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之我见高三作文

时间:2021-01-17 12:34:14 高三作文 我要投稿

经历之我见高三作文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10篇经历之我见高三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这些作文。

经历之我见高三作文

  【篇一:经历之我见作文】

  “经历“,人人都有。”历“字本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状态。古字“歷”,上为“日光照耀下的树林”,下为“人的脚“。表示“人在树林中穿行”的样子——造字的古人们都这样做过,而历代芸芸众生也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然而其中有些人自得其乐,回味无穷;也有些人一生碌碌空虚而无所牵托,令人叹惋。所以,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充实呢?

  把目光投向爱琴海之滨,两个身着素袍的人在阳光下的树林中穿行,他们可以给我们答案——相传苏格拉底与拉各斯相约共访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于是二人分头出发,待会合时才发现,那山根本不存在。拉各斯一路只顾风尘仆仆,此时只是叹息。而苏格拉底却没什么遗憾的:“我这一路看够了美好的风景啊!”

  苏格拉底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它有一种“经历的主体意识”。他知道人生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同样珍贵,甚至更加值得品味。而且他还主动践行这种理念,注重关注自己的人生经历。比起漠视自身经历的拉各斯而言,自然收获更多。

  充分理解人生经历的意义,并努力主动去探寻、去铭记自己的经历,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觉”。它能使我们主动的、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使生活变得充实。

  仅仅有“经历的自觉”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去听听朱熹爽朗的笑声。昔日朱子与陆九渊会于溪山,他手指周遭景色,又指指彼此二人,朗声笑道:“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复有此嘉客否?”这句话每每读来,皆如朝圣般震撼。朱子的生命太丰沛,文化人格太高大,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他和他身边人正经历的就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种气度并非他二人专利,且看北宋嘉佑二年进士科——考官,欧阳修;进士,张载、曾巩、程颐、程颢、苏洵、苏轼——如此多的文化名人汇于一时,给了他们丰富彼此人生经历的绝妙舞台,赋予他们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自信,也便造就了专属于宋代的理性哲学的光辉。

  我辈文化人格虽然尚难以望先贤项背,但我们是否也能对身边正在经历的事物投以最真实的目光?我们是否也可以用“最好的时代”来衡量我们正经历的一切?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主动对自己面前的人、手边的事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我们的经历,也会因为我们主观上的重视而变得弥足珍贵。充分相信自己一切经历的价值,并始终以正面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物,这种态度我称之为“经历的自信”。它让我们得以更好地享受经历,回味经历。

  经历的自觉,经历的自信,这两种的两种态度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一种经历见证一种成长。只要我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我们的经历,它们便终将幻化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去经历吧!自觉一点,自信一点,就够了。

  【篇二:经历之我见作文】

  经历,对作家来说,可能是创作的源泉,就像《圣彼得堡的留恋》中有一句话“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然而何止作家,经历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于我来说,经历是攀登山巅的台阶,是华美蜕变的基石。

  很多人愿意永远生活在自己舒适的区域,不经历苦难和挫折,看起来似乎也合情合理。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拥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呢?作为学生的我,亲身经历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三,常人无法想象书海的广阔与厚重,甚至压得你无法喘息。少年最难熬的,便是那长夜漫漫的苦读。如此有人选择逃离,而我选择了经历。当从繁重的学业中抬起头时,你会发现,它使你“更上一层楼”,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愉悦;当你从暗夜中看到点点星辰,你会看到一直引领你的天空中最亮的星。我们在痛苦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涅槃,而这一切都无法离开经历。只要你经历过,才能看到途中的汗水与泪水交织的风景。

  拥有经历的我们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呢?这就要知道毕淑敏的一句话了——“活在世上,不能放弃的就是读书和旅行。”也许你读一本书、去一个国家,并无法直接感受到什么,可长久以往,谈吐因此谦逊,眼光因此老辣。

  没错,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收获经历。也许它不能及时反馈你些什么,但终有一天,当我们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的经历会轻轻拉着你的手,指引你正确的方向;当我们沉沦于灯红酒绿之间,你的经历会悄悄屏蔽及你周遭的浮华。告诉你,经历他吧,但是请不要因此止步,迷醉于路旁的花香,我们真正的顶峰还没有到来!

