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之后作文

时间:2022-10-14 15:39:02 习惯 我要投稿

习惯之后作文(通用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惯之后作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习惯之后作文(通用10篇)

  习惯之后作文1

  萧伯纳说过: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或者被迫习惯了很多很多。那么,习惯之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或后果?

  习惯之后会让我们失去面对困难的意志与决心。一代英雄项羽,就是因为从小便习惯了荣华富贵,众人追捧,因而在兵败时三次发出“天之亡我”的感叹,却没有一点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毅力和决心。项羽的失败,除了与他自身以前客观因素有关之外,更与他“习惯之后”的自负与优越心理有关。逆境出人才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有的时候,我们习惯了优越的环境,在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被困难打击的一败涂地,连战胜它的勇气都没有。

  习惯之后会让我们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遭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班级的竞争,父母的期待让我们习惯了,于是有些人开始变得麻木,安于现状,不想努力,上学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只想把一天混完,人生过得好像一张白纸。这都是因为“习惯之后”的麻木心理在作祟,它让我们停滞于目前的状态,无法取得更大的.进步。

  习惯之后会让我们丧失了自我,丢失了本心。近几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警醒了我们,人们对自然的伤害已经对我们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都是因为“习惯之后”丢掉了本心,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乱砍乱伐,是因为他们习惯了享用自然,却忽视了保护自然,最终丧失了自我,藏起了良心。

  习惯之后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恶劣影响和后果,那么,我们该如果避免呢?

  首先,我们要在习惯中明白,在习惯后努力。项羽若能在习惯享乐中明白金钱,财富这些都是虚的,在习惯众人追捧后后能懂得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便也不会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由此可见,习惯之后的反思十分重要,它能让我们对习惯中的利、弊进行分析和总结,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

  其次,我们要学会在习惯后自我调节,切勿有麻木心理。即便压力再大,我们也应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习惯就像一颗慢性毒药,日积月累,药力慢慢扩散,最终渗入你的五脏六腑,你会不由自主的沦陷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整理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习惯之后可能给我们带来的“麻木”心理的冲击。

  最后,我们要在习惯后仍能做自己。不能被私利冲昏了头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球只有一个,你若只习惯享用它给我们带来的资源,不懂得保护它,那么最后受伤害的必将是人类自己。

  习惯之后的后果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审视自己的缺点,反而沦陷其中,不要让习惯之后的不好的行为、思想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习惯之后作文2

  当一个行为或思想被重复超过二十次之后,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之后便是习惯左右你的行为乃至思想们所以,当我们重复着好坏不同的行为思想,习惯之后将带给我们好坏不同的影响。

  习惯之后,我们变得冷漠麻木。我们在车站等车时,总会看见一两个乞讨者在到处晃悠,乞讨着钱财,或者说,乞讨着同情。可是,真正施舍钱财的人却很少。本来,等车的人们手上肯定有一些零钱。但大多数人看见乞讨者就转身离开或摇手拒绝,一句话也不肯多说。到底是什么让人们如此冷漠?是人们已习惯了随处可遇的乞丐。起初,看见他们残臂断腿,衣衫褴褛,我们都会起恻隐之心,可是久而久之我们便习惯了。习惯了乞讨者可怜的神情,习惯了乞讨者伸出的双手,习惯了乞讨者乞求的话语。习惯之后,我们收起了同情;习惯之后,我们变得冷漠了。

  习惯之后,我们变得思维定式。陈光标捐款从来都是大笔大笔,且非常高调。这时就有人认为他是故意炒作自己,提高知名度。可是炒作自己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吗?为什么不想想,陈光标也许是真的发善心捐款,也许是想借自己来呼吁众人做好事,也许是出于商业目的……但人们总是盯着那最消极的一面。因为媒体时常报道明星捐款,并曝光捐款数额,甚至做出了捐款排行榜。所以,众人习惯了名人借捐款炒作自己,也就习惯性地认为所有名人都是以炒作自己为目的才捐款的'。其实,习惯时候我们变得思维定式是正常的,但我们要避免极端思想的出现,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这样才有益于自己和他人。

