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马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2-10-03 07:41:48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节马的历史典故

  节马者,都督陈连升之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马为逆夷所获至香港,群夷饲之不食,近则蹄击。跨则堕摇,逆怒刀斫不从,放置香港山中,草亦不食,向沙滩北面悲鸣。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则昂首而去,以其地为夷有也。每华人围视,指为陈公马,即泪涔涔下;或呼能带归,亟摇尾随之,然逆终不肯放还,以致饥饿骨立,犹守节不变。

关于节马的历史典故

  道光壬寅以(1842)四月,马卒香港。

  (一)

  陈连升第一次看到这匹马的时候,皱下了眉头。

  其目暗淡,腿细修长,尾翼翩翩,肚腹便便,神态阴森,不能亲近。这样的马,体力不及,脾性凶暴,绝对不是可以战斗的马,上边越发应付差事了,简直拿兵勇的生命开玩笑。

  这确实不算是一匹好马,行伍几十载,从小兵、把总,再到千总,见过的马成百上千,没有一匹如此怪异。

  这个世界上,有人特别傲,那得有本事,才有不屑的本钱。李太白敢叫高力士磨墨,心中早有天地诗歌,换做普通人,早被杀头丢命了。做人如此,马亦然。但这一匹马,天生羸弱,却还脾气大,无可救药。

  兵问:“将军,如何处理?”

  陈连升看看马,没有说话,转身离开,再回头:“熬吧。”

  (二)

  马要如何熬?

  其实就是驯,狠狠地驯。当一个将军说出“熬”这个字的时候,他会很痛。战场之上,马就是战友。一匹好马,可能是关键时刻生命的保证。古往今来,无论刘备、曹操,还是秦琼、李靖,凡征战沙场的将军,都在紧急时分被坐骑救过命。

  不到万不得已,一个将军,不会下达“熬”的命令。

  先饿,几天不喂食,让马饥饿到极点,去其力;再磨,轮番上阵,使劲地折腾,不停地奔跑,不准休息,夺其劲;接着,在马疲惫的时候,捆于马桩上,四肢固定,不让其动,困其志;最后一招,如果连番的驯还没作用,就把马置于马群之中,生盐水泡的鞭子,使力地抽,直到它屈服为止。

  这样的程序,几十年难得一用,一则因为没有几个人肯下狠手,二是再烈的马,也挺不完这四样方式。

  血,染红了马鞭,漫红了马厩。马,依然不肯低下头颅。

  陈连升有些动容——这该是怎样的烈性啊?

  (三)

  看到这匹桀骜不驯的马,陈连升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出生于土家族,自幼尚武,臂力千钧,惯使大刀与弓箭。青年从军后,长袖不舞,多不得志,也未曾低下过头颅、曲下过身子。半生戎马倥偬,于内忧外患中出生入死,参加无数惨烈的战斗,功勋虽高,却也因为黑白分明、性格暴烈,辗转迁徙,军职始终不高。

  有一些人,永远,骨头都是那么硬。

  这匹马,又跟自己有何分别?

  念及此处,陈连升喝退了抽鞭的士兵。他拿了一把青草,仔细挑去里面的杂物,送到了马的嘴边。马,一口撕掉他手上的草,还有他的手皮。

  疼痛之际,草掉到地上,士兵又开始抽马。他却发现,烈马饥饿到了极点,却不愿意低头吃地上的草。

  刹那,他决定把这匹不听话的马当做自己的坐骑,给它取名“黄骝”。只因,它像极了自己。

  (四)

  这是黄骝的第一次战斗,山中剿匪。

  去的路上,陈连升一直在思索,战斗之中,黄骝能否默契配合?看它现在这幅没精打采的神态,他对接下来的战斗有些不安。

  行军快到贼匪老巢,军队停止,一道道命令下达,先行侦察、诸兵合围。兵分了下去,继续前行,却遇到敌人的埋伏。临危之际,黄骝扬蹄奋行,躲过敌人凌厉的一箭。

  至此,陈连升视马为珍宝,特地在宿营主帐边设了一个马厩,里面只有黄骝。士兵私下传言,将军只有听得到黄骝的气息,才能安稳入睡。

  精心侍候的黄骝还是格外烈性,除将军外,无人可以坐上去,包括他的儿子——武举人陈长鹏。某次,儿子见猎心喜,趁将军不在,偷偷牵了马出去试骑。结果,黄骝拒绝了小主人的热情,死活没让陈长鹏跨上身子,一气之下,陈长鹏抽了黄骝几鞭子。待将军归营发现,愣是要以盗马罪处置自己的亲儿子,好歹在一干下属的劝导下才收回成命,最终也命军法笞杖三十。从此,士兵们明白了,在将军的心中,黄骝比儿子还金贵。

  (五)

  镜头转到公元1839年1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前往广东禁烟,陈连升和儿子陈长鹏随行,担任九龙官涌营参将。是年7月,三艘中国水师巡逻船与装备精良的英军军舰发生激战,水师虽奋勇还击,但渐渐力不从心。驻守岸上的陈连升当即一声令下,万炮齐发,从清晨打到黄昏,激战十多个小时,击沉英军双桅飞船一艘,并使其余敌船受到重创。

  此后,陈连升还率部与英军多次激战,在澳门、大角、沙角等海防前哨,不断重挫英军舰队。广东军民赠颂牌,上写:“民治其惠,夷畏其威,威慑重洋。”陈连升的名字令英国侵略军闻风胆寒!

  英军见广东防守严密,无懈可击,乃北上攻占浙江定海,窜扰天津。清廷惊慌失措,革去林则徐职务,派直隶总督琦善南下媾和。

  琦善到广州后,为了讨好侵略者,公然诬指陈连升对英军擅自开战激怒英人,惹下祸端,下令严惩陈连升。又将他的兵船与兵力裁减三分之一,并蛮横地拆走抄角炮台的全部木排与铁链,遣散大量忠心抗敌的船工水勇。最后,陈连升所部仅剩他出征时从家乡带出的600名土家族兵丁。

  1841年1月7日,正当琦善卑躬屈节与英方反复“谈判”之际,英陆军少校伯麦却突然指挥两百多艘舰船从海面轰击沙角炮台,还派遣两千多名军人登岸,从清晨至下午,共施放炮弹千余发。陈连升指挥反击,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进攻。英军从正面屡攻不上,利用汉奸带路,偷越后山夹攻。清军虽腹背受敌仍毫不畏惧,陈连升率炮台守军六百多人浴血奋战,激战竟日,伤亡甚重,火药消耗殆尽,英军乘虚攻入。

  面对汹汹来敌,愤怒的陈连升高呼“报国捐躯,此正其时”的口号以激励士气,骑着心爱的黄骝在敌阵往来厮杀,用弓箭射毙数十名敌兵;箭射完了,只抽出腰刀与敌人拼搏,肉搏正酣之际,敌人的炮弹飞来,他躲避不及,胸部中弹,饮恨殉国,是年,63岁。

【节马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马嵬驿兵变10-03

与马有关的历史典故有哪些11-27

武清东马圈历史典故10-03

马邑诱敌战的历史典故荐读10-19

重阳节的历史典故11-15

历史典故:茶马古道上仅存的古集市10-05

历史典故精选10-07

经典历史典故10-03

经典的历史典故10-03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