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抹不去的记忆优秀作文
篇一: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年华如水,从指间悄悄地流过,凭栏颐望,多少岁月已然匆匆道别,仿若已如人生划去的记忆,却都说人生如梦。多年以后我们再次踏入记忆的故土,翻开发黄的扉页,多少总难免有一丝丝感伤,也同样伴着少许淡淡的微笑。人生却都有一道别致的风景,最纯最真,却永远也无法抹掉,最绚丽也最灿烂,那个时间段叫青春。
转眼人间已六月,时光的步伐就悄悄地划过寂寥天际,而我就像一个苦行曾渉步在空旷的沙漠中却找不到归土。夜缓缓袭来,笼罩在这座小城市的中央,静得有些让人心疼,你我的故事就像一个极致的烟火般,绚丽得那么凄美动人,而我却有些不由自主地坠入忧伤的河床,从此便在痛的漩涡里随波荡漾、随风萦绕千百回,莫属你赐予的无奈与沉痛。
夜已然很静,月依旧已圆如初,冷风如刀,穿梭过窗台,慢慢刺入心扉;此时如影如幻的记忆在脑海里播放,曾记得你对我说过,如果在我伤痕累累之前认识你,那该多好,最起码我不会让你如此心难伤过,是啊,最终我们还是相遇了,在这茫茫的人海里,可是结局却终究逃不掉过客的宿命,都说相遇是缘,走在一起是份,只是今生有缘无份,或许我们本来就是不同世界的人罢了,历经不同的坎坷与沧桑,最终相逢在滚滚世俗的轮回之中,原以为可以天长地久,最终确是镜花水月,故事却成了一段难忘的旅途;我们在其中走着走着,步伐却慢了很多拍,雨不知不觉已然从天而落,落得叶飞风卷,卷走了最熟悉的背影,也卷走了曾经的温暖与微笑;雨越下越猛,风越刮越乱,没有了节奏感,走着走着,我们就散了,散在最熟悉的十字路口。
一段段的时光一段段的记忆,承载了多少未知的过往,那些曾经的过往却一点一滴积累在心里,交错成忧伤的曲调,洒满了整个雨水城,融入冷冷的凉风,化作一曲凄美的长歌,荡气回肠,没入年少的心灵,绵绵不绝。
曾经何时,就在那样的月圆之夜,你曾说过,我们要一起老去,要一起去看日照海边,要把风景看透,可是年华蹒跚走过,我们却被岁月的洪荒袭卷,错落在遥远的彼此却来不及挥手,却在彼此的世界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许多时候就在这样空静的夜里,总会不经意间想起曾经一起听过的歌,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日子,一起走过那些阳光灿烂的晴空;还说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还有你说走就走的画面,还有那些花前月下许下的诺言。曾经你说过,我若经常陪你,你会很乖;你说我不离,你便不弃;我若爱,你便在。人生事事难料,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昔日的假如,却都变成了真实,无数次的说好了要忘记、要埋藏,却又无数次的想去,却紧紧地被忧伤包裹。
人生抹不掉的是记忆,不能转移的始终还是回忆,抹不掉,忘不了。那就让时间来慢慢沉淀,即使不能笑着面对人生,至少不要让眼泪时常滑过脸颊,灼伤碎了的心。坚强不是别人给予的,是自己给的;难过也好,伤心也罢,时间还在走,人生还得继续,你不走,时间也会拉着你的手,让你停不下来。人生总会有遗憾,从古至今,就像天上的月亮那般,有阴晴也有圆缺,自古都难全,珍惜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人要学会善待自己,那就是宽恕别人;可惜却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终究没能走在一起;但是人生最可贵的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活着,不计较不埋怨,去寻找未来的希望;待到风烛残年时,又或者是在秋叶枯黄飘落的瞬间,再次回忆时,至少在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都曾经爱。
篇二:抹不去的记忆