  浏览古今中外,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曾有过不为人知的经历。罗丹,雕塑家,被美术学院拒之门外。可正因为他有所经历,才没有在他即将成功,却被评委误会《行走的人》是由真人铸造而成的天大冤屈而击垮,反而重振精神,从头来过。终于,曾经的经历都化作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前方的路。由此可见,想要登顶必先经历暗无天日的攀爬;要想化作珍珠,蚌必须先经历砂石的折磨;要想拥有蝴蝶的翩跹,必先经历丝绳的束缚。

  经历,不是人生无法选择的无奈成果,而是一个人愿意自我承受和蜕变的条件。经历如甘泉般滋润我们的人生,如玫瑰花香般振奋着我们穿过荆棘密布的丛林。

  所以请接受一切的经历,享受一切的经历,欢迎一切的经历,让人生更加丰富,更加明智,让我们更能在纷繁混扰的大千世界中勇于做自己。即将攀登到山巅,即将实现人生的华美转身。在这之前,请铺好经历的台阶,打好经历的基石,心无踌躇地经历成功前的道路。

  经历之我见,藏于我心,遁于我形,希望继续经历,勇登高峰!

  【篇三:经历之我见作文】

  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在陈旧中零落的寒酸,昭示着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曾经历的苦难。也许我们会为他生前的十年流放、穷困潦倒而叹息,但我却认为,正是此番经历造就他后半生文学的辉煌灿烂。

  是的,经历之重,重在它承载并孕育着未来。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在如是说时,必然在回想着曾经的那些凄风苦雨。但数十年的经历,却终究开拓了他不同于常人的心怀。《新月集》中的文字如一弯浅月发出柔光,轻抚着每个人心上的伤口。这是苦难的经历带给他面对未来的新生。铁树历经十年捶打才开出火红的花,是在旧枝上绽出新芽,这边便是经历对未来最好的馈赠。

  同样的,我不由得思及从陕西黄土中走出来的几个乡土文学的奠基人。关中大地的陈忠实,他的经历是否来自于他笔下的“白鹿原”,那带给他关中人淳厚朴实的农田记忆便如催化剂一样在笔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他在未来的创作中让关中平原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流淌。相隔不远的路遥,提炼着经历中陕北农民的固执与坚守、野性与浪漫,文字中又是另一番滋味。细嚼之下,总能品出乡土经历在其未来创作中赋予的根脉和性灵。

  而更有一些人,不仅从自己的经历中演绎未来,他们解析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历,从这之上生长出一个国家更加刚强、深厚的姿态。

  当殷墟已成为废墟,我看着余秋雨仍驻足于它的身旁不肯离开,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中华民族的经历,他将勇这样的经历叩问中华的未来。风雨天一阁,他凝望着典籍经注,从浩如烟海如今的残余中抽离中华文化的模样,而呼唤着未来古国扎根于先贤文明向上生长;迢迢阳关路,亦是他抚摸着阳光的废墟思朝代更迭,文人傲骨未变,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文化人也能存那铮铮傲骨踏遍古迹、开拓未来。他的经历,折射出中华的经历,让现在的华夏儿女回望飘摇的中华大地,再筑起中国文化的固若金汤。

  这些,便是“昨天”之于“今天”的意义。

  看着亟待兴复的中华文化,我不由得念及曾读过的一篇文章。那之中讲述了罗马人面对昔日文明的遗迹,用淡然平和的目光注视着,不建高楼,不照亮灯,保存着“昨天”的厚重与象牙白的柔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民族将从遗迹中汲取力量,再图明天的光华。

