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的

时间:2022-10-05 00:43:11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历史典故的汇总

  华元弃甲

历史典故的汇总

  典出《左传·宣公二年》。

  华元是春秋时宋国的一员将领。鲁宜公二年(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华元和乐吕两员将领率军前往抵御。

  华元在出战前,为了激励士气,杀羊置酒,犒赏各营的将士。但由于一时疏忽,忘记了将羊肉和酒分给为自己驾马车的车夫羊谌,羊谌心中十分不满,发誓要进行报复。

  第二天,华元指挥军队上阵作战,羊谌为了昨天没有分到羊肉和酒的事进行报复,趁华元还没有布置好阵势,怒气冲冲地对华元说:

  “昨天吃羊、酒,是你做主;今天打仗,是你做主;但这辆战车是我做主!”

  于是,羊谌赶着载着华元的这辆指挥车,突然脱离了大队人马,飞一般地驶向郑军阵地。郑国军队已经布好阵势,见华单车冲来,立即将他包围起来,没费多少力气,便把华元活捉,并让华元自己解下盔甲,将他打入囚车。

  这一仗,宋军失了指挥宫,被郑军打得大败,乐吕不幸战死,损失战车四百六十辆,不少宋国士兵成了郑国的俘虏。

  后来,“华元弃甲”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作战失败,弃甲溃逃或被俘。

  文翁化俗

  典出《汉书·文翁传》。

  四汉时,庐江舒县有个读书人名叫文翁。他勤奋好学,精通《春秋》,《论语》等经典,年轻时便因为贤良方正而被选拔为县令。

  汉景帝时,文翁升迁为蜀郡太守。蜀郡即现在四川成都一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读书人很少,但百姓都非常勤劳,民风也很淳朴。

  文翁到任以后,对老百姓十分仁爱,但他知道一个地方要发达起来,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因此,他决心改变蜀郡百姓不爱读书、不尊重读书人的习惯,使蜀郡成为一个文明之地。

  于是,他首先从郡县的小吏中挑选了张叔等十多个聪明而又喜爱读书的年轻人,亲自对他们训导一番,说:“你们都是我百里挑一的有为青年,我准备把你们送到京城的太学里去学习,费用由郡里负责。希望你们在那里刻苦学习,学成归来,对家乡的风俗教化起一些好的作用。”

  张叔等人都表示,决不辜负文翁对他们的期望。

  于是,文翁便把他们送入京师,在太学跟随博士学习经籍和法令。当时,蜀郡很不富有,为了节省开支,赴京学习人员的文具用品和做衣服的布匹都由文翁派人在本地买后送至京城,因为蜀郡生产的这些东西比京城便宜得多。这样,就可节省不少开支。

  过了几年,张叔等人学成归来,文翁便在郡里给他们安排了重要的工作,并根据他们的学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地提拔他们。他们中有的人还因文翁的推荐,出任一地的太守、剌史,成了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其次,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了大批的官学学生。他为了使蜀地的风俗有所改变,规定凡人官学之人,可以免除徭役;凡成绩优秀的,便选拔为郡吏;其中最优异的,送到京城太学学习。另外,他每次到下属的县里去视察,都选一些学业优良的学生和自己同行,以引起其他人的羡慕。这样一来,官学成了热门,不少富人子弟为入官学,还不惜用金钱买名额呢。

  从这以后,蜀郡风气大变,要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蜀郡的百姓逐步改变了各种粗俗的陋习,变得文雅起来。到汉武帝时,朝延看到蜀郡的做法很好,便向全国推广,于是各地都成立了官学。

  文翁死后,蜀郡的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建了一座文公祠,岁岁奠祭。

  后来,“文翁化俗”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地方官重视和推广教化,治理有方。

  麻姑献寿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莱州市),中国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汉族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①《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

  ②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

  耿恭祷泉

  典出《东汉观记·耿恭》。

  耿恭是东汉开国功臣耿弇的孙子。他父亲早死,由伯父耿国抚养长大。他从小勤奋好学,有志报国,为人慷慨,文武双全,有将帅之才。

  永平十七年冬,耿恭被朝廷任命为校尉,驻守西域金蒲城。他英勇善战,和关宠、耿秉等将领一起征服了车师、乌孙等国。北匈奴单于发兵两万攻击金蒲城,耿恭据守金蒲。耿恭先以药箭震慑,使敌军无斗志,然后开城反击,将其击溃。

  耿恭知道北匈奴单于不甘兵败,必将重整兵马,复攻金蒲。金蒲城小,水源不足,不易坚守,而离金蒲不远的疏勒城旁有条河道,水源没有问题,便率军进驻疏勒城。

  两个月后,北匈奴单于果然又率军前来。耿恭趁匈奴兵立足未稳,开城突袭,把匈奴骑兵杀得四散奔逃。

  耿恭收兵回城后,北匈奴单于见城旁有河通往城内,知道城内用水皆赖此河道,下令将河道阻塞,不让河水流进城中,想用断水之法把汉军将士活活渴死。

  河道阻塞后,疏勒城中果然断水。耿恭命令士兵在城中打井,可是深挖十五丈,却不见出水。当时正值夏季,将士们口渴难熬,只得把马粪中的水榨取出来解渴。

  耿恭见情况非常严重,便鼓励士兵们说:“我听说汉武帝时有个将军,在行军途中没有水喝,便以飞剑刺山,山上顿时涌出一道飞泉。我们大汉向有神灵保佑,井中怎么会打不出水呢?”