每个从山村走向外面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都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老屋里装着我们流逝的时光,紧握着我们生命的根系,我们是随风飘浮的风筝,“老村庄”与“老屋”就是牵扯风筝的一缕丝线。我们向往遥远的天际,挣扎着往远方飞翔,我们又不时地回首眷顾,因为它在自己的根系中有着强烈的安全感、对飞出的老“巢”有着深深的眷恋。
回到老家的老院子,走进每一个熟悉的角落,我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门前的那颗百年老榆树,见证着这个院子的变迁,显得那么沧桑刚毅。这个斑驳破烂的老院子寄托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生活,也包裹着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姐共同生活的岁月,我不忍心也不会将这些记忆丢失。
记忆中老院子的下面还有一个老老院子,是我家祖先住过的几孔烂窑洞,童年的时候,几孔破窑洞门敞开着,黑魆魆的,每次路过那个破烂的院子都有点害怕,我们在里面捉麻雀、捉乌鸦,大人害怕窑洞垮塌,就说里面有鬼呢,以致我十几岁上学的时候都不敢进去,只记得窑洞很宽大,窑洞的掌子上还套着一孔小窑洞,据老人说,那是用来躲藏土匪的,也许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后来大哥成家要修建新窑洞,就把这个老院子填埋了,老老院子的模样已经远去,小时候听伯父说过,民国九年海原大地震,老院子的几孔窑洞垮塌了,把一缸铜麻钱和几块大木板埋到地下,由于当时伯父尚在襁褓,没有记忆,谁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
后来在爷爷手里,才修建了现在这所老院子。三孔窑洞门是那么窄小,没有窗户,只有窑洞最上面一个窗眼,被烟熏的黑乎乎的,老式的木门没有上过油漆,开关起来嘎子嘎子的响,很不灵活,窑洞里面堆放着一些破烂,只有墙壁上的泥皮还很光堂。那时候虽说人穷,但力气不穷,窑洞挖的很宽大,泥皮抹得很光,整个窑洞的流线很周正,窑洞里外没有一块砖,全部是黄土打的基子和泥巴砌成的,虽然很简陋,但不难看出主人的细心和匠人精湛的土活手艺。窑洞对面院边,是父亲带着大哥二哥70年代末修建的三间土房子,也就是我们弟兄曾住的地方,早已坍塌的不成样子,唯有几堵土墙还能看出原来的模样。
30多年前,我从这个老院子走出,至今难以忘却老院子的每个角落。我挨个窑洞仔细的看着,任凭思绪的大门慢慢打开,发现在父亲住过的窑洞墙壁上最显眼的地方,贴着一张我1982年在部队荣立三等功的喜报,我费了很大功夫才剥下来。我找遍老院子每个角落,寻找那段逝去的记忆,其实就想很早以前玩过的一把枣木棒槌,这把枣木棒槌,我们小时候,当做手榴弹投掷的玩,听母亲说,搬家的时候看到没有啥用场,就遗在老院子了。
说起这把枣木棒槌,很有一段历史了,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甘陕发生回乱,我们家几十口人被回民乱军杀害,我的太爷爷为了活命跑到陕西凤翔一带躲藏,十多年后回乱平息了,带着从人贩子手里买来的老婆回到了老家,这个陕西老婆婆就是我爷爷的母亲,从陕西上来的时候竹背篓背来两件陕西地方家什,一个纺线的纺车,另一件就是那把枣木棒槌。
后来我出差凤翔扶风一带做过简单的考证,陕西关中一带,至今还能看到妇女洗衣服时候,把衣服放在河边上,垫着石头上用棒槌捶打,而我们老家一带,没有人用过,也没有枣木制作棒槌,因为,黄土地方连看的石头都难找到,哪里有垫着锤衣服的呢,纺车就更不用提了,环县气候干旱寒冷,种不成棉花,拿什么纺线?这个“先进机器”在我们老家一带根本就没有用场,可见太奶奶从陕西上来的时候深谙纺织浆洗之妇道,不忘带着自己的生活用具,遗憾我们家这件“文物”已经找不到了。留下的只是老人只言片语的记忆和传说。
