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眼中的什么高二作文
同样的一件事物,在不同的眼里,就成了不一样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我眼中的什么高二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我眼中的林语堂
或许原来都被书本里的冰心、鲁迅束缚了,在很久以前还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物,今天有幸阅读了一本《林语堂精选集》,才得以认识这么一个国学大师,也不禁感慨这文章果然是一流的。都说“闻香识女人”,那么今天我就要“读书识大师”了。
翻开书,映入眼帘的就是林语堂的像了,从画面上看他十分和蔼、亲切,我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中年的他与夫人在一起时又有一股绅士风派,果然不错。可是林语堂表面看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他的文章可不简单,只看了几篇散文随笔就感觉“我们俩不是一个世界的”了,一点都看不懂,甚至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情感,很是郁闷,后来通过上网了解得知:他的文章与他每个时期的经历有关,而他的一生又十分曲折,具有传奇色彩,所以看不懂也是情有可原。
通过阅读,我认为他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但这并不是贬义。1923年林语堂赶上新文化运动退潮,周围的知识分子分化的鲁迅、刘半农等“语丝”派,“语丝”派的文学观念是说自己的话,不说别人的话,由此看来与林语堂所赞同的文学观是一致的。不过想来也不是并无道理,因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敢于斗争,敢于批判他人的人。林语堂先生的文章虽不那么华丽,但个性十分鲜明,也许现在社会就缺少这种勇于坚持自我的人吧。
他是一个有个人信仰,善良率真的人,话说他进入大学后,因为父亲是牧师,基督教一直伴随着他,而他刚进大学时,还参加了礼拜日的讲话活动,因为他无法想象,没有了基督教人生的意义还靠什么来维持。直到后来他广泛阅读科学书籍,对于耶稣的复活越来越不能相信,还有人告诉他不信仰上帝,我们依然可以做个好人后,他才打消了顾虑,放弃了基督教,选择了人文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虽说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与他重大人生选择并无关系,但这种坚持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垫脚石,才有了后来无比辉煌的人生,也可以说,他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正直,向往自由的品格,也同样引人注目。在政治立场上,林语堂先生也和“语丝”派其他同仁一样,同情弱者,支持弱者,反抗压迫,抨击军阀的暴行,在一次游行中,在与警察的搏击中受伤,他有一种远离官僚政府的本能,或许他热爱的是率真的生活,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人生。
他是一个爱国但谦虚、幽默的人。你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把爱国和谦虚放在一块,读完大学后,他就出国留学了,他在海外生活了三十年,但他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据他女儿回忆,在美国他也常穿中式长衫,他讨厌西服领带是出了名的,但他也并不是处处都厌恶,他将美国的文学内涵学来输入中国国内。他的文笔十分开放,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在他的随笔篇《我喜欢同女子讲话》中十分明显,在这个日益发达的中国,假如哪位友人、同学讲出这样的话,一定会认为他有毛病或怎样,又何况是在那个无比封建的中国呢?林语堂先生的内心肯定强大了,但他也不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他将儒家等重要典籍译成英语输出过门,为弘扬中国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早年锋芒毕露的文章相比,晚年之作更显睿智与风趣,他提倡“幽默”但也不是无厘头之类的,他说:“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幽默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是人真性情的流露”。我认为这跟他表现自我个性的文学观是相吻合的。
当然,他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他是一个集幽默、善良、爱国、个性自由于一身的人,他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他就是这样一个冷静超远的人。
篇二: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多彩的、绝妙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渗透着传统文化,只是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寻找,用心灵去感悟。告诉你们吧,我们学校就是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你感受到了吗?
一出我家门,便是附小。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因此,我和附小有无法割舍的情结。你看,那古老的安禅寺和那饱经风霜的老槐树向我们诉说着从前附小的`沧桑,每次站在大殿前的古槐下,听着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就好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百年老校这个称号我还没入学就已经引以为豪了。
升入一年级时,学校开设了礼仪课。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讲一些二十四孝故事,带领我们诵读《弟子规》,让我对经典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每节课我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老师越说越传神,我越听越着迷。从那时起,我便决定走进传统文化智慧的大门。缘分真奇妙,如今我五年级了,带我们礼仪课的 刘 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现在带我们品德课,但她的品德课总少不了传统文化的味道。
去年,校园东面竖起了孔子雕像,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更浓厚了。每次我站在雕像前,看着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和那慈祥的脸庞,就感觉在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一样,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学校长廊里张贴着二十四孝图和一些古诗词,那种神奇的力量总把同学们的脚步带到长廊。同学们的眼球就被这些图文所吸引,久久不忍离开。一来到学校,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往那里看一看,别看我的步伐一直往前迈,但我的心早就飘到那儿去报到了。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本学期我们学校在主楼前安置了一台大屏幕电视,课前、课间、课后都有经典的成语故事、弟子规故事轮番滚动播出,就连下雨天同学们都会打着雨伞驻足欣赏。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中华圣贤经》的背诵展示。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背诵,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那些浅显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的句子同学们便能脱口而出。还记得每逢展示时,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简直是鱼贯而入,那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古诗背诵更是我们学校多年来坚持不懈的一项活动,每学期十五首左右,试想,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积累二百余首。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似乎在同诗人亲密交流。
妈妈看见我十分喜欢经典,就给我买了一套经典丛书。于是,我每天清晨早起去校园和伙伴们一起诵读。现在我已经背会《弟子规》、《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大学》、《千字文》,《中庸》和《蒙求》正在背诵中。我每日的进步使爸爸妈妈惊讶不已。这些圣贤书滋养着我的心灵,丰富着我的内涵。班主 任原 老师好不容易给全班同学借来了经典书籍,从此,我们班的早读时间也在背诵里面的内容,那朗朗的读书声传遍整个楼道,让其他班的同学羡慕不已。
记得前几天我有幸走进军营,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标语:学以立德,学医增智,学以修身,学以致用。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句话,总觉得是讲给我自己的,尤其让我联想到自己钟爱的传统文化,这个不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吗?所以,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沿着传统文化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为龙的传人,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人。
篇三:我眼中的云南
今年寒假,我来到了美丽的春城——云南。说起云南,和黄岩真是天壤之别,下面就来听我讲讲吧!