  习惯之后,我们变得理所当然。从小父母就陪伴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的起居。我们吃父母的,用父母的,受他们关心照顾,父母之于我们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父母有越来越多的不满。当父母稍有不如我们意的地方就发火,冲他们喊叫。就好像他们应该要按照我们的意愿才对一样。但是,即便是父母的爱,那也是有限度的。父母是会离我们而去的。习惯了父母的爱和照顾,我们变得理所当然,从来没有想过回报。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明白过来时,后悔已晚。

  当我们习惯了冷漠,习惯了思维定式,习惯了理所当然,我们又怎能适应改变呢?所以,要调整自己,让自己习惯变化。习惯之后,才能更好的发展。

  习惯之后作文3

  习惯了特权主义,就无视了平等的号召;习惯了欺上媚下,就舍弃了心中的坚守;习惯了做一只快乐的猪,就再也无法成为痛苦的人。习惯之后,到底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还是被自认为“成熟”的世俗渐渐磨平了棱角?

  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使你落泪。你便知道,习惯之后,究竟是什么。舍弃习惯,迫在眉睫。

  习惯之后,是急流勇退。曾经怒马鲜衣折扇,老来白发垂泪愁长。白居易也曾慷慨放言:“一曲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而当他从江州归来位极太子少傅,却黯然退场,自请辞官。如果说黄州成就了苏轼,那江州无疑埋葬了白居易。他习惯了朝臣结党,宦官营私,自觉无力改变,选择了急流勇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这样的人或许是痛苦的,却称不上高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真正到了墙倒人散之时,总有那样的英雄立于危墙之下。习惯之后,不过是给自己修建坟墓,心甘情愿地自剪双翼,这无疑是人性上的一个退步。像白居易这样奋力一搏后选择急流勇退的人,我理智上可以理解,情感上却很难赞同。更有甚者,不过是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呆久了,就选择了习惯,急流勇退,更是令人不齿。你以为的成熟不过是世俗,你以为的进步不过是同流合污。分明自甘放弃,何必苦大仇深,装哪家聂政荆轲,不过屈于现实,非要自我美化,充什么冷艳高知。

  习惯之后,是冷漠以对。《听朗诵》中作者感叹,青年作家为革命,理想奔走的声音,是过去很久,也很远了。当你习惯了社会的黑暗,就会对身边的悲剧漠然以对。很多人愿意为韩剧中的生离死别嚎啕大哭,却不愿弯腰递给乞讨者一点零钱。究其根源,不过是习惯了电视上的作秀义捐,假装可怜,便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垃圾箱里闷死五位孩童的故事,还要再次发生么?所以我要说,习惯之后,是冷漠以对。而冷漠,说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警钟长鸣,可习惯了的人们,只将它置于耳后,不是只有战争才能摧毁一个国家。如果连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开始习惯,开始冷漠,那么它已经没有了向上的可能。还好,我们还有一批人振臂高呼,还好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可怕的后果,还好我们还保留了执拗的精神。

  舍弃习惯,是不向世俗低头的脊梁,是不吐不快的胸中块垒,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我们不应习惯贪官污吏,去跪拜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以制约官员的法律;我们不应习惯特权主义,而是要大声疾呼,呼唤民权;我们不应习惯等待改革的到来,而是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同等力量。

  世上有何其多的人在习惯之后成了黑暗的爪牙,只有极少数人怀揣着渺茫的希望之光,不停地冲击着人们定下的准则,换来的也许只是无声的坠落,而就是在无数坚守者,舍弃者的残骸上,人类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

  习惯之后作文4

  当规则已然无法突破,左冲右突也只能头破血流乃至灭亡时。我便只能试着顺应,久之便成“习惯”。

  “习惯”之力,可是有着莫大的威能。

  不信?且看习惯之后,众生百态:方苞在《狱中杂记》里记述了一位“习惯”了坐牢的老兄,倘一日不在牢中便若有所失,以至于“皇恩大赦”后还想着法儿再犯点儿事回到牢里去。刘蓉在《习惯论》中记自己读书时于轩中踱步,久过地面一凹陷处,习惯以后,如履平地。一日凹陷填平,再履之竟以为地面隆起,颇不适应。由是观之,习惯以后,你们便被牵着、引着,因循着习惯的轨道。一旦偏离,也能将你拉回正途。