  我想,我们的经历,我们民族的经历,不是断壁残垣的血与泪,而应是我们最自信的希望与曙光。

  让经历成为一种根基与力量,便是让未来在此之上更筑繁华。

  【篇四:经历之我见作文】

  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寒酸的居所,皮箱中的手稿,陀思妥耶夫斯基倾其一生,执着的刻画着,描绘着“经历”二字。

  “早岁那知世事艰”,经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个人的摸索与实践。经历一旦形成,便深刻的植根于脑海,与灵魂相伴,成为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之所以说经历于人而言是财富,不仅在于经历本身多彩的体验,更在于它能够教会你“如何去生活”,完成一次“正向的追赶”。曾巩在经历了苦难的四海求学后,尝言“是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在苦难中奔波,状态是苟且,但内心深处,则是破土而出的苦难之花,曾巩本出于求知而奔波远方,却在艰难苦恨中磨练出了崇高的理想和坚韧的心灵与底蕴。经历,是一次”正向的追赶“,是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苦难中抗击苦难,积微迭代,最终追上生活的脚步,成为世界的一员。不论是胡歌、马云曾经历的挫折,或是曹植、徐霞客所体验的良好家教与丰富的游历见识,均如此类。俯仰之间,尽显风流。

  如果经历只停留于生活经验,那么还不至于成为不可多得的财富。经历之所以珍贵,在于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在生活的颠沛中发掘经历的真谛——如何去面对生活,完成一次“逆向的超越“。老子曾体验过荣华富贵,而当繁华落尽于尘埃时,他在这片既能给予人不胜荣耀,又能夺走人的一切尊严的大地上,领悟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终跳出生活,超然于世。王明在贵州龙场的贬谪生活,体验过孤寂、艰险、虚无,但一个如往常寂寞的夜,随着一声大笑划破夜空,随着又一次繁华落尽,王明悟出了”天理即是人欲“。那一刻顿悟,已成永恒。心学,带着尖锐的剑锋,开始风靡大江南北。经历,是一次”逆向的超越“。之所以逆向,在于这种超越非在逆境中不可实现;而之所以超越,在于它最终使人领悟生活,超然于生活,活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风范。

  学习生活不难,在逆境中诅咒生活更是人人可沦为的状态。经历的意义,是让我们在学习生活的同时,开始热爱生活;在逆境中诅咒生活后,开始领悟生活,乃至于逃出经历的局限甚至束缚,活出自我。那一刻,方是永恒。

  【篇五:经历之我见作文】

  一个失忆的人,总之所有寻找失去的记忆,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是不完整的。以往的经历,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它们造就了现在的自己,而又将作为前世之师引领着我们向前。

  经历,是一个复杂而保罗万象的词汇,它象征着酸甜苦辣,代表着人生的起落浮沉。甜蜜的经历,固然值得珍藏,而苦难也不失是一种财富。年至古稀的老人的眼中总能泛出柔和而睿智的光芒,这便是经历的沉淀;饱经沧桑的旅人身上除却风尘与疲惫,总透着一股坚定刚毅和处变不惊的沉静,这便是经历的淬炼。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着经历的影子。它可以是一条伤疤,一个身姿,一抹眼神。这些汇聚在一起,便在我们身上烙下了独属自己的烙印,打磨我们的心性,开拓我们的眼界,濯清我们的灵魂。

  而一个富于经历的人更会站在往事上,以更高的姿态活在当下、创造未来。饱受尿毒症折磨的史铁生正是经历了母亲的呕血离世,才懂得了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只会令亲者痛,与其抱怨上苍,不如乐观地面对世界的不公,在病痛中感受当下一点一滴的美好,并把这份善意记录下来传递给更多的人。苦难的经历,如若没有将人打倒,那么凤凰终将浴火重生。而世界闻名的乔布斯、马云等诸多商业大亨,都不乏有令人唏嘘的过往。他们或许贫困,或许失意,或许如累累丧家之犬般遭人驱逐。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没有以往的经历,他们如何能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而作出正确的抉择?如何能够面对接踵而来的刁难而如磐石般岿然不动?正是经历,使他们变得强大,变得坚不可摧。所以没有过去的经历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更不会有未来的发展。