走出老院子,一种难以表达的思绪一直缠绕在我的心头,但最为重要的感想就是老村的老院子对我们的'的赐予和温暖,我们几代人的生命与成长都是这所老院子给予的。这所老院子是我们初飞的“巢”,是我们一生一世怀念感戴的“巢”也许回老院子的次数越来越少,或许这个“巢”已物去人非,早已倾落;但我却将它小心地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甚至在寒冷阴暗的冬夜,一个人将它细细地品味与回想。
篇三:灵魂深处那一抹抹不去的记忆
年过四十后,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似的,常常莫明奇妙的悲哀,常常莫名其妙的激动,常常又变得失落无比,常常会对以往的一些人一些事产生莫名其妙的怀恋,由此引发出无限的寂寞。以前读东坡先生的“人生如梦,早生华发”这句时,总是感到东坡如此豪迈伟岸的人物,究竟有什么难以割舍的东西让他耿耿于怀,从而生发出如此的感慨。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去年更阴冷潮湿,虽然并不见雪花飘舞,但那种形同于冰的冷雨细细密密的织就了一张大网,将我的故乡的冬天牢牢定住罩住,漫漫的严冬,时常不见太阳公公的笑脸,也不见冬天特有的厚重瓦蓝的天空,让人憋闷,让人压抑,让人窒息,让人冷无比。
冬至那天,被公司委派到成都参加了一次培训学习会。出发前担心成都的天气比重庆更冷,特意带上厚厚的羽绒服。结果,到成都一看,艳阳高照,气温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羽绒服算白拿了。
在这无常寒冷的日子里,突然怀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隆冬岁末的日子。那时,刚好和老婆拉开爱情序幕,虽说严冬西伯利亚寒风刺骨般生痛,而且穿得单薄,人又瘦弱,面对那个寒潮,实在是有点扎实。但刚好被爱情的威力刺激起来的我,并不在乎那个天气给我带来的不快。
她到学校来接我一起回我的老家。车很少,虽然增开了加班车,但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那增开的几列闷罐列车,以及增开的几辆汽车是根本无法解决众多归心似箭的游子们的乘坐的,票很难买到。正在感到彷徨茫然无计可施时,突然想到是否可以去坐船回家。一来我的老家紧靠长江边,从小对船的认知和亲切胜过隆隆呼叫的火车,也远远胜过噼噼噗噗走走停停的汽车的。一来是船只要有班次,就能挤上三五个人上去,不像火车汽车这些连站都进不了。
于是,拉着她的手,向川航售票点跑去。果不其然,很顺利就买到了重庆到白沙的船票,我们的心终于落下来。
然后就是跑回学校收拾行李。对于这个事,一直是我记忆尤深的事情。那时家庭贫寒,春节间客人往来难免住宿逗留,家里床上用品紧缺,所以,为了我回家那段时间有被子这些使用,每个假期,寒暑假,我都要把自己在学校使用的被子这些收拾成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背包背回家头。我们把行李收拾好后,到街上逛了一下,买了一点吃的东西。
临近中午,背上行囊向长江边船埠赶去。这个季节,长江水枯了,远远看过去,宽阔的洁白的沙滩,长江细细的如碧绿的丝带,轻轻轻轻地飘在洁白的沙滩上,缓缓地向下游流去。沿着船埠搭在沙滩上的长长栈道,闪闪悠悠地走过白沙滩,走向趸船,在验票口验过票,走进候船舱。不久,登船铃声响过,水门打开,工作人员手臂上缠着“安全执勤”的袖标,将旅客一个一个引导上船。开船铃声响过,水门关闭,“川运2号”拔锚起航,慢慢驶离船埠,慢慢驶向深水区,慢慢驶上主航道,汽笛“呜-”的一声,加足马力,向长江上游奋力行去。
那天乘船的人很少,偌大的可以坐300人的底舱,只有寥寥数十人。很多旅客将坐凳并排拉拢,把自己放伸了躺在上面,一会就鼾声四起。可见那些人实在是很累很累了,经过长途奔波几千里甚至上万里,回家团圆,经过无数天的不眠,站立,饥饿,困顿,劳累,焦急等等,如今,登上这个“川运2号”客轮,就等于要到家门口了,心放下了,倦意随之袭来,正好这么多的坐凳,正好睡觉啊,躺下躺下,一会就酣然入梦。
