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欢迎阅览!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1
趁人之危
【成语故事】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典故】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
【释义】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同乘人之危
【近义词】趁火打劫
【成语造句】
◎ 晓燕蛮落寞地笑了笑,神色黯然道:"你不是嫌弃我吧……"智雄忙说:"不不不,我是不想趁人之危,那算怎么回事?!"晓燕的脸色这才柔和下来,轻声说:"你回去吧,我没事了。"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2
出言不逊
【成语故事】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亲率精兵攻打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不听大将张郃的援粮仓守军的建议,采用谋士郭图的取曹大本营的建议,结果兵败,郭图借机诬陷张郃对袁绍出言不逊,造成张郃投奔曹操,助曹统一北方。
【典故】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释义】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说话傲慢无礼
【相近词】出口伤人、血口喷人、出言无状
【反义词】谦厚有礼、彬彬有礼
【其它使用】
◎ 现在,有些欠缺言语修养的人,出言不逊,开口骂人,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3
断织劝学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关。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由于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孟子孝敬母亲,看到母亲如此生气,既害怕又难过。孟母看到儿子有悔改之意,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
【典故】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
【释义】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启示】学习就跟织布一样,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时不用功,不能温故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4
短兵相接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写《九歌》热情讴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祭祀他们,歌颂他们的忠毅。诗文内容为:“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
【出处】车错毂兮短兵接。 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军事、斗争
【近义词】兵戎相见、针锋相对、唇枪舌剑
【相反词】和风细雨、拐弯抹角、指桑骂槐
【其它使用】
◎ 这时元舰的尾部已靠着宋舰,元军在箭石掩护下,跳上宋舰,短兵相接,展开了猛烈的战斗。
◎ 南曲峪的人向北曲峪走,北曲峪的人向南曲峪冲,眼看着就要短兵相接、遭人命了。
◎ 哈哈,针锋相对,短兵相接啦!来来来——(坐下,指同学甲)你是赞成火烧的,对吧?说说理由,好吗?
◎ 杨云惠坐在原告代理人席上,神情严肃地准备投入这场短兵相接的特殊战斗。
◎ 在闸北,中国守军与日寇短兵相接、激烈交战。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5
沉鱼落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越国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乡溪边浣纱时,溪中游动的鱼儿见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汉元帝时绝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给匈奴王时,天空飞过的大雁惊讶她的美丽,忘了飞行跌落到树林里。
【典故】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庄子·齐物论》
【释义】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动人
【相近词】闭月羞花、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成语举例】他二人长的一个是沉鱼落雁之容,一个是闭月羞花之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6
丹心碧血
【成语故事】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典故】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庄子·外物》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
【释义】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忠臣
【相近词】碧血丹心
【反义词】背信弃义
【成语举例】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五回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7
处堂燕鹊
【成语故事】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的近邻魏国却见死不救,认为这对魏国有利,魏国相国子顺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秦国势力强大,侵略成性,魏国不能像房梁下的燕雀那样过着安逸的生活,因为房屋发生了火灾,燕雀就没有栖身之处了。
【典故】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
【释义】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近义词】处堂燕鹊
【示例】起陆龙蛇终有日,处堂燕雀欲何为? 柳亚子《寄少华甬上四首即效其体》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8
得鱼忘筌
【成语故事】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出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庄子·外物》
【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过河拆桥
【相近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相反词】饮水思源
【成语举例】故目的既达,得鱼忘筌,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 清·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9
盗钟掩耳
【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它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出处】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解释】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自欺欺人
【近义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成语示列】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 《旧唐书·哀帝纪论》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10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用法】作定语、分句、宾语;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事
【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例句】
◎ 海拉尔垦区从这一最敏感的神经入手,在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中,注入了与投入产出挂钩,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资分配的内容,使垦区上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历史大踏步地走进八十年代,山沟沟迎来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沸腾局面。
◎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是啊,训练时教练说话没人听,打比赛时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小学生成语故事附解释】相关文章:
描写战争的成语附解释07-20
关于秋天的成语大全「附解释」08-21
黔驴技穷成语故事及解释11-03
捉刀代笔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3-12
脚踏实地解释及成语故事08-31
暗中摸索的成语故事及解释08-16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附解释」08-16
贪得无厌的解释及成语故事08-09
小学生的成语故事剧本08-17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