  经历,是一笔财富,更是我们前行的锦囊与动力。让经历成为那砥砺心性的磨刀石,让我们在酸甜苦辣中收获成长。

  【篇六:经历之我见作文】

  当你的履历上赫然写着“曾踏足过五大洲”时,面试官想必会对你另眼相看;当你将自己不同寻常的义工经历娓娓道来时,朋友们会对你啧啧称叹。没错,在这个资讯传播愈发便捷的时代,人们开始更注重真实的人生体验,去经历不可复制的传奇人生。但当所有人都在汲汲营营追求诗和远方之时,鲜有人能将其变为更丰盈的内心的财富,这又是为何?大概是因为人们总是在仰望星空、追求那些远方鲜艳的色彩时,却忘记了用真挚的内心感知当下片刻的幸福。

  当那句“生活不只有着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迅速流行开之后,“经历”,便成为了一个常常被提及的词汇。人们开始感叹生活的单调乏味,在社交软件上整日艳羡着别人丰富的人生经历。所以,与之伴随而来的,有人贩卖经历,为别人提供寻觅“诗与远方”的机会;也有人花钱购买经历,只为让自己的履历比别人出彩一些。但当我们真的沐浴在椰风海岸的阳光下,达到了我们心之所向的远方时,我们可曾想过,这份经历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若没有用心去贴近、去感知,用一份孩童般纯粹的好奇心与感受力去体验、去体悟当下,那么追求“经历”与追求“功名”实在是别无二致,未尝就高明到哪去?

  就拿所有人都偏好的“旅游”举个例子。人人都赞叹那些旅行家、冒险者“心之所向,素履所往”的勇气与魄力,人人都想在旅行中拥有绝妙的体验难忘的经历。可实际上,当人们到达目的地时,却是却只是拍个照片、发条朋友圈,然后继续在观光车上呼呼大睡。甚至在此次旅行刚刚开始时就计划下一次的目的地。或许人性中都有好高骛远的倾向,不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一味追求比远方更远的远方。而正是因为这种过分强调经历的美好愿景,使我们丧失了一次本可以铭记一生的体验。旅行虽不能再如徐霞客一般游历名山大川,凡事亲力亲为,但也可全身心融入一切自然人文的环境,完成一次与自己、与他人、与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只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由于太在意自己履历的漂亮、人生经历的`丰富,而丢失了真实的不加雕饰的生活。

  经历,必须是一个动词时,才有着非凡的意义。你无需刻意记录、粉饰、炫耀,只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忘情地投入到你所热爱的事物中,而后把它内化为内心强大而温柔的力量。当“经历”变成一个名词时,它便已经是过去的事物了,与其怀念夸耀,抑或是怅惘感伤,不如珍惜当下所经历的。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历”是人人都必须拥有的。但“经历”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你贵我贱之分。任何华美非凡的传奇经历,都不如一颗赤诚纯粹的心来得更为真实而动人。人生的价值,也绝不仅仅在于广度,更在于深度,在于人对自己深刻的认知,在于人与世界相连的方式。再多看似丰富绚丽的经历,竟不如深夜与母亲的一次促膝长谈来的平凡而难忘。

  所以,时至今日,我不再羡慕别人拥有的生活,只是觉得我正在经历的便是最好的。我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已铭记于心,这便是生命最好的给养。

  【篇七:经历之我见作文】

  登五岳而知山高,临四海而知域广,涉江河而明途艰,须志毅,面风寒而喻正道历沧桑。经历,是艰难坎坷后的九九归一,亦是炎凉尽识后的大彻大悟,它是昨日的见证,亦是明日的塑成。就像千锤万凿,切磋琢磨后的连城之璧,人无经历,岂得成人。

