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析

时间:2022-10-10 11:51:20 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析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因故意杀人而坐牢。另一个儿子靠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为何同样环境熏陶下的兄弟俩,命运截然不同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碰上了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审题角度:

  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第一观点)

  2.逆境出人材(第二观点)

  (合题)态度决定命运

  (切题)环境与命运 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

  (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写作提纲: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

  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

  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部分:论证

  正面论证:

  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病书,在艰难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反面论证:

  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

  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例文:人生须自己照亮

  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一个强者前进的步履,因为他们是强者,他们用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异于众人的高度照亮自己的人生。人生这幅绝美的卷轴画,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逆境不足畏,心态成高格。艰难困苦之境,不是谁都必须向命运俯首称臣。我们要选择跨越它,跨越这色厉内荏的阻挡我们前进的家伙。“苦难对于愚者必是不可逾越的绊脚石,对于智者何尝不是通向远方的垫脚石?”一如东坡苏州黄州何处非子之乐土?一贬再贬,曳杖声依然铿锵!为官为民,他没有循规蹈矩,他循着文学之流,一直寻到汨罗江,寻到灵动不羁的篇章,书写辉煌,成就一代文豪的佳话。环境之苦焉能扼我咽喉,我心中自有大江东去,滚滚波涛,壮阔地奔流向前。东坡跟随着自己的心,直追逐到汨罗江畔去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一簑烟雨任平生”“我一生之至乐在为文时”,东坡的成就绝非环境所利,绝非依前人而成。

  一个豪迈凛然的大汉如此,一个满腹才情,细腻柔婉的女子易安亦然。命途多舛,不是只有低头黯然神伤。易安,曾高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的易

  安是绝不会被命运淹没的。丧夫之痛,南渡之痛,怎打垮一个如此追求完美的女性?她于是撰写《金石录》,完成与明诚共赴的事业;她于编订《漱玉词》,留传篇篇才思涌动的佳作。不是谁都会对环境称臣,不是谁都必须匍匐在命运的脚下苟延残喘,不见天日。易安绝美的一笔,棒喝弄人的逆境,飞升令人仰仰视的佳境。

  须依赖自己的不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飞升,日臻佳境。莫道命途多舛,天下伟岸之人必定从中奋起。聂绀弩,始终怀着坦荡纯白的心,经历一段黑漆漆的岁月,仍满腔光明。“我将狂笑我将哭”,面对黑漆漆的岁月带来的隐痛,身体上的或心灵上的,丝毫未改他坦荡的创作,一如他坦荡的心。环境又怎样,他有一颗照亮人生的心。

  人生须自己照亮,命运须自己把握。

  没有难以跨过艰苦环境的天才,只有跨不过多舛命途的庸人。天才和庸人,历史荡涤尘埃,只有一个永生,你要做哪一个?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专门从事蝴蝶研究的生物学家在研究蝴蝶从蛹茧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时,发现其艰难程度令人怜悯。他的妻子实在不忍看到蝴蝶出蛹的艰辛,于是就用手术刀在蛹茧上轻轻划了几道痕迹。当她看到蝴蝶轻松从蛹茧中出来时,欣慰地笑了。可是不久他们就发现,经“帮助”的蝴蝶身体特别肥大,翅膀特别小,根本飞不起来。

  立意:

  1、磨炼出美丽(切题)

  2、好题目

  《铁不炼不成钢 》

  《玉不琢,不成器》

  《艰辛的磨难是美丽的开始》

  《出蛹的艰辛换来飞翔的自由

  《磨炼出美丽》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磨炼出美丽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磨炼需要勇气举例(香菱学诗、爱迪生电灯丝的试用过程)

  2、磨炼练就勇敢举例(小鹰的飞翔练习、王献之练书法)

  3、磨炼铸就成功举例(蝴蝶的化蛹成蝶、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志磨炼)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第三部分:

  结论:磨炼出美丽 (在磨炼中拥有勇气,拥有意志,有勇气就会勇敢的向人生的既定目标前进,铸就成功的人生,在磨炼中彰显美丽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命题

  (合题)树立自信战胜自我,

  成就辉煌赶走内心魔鬼

  题目: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

  第一部分:

  人首先是先被自己打倒,然后才被别人打败。先打倒自己的是我们内心。我们的内心先把困难、危险或者敌手想像得不可战胜,然后让自己胆怯、懦弱、退缩、放弃。猎人正是这样让自己趴在冰上不再前进的。

  第二部分:

  1、反面事例

  人的心灵如果胆怯了,倒下了,那么人就真的倒下了。

  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对胜利失去了信心。在乌江渡口,他完全可以返回江东,卷土重来。可他却自刎于乌江,因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战斗的勇气。