我和她选了一个靠南的靠船舷的比较幽静的座位,放好行囊,坐下。我们就四目含情,注视着彼此,山南海北地信天游起来。偶尔没有话说了,又你盯着我我盯着你傻看,静静地听白色挡风帆布外边刷刷刷刷的水声,听着船到沿途站点停靠及起航的汽笛声,看着形色匆匆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数小时。
“川运2号”船到白沙靠岸时,已是下午四点五十分。我和她背着行李,下船,走上晃晃悠悠的船跳,走上白沙的码头,沿着白沙河边长长的沙滩向家的方向徒步前进。一会,“川运2号”从后面追上来,又慢慢超过我们,向着泸州方向驶去,隆隆的马达声,螺旋桨犁破碧水的哗哗哗哗的声音,“呜-”的一声,转过蓑衣滩,逐渐消逝在我们的视野里。
我和她沿着长江边向上游继续赶路。走过白沙师范校,走过红豆树,走过机砖瓦厂,走过王岳庙,离开长江边,走上了山间小道。
天色慢慢黑了,四野里暮色四起,到处房舍上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芳香。这种香,似乎哪家正在改善伙食打牙祭煮腊肉吃的香气,哪家正在用青杠树叶、松针这些烧火做饭燃烧后释放出来的芳香,哪家放了鞭炮后硝烟燃烧后的特有芳香,哪家赶早祭奠先祖时燃烧的香烛特有的芳香,经冬历练的各类植物蔬菜的特有芳香,等等等等,混合在一起,跟着四溢的寒冷的空气一起弥漫在夜色苍茫之中。狠狠吸上一口,全身上下仿佛都被那香气渗透了。
经过一片甘蔗地,她说:“去掰根甘蔗吃嘛?”我是一个很正经的人,从小不喜欢去小拿小摸的。但是,她的家离长江远,那时,四川能够种植甘蔗的地区多数是沿江一代的,而她的家乡是并不种甘蔗的地区,对甘蔗的喜爱,那是可以想象的。看着她的热乎劲,双眼中透着那种纯真无邪的眼神,完全没有那种要想去非法占有别人的甘蔗的意思在里面。我说“你掰嗄,不要掰多了,到时别人会骂娘的哟。”她像一只小鹿轻快地跳进甘蔗地,向甘蔗林中走进去。我站在路边等她。过了一会,她手上拿着两根甘蔗走出了甘蔗林。我一看“哎呀,掰了两根弯甘蔗哟,这种肯定是倒在地上的那种。”她说“我又认不到哪起好点。”
我们的甘蔗还没有吃完,闪着黄黄灯火的家朦朦胧胧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经过长长的正沟,再爬上一个不算长的坡地,家终于到了。
母亲正站在屋门口等着我们。我老远就喊“母,我们回来啦。”“哦,回来啦就好噢,我就是说呀天都黑了还没有拢屋,默到喊你老汉来接啦。”
我做了介绍“某某某,这是我母,这是我伯伯。伯伯,母,这是某某某。”我老婆和我父母就这样打了第一次照面。
写到此处,那年的情景历历如在昨天,倍感亲热。
如今,年过四十,很多很多的人已经不在了,很多很多的事也似乎随风而去了。但是,那些曾经深深打动过自己的人和事是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无踪的。正如二十年前的那个隆冬岁末,和自己亲爱的人儿一起经历长长旅途赶回家过年的情形,已经成为我灵魂深处无法抹去的记忆。正如载着我们乘风破浪赶回老家的“川运2号”客轮。像承载着几代人凌空飞渡在长江和嘉陵江上的两江索道这些,因为时代的发展,经济价值的无法体现,被作为跟不上时代的产物而遭致淘汰的命运。但是,不知道哪天,不知道哪时,人的脑海中突然会涌起它们的身影而去极力寻找,但是,哪里找得到?那种突然涌起的感觉压迫得自己无法自拔,似乎正被一张明明看得见的却那么无形的薄纸阻隔在眼前,明明就在那里但是却无法看到,强烈的隔膜感让人窒息到寂寞难耐。
如今,“川运2号”这只被我们视为爱情之舟的客轮早就退出了它的舞台,消逝在滚滚长江航道的碧波之上,消失在曾经被它承载着来往于异乡与家园家园与异乡之间的人们的视野之中,消逝在很多很多人的脑海里,无法寻觅了。
寂寞笼罩了我。
篇四:爱是抹不去的记忆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这句古话对我来说,深有体会;每逢过年的时候,我最思念的是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八个年头了。八年来,我不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对母亲的想念,相反思念的感情越来越强烈。有时想到母亲心里仍像孩童一样茫然无助。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深追念,从母亲去世那年开始,家里过年不再买鞭炮放了,甚至春联也很少贴了;每到过年,家里只是简单地做几样菜,除夕夜包包饺子,算是把年过了。母亲再世时的那种欢乐气氛早已荡然无存。