  像那“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光生恨几多”的红楼一梦,若非那“谁解其中味”的一把痴叹辛酸泪,又何来“满纸荒唐惊世言?又想那“谰谶几复闻”的蒲门鬼狐笑尘语,若非世态吾身皆识尽,人间冷暖已洞机,又怎得”千古聊斋一奇谈“的破尘佳话。

  所谓“曾经沧海”,即是身有经历;昔曾惊魂动,一识天地之大,宇宙之浩,万物之灵,人生之短;心有所感,有所悟,识有所广,有所破,继而不拘于一室目之所及,不汲于一生身之所享,不惊于凡物之艳,俗尘之扰;而明台初明,慧目初慧,是凌云而俯尘的“其视下也”,情怀胸涵亦由此生。

  昔有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得其凤飞龙翔之势,雷霆清光之意而成一代绝世之作;又有王安石游山防险未极其途而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传世至理。可见,经历于人文艺术或精神哲理都不可或缺。君不见杜子美“三吏”砭世,“三别”泣血,是茅屋为秋风所破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切身感受,是“哭声直上干云霄”的触目惊心。他经历过那切肤之痛,目击过那冻死之骨,才激发出那忧国忧民之情,形成了那悲悯沉郁之性,其身先近圣人之怀,流于纸墨,后成诗圣——这是“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所不能及的,这是“谈笑无还期”的王维所不能及的。身之所历,心之所思,这便是于文于艺,于情于怀,于心于神,于哲于理的塑成和导向。

  孔子辗转列国说行仁政,遭奸臣之忌,昏君之恶,俗士之嘲,穷途之困,而其志向愈坚,其心愈净,其为愈昭,其学愈扬,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非动心忍性,无以增益其所不能。鲁迅年少从医,成立从文,非经世历事,不得知“精神之救重于体魄”的救世至理。纵横中外古今八荒,未有不经一事而长一智者,而知经历非仅作用于学术性情,更反应在心智见识高度。所谓圣人,即是广所见,历千险后“能知万物皆备于我”,因历得万物,遂识得万物,窥得万物之道,而达天人合道之境。此非井蛙燕雀池中之物可想,非“终日而坐思不出一室”可达。正因其不凡之经历,而达不世之巅峰。

  回望四顾周身,尤见叹于现状、畏于艰险、苦于磨砺、恶于琢磨之士大有人在,不禁慨从心生,哀从中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正道是沧桑,愿珍吾之经历,修吾之身心,磨骨砺神,以达漫漫远途,而有为于世,有益于人。

  【篇八:经历之我见作文】

  金庸先生曾在《天龙八部》中阿朱之死与《笑傲江湖》中岳灵珊之死处大挥笔墨,极力写萧峰与令狐冲之哀痛绝望,其言辞激烈,令观者情难自禁,哀恸不绝。但直至他晚年丧子,金庸先生才终于说:“今日才知,人生之大悲处,是无言,无泪的。”

  经历,是获得意识的前提条件,是跟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态的审视,情感联结的确认。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便是因为各地风土世俗不同,其人亦经历各异。北人豪壮,因其目及乃辽阔草原、苍茫戈壁,所饮乃腥膻畜奶,辛烈烧酒,所呼乃悠然长调、铿锵马哨;南人温良,因其身处绿水环绕、晓风残月之地,所听所言乃吴侬软语,粉红香玉之调,其意蕴柔和,不言而喻。

  如果说不同地域之风物不同使得异乡人经历不同,性格各异,那么一个人在悠长岁月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则能凝结成生命的真实。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写在女儿与丈夫相继离世之后,先生曾经那要“挣破胸膛的千百片灵魂的碎片“在人生之大苦痛的洗涤下,淘澄为安然温和的人生态度。于是杨先生才能面带笑意的平静说出:“我不与谁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该走了。”望向她目中的安宁平和,纯净如婴儿,明洁若赤子,但有谁敢说自己没有看到她眼睛深处的深情,没有看到那唯经历之人才能沉淀而成的岁月礼赞呢?

