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运用分析
高智盈
浏览2015年各地高考满分作文或范文,你会惊讶地发现,社会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比例严重下降,即便是一直被热议的 “女儿举报老爸”这样极富时代感的作文题也难不住作者对经典素材的喜爱和运用。
仔细分析一下“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一边倒的现象,我们不能否认考生因为条件所限对时事热点了解和掌握较少,而为了避开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或类似的热点材料“撞车”,因而在素材运用上不约而同地又趋向了经典。不过,更有说服力的说法应该是经典素材本身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我们不妨通过下面的几篇作文来深入体会一下经典素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一、荟萃一个人的经典,用闪光的精神符号沉淀人心的浮华
经典素材在展示作者丰厚底蕴的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与热点素材相结合能从历史的某一点切入,进而拉长文中时间的跨度,让人产生从古到今皆为此理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而一篇成功的议论文必然离不开经典素材的论证。然而更为高妙的做法,是在一篇文章中,只荟萃一个人的经典事例,这样“纯净”的文章突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这时我恍惚记起,我从21世纪穿越而来,成为霍将军麾下的一名士卒。我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仰望霍将军。说他乳臭未干并不为过。他那并不丰满厚实的肩膀真的能担当将军的重任吗? 能担当大汉兴亡的重任吗?
黄沙、血腥、边关、大汉军服、霍将军……我正与霍去病将军并肩作战? 我的脑子尚未完全清醒,烈日炎炎,穿戴着沉重的盔甲,加上左肩中箭,我再度昏死过去。
醒来时已在营帐之中,肩头已有人用白布裹好,那一队残兵围在一起,中间是霍将军。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家国一体,有国才有家,我为将,尔为卒,你们可以离开,但我不可。陛下赏赐我良田美宅,我却依然无家可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少年将军出语不凡。此时,钦佩代替了怀疑。正想看身边人作何反应,只听得将士们齐声答应:“吾等愿随将军坚守阵地,誓死不归!”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降临,将军身边的十几个人围坐到一起,相互支撑着,以馍为食,以雪解渴,稍作休整后,连夜继续向漠北挺进。后事不敢去想,但霍将军的前功世人皆赞,皇上嘉奖,赏赐的良田美宅无人能及。
霍将军率部且行且战已有两千多里,共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一路追杀,来到狼居胥,在此,霍将军祭天祭地,封狼居胥,然后率部直奔袭匈奴至贝加尔湖。这是怎样的气势? 这是怎样的功业?
英武的将军也并非所向披靡。就在我受伤的那场战斗中,匈奴竟然在一天之内发起两次进攻! 正说着,又看到了远处匈奴的火把,和在火光中隐隐约约飘动的胡旗。我转身拨剑,几位士兵也已经严阵以待,准备出战迎敌。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霍将军。他嗖地一跃而起,厉声问道:“想回去吗?”将士们答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完,将士们争先恐后地提剑冲向了敌军……
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这样一位天下无敌的英雄,在匈奴未灭、胡虏未尽之时,竟然病逝,年仅23 岁。
这是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的主体部分。文章虽然只将霍去病置于惨烈的战场,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经过作者巧妙的化解勾连,却折射出霍去病短暂人生的光彩,唤起读者对霍去病一生的感知。可以看出,作者一定是深入研究过霍去病的资料,对他的身世很熟悉。荟萃融合的是一个人经典材料,却闪现出抢眼的时尚亮点,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魅力所在。
二、荟萃同一类经典素材,用共性叠加出说服人心的力量
考生作文时选用经典类素材,因素材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典型性而广为人知,因而在一篇文章中叠加若干例这样的素材,就会因强烈的概括性而引起读者共鸣,进而使文章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在安排结构时,文章主体上选用三个左右的内容不同、话题相同的事例,然后按照“事例+ 评议”的方式独立成段,最后与开头、结尾连缀成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015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成功,是坚持开出的花朵》的片段。
国父孙中山,生逢乱世,不忍孰视家国受难,为救中华万千民众,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此间遍尝挫折,屡遭苦难,军阀混战中,他没有放弃。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中,他没有放弃。他在等待,他在坚持。
哦,国父的坚持最为坎坷……
汨罗江畔,江水是否依旧涛涛。江水奔涌间,是否已遮蔽了《楚辞》的歌声。江水依旧在,只是屈夫子已随时间的长河远去。《离骚》《天问》写出你对民生的关注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渔夫的问答之间,又坚持了自己桀骜的性情。你就是一朵白莲花,纯洁,宁静。风来时,荷花宁折不弯如你之品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诗,仿若你一生的写照。为了心中的净土,为了眼前的百姓,屈原屈夫子,你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哦,屈夫子的坚持是高尚的……
霍金,你就算坐在轮椅上,也限制不了你的心的自由。就算病入膏肓,也阻挡不了你思维的扩散。你用人生书写奇迹,你用坚持铸造人生。当你全身几乎不能活动之时,你没有放弃。当你基本丧失语言能力时,你没有放弃。《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一部部著作在你的坚持下完成。我知道,你不会放弃,你要坚持到这时光的尽头。
哦,霍金的坚持是辛酸的……