母亲是喜欢热闹场面的人。所以每次过年的时候,家里总是布置的非常喜庆,就像常言所说的那样:有年味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礼花燃放,鞭炮齐鸣;尤其是年夜饭,我们家也是很讲究的,满满一桌子好吃的菜肴,都是母亲亲自做的,味道很诱人,吃起来也很可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蒸闷子,用精肉做拌馅,用各种作料煨好,上好的淀粉做主料。上锅蒸上很长一段时间,火候适当。吃起来真是香喷喷的好吃极了。每当这道菜出锅时,我们姐弟几人都是抢着吃。那个时候,一家人吃年夜饭,真是其乐融融啊!
母亲走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蒸闷子了!再也感受不到过年的滋味了!真是奇怪,为什么亲人的永逝竟然如此牵动人的心肠呢?日子越来越好了,可我还是怀念母亲在世时过年的情景。也许,没有来生,所以我总是停留在母亲的梦里。思念是痛苦的,那是心灵在滴血,无声的哭泣。唯有真爱永驻心间。
离开母亲的日子,爱是我所有的回忆。为了不让它褪色,我更加珍惜我身边的亲人,更加细心照料还健在的父亲,让对母亲的思念在父亲身上延续,让父亲安度晚年。
我常常想,过年是什么?但至今我都找不到完美的答案。有人说,过年是一家人的团聚,可我哪里还有什么团聚啊,母亲走了,父亲已老迈龙钟,我的心增添了几份寒凉。
每一次过年,我们都会照顾好老父亲,尽量让父亲没有任何遗憾,这是我们唯一的准则。除此之外,我没有太多的盼头。
人越过越少了,团聚的气氛也越来越淡了。只有爱填充在我的心中,永恒的记忆,无法抹去!
篇五:抹不去的记忆
矗立时光水岸,水中倒影苍老的容颜,岁月无情般的夺走了所有经年往事。脑海像是被洗濯过,除了你,我已忘记了所有。唯独你住在了我的心里,因为我是你一生的唯一。
——题记
光阴荏苒,年华已晚,奔流不息的云水岁月对谁都不会有一丝慈悲,不管你怎样的深情缱绻,它终是不会为谁去停下它那如风的脚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随时光摆渡,把所有流年过往的风景,只好安放在云水飘渺的深处。再回首,已是不见了来时的路。唯一可见的只剩记忆中的光影。那些曾经亦是植在心海的某个角落,年华偷换,它不再是当初的模样,随时光的烟波而朦胧。有些人事,即便日子过得有了沧海桑田的味道,它仍就完好如初,那副画卷好似雕刻在了你的心上一般。即便那些当初算不上铭心刻骨,可依然清晰的在脑海中涌现。真的与你成了的不离不弃,地久天长。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一对老年夫妇,一双老人都已是八十多岁高龄长者。在与他们的女儿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婚龄已有六十余年了,膝下有七个儿女,孩子们都很孝顺,是两位安享天伦的幸福老人。毕竟是岁月催人老,流年的风霜无情的嚼噬着老人的健康。妻子不幸换上了脑萎缩的病症,记忆有些模糊,思维出现混乱的状态,话语有些颠三倒四的。孩子们担心,因母亲的病会影响到父亲的休息与健康,就把两个老人分开了照顾。
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经似乎加重了母亲的病情。老人竟然白天晚上的没有睡眠,一直不停的吵闹着要丈夫回来,责备孩子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分开。无论孩子们怎么劝解,都无济于事,她还是不吃不喝的抗议着,一定要老伴回来。不停地念叨着老伴的名字,自言自语的演绎着他们岁月往事中的一些对话。坐在那里不停地说着。
