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时间:2024-09-05 12:51:14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汇编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

  大年初一可谓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的家乡晋城是怎样过大年初一的。

  在几十年前,孩子们凌晨四五点就要被家长叫起来喝“头脑”,它是由粉条、豆腐、豆芽等诸多食材做成的。此外,人们在早上还会吃拉面,寓意全家互相拉紧点儿,不要丢了一个。

  人们在早上起床后,会先打开房门,并放上三个雷炮,也就是爆竹,美其名曰“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

  这“开门炮”要放得越响越好,并且三个都必须响,如果你不幸遇到哑炮,要马上说一句“闷声发财”,然后再补放一个。

  在农村,放过“开门炮”后便是烘“正火”,这是每年大年初一的保留节目,是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盼望的。人们会提前把干柴垒成塔状,在中间塞一些柴禾,初一早上一点就着,并在上面蒙一些柏叶,不但会有一些火星飞迸,单是那浓浓的香味也十分醉人。

  烘完正火,紧接着便是摆献供,人们会给不同的神献不同的东西,比如通常会献给山神爷面蒸的猪或羊,也有的人会献一只鸡,而给门神则要献刺猬。

  此外,不同职业的人还会给不同的神献供,如木匠会给鲁班献供,读书人会给孔夫子献供,而像门神、社爷、财神爷这些神则是家家都要献供,供品的多少,要看家境。祖先和神不能一起受享,等献完神,人们才会献给祖先供品。

  然后便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一些压岁钱,钱可能并不是很多,但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关心。

  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些禁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这天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也不能动剪刀,否则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当然,这是迷信,但如果只把它当做一个风俗来看的话,其实也蛮有趣的。

  这就是我家乡——晋城的大年初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2

  老师让写一篇关于民俗的作文,这可难坏了我,想想每天繁重的作业,困在斗室的我,望着四角的天空,能写点什么呢?城市的节日比较寡淡,我倒是觉得奶奶家的“迎喜神”有点意思。

  喜神是谁呢?就是自焚于朝歌的商纣王。他不是个生性残暴的昏君吗?哈哈,那是你电视看多了,不过这事还真的和《封神演义》有关,纣王死后,被姜子牙封为"喜神",生前没得到公正评判,死后却得到了人民的欢迎!

  迎喜神,正月初四,吃过早饭,大姑娘、小媳妇,没了牙的老爷爷,穿着开档裤的小娃娃,没有一个在家里呆的住,早早地汇聚到了村委会门口。

  个个打扮的妥妥帖帖,精壮的'汉子们牵出了自己家的牲畜,这是时候,是骡子是马还真的遛遛,劳累了一年了,是该活动活动筋骨,舒展舒展精神了。

  迎喜神,有时辰,有方位,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才懂。九点的时候,大家渐渐的涌到了村口,老远看乌泱乌泱的一片。村长一声令下,精壮的汉子们,挥鞭打马一去七八里,焚香、烧纸、祭拜,即刻返回。

  老远就喊:“喜神来了,喜神来了!”这时等待的人群也会高喊“喜神来了,喜神来了!”鞭炮炸裂,烟花四起,鼓声震的人心口直跳,锣声响的耳朵轰鸣。

  谷场上点起了篝火,窜天的火焰映着人们欢乐的笑脸,划旱船,耍丑戏,扭秧歌,踩高跷,大头娃娃,憨媳妇,还有小孩子们爱的孙猴子,所有的观众都是表演者,所有的表演者都是观众,期盼着夏日的风调雨顺,秋日的五谷丰登!

  以上是根据爸爸年少的回忆,脑补出来的场景。现在的奶奶家,已经见不到了当年的骡马,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上了年纪的奶奶爱上了广场舞,时髦的小伙子们都在打麻将,喜神不见了!