浅蓝的天空和宝蓝的水
每次到外面旅游,最吸引我的就是风景,就是自然景观,这次也不例外。云南有着浅蓝色的天幕,就像一幅洁净的丝绒,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就像镶着黄色的金边,几片薄薄的白云,像被阳光晒化了似的,随风缓缓浮游着。云南不只天蓝,连海水、河水、湖水、溪水都出奇的蓝。就说玉龙雪山山脚下的白水河和蓝月谷好了,它们就像两颗硕大美丽的蓝宝石镶嵌在玉龙雪山的山脚下,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蓝绸缎。俯下头,你便会看到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小大理石。而且,你很难在水中找到一些垃圾,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因为云南常年干旱,水源十分缺少,所以,云南人都很珍惜水源。第二,游客们大多来自城市,很少能够看到如此蓝的水,所以,人们都不忍心往那扔垃圾。
古老的历史建筑
云南是一个古老、历史悠久的城市,那儿有丽江、大理古城,有张家花园,有木府。就说大理古城吧,由大理古城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长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多姿多彩的民族风俗习惯
云南是一个拥有许多少数民族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先说说他们对男、女的称呼吧。在石林男的是叫阿黑哥,女的叫阿诗玛,在大理白族,男的是叫阿鹏哥,女的叫金花,而在丽江纳西族男的是叫胖金哥,女的叫胖金妹。再说说白族的习惯吧,就说他们招待客人吧,白族人招待客人都喜欢为客人奉上“三杯茶”,所谓的“三杯茶”就是一杯苦茶,一杯加上红糖、米花、乳扇的甜茶和一杯回味茶。这三杯茶诠释人的一生,一开始是努力的奋斗,那是苦的,然后苦后甘来,便是甜。最后回忆自己的一生,就是回味。最后说说纳西族的饮食吧,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云南真的有很多我们黄岩没有的东西。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对云南十分向往呢?如果有,那就赶紧去云南吧,看看它的“庐山正面目”吧!
篇四:我眼中的孔子
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宣扬一项没有一个君王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曾听说过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2500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而日渐弥新,这个人就是我可亲可敬的孔圣人。
人们都说时间会淡化一切,但孔子的学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捆锁而独立存在,我想其中必有其“永恒”的东西存在,这永恒归其原因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永不言弃的精神。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己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实恍惚间我觉得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但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我们可以让孔子的仁爱播洒人间,可以让三月的风在你我心中吹拂。
篇五:我眼中的梁实秋
时间顺流而去,人生逆水行舟。当我失败时,你在我身边鼓励我;当我迷茫时,你在我身边指导我;当我伤心时,你在我身边安慰我。你总是千变万化,那么你到底是谁?
你是我的救世主
当我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时,我就知道人生是苦的,所以我哭了。然而我遇到了你——父母。当我还不会说话时,你只用观察我的一举一动就知道我想干什么,当我学说话时,你不是叫我爸就叫我妈。当我长大了,我终于知道原来你才是我的父母。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你总挺身而出。几时拖着疲惫的身体,也会帮我解决问题。此时此刻,我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也独立了。但是父母总在后面默默的支持着我。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船上,我竟不感到陌生。有你的支持,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你是我的良师益友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了四季的变换”把我从现实中带到书海里,一字一句的让我品读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颜如玉。你那和蔼可亲的脸让我们像朋友一样和谐相处。你是特别的,总会无意间就与我们打成一片,一起听那流行音乐。这是你的独特之处。不但带我们来到书海品读书的气息,还观看海的景色。你是我身边的老师。
你是我的知己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最关键是活得痛快”然而痛快的时刻总有知己的陪伴。你是我身边的那位无法忘怀的知己。有时与家人闹了吵了,是你安抚我,同时也只能与你倾诉心中的烦恼。是你告诉我“心晴时,雨亦晴;心雨时,晴亦雨。”你是我的开心果,你是我的66草。与你同行,与你相随,总是那么快乐
我身边的你,变幻莫测的你,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你?你是我的父母,你是我的老师,你是我的知己。
【我眼中的什么高二作文】相关文章:
什么眼中的我作文10-14
我眼中的高二作文06-18
我眼中的什么我眼中的梁实秋为优秀作文06-23
我眼中的什么作文12篇11-23
我为什么而奋斗高二叙事作文10-14
风雨中你教会我什么高二作文10-23
别人眼中的我和父母眼中的我作文10-17
我眼中的……作文02-22
我眼中的作文03-03
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作文(通用35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