  “吾国与吾民”似乎是最能体味习惯之妙处的,林语堂先生将中国人之国民性形容为“老猾俏皮”。这正是一种圆融的生活态度,是习惯之后的产物,因为国人的棱角早已被习惯之力的锉刀磨平。彼此密密匝匝挨在一起,却绝无妨害对方的'痛楚。于是习惯之后,囹圄便安逸如卧榻,坑洞也能平坦如康庄大道。国人久在习惯之中便不自觉,但被锉刀磨擦的痛楚却还记忆犹新,于是一旦有些人想要挣破这习惯的束缚,众人便惊惶了:“怎么?难道破了习惯,让我们再去受另一套习惯的磨制么?于是因磨擦的痛苦记忆而生出恐惧,因恐惧而生出维护旧习气的疯狂决心,只求“习惯”的国人开始主动借用这把锉刀去磨擦,教训少数人,甚至以习惯为乐、为荣,以挣脱习惯为耻、为害。习惯早已不是负担、枷锁,习惯是矛是盾,是杀人的工具。习惯杀人!三纲五常之类,国人不正是挥舞着这些过了一两千年么?

  一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悦纳,习惯之后的人便真的只能凭着一股子“惯性”,死命地、飞快地向前行进,哪怕这条线路是通向无尽的深渊,也刹不住脚。由此而来的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崩溃与运行的停滞。如何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这一怪圈产生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国人的痛觉神经过于发达,因怕痛而坚决抵制一切触动既有习惯之人、事。因此,要想避免为习惯所累,便只有钝化以至切除我们的痛觉神经,这样哪怕旧习惯的锉刀拼命阻止我们的挣脱,新习惯又让我们鲜血淋漓,我们都毫无痛感,因无痛而生勇气,因勇气而产生打破习惯的动力。当然,此处的无痛绝非运用于外来者融入既有习惯的过程中,因为那样只会生出没有的球体,绝生不出冲决旧体制的勇者。

  冲决旧有习惯在今天仍显得很有必要,在一些民情汹涌事件的背后,我们依稀看到了“怀疑一切”的可怕惯性,而当民众对这一非理性精神形成习惯之后,对于社会发展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习惯之后,绝不应相着去适应,去维护,以至用它“杀人”。而应时刻保持警惕,在习惯运行失控时破壁而出。

  习惯之后作文5

  生活中,我们会因为环境而习惯很多事情,而习惯具有微妙的力量,习惯之后,我们便会按照习惯去做事。形成好的习惯之后,我们会受益终生,反之,形成坏的习惯之后,则会贻害无穷。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我们该习惯什么才能对自身有益呢?我们又该如何去习惯呢?

  习惯了甘于寂寞之后,才能拥有一片繁华。

  寂寞是人心底最大的恐惧,如果耐不住寂寞,你就看不见繁华。习惯了甘于寂寞之后,我们才能抚平心底的躁动。叶嘉莹也曾在《<青青河畔草>赏析》中提到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都需要有一种勤勤恳恳和甘于寂寞的精神。”是啊,如此习惯之后,我们才能不为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所扰乱心神,能够静下心来,潜心苦修,在这之后,去换取你应得的人世繁华。若是习惯了不甘寂寞而不择手段地去表达自己,来早日获得名利地位。那么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有时候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可如何习惯不甘寂寞呢?还是老话说得好“少说话,多做事。”在寂寞的时候,翻开一本纸页泛黄的旧书,静心默读,久而久之,便能将对寂寞的恐惧转化为驱使寂寞的恐惧,习惯甘于寂寞,静心等待自己的付出变为繁华的到来。

  习惯了咬紧牙关之后,才能坚守幸福的到来。

  每一个幸福面孔的背后,总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近来《中国青年报》报导了一篇新闻,给我们讲述了失去了父母双亲的任晓云是怎样咬紧牙关,成人成才的。在父亲车祸逝世以后,她也意志消沉过,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她习惯了咬紧牙关,坚持奋斗,最后拥抱到了幸福!很多人,在小的挫折面前就意志消沉,习惯了轻言放弃,这样只会注定失败的人生。就好比冬天濒死的桃花,只剩枯干,但它能坚持,到了来年开春,依旧艳绝群芳。连大自然都在告诉我们,习惯了咬紧牙关之后,便能收获幸福。只要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若是桃花习惯了随严冬一起逝去,那何来春暖花开的温馨?人也是一样,若是习惯了轻言放弃,那也只能自生自灭。

