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带着我们一起成长作文

时间:2022-10-11 02:25:42 成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带着我们一起成长作文

  最初知道有“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这个比赛,是在学而思!

孩子带着我们一起成长作文

  说真的,当时对于这个活动的名称,自己似乎从来就没说全过,更别提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赛事,自己更是一无所知了。只是儿子小范表达了想要参加的意愿,于是就稀里糊涂的请学而思老师帮忙报了名。

  就像以往参加其他任何一个校外赛事一样,2014年12月14日,我陪儿子早早来到武汉商学院汉阳校区“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武汉初赛考场。说来好笑,因为当时儿子报名参赛是全权委托老师办理的,所以那时的自己还真不知道那次比赛仅仅只是一个初赛而已。

  直到2015年元月初,我们收到了复赛入围通知,才知道之前的比赛只是这项大型赛事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项比赛的复赛居然是要交一篇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虽然负责这个赛事湖北赛区组委会在复赛通知发出之后,很快就非常贴心的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主编陈雄老师亲自来到武汉,给孩子和家长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建模论文及实验报告写作指导公益讲座,而且当时现场的孩子和家长们无一不被陈雄老师生动、幽默的讲座吸引,甚至在讲座结束后,还把陈雄老师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各种询问、各种激动,充斥在每一个参加者的脸上,当然,自己有幸也是这其中之一。但是即便如此,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不要说建模论文了,就是论文这个词儿,离他们都还是很遥远的,起码在我们做父母的概念里,论文应该是大学才会出现的字眼儿!所以如果说讲座之前,对于建模论文我和小范是一无所知的话,那么讲座之后我们除了对讲座中所列举的事例和范文的无比羡慕和一片茫然的无力感之外,似乎还是一筹莫展!

  接下来的日子,刚开始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两个字:思考!小范在思考论文的选题;而我是在思考如何给予他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帮忙。

  因为之前陈雄老师讲座提到关于论文选题的确定,是可以遵循一个新颖独特的原则,也就是论文的选题越少人涉及,越容易出高分。所以小范最初对论文选题的筛选,可以说到了搜肠刮肚的地步。最先他想到了农田灌溉设备,但是苦于无法亲自到现场观察、测试,也无法进行简易模拟,所以只能胎死腹中;接着他又按照他的数学老师给他的提示,准备以测量两栋楼房的房顶的实际距离为选题建模,但是他听说之前已经有人做过类似这样的论文,并且据说还做得不错,所以不得不再次叫停。那段时间只要是大家向他提及的抑或是他自己突发奇想的,有可能构成建模选题条件的,他都会先一一存入大脑,以备不时之需。当时甚至连古龙小说中的“小李飞刀”,他都准备拿来当选题。只因为他觉得小李飞刀如果是实际存在的技术的话,那么估计不会有什么人会把这个拿来做选题,后来因为知道这个只是作者凭空臆想的一种功夫,才不得不将之搁浅,另做打算!

  说来也巧,建模论文讲座期间,适逢江苏卫视第二季的《最强大脑》开播。这是我和小范最喜欢看的一档节目,每期必看,期期不落!感谢《最强大脑》第二季的震撼来袭,对于我们而言,它带来的就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震撼了,它同时也冲击着我和小范的大脑,居然不约而同的确定了最终论文的方向——蜂巢迷宫!纠结了一、两个月的论文选题,终于尘埃落定!

  选题的确定,让我和小范开始了第二步的行动:因为毕竟蜂巢迷宫是个大选题,所以小范要进行细节上的筛选,也就是他到底要在蜂巢迷宫上做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篇论文上一定会有关于蜂巢迷宫的介绍和难度、路线的分析,但是最关键的建模如何建?建什么?这些却还都是未知数;而这个时候的我,就是按小范的意思,帮他做一些简单资料搜集工作。比如:关于论文中可能涉及到的蜂巢迷宫视频中的截图、打印小范用几何画板画出的模拟蜂巢迷宫的图形,以便他在图纸上对图片进行测试、比对、分析等。当然,其间做的最有用的一件事,就是帮小范联系了一位初三的数学老师,他答应利用业余时间,跟小范一起探讨一下这篇论文至关重要的建模的确定问题。

  3月份,小范与他的论文指导老师有过两次接触,因为指导老师本身带着初三毕业班,所以每次他们接触的时间也就大约半个多小时。第一次的接触,主要是就小范确定的选题做个大致方向的规划。比如指导老师谈到了大学曾学习过的《运筹学》,告诉小范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运筹学中所涉及的某些理论对论文中的建模方面的复杂问题可以找出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第二次的接触,小范谈到了陈雄老师公开课曾说过指纹是属于二维坐标系,脸部则属于三维坐标系,那么六边形的蜂巢迷宫,每个角度都是60度。

  虽然与老师交流的次数不多、交流的时间也不长,但是与老师的每一次沟通之后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与老师的第一次接触,小范的论文初具规模;而第二次接触,使小范论文中的建模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由之前的一个建模变成了两个。小范之前的论文初稿中其实是只有一个建模的,当时他只考虑到了两条直线距离最短,却忽视了实际应用中,两直线之间是会存在障碍物的,而一旦障碍物存在,两直线的距离就不见得是最短了。而在这次论文再稿中,老师的这个提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这篇论文更具有实用性!

