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历史典故

时间:2022-12-15 11:15:33 王娟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凿壁偷光历史典故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凿壁偷光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你。

凿壁偷光历史典故

  凿壁偷光历史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通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通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通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凿壁偷光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生活。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的行为,他的行为本身是破坏公物。

  相关信息

  中国古代有匡衡“凿壁偷光”寒窗苦读的故事为世传颂。近日,菲律宾一名无家可归的男童演绎了现代版的“凿壁偷光”,在黑暗的街边借着麦当劳店内的灯光学习。一名路人偶然经过拍下照片上传网络,照片随即疯传。热心网友还为其捐款成立了助学基金,可以一直资助他读到大学。

  一名医学专业学生乔伊斯·托雷弗兰卡走在大街上看到了这个男孩在街边学习,很受感动,就随手拍下一张照片发到上。她在这张照片旁写道:“我被这个男孩激励了。作为学生,他是让我去更勤奋学习的榜样。我是幸运的,我的父母能够将我送到学校去读书。我不是很用功的人,但是这个男孩触动了我。”没想到,这张照片被成千上万次转发,感动全球无数网友。

  乔伊斯说,这张照片是她在宿务市拍到的,照片中的男孩告诉她,因为家里没有电,所以他在街上借着路灯学习。她说:“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很多外在的东西,而应该是有一颗励志的决心,为自己想要获得的事物努力。我希望这名男孩能够激励更多人。”

  照片中的主角是菲律宾9岁男童丹尼尔,他目前读小学三年级。据英国《镜报》报道,“没桌椅,但没关系,丹尼尔下定决心要学习”。他的家境贫困,几年前,他的父亲死在了监狱里,他与母亲和一名患病弟弟相依为命,曾跟母亲沿街乞讨。居住的房子早前也被大火烧毁,一家人被迫流浪街头。然而,倔强的丹尼尔不愿意放弃他对学业的追求,一张当桌子用的板凳、一支笔、几张纸、麦当劳的灯光就是他逐梦所需的一切。

  如今,丹尼尔跟着妈妈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目前,他妈妈给一个食品摊老板打工,晚上就睡在摊位上,四边都没有墙。妈妈克斯蒂娜说自己每天只能赚80比索(约合人民币11元),为了抚养孩子,还要在街头售卖香烟和糖果。由于赚得少,她都没钱给儿子吃午餐。

  原文

  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邑人大④姓文不识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⑦问衡,衡曰:“愿⑧得⑨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⑩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翻译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匡鼎来了,没有人敢讲《诗经》。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就不顾匡衡而去。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注释

  (1)匡衡:西汉经学家。

  (2)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与:帮助。

  (8)佣作:被雇佣劳作。

  (9)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凿壁偷光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02-28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02-22

白虹贯日的历史典故03-24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曳尾涂中的历史典故02-13

桃花的历史典故02-28

剑门关历史典故03-11

汉朝的历史典故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