  是喜是悲,或忧或愁,五味杂陈,不可表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3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地地道道的xx人,我们的春节自然是要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我们家的春节也是如此。

  过年前,我们总是要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当然,我们也要去超市利采购年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俗——自制蛋饺!蛋饺是金黄色的,形似金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之意。每逢过年,父亲总会做许许多多的蛋饺,够我们吃上好几天。不仅如此,父亲作蛋饺的方法也令我惊叹不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独一无二的`。

  先将几个生鸡蛋磕破倒进碗里,拿出一个大勺,在火上慢烤,再拿出一个小勺子,舀一勺鸡蛋倒入大勺中。神奇的事发生了,鸡蛋正在劈里啪啦地叫着呢,父亲晃了晃勺子,鸡蛋竟然慢慢地变成了一张蛋皮!将肉米放进去,包上,一个蛋饺就做好了!几个小时下来,盆里的蛋饺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过他,为什么不直接买呢?父亲说,这是我们家的家俗,自食其力,也算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手艺。

  到了除夕夜那天,在饭桌上,“事业顺利”“健康长寿”成了我们最常说的祝福话。不过,在除夕夜上,最叫人惊喜的,不是春晚、不是年夜饭,而是父母不经意间拿出的压岁钱。之所以叫压岁钱,是因为“岁”与妖魔邪祟的“祟”发音相同,因此被认为可以镇压住妖魔邪祟,保平安。想象一下,饭桌上,大家正吃着饭呢,突然,一个红包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怎么能不叫人惊喜呢?每次拿到压岁钱,我都小心翼翼地打开,仔仔细细地数一数,然后交给母亲保管。我管这叫“利复利”,等我成年了,留在母亲那儿的钱将会是我的“第一桶金”!

  过了除夕,初一吃汤圆,团团圆圆;初二去外婆家,给外公外婆拜年;初四拜财神,财源滚滚——这些,都是我家的家俗,也是上海人民独有的习俗。我希望,这种习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4

  风俗,是一个地方的节日习惯,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而我家乡的风俗也许很常见,但却是我们家人温情的体现,体现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温馨的节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团圆饭,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而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可不只有吃这么简单。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这几个活动中,要数包饺子为头牌!

  “包饺子喽,包饺子喽!”在这大年三十,我最爱听的就是这话。我们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调馅,自家包好。这些工序可为饺子增添了不少的风趣。这不,拿出一个盆儿,面粉往里儿倒,加水,和面。将手洗净,触碰那柔软的面团,用手搅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面揉搓成长长的一段,再用刀分切为小段,搓圆。再用擀面杖擀面,擀成圆形。这边母亲在忙活,我就去父亲那瞅瞅吧!父亲熟练地操着刀,切着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块,搭配着事先切好的芹菜,搅和在一起。添上些许调味料,继续用筷子搅和,美味的馅料就完工了!看完爸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岗位,包饺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面皮,握在掌心中,馅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面皮对折,用手粘合面边。一下……两下……三下……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后一步——下锅!将一整都会叫来自己的亲朋好友,摆出十几张桌子,让那些做菜好吃的人来烧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员,她要做暖锅,因为她在村里算是暖锅烧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阵一阵的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暖锅冒着热气,几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个桌上面,从高处看,可以用人山人海这词来形容,就像有人结婚时婚礼的`样子。

  开始吃饭了,只见每桌的人打开暖锅的盖子,那正在沸腾着冒着香味的暖锅,看看就够让人口水直流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匙大匙的盛着呢!

  吃完了暖锅,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坐在椅子上摸着那吃饱喝足的肚子,看着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获得电玩具呢。这表演一结束,热闹才开始了,成群的小孩子们拿着火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渐变小。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过春节时与众不同的分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我很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到啦,想必大家都会去拜访亲戚吧。那海宁过年的席酒,就和拜访亲戚有点关系。

  过年的席酒,原本就是新年的拜访。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宴席的形式了。寓意是让亲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美满。你可别说,过年的席酒和普通宴席还真有些区别,过年的席酒是有寓意的,而普通的宴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席酒分为准备、席中、席后。准备十分考究,要按长幼顺序来。轮到哪家,哪家就主办整个宴席。

  大年初一,鸡刚一打鸣,“主办方”开始忙碌起来了。轮到外公时,他便亲自掌厨,加盐添油把量十分精细,手都不带抖的那种。因为他知道,这一天对他乃至整个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人则在大厅里接待客人。孩子们在院中放鞭炮、嬉笑玩耍。过年的气氛开始显现出来。

  傍晚时分,客人基本到齐。席酒一开始,气氛就变得热活了起来。堂内灯火通明,桌上也热气腾腾,人们的谈话声与筷子的“嗒嗒”声更是交杂在了一起。大堂里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

