一切永远在我脑海中留存!再见了,我的母校!
母校,是您给了我游戏的天堂;母校,是您给了知识的'海洋;母校,是您给了我自由翱翔的晴空!您是我成长的摇篮!时光飞逝,您让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长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
昨天,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校园;明天,我将怀着深深的留恋之情离开您。您给了我许多许多,谢谢您,母校!
再见了,和蔼可亲的老师!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
再见了,纯真的小学时光!
再见了,我亲爱的母校!
【母校的作文】相关文章:
母校今昔母校作文11-01
忆母校别母校作文09-14
母校作文(精选)10-14
[精选]母校的作文10-04
[经典]给母校的作文11-03
[精选]母校作文11-20
(经典)给母校的作文11-20
[经典]母校的作文11-01
母校的作文(精选)10-30
(精选)母校作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