  习惯总在不经意间形成,我们要在习惯之前向着事物美好的一面发展,在习惯之后受益终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舍弃不良的习惯,以免习惯之后贻害无穷。

  习惯之后作文6

  习惯之后有些事,不是惧怕,也不是不在意,只是,习惯。

  我们从小就认识,但却没有所谓“发小”那样深厚的感情。或许,有过。但是已经不能清楚的回忆起来。

  初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巧合的分在了一个班。虽然,相处的时候并没有生人那般的尴尬,但也没有挚友的那番热情,我很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

  渐渐的,不起眼的我成绩开始蒸蒸日上,最后,当上班长。

  或许,我这样大胆的想象:你对此很不以为然。

  某个自习课的晚上,我很愤怒地对你说:“XX不要讲话,再讲我就记你名字了。”你却这样回答我:“你记我名字,我也告诉老师,如果你讲话……”这样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

  我不知道是继续以班长的身份与你争辩,直到取得胜利嘴角上扬;还是默默不语,忍气吞声?这两者,我选择了后者。但,这并不是惧怕和你争吵。

  从那以后,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开始离我远去,或许……反正,我知道,你一直很讨厌我。即使,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你。

  我曾经独自忏悔:“或许,某一方面,我真的做的不够好。但是,事实并没有,至少,我问心无愧。

  起初被孤立的'时候,确实很难忍,甚至有的时候,想走到你面前,然后怒气冲冲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也许你心里会有小胜利得沾沾自喜以为我怯弱的不敢还击,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

  只是,毕竟,我们曾经一起走过那个叫做“小时候”的时光,我不忍心丢弃它。

  中考的时候,某个和你关系较近的同学对我说:“大家都说你不好相处,格格不入,甚至讨厌你。”我深知这句话的用意。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当然也没有影响到中考。

  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习惯了你的“各种挑战”我从没想过要做伤害你的事,从来没有过。因为,我知道,我不能……习惯一切!

  我舍不得那段属于我们的叫做“小时候”的时光,你能明白吗?

  习惯之后作文7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而微妙的,它不像火车转轨,“啪”让你一下换到另外一条道上,倒是更像慢性药,日积月累,药力慢慢发散,习惯后,药性已经渗入五脏六腑,人就好不自主跟着习惯走了。

  中国文坛目前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习惯后时代,大家都习惯跟着“旗帜”、“潮流”,都习惯了逃避现实,都习惯了不说实话。

  于是市场上充斥着以“主流文化”作为护身符、挡箭牌,赫然占据着畅销书架。不然就是写些花鸟虫鱼,性灵散文,文化大散文,忽悠读者去了另一个世界,忘记我们活在当下的责任与使命。习惯啊,把作家们的毛都摸顺咯,本应个性张扬的棱角都被磨平咔!对于社会敏感话题,他们不敢碰触,怕惹事上身;对国民的劣根,他们不敢批判,现在作家是“都有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这习惯后的时代不正与鲁迅笔下“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相契合吗?作家成了习惯的奴隶,成了潮流的奴隶。然而,我们需要“逆流而动”的作家。他们是能“打破习惯”的人,是能“睁了眼看”的人!鲁迅在《睁了眼看》中说:“中国作家对社会现实是没有正视的勇气的,甚至仰视、斜视都不能。”所以,要打破习惯,作家得先“睁开眼”。能“妙手著文章”的必先要有“铁肩担道义”。拥有广阔的社会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心忧天下的胸襟才是成就大作的先决条件。像费孝通先生所著《江村经济》是深入农村几十年而写成的,并不像现在某些作家将自己锁在“空中楼阁”里,像待字闺中的小姐,只凭想像虚构文字,写出了的仍是“不接地气”、“习惯之内”。

