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历史典故

时间:2022-07-25 00:41:24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和下西洋历史典故

  “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15世纪的碑文,石碑位于福建省长乐市,据说是郑和所立。以下是郑和下西洋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郑和下西洋历史典故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人所建的万里长城,是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建筑工程之一。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中国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无论是船只体积还是船队规模,都比接下来五个世纪中各国所建立的船队宏大得多。统领这支船队的,是一个来自云南的穆斯林,名叫郑和。

  显国力,通贸易,招朝贡

  本文开头提到的碑文也说,郑和出使的目的是“宣德化而柔远人”(宣扬皇上以道德感化人,以仁慈对待远方的民族)。谈到七下西洋的成果,碑文说:“际天极地,罔不臣妾。……海外诸番……皆捧琛执贽,重译来朝。”(远及天际和地极的国家,全都臣服于中国。海外番邦、异域之人,都带着珍宝和礼物前来朝贡。)

  郑和船队到过的地方

  关于明朝君主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郑和是以大使的身份传播中华文化,向外国显示友好。有些人则认为,郑和出使是为了让其他国家俯首称臣。郑和确实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给欢迎他的统治者,也给予他们政治上的支持。他也曾攻打不肯向明朝皇帝称臣纳贡的国家,生擒了他们的国王。结果,印度洋沿岸有许多国家都派出使节前来朝见明朝皇帝。

  郑和的船队也携带了明朝工匠所造的上乘漆器、瓷器和丝绸,跟远方的国家进行贸易。船队带回来的有珠宝、象牙、香料、热带木材和中国人视为稀罕的其他奢侈品,还有一只长颈鹿。据说,这只长颈鹿到达后,轰动一时。通过这些贸易和文化交流,外界有机会一瞥中国在15世纪的辉煌文明。

  很可惜,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后只不过几十年,中国就停止了跟外国通商,也不再派遣使臣到海外。新的皇帝和朝臣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天朝大国根本无须外求,于是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了让郑和的事迹在历史中湮灭,他们看来销毁了郑和的全部航海记录和船队的所有船只。直到近代,郑和七下西洋的细节才呈现在中外人民眼前。

  郑和下西洋简介

  郑和是明朝人,从1405年到1433年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的船只数目也许有200多,有战船、粮船、水船、马船等等。随行人员有2万7000多人,包括水手、朝臣、将士、商人、工匠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任何国家拥有的船队,规模比得上郑和的船队。郑和的船队到过远东和印度洋沿岸各地,甚至远达东非。

  郑和手下三个随行的下属,分别写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这些著作让后人了解到郑和下西洋的不少事迹。

  郑和宝船的大小和数量

  据明朝史籍描述,郑和宝船(船队中的旗舰)高大如楼,折合成现代长度单位,也许超过136米(447英尺)长,56米(183英尺)宽。有些学者认为,史籍的这个描述很难查证,又认为木帆船的长度如果超过90米(300英尺),结构上会有问题,因此质疑宝船是否真的如此巨大。

  一篇论述郑和宝船的文章说:“所有迹象都显示,宝船的大小被夸大了。如果说每只宝船长200‐250英尺[60‐75米],会比450英尺[1355米]更合理。”无论史籍是否真的夸大了宝船的大小,在15世纪能造出长度超过60米(200英尺)的船已经很了不起了,而郑和的船队有62艘这么大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10-07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防微杜渐的历史典故02-22

剑门关历史典故10-14

汉朝的历史典故10-26

曳尾涂中的历史典故02-13

桃花的历史典故10-07

秦王的历史典故03-08

经典历史典故短篇09-15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