她对孩子们有些记不清楚了,有时会分不清了谁是谁。对丈夫却是一种记忆犹新,流年里关于两个人的事情,她似乎都还记得。对于这样一个记忆模糊的病人,能够生长于她的脑海里的,一定是融入了她生命中的。那是经历岁月风雨的镌刻,是生活中点滴琐碎垒砌的城墙,尽管光阴的尘使它有些斑驳,因有坚实的基础,它依然是那般的深刻而经久。六十年,他们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相依相伴日子里,他们欢乐同享,风雨共担。如此长情除非岁月相逼,会使他们有了别离。六十多年的不离不弃应是红尘佳话。
孩子们无奈之下只好把父亲接了回来,当她见到丈夫的那一刻,眉宇间流露出的是相见后幸福的微笑。只分开短短的两天,却似久别重逢。拉着丈夫的手,不停地追问你去哪儿了?略带质问的说;为什么不管她?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随之温和的说;以后不准在离开,不然你去哪儿我就跟你去哪儿,此是感觉不出她是一个失去记忆的病人。那种感觉如同回到了他们的青梅时节。丈夫微笑着说;以后那也不去了,每天都守在她的身边。很是平长的话语蕴含着醇厚的情意,一个简单的承诺承担起托付一生的责任。老人紧扣的双手一直没有松开,妻子安享的坐着丈夫身边,幸福在那张苍老的容颜上绽放。此情此景真的是生出了感人至深的情愫,使每颗慈悲的心为之动容。
小女儿给我讲了两个老人以前的故事,她说;父母是刚解放时相识的,父亲是读过书的人,因出身不好才娶得母亲。年轻时父亲在外地工作,一月才能回家一次。母亲在家带着他们姊妹七个,还要上班,可想而知要有多辛苦。可母亲从没抱怨过父亲,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的光景。后来父亲把家搬迁到他工作所在地,算是结束了他们聚少离多的生活。父亲对家务却是一窍不通,母亲依然打理着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任劳任怨。后来孩子们都成家了,两个老人单独生活。可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这时父亲义不容辞的把所有家务全部包揽了下来,至此母亲才算是歇下来。父亲对母亲照顾的无微不至,父亲说前些年亏欠母亲的太多了,一定要母亲晚快快乐乐的,给母亲一份闲逸的生活。
记忆真的是有些奇妙。有些人事你越是想刻意的存放,越是不会驻足,随着流年的清风流逝的无影无踪,再也无处拾捡。有时一些平淡而宁静的往事,却又是沉侵在了骨子里,你想淡忘,都不能。也许这份平淡就是你所想要的行云流水风轻云淡,因是你骨子里开出的花朵,所以就会铭心刻骨,与生命同在。我试着与老人交谈过一次,一些往事她真的已经没有记忆了,关于几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记不清了。唯独问及关于丈夫的事情,她的眼眸会是那样一种专注,语言也不再语无伦次,是那种聚精会神的娓娓道来。老人的状态,出乎我的意料!真的是爱的力量,赋予了它此时的思路清晰。是这杯婚姻的陈酿醉醒了她的脑海,让她把爱的往事诉说的如汩汩清泉,泠泠清音,悦耳,醉心。
人在尘海,烟火中游历,岁月的行囊总是会装载着一些难以舍下的往事。也许会因对曾经的不舍与怀念,亦或是流年中犹存着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因种种原因,你会把往事装帧入册,放植在心海一偶,一路走来,晨风暮雨因负重会卸载,因简洁会删除,珍藏起的也就是入心入骨的。若干年后在你孤独的时候,会拂去岁月的蒙尘,凝神翻阅,静静地回首你一路的春花秋月夏莲冬雪。是人生旅途沉淀下的馨香,暖意。
也唯有记忆能够把时光停留,可以已饮一盏茶的光阴,让自己去感受那些曾经的温暖。记忆,可以让我们总结。记忆,可以穿越尘世中那辗转的流年。重温朝华岁月中的相逢,相知,相爱,平淡生活中的风雨相伴。岁月不居,记忆可以把过往永驻。老人可以决绝的忘记所有,甚至把自己都忘记。她却不能把陪伴她一生的爱人从脑海中疏离,反而更加紧密。其实刻在骨子里的是他给与她的暖,紧紧萦绕她脑海的是他对她情。与生命同在的是彼此间的托付于承担。