  打破习惯,中国文坛需要“闯将”。前段时间李承鹏的'作品《李可乐抗拆记》掀起了不小的波涛。并不是专业作家的他敢于对强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评头品足”,还些小说加以讽刺宣泄,我觉得他可被视为闯将之一了。他“闯”过的是习惯铸成的铜墙铁壁,是潮流形成的一道封锁线,是很多作家不敢碰的“禁区”。暂且不说这部作品从文学角度看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中国第一步拆迁主题小说”的名号是让他为历史所铭记、我也十分欣赏某杂文报刊将他的办刊宗旨归为“一本说真话讲事实的杂志”。它无疑是报刊中的一员闯将。可以为更多闯将抒发心声,针砭时弊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作家就是该显现出自己的棱角,站起来,逆流而动,用“匕首”和“投枪”打破这“习惯之后”的时代,闯出新天地。

  习惯之后作文8

  人生有许多事情不容得我们去挑选,去逃避,我们总是在不断的习惯中向着未来前进。什么是好?什么是孬?在习惯前谁也不知道,然而当习惯之后,有些人笑了,而有些人则哭了。

  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停地向前运动,不会停下也不能停下。我们只能在被碾过之后的土地上,在已经习惯之后去判断自己的得与失。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柴油灯到电灯,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社会的现状。然而当我们从遗留的历史车辙向后看时,却发现在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习惯了天更灰了,水更臭了。习惯之后,我们开始懊恼,开始明白去保护环境,于是我们又要去重新习惯,去习惯低碳,习惯节能。

  在习惯之后,我们审视了自身缺点,后悔当初没有与环境自然友好相处。习惯之后的我们感悟到了环境的重要,也知道了习惯未必会带来好的结果。嘴角淡淡的一笑并不能掩藏住我们哭泣的心。

  习惯不分古今,习惯没有时代的差别,习惯只有好坏之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忍辱中习惯了自己的现状。习惯之后,他不停地努力,让自己铭记自己的任务。经过多年的艰苦,他推翻了侮辱自己的人,获得了成功。

  他在习惯之后,明白了自己的任务,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他人看来,勾践生活艰苦,并遭受着耻辱。习惯之后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事情是不容得我们选择,习惯之后的好与坏我们是不清楚,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习惯过程,来改变自己习惯之后的结果。环境恶化我们习惯之后才发现,但如果在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常常回顾历史,常常比较古今,就会发现它变化的过程,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可以改变习惯的方向,从而改变结果。越王勾践就是在习惯中明白,在习惯后努力,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我们无法选择习惯的事物,但可以改变习惯的过程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习惯之后,再回顾一下整个事件,再看一下自己的结果,感悟似乎就有所改变了吧。不要在习惯之后再发出“叹”的声音。

  习惯之后作文9

  有人说,在一个习惯已久的圈子里待久了,一旦走出,所有的幸福和安宁就没有了,而我要说,那样的幸福安宁我宁可不要。

  复杂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圈子,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我们就会习惯圈里的生活。而习惯之后就会感觉很安全、很满足、很安逸。待在那个圈子里,固步自封,甚至是停止落后。所以很多时候,在习惯了之后我们需要走出那个习惯的圈子。

  那个放羊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你放羊干什么?”“赚钱。”“赚了钱之后干什么?”“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儿呢?”“生娃。”“生了娃之后让他干什么?”“放羊。”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们,将赚钱、娶妻、生子作为生活的全部,走不出那个待久了、习惯了的圈子,也就摘不掉贫穷的帽子,只能一代又一代地周而复始。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爷爷当年离开家乡求学时留给父亲的诗。仔细想想,他的一生,不正是像诗中所写的一样吗!他毅然走出了那个让他习惯了的乡村生活,踏进了一片新的天地,也造就了一种特色精神,开辟了一块属于中国人的乐土。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习惯之后再走出去很有可能是一件好事。走出去,会让人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但很多时候,习惯之后在走出那个圈子并不容易,需要勇气,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当子君第一次对周围的人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时,是多么需要勇气啊!她想要冲出,想要追求妇女个性解放和婚姻恋爱自由,迈出的第一步,又是多么艰难。在当时的社会,根本没有这样的生存空间。