  于是,他十分恭敬地跪在井边,为将士们祷告一番,希求神灵保佑,然后亲自和士兵们一起挖井。将士们十分感动,都尽全力挖井。挖到二十多丈,井水终于喷涌而出,将士们兴高采烈,高呼万岁!

  这时,北匈奴单于以为疏勒域中断水数天,必定干渴得兵无斗志,正准备攻城。耿恭知道匈奴兵只要知道城中有水,便不敢贸然攻城,便让士兵拿水拌了泥,在城墙高处涂抹一层,给匈奴兵以心理威慑。

  果然,北匈奴单于及手下的士兵见了,大惊说:“城中水源堵塞了,汉军的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他们一定有神灵保佑,我们是无法战胜他们的。”

  于是,北匈奴单于立即下令退兵,撤围而去。

  后来,“耿恭祷泉”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上级关心下级疾苦,和下级同甘共苦;也形容将士不怕艰辛,坚守疆土。

  齐王舍牛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等国,一度曾经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有一次,齐宣王要孟子跟自己谈谈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历史。孟子一向主张“民贵君轻”,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便推说自己不太清楚。如果要谈,他可以谈谈王道的事。齐宣王听了,便问:

  “那么你说说看,一个国君要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称王天下呢?”

  孟子说:“我认为,一个国君,只要他能安抚人民,保护人民,那么他就可以称王天下。”

  “那么,像我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呢?”齐宣王问。

  “可以。”孟子点点头说。

  齐宣王听了,又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我是从大王的近臣和我说起过的一件事上推测的,我感到大王很有仁爱之心。”孟子说。

  “什么事?”齐宣王又问。

  孟子讲了以前的一件事:

  有一天,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一个差役牵着一头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喂!你把牛牵到哪儿去?”

  差役回答道:“牵去杀了,用它的血涂在祭祀用的钟上,用它的肉作为祭礼。”

  大王看到那头牛似乎在发抖,很怜悯它,说:

  “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恐惧颤抖的可怜样子,就好像一个没有罪过的人,被无辜地押上刑场一样。”

  差役听了,问:“好吧!我放了它!那么是不是不要再用牲畜的血涂在祭祀的钟上了呢?祭礼要不要举行了呢?”

  大王说:“祭礼怎么能废除呢?用只羊来换下这头牛吧!”

  孟子说完了这件事,最后说:“大王,你连杀一头牛都不忍心,那么对老百姓一定是很仁爱的了。有了这种仁心,你一定可以称王天下的!”

  齐王虽然认为孟子讲得很有道理,但他并没有采纳孟子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过了不久,孟子也便离开了齐国,到别国去游说了。

  后来,“齐王舍牛”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帝王对臣民的恻隐之情。

  吕安题凤

  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三国时,魏国有位隐士名叫吕安,他和当时名列“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好朋友,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每逢相思之时,即使是远隔千里,也会不管路途遥远,前去拜访。

  当时,司马氏掌握着魏国的军政大权,与司马氏有着亲戚关系的山涛(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字巨源,因不满司马昭和曹爽争权,隐入山林。山涛与嵇康也十分相好。但司马昭死后,司马师执政时,山涛应司马师之召,出任了吏部尚书。他希望嵇康也能出来和他一起做官,便找到吕安,要吕安去把嵇康找到京城来。吕安不齿山涛这样的名士出仕做官,拂袖而去。

  吕安来到嵇康家中,想把山涛召他出仕的事告诉他,不料嵇康正巧出游未归,只遇到嵇康的弟弟嵇喜。这嵇喜是个很庸俗的人,一心想攀龙附凤,能够踏上仕途。他听说吕安从京都山涛那儿来,开门迎客,喜形于色地说:

  “你从京城来,一定是山涛请我哥哥去做官吧!如果我哥哥做了大宫,我以后也可以为朝廷出力了!”

  吕安没想到嵇康的弟弟竟是这样一个人,心中十分反感,连门也不愿进,说:

  “你哥哥不在家,我就不进府了。请借我笔墨,让我题个字,你哥哥回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嵇喜听了,连忙命人取来笔墨。吕安接过,在大门上题了一个大大的“鳳”(简写为凤)字,便与嵇喜告别,扬长而去。

  嵇喜看着“鳳”字,以为吕安夸赞自己是只凤凰,满心欢喜。过了一些日子,嵇康出游回来,看到大门上的“鳳”字,问嵇喜是怎么回事。嵇喜说了当时的情形,嵇康听了,对嵇喜说:

  “你理解错了!‘鳳’字拆开来是‘凡鸟'两个字,吕安说你是只凡鸟,却又含蓄不露,真难为他了!”

  嵇喜听了,这才知道自己受了讽刺还作补药吃,不由羞惭满面。嵇康说:

  “山涛做了官,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我要和他绝交!”

  于是,嵇康挥笔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喜见了,不由更如羞惭。

  后来,“吕安题凤”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对庸才的讽刺;用“凡鸟”来比喻庸才。

【历史典故的】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精选10-07

历史成语典故:罄竹难书的典故10-03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07-10

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12-09

历史典故的成语11-23

背道而驰的历史典故10-20

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10-23

从善如流历史典故10-28

韩康卖药的历史典故10-24

鸡口牛后的历史典故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