  “经历“是人生的基础,但“经历”由于人的选择,性格不同,又会燃烧不同的生命之火。生逢乱世,大厦将倾,有人冷眼旁观,一有人振臂疾呼。庄子早早地逃开了,在诸侯稍起,征伐不断之时,他抱病臂而观,濠梁观鱼,蜗角观人。他将自己从乱世中抽离出来,转而观察细微平常的自然之物。他嘲笑世人争夺权力与利益,如同蜗角上的小国交战,殊不知自己才是自然界所宵小不屑之物。在动荡中,庄子选择避世,将热血以冷面遮掩,将古道热肠以讥刺冷言伪装。但同样呼吸着战火空气,同样深受生死切肤之痛的孟子,却始终奔忙于各国,推广自己的理想。他甚至绝望地不再要求君主听从于他,而只求能让君王得知他的政见。“虽千万人而吾往矣”,捍卫自己的理想,所以被后人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但他却以满腔激情,以浩然正气,为后人留下最珍贵、最庄重的理想。同为乱世狂生,庄子与孟子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虽植根于类似的“经历”,却在生长中走向不同的方向。

  “经历”,是一个人作出人生判断的基础,但并非对人生长轨迹的唯一限定。“经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决策信息,但如何让经历沉淀,坐实为生命意义,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追求,如同少儿难作悲凉之语,而老妪南怀激动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体验才能承受不同的生命阶段。

  里尔克曾说:“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将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我们怎能不拥抱”经历“呢?

  【篇九:经历之我见作文】

  自每个人呱呱坠地、诞生于世那一刻起,自生命之钟轻轻颤动,拨转指针的那一刻起,你与我,他或她便有了可回忆的过去,可驻足的经历。当成长的轨迹日益明晰,个人的经历亦会日趋繁杂,苦难与烦恼找上了门,辛酸与喜悦交织汇聚。有人因经历的艰辛而颓然,亦有人于经历中感恩美好,体味苦难,从而得到了升华与磨练。

  唐朝诗人刘禹锡与散文家柳宗元是一双挚友,他们同登金榜,既为同僚,亦是形影不离的政治伙伴。他们有着几乎一致的经历与人生轨迹——年少成名,中途遭贬。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这最终导致了他们大相径庭的人生结局。

  柳宗元心思细腻,作品中常含悲戚低迷之气,虽多着眼于社会现实,但终为世道黑暗而感到绝望。被贬永州,他醉情山水,以游乐来试图遣散胸中块垒。然而悲慨之情依旧郁结于心,正如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小石潭一般,最终,他病逝柳州,却是尚值壮年。

  而刘禹锡的经历与他极为近似,甚至比他更加悲惨辛酸。但刘禹锡却不愧诗豪之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何等激昂的诗句!何等不屈气魄!他对于苦难一哂而过,晚年与白居易相逢,面对满鬓风霜的乐天,他却表现得更为乐天知命。苦难与潦倒的经历过去并未成为他的拖累梦魇,相反,它们为他提供了无数写作素材与坚定执着、热忱深情的生活信念。于是,白发苍颜的刘禹锡一边抚养着柳宗元的遗子,一边化思念于力量,在整理柳宗元繁杂混乱的遗稿时,想必也是那些虽辛酸困顿、却给予他无数磨砺的经历在支撑着年迈的他,费尽心血,遂成就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名。

  经历于人而言便是如此重要。那么于家于国呢?所谓国之经历,即为千秋历史。暂略去中国古代千万载盛世华章不表,仅看近代着时局动荡,烽烟四起的百余年,便可知国之经历亦是无比重要。回首百年沧桑,自片流入千年帝国,白银与黄金亦似流水般被侵略者纳入腰包,千万妇孺泣血,万万人同一哭,土地易主,江山残破,世间瑰宝与人之信仰化为血水,跟随着外敌的铁蹄遍染山河。有人曾说,中国近代史便是屈辱史,是令人不堪提起的岁月。但于我而言,正因如此,才更应时刻铭记,将其深入灵魂、写入肺腑。忘记历史即是背叛,如果不将这一切牢牢记住,引以为鉴,那么我们极有可能会再次经历那么满目疮痍、流血漂橹的屈辱过往。何况经历于人而言,尚不可轻易忘怀,那国之经历岂是你我能避而不谈,随手揭过的清淡云烟?看待历史,确也应维持正确积极的态度,若一味沉湎过往,陷入仇恨的泥淖,难以保持清醒头脑,那也是不可取的。