  “上菜喽!”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令我一下子摸不着头脑。我定睛一看,啊,是外婆!只见外婆端着一个大餐盘,有条不紊地慢步走上前,并把它端上了餐桌——是的,主办方上菜时不能摇摇晃晃,不然有损节日气氛,这是古老的规矩。

  席中,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顶峰,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吃着有着团圆寓意的四喜丸子,心情不免更加激动。就连筷子的声音也逐渐被人们热闹的谈论声给覆盖、取代了。还有人手舞足蹈地介绍着自己在他乡的所见所闻。我想,过年要的就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应该把去年的一切烦恼都倾吐出去。因此,我也一头扎入了这看似永无止境的畅谈。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随着最后一辆车的尾灯消失,过年的席酒便结束了。我走出门,坐在台阶上:白日的嘈杂声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席酒虽没有宴席那般豪华,可喝出了真性情。明年的席酒希望也能办的这样红火,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我这样想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6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时,各个地方都进行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中,我最喜欢的风俗习惯,就是端午节的包粽子。

  每当剥开粽叶,晶莹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帘,谁见了不咽几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会,而包粽子却没有什么人会。我很庆幸,包过一次粽子。

  那一天的端午节,奶奶大清早就去菜场,买来了粽叶、糯米、肉等。东西买回来了,大家就忙开了。奶奶忙着洗粽叶,妈妈忙着洗米、洗菜,爸爸忙着切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包粽子了,我发现包粽子在她们手里十分简单。我站在那看,自认为很懂,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着自己认为的方法:“这个要包松一点,那个少放点米,要不然绑不紧……”

  几句下来,妈妈不耐烦了,说:“别吵吵,你来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体会一下包粽子。”听到这里,我立马翘起了嘴,自以为事地说:“好啊,来就来。这么简单的事,难不到我。”

  看着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拿着粽叶,我还不知道怎么包。偷偷看着妈妈怎么包,将粽叶卷成甜筒样,放调好的米和馅,加一片折的叶子覆盖在上面,捆绑好。我一步一步学着,凭着股聪明劲,我还真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粽子。

  妈妈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错,等会儿你就尝尝自己的杰作。”

  粽子下锅了,我还特意给自己的粽子做了记号,想着吃自己包的粽子。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奶奶说:“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赶紧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来,咦,怎么像个蛋糕一样,是散开的?

  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看你还吹牛啵?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简单的。”

  从此,做什么事,我不再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了。经过这个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否则就会出丑的。因而,我更喜欢上了端午包粽子这个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7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很多城市人专门坐高铁到各地去感受春节的味道。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竹乡春节的独特味道吧,希望大家经过广宁站时来感受一下。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目,俗称“过年”。“新年”。每逢此时,在外打工的都会回到家里过年。而最具家乡“年味”的风俗就是——“舂白糍”。一般到了腊月二十四,人们就把石磨。柱子搬出来洗干净。到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就开始“舂白糍”。首先,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在一个大木桶里,并插上一根“通气竹”,作用是把大木桶里的蒸汽排出来;然后把大木桶放进准备好的.大铁锅里蒸。大概一小时后,糯米的香气就扑鼻而来了。大人们就用盆子装着糯米饭,倒在石磨里。年轻人就拿起大概直径10厘米的木柱子,站在石磨两边有节奏地“舂”,“噗通噗通”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小曲。有些年轻人为了营造气氛,还唱歌。敲锣。打鼓助威;有的老人家就坐在椅子上唱老歌;也有的几户人家进行“舂白糍”比赛呢。赢了比赛的人家获赠8个白糍,输了的人家就当场吃8个白糍,场面十分热闹。

  十几分钟后,一粒粒的糯米饭就开始稀巴烂了。这时候,人们就会在石磨边放几圈“蜜腊”。十分钟后,一声吆喝“上盆”,两根柱子卷起糊状的糍粑,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趴”在盆子里了。这时,女的就开始忙个不停了,四五个围着桌子旁,一两个用手巧妙地捋出苹果大小的糍粑,其他的把它按成圆圆的,然后放在竹筛上。妈妈说:“底层的最大,最高一层最小,一个叠着一个,寓意‘步步高升。财源滚滚来。团团圆圆。’”