大多数中国人对文中人物孙中山、屈原及霍金及其事例并不陌生,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安排了这三个有详有略的事例,分别从“坎坷”“高尚”和“辛酸”三个角度论证“坚持之于成功”的重要作用。历史就在那里,用史实说话,在力度上自然要胜过那些生动的童话、寓言,而在内容上因通俗又让读者产生亲切之感。所以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上,这篇文章的素材安排都占了先机。
三、抓住一个人的经典瞬间推演幻化,用生动的形象感召读者
与叠加一个人的经典素材成文的方式不同,也有一些考生同样是选择了一个人的经典事例,但行文方式却是从人物的经典瞬间切入,然后通过想象与联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刻划,用丰富的细节丰满文章的内容,用生动的形象感召读者,从而得到借古喻今的效果。这是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英雄生活一天》的片段。
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一个卑微的小吏。
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心痛地说:“太史公大人,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此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
我一定要想办法营救我心中的英雄司马迁。“大人,还有一条路,以您的才华和文笔,给皇帝写一封认错信,一定能让他改变主意,时间不多了,您赶快写,小人拼了命,一定在天亮前,把信送到皇帝手中。”
太史公一动不动,然而我能感受到,无法遏止的愤怒在他心中升腾。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然而他不能容忍,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遭人污蔑。为此他奋起抗争,替李陵辩护。我凝神屏气,等待我的太史公做出决断。终于太史公打破沉寂坚定地说:“谢谢你,但是,著成信史是我的使命!”
司马迁再次掏出父亲交给他的笔。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仿佛浮现在他眼前。他理解那眼神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成信史照尘寰。
在床边坐了下来的司马迁沉默了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东方发白了,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愿受极刑而无愠色。”面对司马迁的坦然,我禁不住泪水滑落。
这篇文章成功地借鉴了2002年高考江苏省优秀作文《历史从那一夜开始》,但作者巧妙地结合了此次作文要求,在文中化身小吏,因而能亲眼目睹司马迁内心中矛盾斗争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致的细节刻划让我们深深感动于司马迁抉择的艰难与伟大,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英雄的仰慕与赞叹。司马迁的'《史记》无论多么辉煌灿烂,都无法掩盖他人格的魅力,而这魅力正来源于在崇尚“死节之士”的封建社会能够放下个人的耻辱,而选择继续完成《史记》这一使命感。然而这种进步的生死观,生成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由此文更加深刻地得以体会。
四、用经典类理论素材打造亮点,用丰厚的底蕴熏陶读者
经典类素材并非只有事例可选,唐诗宋词皆可入话,名人名言都可为文。当一篇高考作文呈现在阅卷者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那些名词佳句无不让人想到与它有关的人和事,文章的厚度和广度由此而增加了很多。经典类理论素材的运用,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观点,为文章增色也为文章加力。下面是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一卷“女儿举报老爸”满分作文的节选。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力,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它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它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它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上面的文字中,作者选取了《古诗十九首》诗句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及著名诗人郭小川的名言论证了人应该敬畏自我的生命;接着选用的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则来源于宋以前的《二十四孝》,荀粲融雪则在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中“溺惑”篇可寻到踪迹,包括元稹的诗句,分别从亲人、爱人与友人的角度用来论证敬畏与自己有关的生命,敬畏与自我有关的生命,鲜明深刻,斐然文采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综上所讲,只择取了今年高考作文中在经典素材运用上鲜明独特之文,并不足以概括高考作文中关于经典素材运用的方式方法,诸如那些比较常规的提炼经典事例铺排成段再与热点事例相互照应的方法还有在开头结尾引用经典理论论据点题深化的方法,等等,本文并未涉及,但这些并非不可用。此外还应引起注意的是,在经典素材的运用上,方式上虽然有了灵活的变化,但内容上尚未出新,庄子、司马迁、鲁迅等依然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面孔。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要加强中国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分析】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素材及分析运用示例09-05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运用指南09-08
素材分析弱点高考作文话题12-13
高考作文精选素材及分析12-05
提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方法03-25
高考作文哲理类热点素材及运用09-12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04-09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事业·奋斗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