  2、正面事例

  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力量,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崛起。

  勾践灭吴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打倒却不可以被战胜。”正道出了这样的人生真谛。

  3、正面深化

  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一个产生了孔子、李白、苏轼、鲁迅的民族,给这个民族留下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让我们走过了百年坎坷,从衰弱走向了强大。

  毒药战争抗日战争两弹一星 神舟七号

  第三部分

  生命的力量源于心灵。让我们不断地丰富、充实我们的心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人,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令我讨厌。”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一位青年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青年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有一切”老人便说:“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什么前后说法不一致,老人说:“任何环境都蕴含着独具个性的美,能不能发现它,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

  思路点拨

  “心态”指心理状态,也包括认识主体的思维个性、性格等方面;“环境”在话题材料中侧重于自然环境,作文过程中也可以写社会环境。“心态与环境”是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关系型话题,因此,我们必须对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①“心态”创造“环境”。

  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有迥异的差别,主要是由不同的心态造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心态创造环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优化人文环境。

  ②“心态”左右“环境”。

  环境改变,往往能改变人的心态。如果心态向好的方面转化,我们应该积极的促成;如果心态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则应该拿出点“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用心态左右环境。 ③“心态”适应“环境”。

  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心态”适应“环境”,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不断的进步,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

  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命题:

  (合题)双赢的智慧善于合作

  写作提纲:

  题目:双赢的智慧

  大海因为浪花而澎湃,浪花因为大海而美丽;天空因为星星而深邃,星星因为天空而闪耀;无论是大海、浪花,还是天空、星星,它们都是在互助中得到了双赢,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点题)

  世界需要合作,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分论一)

  战国时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向使六国各爱其人,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倘与秦相较,彧未易量。

  合作需要智慧,需要宽阔的胸怀。(分论二)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发难,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也。他的宽容使廉颇嶓然醒悟,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也使蔺相如文、廉颇的武相得益彰。

  宙间的万物,其实都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分论三)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以,我们要善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深化主旨)

  六、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埋没确会造就、迸发神奇,比如经受亿万年埋没的煤;有些埋没也确会创造价值,比如倔强的根;有些埋没也确会萌生崛起的动力,比如希望的种子——

  立意: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切题)

  埋没的价值(切题)

  题目: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一部分:开宗明义 提出中心观点: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

  第二部分:建立分论点:

  1、埋没造就神奇 举例(勾践卧薪尝胆,在埋没的十年中养精蓄锐,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2、埋没创造价值 举例(李白成名前三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等,最终以《蜀道难》等声名鹊起,在中国诗坛上怒放异彩,创造价值)

  3、埋没萌生崛起的动力 举例(司马迁在宫刑后,隐忍苟活、忍辱负重,在埋没中感悟生命的价值,萌生动力,完成《史记》)

  第三部分:结论:

  埋没造就灿烂人生(在埋没中造就神奇、创造价值、获得成功,造就灿烂人生)

  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乞丐总是想:我能有两万元就好了。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一条跑丢了的很可爱的小狗,乞丐发现四周没有人,便把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拴了起来。这只狗的主人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富翁。这位富翁丢了狗后,很为着急,这是条纯种的进口名犬。于是,他在利用电视等方式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送还,酬金是二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乞讨时,看见了这个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二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小狗又路过贴着启事的地方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提高到了

  三万元。乞丐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停下了。他想了又想,转身又把小狗抱回了自己的窑洞里。

  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已涨到让乞丐吃惊时,乞丐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条可爱的小狗已被饿死了。乞丐还是乞丐。

  立意: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切题)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 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观点: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第二部分: 建立分论点

  1、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

  举例(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2、目标要适合自己,要使自己跳起来能够摸得着等。

  举例(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引材料)

  3、新时代青年当志存高远 为目标不懈奋斗。

  举例(司马迁写作《史记》、引材料)

  第三部分:总结:

  爱默生曾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目标是干成一件事的前提。人无目标不行,没有目标,就没有了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了行动,也自然找不到奋斗的动力。然而,人生在世,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得不到,而是因为我们开始的期望可能太高了。刚快接近一个目标时,可能又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标。所以,为自己订一个合适的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企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拒绝诱惑 张显毅力

  1、用一组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式的阐述什么是诱惑,引出论点:我们要拒绝诱惑,张显毅力。

  2、引用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名言、英雄等正面论述论点;用一些反面事例反面论述论点。

  3、用一组排比再次强调要拥有毅力,要拒绝诱惑。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分析】相关文章: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及写作指导(精选10篇)11-20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09-08

材料作文的审题作文10-28

材料作文审题素材精选11-26

2016高考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审题立意分析11-27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1-26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02-06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2-17

材料作文审题素材指导11-27

关于审题的高考作文指导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