  大人们忙乱,孩子们也欢喜。我们到东家要一块糯米粑粑,到西家吃一碗腊味糯米饭。那是孩子们觉得最香的味道了。

  春节期间,我们广宁还有很多活动,例如:龙狮大巡游。舞山狮。唱山歌……这些活动都具有竹乡特色。

  我觉得竹乡春节的味道是浓郁的淳朴的独特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8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地人俗称过年,我的家乡中卫,也不例外。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腊八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腊八饭”(俗称和和饭)。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如果这天降了雪,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这意味着,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人杀猪宰羊,购置年货,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

  从年三十起,商铺的工具、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9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完小年春节的脚步声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春节里我们的风俗可以装上一箩筐,每年三十的晚上,在外辛苦工作的叔叔回来了,在外上学的哥哥回来了,还有一年不见的亲人们不远千里都回来了,都是为了年三十吃上一顿团圆饭。吃团圆饭时一家人都要到场,长辈们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除夕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节目: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悦耳的歌曲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魔术表演让我们鼓掌叫好;辛勤的劳动标兵和可爱的边防战士让我们感动……大家边看电视边期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给“压岁钱”也是其中之一。听爷爷说从前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深夜可怕的野兽“岁”出来了,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直流口水,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人们知道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喜庆团圆”,饺子要煮的多务必有余。一旦煮烂饺子,就不可说破了要改说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有包硬币、枣、栗子等。吃到枣就意味着新一年能早起干活,勤劳致富;迟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就意味着能发财。不管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的祝贺。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兴奋,除了奖励以外,还要赏钱表示祝贺。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习俗,让我收到了很多红包,也让远在四方的家人朋友聚集在一起,彼此间的亲情更加浓重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的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用的——店铺多数过年不开张。而小孩就首先要买爆竹。

  关于爆竹,它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作恶多端,每到三十晚上,就会出来吃人。人们纷纷躲在家中,一整天都担惊受怕。有一年,一个老神仙来到凡间,看到人们紧闭家门,便疑惑不解。次日,从一位老婆婆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由来。便告诉人们,这只叫“年”的怪兽,怕红色、火光和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在每年三十这天,就会贴春联、放爆竹。因此,这个习俗流传至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终于在人们的盼望下到来了,除了贴春联、放爆竹,大家还都穿起了新衣。中午要吃团圆饭,那天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饭。

  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悄地来了。我的家乡除夕要守岁,虽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除天行,”也就是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便瞬间点亮了,宛如白天。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街道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但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初二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1

  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而我最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喝早茶。喝早茶就是早上喝茶的意思吗?并不是,喝早上还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吃点心。

  早茶的点心种类十分繁多。其中,虾饺是我认为最可爱的点心了,晶莹剔透的外皮包裹着又白又红的小虾,让人垂涎三尺。虎皮风爪虽然不比虾饺可爱,但味道却毫不逊色于虾饺。凤爪蒸得软糯可口,再配上铺底的花生,香味扑鼻,真是绝了!另外,还有萝卜糕,松糕,蒜蓉蒸排骨,干蒸,牛肉丸……

  除此之外,粥也是喝早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不同搭配的传统的粤式粥也有不同的风味。南瓜小米粥甜而不腻,味道别具一格。皮蛋瘦肉粥更是让人喜爱,QQ弹弹的皮蛋让人感觉它是最美味的粥。各式各样的生滚粥,老火粥常常让人有惊艳的感觉。

  都说喝早茶,茶才是灵魂。而茶的种类也令人眼花缭乱。大红袍,普洱,铁观音,单从……广东人爱茶,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一天不喝茶,很多人都会觉得浑身难受。不仅老人,成年人爱茶,就连有些小朋友也喜欢喝茶。一口茶喝下去,微苦又带点香气的`茶萦绕在口中,齿颊留香。这样的茶很难让人不爱上它。除了茶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喝茶能促进身体健康更是人们喜欢它的重要原因。据研究,茶叶中的特殊成分,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且还有提神的作用。这样的茶有人能不爱吗?