他与她没有海枯石烂的宣言,她与他也没有红袖添香的婉约,他们拥有的是相互交付的责任,相互无常的付出。烟火岁月里,他们以一种端然的姿态面对经年世事,弥足珍贵的是彼此间那坚守的勇气。老人已是垂暮之年,一路风雨兼程,甘苦与共,共同经历沧海桑田的变换。饮尽风霜雪雨,穿越经年泥泞,他们就这样相互携手,不离不弃的度过了六十载。六十年对岁月而言也许是漫长的,许是两位老人却感觉时光是那样的匆匆,短暂,稍纵即逝。他们依然珍惜着相伴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寸光阴。那些相濡以沫的的记忆已成为他们心海上的刺青,任由岁月风起云涌,那纹着爱的脉络是终其一生安暖。
这一双老人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一份平淡如水的坚守,相伴如此恒久。艰辛的岁月中彼此交付,相互担当,从容置身在平淡烟火中,彼此给的起那份生活中暖。没有因生活艰辛而退缩,没有因岁月消长而生厌,依然守护者那座并不繁华的城池。虽有长期的身各一方,却依然的心心相印。那样简洁的生活,清澈如水。不言不语的任由岁月打磨,从未有任何的改变。
一些个红尘中的浮华亦是会惊天动地的壮烈,也只会是舞若惊鸿,一时的惊艳抵不过世间洗濯,会如白驹过隙般的消失途经的某个角落里。那花前月下的风花雪月,只是青春年华里的一首惊鸿羽衣曲,只能在韶华岁月吟唱。年华向晚,终是经不起时光蔓藤的缠绕,如同岁月枝头一缕干枯的虬枝消失在苍绿间。也只有这种历经四季更迭,相守花开花落的的深情,会忍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才能够与时光同行,与生命永驻。他们撑一叶兰舟,携手摆度在红尘岁月的长河中,虽是经历风浪与漩涡,却是勇敢的依然扬帆远航,静赏水岸风景,穿过尘海风云,直抵人生岁晚。老人的年轮已如晚霞,金色的夕阳是苍暮时的余晖,酡红的光晕,是一醇厚,一种安详。这一抹暮晚的斜阳是多么的沉静安暖,这夕阳的霞韵是如此的绵厚而耐人回味。
一个平淡的故事,一双平凡的老人,一份平淡的烟火,一种平淡的人生,却给我们太多的反思。今日的世界如此多彩,今日的世框如此繁华,今日的生活如此优越。可这些却没有使婚姻坚固,亦是却失了他们的责任感,没有了他们那种坚守的勇气。喧嚣的世味中,我们没有了他们那颗平常心,他们的缄默宁静。或许有人会说他们的婚姻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与时下不能相比。现在是彰显自我个性的时代,不需要为谁而束缚了自己。现在的人总会用“懂得”来说事,其实想想有时连自己都不懂自己,又何来让别人懂你。
我想说;首先懂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懂得自己爱的人是谁,懂得自己要为爱所付出的一切,懂得为爱所肩负的责任,懂得自己是不是能为爱坚守。懂得了这些,也许会安静平淡的生活,人生会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静听花开花落,单看云卷云舒。许自己一份岁月静好!
【那些抹不去的记忆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04-06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8篇)04-27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6篇04-18
抹不去的记忆初二作文02-23
抹不去的记忆作文600字04-06
抹不去的愧疚作文12-20
抹不去的愧疚作文4篇12-23
高中优秀作文:回不去的记忆2000字09-06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作文(9篇)12-16
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作文9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