  人之经历,即为过往。有苦难,应释怀;有磨练,应牢记,即可照见未来,昂首阔步,直面前方。拥有不同的心态与认知,一方面可成就自我,一方面也应注意不应沉湎过度;国之经历,即为历史。有悲痛屈辱应牢记,有华美篇章不宜自大自狂。时刻心怀沉静与热忱,正确认知看待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磨砺意志,方能成就国之富强。

  以经历铭过往,照来路,忆归途,写千秋。

  【篇十:经历之我见作文】

  经历,这个词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所有的过往都网罗入囊,无论是喜悦还是苦痛,荣誉还是挫败,抑或是点滴小事、一地鸡毛。它似乎是昨天的代名词,却在默默中凝聚成了今天与明天。无论是一个人,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历史上与现实中无数位“大家”,他们的成就都由自己的经历铸造而成。

  苏轼被贬黄州后,将满腔愁苦与思绪化作连珠妙语与人生哲思,才造就了喷薄而出的前、后《赤壁赋》;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在黄芦苦竹中悲慨抑郁,但也正是这些经历使他在琵琶声中顿悟,写下了千古名篇;高尔基经历了黑暗沉闷的童年生活,有着不堪回望的人生经历,他却将它们写成了《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将其化为了宝贵的人生财富;史铁生在双腿残疾后哀怨痛苦,但于地坛沉寂后,他化悲痛为力量,在中国文学史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属于自己的一笔。

  他们的艰辛经历无疑都曾带给他们致命的伤痛与打击,但又都不曾打败他们。他们在经历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在经历中反思过去,找寻未来。他们让经历成为他们人生航行中的灯塔,成为滋润干涸心灵的一股清泉。

  “经历“本身是一个中性词语,它可以有好有坏,但这不代表它的影响是好是坏。前一段时间大热的《中华诗词大会》上,出现过一个残疾女性的身影。她用她深厚的诗词底蕴征服了现场的评委,甚至是她的对手。她说她在残疾之后也曾绝望迷茫过,却从诗词中找到了再次前进的力量,以至现在站在了这个舞台上。试想,当悲剧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时,他是否还会有勇气重新来过,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经历是好是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经历的态度。又有多少人在经历过成功后,被名利冲昏了头脑,最终落得碌碌无为,甚至走入深渊?

  名人大家的经历如此,普通百姓的经历如此,一个国家民族的经历也是如此。只有正确对待历史经历,才能探求到未来前进的方向。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我们正是在诸多尝试中反省,在诸多失败中前行,才有了今日之成就。面对二战中法西斯势力的罪恶,德国总统震惊世界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对待经历的态度。曾经犯下的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对于经历的正确认识。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苦难在懂得反省再认识的心灵中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而在一颗麻木愚昧的心灵中,它只能是一份苦难。无论是苦难还是快乐,降临在每个人头上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也就是说经历是同样的,不同的是你对待经历的态度——是被经历锻造,还是被经历淹没。

  不要小看过去的经历,因为它将决定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要害怕逃避经历,因为只有勇于面对、敢于突破,才能与经历中涅槃出新的自己。让我们感谢经历,也让我们用经历塑造更美好的明天。

【经历之我见高三作文】相关文章:

经历之我见作文06-17

“经历”之我见作文11-10

经历之我见高中作文(精选11篇)08-18

坚持原则之我见高三作文11-23

不同的经历高三作文04-24

说谎的经历高三作文12-24

去尝试的经历高三作文02-22

坚持原则之我见高三作文650字02-06

高三学生作文:追求偶像之我见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