  广东人喝茶,俨然已经是生活中的习惯。每次周末或者节假日去喝茶,茶楼里都坐满了排队等候的人,有时甚至等上个两三个小时,但是大家都非常有耐心,边等边聊天,十分悠闲。大家等候时间长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广东人喝茶的时间都比较长。除了吃东西,大家还会边喝茶边聊家常,聊八卦……这也大概是茶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2

  下午我急匆匆的跑到了楼下,因为我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哇,是肉的味道!好久都没有吃猪肉了,好奇怪呀,今天怎么会突然吃猪肉呢,我想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日子,或者就是奶奶“大发慈悲”,我赶紧跑下去一看究竟。

  果然,有一个大锅子,那个大锅子正在“叹气”,我将锅盖打开,满眼都是红彤彤的,里面有一大堆红烧肉,都是一小丁的,很小。我问到奶奶:“奶奶今天哪里来的红烧肉吃啊?”

  奶奶笑笑:“今年你爷爷66岁了,爷爷没有女儿,你姑姑给了你爷爷一点钱,让他去买肉,这是我们杭州的一个习俗。”

  在厨房间里我闻着这个香味,实在是受不了:“奶奶奶奶,你可以给我吃一块吗?”

  奶奶说:“当然不行,这只是给你爷爷准备的,小孩子不准吃。”

  我问奶奶:“奶奶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啊?”

  奶奶说:“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这是古人留下来给我们的,这是你儿女对父母的一分心意。66岁是刚刚步入老年时期,吃了66块肉,说明老人能长寿。”

  这个习俗,我也还是第一次知道,所以我有很多问题想问奶奶:“可是奶奶为什么要求这么小一丁呢?”

  奶奶也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你咋又有这么多问题啊,切成那么一大块一大块的66块,你爷爷吃得下吗。”

  “可是奶奶我还是想吃这个肉啊,求求你了。”我请求着奶奶。

  奶奶愤怒的说:“不行!”我瞬间失落了,我那心心念念的肉啊。这时,我在厨房间里看到了一根活的鱼,还活蹦乱跳的,爷爷买来时居然没有把它杀掉,真是奇怪,我还是要去问个究竟。原来杭州还有一个孝顺老人的习俗,每当老年人63岁时,都要放一条鲤鱼,这条鲤鱼,游入江中,将它放生掉。

  终于到了晚上,爷爷开始吃肉了,我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爷爷将一块肉举高,“一拜天,”再举起块肉,“二拜地。”这样爷爷就开始吃肉了,爷爷吃肉的样子满满的`幸福感。

  其实关于杭州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这两个民族只不过是微不足道,九牛一毛。但是很多都已经失传了,我觉得我们当代人应该将老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民族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中国民族文化越来越广泛。

  在中国,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都散发出每个地区不一样的色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3

  是谁来了?城市被装饰得五彩缤纷;是谁来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是谁来了?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啊!是我最喜爱的春节。

  腊月的初旬,家家户户都开始熏腊肉,那从铁皮中跑出来的袅袅青烟,飘散到每家每户的门口,仿佛在向人们贺年。把熏好的腊肉洗净,切开,那一片片色泽鲜亮、色香美味的腊肉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

  不久,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要祭灶王,家里人会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诉我:“今天送灶王上天,拍拍灶王的马屁,灶王就为咱家给玉帝说说好话,不让他给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煞是有趣呢!

  过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买新衣,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准备。

  大人们等着,孩子们盼着,除夕终于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念叨着买鞭炮,毫不夸张地说,把爸爸妈妈的耳朵都念出茧子来了。

  回到老家,经过一天的久久等待,终于开始吃年夜饭了。桌上摆着的各种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饭。一闻到饭菜的香味,在屋子里玩耍的弟弟妹妹们,立刻兔子似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争先恐后地说:“这盘是我的,谁也别抢!”“哇,看起来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两碗饭。‘’说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咽了又咽。吃饭时,孩子们这个抓卤翅膀,那个抢红烧肉,一片欢声笑语。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边说着贺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一边举杯畅饮,屋子里一片祥和,团圆的景象。

  吃过年夜饭,大人们开始观看春晚,孩子们才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饭前就分配好了‘’这个是你的,这个是我的‘’。就在这个漆黑的小院里,燃起了火龙一样五彩缤纷的`鞭炮,一炮接一炮,点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仿佛有一条条五颜六色的流星,划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天空之上。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是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是一年里最热闹、最美好、也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4