  从元月份的论文准备一直到五月初的论文交稿,在这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里,这篇论文就像一个小生命,我亲眼目睹着它是如何在小范手里从一片茫然的无从下手到最后的精心呵护的呱呱坠地。

  从三月中旬论文的正式动笔,小范几乎每隔一天就会对论文的某些地方进行细节修改。这里面的每一个图形、每一个公式的演练、推算,小范都是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着比对、测试,包括论文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他都与图形、草稿一一核对,他用几何画板做的每一个图形的模板在电脑上存了满满一个文件夹。即便在论文交稿后,我们已经得知小范以108分的成绩获得武汉市的并列第一后,小范有一天无意中突然发现论文中其中一个图形在最后一次交稿前,因为当时觉得图形不清晰,在重新截图时,忘记把图形中的其中四个六边形线条加黑时,于是又专门让我将这个错误告诉组委会老师,并把有再次修正的正确图形的论文重新发给组委会老师。

  生活中的小范,其实很多事情上都是大而化之的。包括学习中,面对考试,他也不是太过仔细的。然而这四个月,因为论文,让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严谨认真、细致入微、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这些词语用在面对论文的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虽然小范一直都是在我们的放养中长大,但是直到看到他几乎在完全没有我们介入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那篇论文,我才真真正正的意识到他是真的长大了!说真的,在那一刻,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是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为自己找了很多冠冕堂皇、名正言顺的理由,甚至不问孩子是否需要和愿意,就堂而皇之的一直介入在孩子的各种生活中,其实那样的一种行为,只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愿丢手,不愿看见孩子真正长大后脱离父母那一天的到来!

  这个时候蓦地想到了自己心理学的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其实每一个孩子脱离母体的出生,其实就是他与母亲的第一次分离。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那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想到这里,自己又为孩子的长大而欣慰,于是,我告诉自己,认识、尊重、支持、相信、陪伴他们,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自己只需要远远观望。一方面让孩子知道,他是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也让他知道,在他有任何需要的时候,他永远不会孤立无援,父母随时都是他最有力的后援团!

  就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我们和小范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论文的主体他负责构建、排版与完成,我负责后期文字方面的校对与修改,他爸爸则负责排版的校对与文字打印。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和谐有序的分工协作下,使得之前我们都不看好的可以完成的论文得以顺利交稿!

  当得知小范有幸以武汉市并列第一的成绩入围全国总决赛时,心中虽有窃喜,但却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其实并不能说明他的论文就是最优秀的。在我看来(对于论文我绝对是外行,这里讲的仅仅是从自己这四个月一路走来的心路所感),原因有五点:首先,虽然这项赛事在全国已成功举办六次,这次是第七届,但对于武汉这就是第一届,很多武汉的家长、甚至老师都不见得知道它的存在,所以一定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孩子暂时无缘参加;其次,就是这一次入围复赛的一些孩子,因为就读的是初三年级,即将面临元调和四调,因此不得不放弃这次复赛;第三就是中学生建模论文其实对于每一个初次参赛者以及参赛者的家庭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都不曾有过类似的经验,所以一定要克服胆怯、畏难的心理,因为在你无所适从的时候,其他人也许正在经历跟你一样的心情、甚至更糟,因此心态很重要;第四,论文的选题就如公开课上陈雄老师说的那样,一个新颖独特的选题,也许就是论文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最后就是孩子专注对待的心和父母恰如其分的帮忙,而不是全权包揽。

  感谢孩子的信任,他给了我们这次可以跟他共同参与的机会;感谢孩子的信任,他让我们知道也许只要父母一个眼神的支持,就会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感谢孩子的信任,他让我们知道放手其实是父母的另一种的守护与信任;感谢孩子的信任,他愿意带着他的父母一起继续成长!

  7月21日至25日,是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孩子们年度总评的时刻,那几天孩子们将会单独在组委会老师的带领下,启程深圳与香港,近距离接触阵容强大的评委组。因为自己是妈妈,所以开心之余,还是会有隐隐的焦虑,我知道那又是分离的焦虑,也知道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那句老土的不能再老土但却又很实用的话的心境。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必须狠心的告诉自己: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成长和分离其实就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主次描述,成长说的是孩子的变化,分离说的是围绕这种变化父母所做的角色重要性的调整。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的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孩子才能真正的长大!

  那么既然如此,自己的心态自己调整吧,不要转嫁给孩子,让满怀憧憬的孩子徒增一些不必要的焦虑!而对于即将而来的总决赛,我只想对他说:你已经很努力、很艰难、却又很坚强的走到了你梦寐以求的这一刻,至于后面,你只需要放开一切、用心就好,最后结果的花落谁家其实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了这样一份经历,你有了如何面对困难、应对压力的心境,这些才是你的成长、你的收获,它会让你终身受用。而作为妈妈,会跟你一起往前走,也许步子会慢一些,但一定争取不掉队,永远做你最坚实、最有力的大后方!

【孩子带着我们一起成长作文】相关文章:

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作文11-01

和孩子一起成长作文(通用8篇)10-18

好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作文1400字10-31

青春,带着激情一起疯狂作文10-16

让我们带着微笑吧作文10-26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12-24

我们一起的时光作文01-21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03-31

我们一起玩作文05-05

我们一起加油作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