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跟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跟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前倨后恭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他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一年后,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开始二次周游列国。这回终于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当此时的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苏秦不由叹息:“人生在世,地位财富,真不可忽视啊!”这即是“前倨后恭”的典故。今人多用此形容那些先前傲慢而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见机行事的人。
洛阳纸贵
人们常说:自古洛阳出才子。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左思,就是古代文坛上灿若群星的洛阳才子之一。左思从小出身贫寒,且相貌丑陋,但他却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其中,《三都赋》问世后,受到朝野各界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以后,“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常用来称誉某些作品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流行。左思(三都赋》中的洛阳城,早已被无情的历史风雨化作一片废墟,而今日的洛阳城,又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相信千年前的左思倘若再生人间,看到今天的洛阳,他一定会有一部更加精美华采的《三都赋》风行洛阳街头,也将会有一段新的关于“洛阳纸贵”的佳话。
王祥卧冰
很早很早以前,在洛阳老城西二十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小河边的村子里住着一个名叫王祥的男孩。平时,尽管王祥对继母象对生母那样孝敬,可是他的继母开始时还可以,当她生了个男孩以后,渐渐地就把王祥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了。继母整天把重活指派给王祥干,王祥尽管非常卖力,但是,十成有一成做不好,她不是打便是骂,并且还经常在王祥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长了,父亲对王祥也讨厌起来。 尽管这样,王祥对父母还是和以前一样孝敬。
有一年冬天,王祥的继母得了病,她为了整治王祥,故意对王祥的父亲说,想吃村边河里的鲤鱼。王祥听见后便于第二天顶着寒风来到小河边。十冬腊月天气,小河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莫说用脚踩,就是用石头也砸不开。怎么逮鱼呢?王祥穿单薄的衣服,坐在冰上哭起来。他哭了一阵,突然发现自己屁股下的冰稍微化了一点,王祥就脱掉衣服卧在冰上,不一会儿便被冻麻木了。就在这时候,突然听到天空中轰隆隆一声巨响,一条火龙从天而降,卧在王祥卧冰的河边。那火龙吐出的火把岸边的土都烧红了,河里的冰也溶化了,王祥也被暖醒过来,于是他便提着两条鲤鱼回家了。
继母吃了王祥提来的鲤鱼,却不见病情好转,又连着让王祥卧冰二次,病情更加重了。有一天晚上,王祥的继母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小孩从她身上钻出来,对她说:“你儿子为你卧冰求鱼,你却本性不改,百般虐待他,如果继续下去,叫你性命难保,你如果能改恶从善,吃几只黄雀肉,病可自解。”说完那小孩就不见了,继母也被吓醒了。想想她平时对王祥百般虐待的情况,心里又悔恨,又难过。她又看见王祥穿著单薄的衣服,躺在木板上发抖,便产生了怜悯之心,忙拉起被子,给王祥盖上。
从此,继母象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打那以后,继母辛勤操持家务,又让王祥去读书。王祥非常聪明好学,长大以后,当了大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祥孝敬继母的品德,把他卧冰求鱼的那条小河,取名叫王祥河。
挑肥拣瘦
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字,很有学问。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刘秀下诏赏赐太学里的教学博士们每人一只羊,让太学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可当羊赶到太学大院后,却出现了问题。原来这每只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如何分配才合理呢?教学博士们七嘴八舌,吵嚷了半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这时,甄宇站起来说道:“我们都是教学博士,为人师表,不能斤斤计较,挑肥拣瘦!”说罢,他便从羊群中挑出那只最小最瘦的来,径直牵了去。这下,大家不再争论,你谦我让,很快就分完了这群羊,各自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这段让羊的佳话传了出去,洛阳城里的人无不赞扬甄宇,还给他起了个带有敬意的别号“瘦羊博士”。从此,“挑肥拣瘦”这个成语也就传开来了。
乐不思蜀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有点像“滥竽充数”的意思。它的形成,与西晋洛阳城内的皇位争夺的“八王之乱”有关。现代成语对狗尾续貂的解释是: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比较起来,二者的意思有一些差异。
西晋在建国初期,晋武帝认为曹魏的灭亡,在于没有分封同姓的宗室为王,导致皇权一旦失落,国家即灭亡。
因此,他恢复了汉代刘邦的分封制。
公元256年,他将同宗子弟27人封王,以郡建国。
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这些被封的诸王,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员,收取租税。
尤其失策的是,司马炎于公元277年(泰始元年)颁布了王国置军的制度,规定这些诸侯国可以拥有军队。
王国分大中小三等。
最大的封国的封邑2万户,可以拥有一支5000人的军队。
晋武帝的本意是,在朝出现状况,皇位危机的时候,这些兵可以出兵勤王,保证司马氏家族稳坐江山。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些“王子”、“王孙”,使得西晋在极短时间内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他死后,面对朝内外戚专权,一片混乱的形势,各诸侯纷纷扩军,进攻其他的诸侯国,很快形成了“大吃小”的局面。而在争斗中获胜的人,又野心勃勃,觊觎王位。因此,才有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
【跟洛阳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故事03-01
洛阳游记作文07-27
洛阳历史典故03-18
洛阳桥作文12-23
我的家乡洛阳作文09-23
洛阳桥作文02-25
洛阳牡丹花作文09-02
洛阳的春天作文(精选8篇)03-08
洛阳游记作文14篇10-05
洛阳桥作文6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