  一道道晨曦划破天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天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家乡有个传说,每年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人们为了祈福,就在灶边贴吉祥对联以保平安。回乡下老家,正赶上热闹的集市,街上买麦芽糖的人可不少。用麦芽糖来贴对联,传说灶王的嘴就不会乱说话了。

  小年不小,过了二十三,除夕就来了。除夕最美最热闹。白天先把满屋的门贴上对联,大人们在厨房慌忙准备年夜饭。夜晚,家家灯火大通宵,不得间断,外边烟花声此起彼伏,到处充满了孩童的笑声。不必说烟花的吵闹,也不必说放烟花的不足,单是夜空中那各式各样的烟花一点一点如花心一般绽放,就足以让人魂牵梦绕,眼花瞭乱了。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穿好新衣,开始探亲访友,女人们在家迎客,随时都能准备出丰盛的饭菜。男人们到街坊邻居家拜年。出来时,满口袋满手都是喝的吃的,但在所有人眼里这不仅仅是吃的,而是大家的热情。回到家里,个个喜笑颜开,孩子手上拿着红包,大人吃饱喝足,到下家拜年。天空格外美丽,大树被风吹得沙沙响,演奏着动听的交响乐,正如人们的心情一样愉悦。晚上,大家欢聚一堂,所有人找回了童真,脸上流露出儿时单纯的笑容。到了下半夜,人们还在打牌,但与之不同的是并不争个第一,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开心,释放出一整年的愁闷。

  正月十五元宵来临,虽不如三十的.热闹,但却有自己独特的美,孩童手上拿着灯笼,嬉戏玩闹,看那能全身摆动的锦鲤灯笼,活灵活现的老虎灯笼,颜色艳丽的各种造型的卡通灯笼,大家边谈论边欣赏,好不热闹。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过年炮声不断,欢声笑语不断,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怀惴梦想释放自我的激情挑战未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1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我家乡的风俗有趣而特别——打年糕。

  打年糕是一门学问,要打得又快又好真的很不容易。但家人说,年糕年年打,生活年年好。所以,妈妈、爸爸、外婆和我一起到慈城打年糕。

  打年糕依旧是在那间小屋子,远远瞧见小屋子,要过一座绳索桥。下面是流淌着的小河,我不敢走,却也不得不走,因为年糕诱人的糯米香深深地吸引着我。

  走过了小桥,杨师傅便来迎接我们,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却很有精神,仿佛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

  我一边和杨伯伯热情地打招呼,一边跑去拿那个榔头捶,它在那个我永远不会感到陌生的地方。我拿起榔头捶往石舀一放,仿佛碰到了解压玩具,软绵绵的,我酷起脚尖一样那一块白白嫩嫩的年糕。在石臼里面熟睡了。

  杨伯伯说:“这块年糕已经打好的,你另外再打一块吧,我用这块做年糕汤!”我看着他又往石臼里放了一块未经修理的“胖娃娃”,我努力挥着捶子向她锤去,她却像刘胡兰一般把身体挺得直,毫无畏惧。

  我仿佛觉得自己要被这块大大的年糕所折服。“娃呀,不要放弃,杨伯伯年轻时来这里打年糕,捶过几下子就不想干了,现在已经干了三十年,打年糕,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是很平常的呀。”我看着他,他一边和我拉话,一边把玩着手里的“工艺品”。这技术就像拉面师傅一样纯熟,他先把年糕团放在板上搓,随即用菜刀在年糕上挥舞。左边切大块,做大头菜烤年糕;右边切小块,做年糕场汤。

  我再看看石臼里的大团子,“它还是硬邦邦的,呜——腰酸背痛脚抽筋。爸爸冲上来,一把夺过榔头捶,往石臼里死命地锤,像立下了要把它剁烂的誓言;妈妈撸起袖子,双手并用,向着年糕发起进攻;外婆精神饱满打年糕,我们在一旁加油助威,这“年糕战士”的骨头终于软了,被打怕了。

  辛苦过后便是甜滋滋的收获,杨伯伯端出一盘香喷喷的大头菜烤年糕和一碗热腾腾的年糕汤。吃着这富有嚼劲的年糕,祝福着我们全家和杨伯伯一年更比一年“糕”!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11-03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9

家乡风俗作文10-04

家乡的风俗作文06-2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6-23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09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