  的确,大胆地走出习惯的圈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时代不同,人的思想观念不同,做出的选择也就不一样。勇气也好,艰难也罢,走出了第一步就是不凡的。也许上面的例子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崇高,但我并不是希望每个人都去做得石破天惊,因为那不现实,即使能够实现,也会使社会变得毫无秩序。我的意思是,在我们有能力时,千万不要说“习惯了就好”,那样世间不过是再多一个庸人,要大胆地追求梦想,不能在习惯之后就安于现状,不能瞻前顾后,更不能畏畏缩缩。不要一味地听信别人告诉你“习惯了就好,何必东奔西跑”,要有魄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这是吉鸿昌的一句名言也是令我感触很深的一句话。的`确,路是自己用脚他出来的,而不是比尔给你铺好的,历史使自己写出来的而不是后人杜撰的。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习惯于依赖别人,包括自己的前程。或许早已有人为你规划好了未来,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更多优越的条件,但与此同时,你也将被围困在那个别人给你划定的圈子里而不得逃脱,这样真的很惬意吗?

  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发现世界很大;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感觉自由而轻松;走出习惯的圈子,你会拥有更多前进的动力。我们都是新时代的青年,走出习惯的圈子,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至少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人生拼了一把,至少不会因为没有尝试而感到遗憾。

  为了自己,在习惯之后要勇于打破习惯的怪圈,走出貌似安逸的生活,去开辟自己崭新而又辉煌的人生!

  习惯之后作文10

  就像蒲公英飞了太远,就会把想家,当成了习惯。

  我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幅画面:一个暮色冥冥的夜晚,一孤舟,一游子。当船在渐渐靠近渡口的同时总会有那么几曲孤独的调子响起。也许这并不是船中游子所吹起的箜篌,然而它着实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之后,船已靠岸,游子投宿于临近的客栈,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店家,来一壶女儿红,一小碟花生米。”

  女儿红,是游子家乡每家每户都会制的酒。

  大概这就是漂泊天涯之人都会有的感受,根叶相连,血浓于水,它是那么的本能。可不是吗?一个故乡包涵了太多太多。它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它敞开着成长的大门,它甚至包容着我们全部的习惯与任性,不管有理无理。

  年少的时候,习惯了故乡的绿树红花,习惯了山间虫鸣,习惯了在广袤的黄土地上奔跑的不见人影直到日暮西沉才一身汗淋淋的回家,习惯了这里平和舒缓的节奏而直至最终,这种习惯便成了厌倦。

  于是,我们离家。

  时光流转,飘泊天涯后终究体会到古人“滴破相思万里心”的`情绪并非是无病呻吟。那昏黄的灯光下我们暗暗自问:是什么时候?我们的习惯改变了?

  看到了异地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却习惯于把他们想象成自己脑海中熟悉的一张张笑脸,只是那远远的距离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

  听到了异地奏起的一曲曲古调,却习惯于把他们听成自己熟悉的“山风鸟语”,那远似高山流水的悦耳。只是此刻那偶然的一个断弦之音又让我们回到了现实。

  然后,我们无奈的自嘲:“呵呵,真是习惯了臆想啊~”

  其实,不,这不是臆想,这是一种情结,这是一种习惯啊!

  习惯的名字叫想家。

  故土的旋律永远还在,成长的是我们而不变的是土地。离开之后,我们常常会注意每一个大雁南归的时节,我们会在深夜翻出几卷泛黄的诗卷吟诵那么几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们会在竹移影动的时刻伫立小阶倍思量。不是偶尔,不是一次,而是常常。

  最终,当这些举动,这些念想成为我们的习惯之后,总有一天会突然顿悟,又将那些曾经的厌倦,变成习惯。

  就像第二年的蒲公英又在春天里生长了出来。

【习惯之后作文】相关文章:

习惯之后作文02-21

习惯不只习惯作文10-24

考试之后的作文10-21

月考之后的作文12-17

有关之后的作文01-05

好习惯与坏习惯作文02-19

再见坏习惯作文-习惯作文01-25

习惯作文02-14

习惯的作文06-18

习惯的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