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通用1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邂逅东坡初三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
清晨的阳光久久地凝聚在书桌旁,躺椅上随着暖阳的节奏微微晃动的那个女孩,此刻正抛开杂念,抛开那些令她头疼的分数和试卷,静静地翻着那本浅绿色封面的《苏东坡传》,细读着她最喜欢的那位诗人多舛的一生。
一阵秋风,袭来一道煞眼强光。回过神,她发现自己正躺在一片青葱的草地上,和煦的阳光恍过双眼。她刚想发出赞叹,却被一阵劈头盖脸的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她沮丧地揉了揉湿漉漉的头发,正想要抱怨,却忽然看见远处有几个跌撞的人影走近,起身探头一看,他们个个古代扮相,浑身疲惫,狼狈不堪,面色愠怒。唯有一人,虽然与别人一样狼狈,脸上却一副从容不迫的神情,丝毫没有半点不悦。她正好生奇怪,却见他低头喃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她惊谔地打量着眼前之人,心想:莫非,他就是苏东坡?!正想着,只见那人走近,略微俯身问道:“姑娘是否也在散步时遇雨了,淋得好生狼狈?看你似外族人,随我等进屋避避吧。”
她随着他的目光,看见不远处小山坡的东面上有一座不大的草屋。她的'脑细胞打了个激灵,更加确信自己当时的想法,于是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在檐下,他说:“吾姓苏名轼,号东坡居士,此乃吾等小憩之处,不必拘束。”她胆怯地点点头,随他进屋,望见那边的阳光缓缓照入屋内,想起那句“山头斜照却相迎”,不禁嗤笑。
未过多久,她便告辞。她相信,在另一个地方,定会与他再次邂逅。
她一直向前走着,走着,不觉一轮明月的清影已悄然映在湛蓝得发亮的河水上,却见苏东坡只身一人独坐屋内,对酒当歌。他捧起酒杯,时而一饮而尽,时而斟酌啜饮,似在思索着什么。他的双眸端详明月,心却容纳着整片无垠的天空。几近暮年的他,想起与他天各一方的子由,不禁老泪纵横,吟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她一边听着,一边竭力压抑着自己的啜泣,最后哽咽着,和他一起轻轻念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她正想轻轻推开房门,安慰一颗饱含着真挚思念与渴望的心灵,忽见明月骤然消失,屋中的诗句断篇,不再有湿润的雾气和草地……她轻皱眉头,晃去脑中的晕眩,揉揉惺忪的眼睛,脑海中的故事碎片拼接。她依旧在躺椅上缓缓晃动,浅绿色的扉页里摊开的那页,墨色的笔勾勒着一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于是,她又满怀憧憬地坐回书桌前,思索着,想要写下那个诗意故事里,满是希望的秋天。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2
穿越回苏轼的年代,让我对苏轼更加崇拜。原本以为苏轼豪迈奔放,却不曾知道他也有细腻的一面。这两种性格让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苏轼的一首《念奴娇》,气势磅礴。我看他站在长江岸边,看着“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情此景将苏轼衬托得很伟岸。再看苏轼的神情,凝重的望着江水,若有所思。我想此时《念奴娇》已在他的心中成形,豪迈之情跃然于心中。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魄宏伟,视野扩大,将苏轼的豪迈毫不保留的体现了出来。
我站在他身后,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不住的受着颤动。苏轼大概也不会知道,一千年后的现在,有多少人为他倾倒,为他着迷。
苏轼的豪迈让人觉得格外的真,格外的'美,且其中夹杂着一股悲凉,于是《念奴娇》便有了另一种心境,这便是一种悲凉的美。
苏轼有的只是豪迈吗?不是的。在他的心中还有一抹细腻。
这一抹细腻在他的《水调歌头》中便可体会。
来到苏轼的居所,正看见他与明月对饮。我想苏轼此时心中是有些忧愁的,中秋佳节,却孤身一人,和家人远远相隔,心中滋味定是不好受。
我看着他端起酒杯与那明月对饮,便可知他心中的苦闷。
《水调歌头》的上半阙便将这种感受呈现出来。将苏轼婉约脱俗的一面展示给了我们。下半阙将对世事的无可奈何,以及苏轼阔达的胸襟表现出来。文章的结尾让人不得不佩服苏轼的胸怀。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便能体现。
我依旧站在那里,看着苏轼渐渐舒展的眉毛,想必他已明白其中的道理,文章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家人的想念和祝福。苏轼的神情间分明有着细腻的情感。
看到这里,我想不要再去打扰苏轼,他只是简单的活着,却带给我们太多珍贵的东西,不得不让我佩服他。
回到现代,再看苏轼的诗句,他的心境,他的韵味也能领略一两分。
苏轼的豪迈,苏轼的细腻,都让我为之着迷。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历史长河中他依旧在原地做他自己,后人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3
繁星铺满月夜,我独自坐在书桌前,品读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时思绪纷飞……
你——苏东坡,一生坎坷,经历大起大落,笑看人间大是大非。三次流放,黄州、惠州、儋州均记载着你的人生历程,你却也仍能留一身正气满乾坤,永存一颗平常心,倒也自在从容,无怨无悔。
乌台诗案,你直抒己见,毫不掩盖满腔不快。奈何,竟遭小人污蔑,你走到人生低谷,一生颠沛流离。遇到此种情况,有人会选择就此堕落;有人会选择宁死不屈。而你没有这样做。随遇而安和豁达乐观也许是你的人生格言吧?不然怎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名句?
相比于满肚子苦水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你的生活态度是真正积极向上的:不曾轻易伤怀发出“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慨叹;亦不空悲“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分分合合——仕途失意,被贬于黄州,你借一首名为《猪肉颂》的打油诗向世人诠释了“豁达乐观”的真谛;被贬于惠州,仍可随遇而安地“日啖荔枝三百颗”。难道这不是一种境界吗?纵然仕途失意,仍能苦中寻乐,放宽心胸,悠然自得,不空悲,不枉自嗟叹,亦不黯然神伤,反而转移注意力,一心享受清静安详的生活——洒脱,全然没有束缚。
你是多情的——
望赤壁,忆周瑜,怀诸葛孔明,思悠悠历史,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之句,却也不禁触景伤情,想起怀才不遇的自己,一时思绪万千……
我想,你不时也会有一丝空寂缭绕心头吧?不然,你怎会一人孤夜独步,暗自吟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然,你又怎会在中秋之夜睹月思亲,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也尽职尽责,热爱家国。上任期间,你深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秉持操守,政绩连连。王安石变法,损害众多贫苦农民的利益,这时,秉着一颗爱国爱民之心,你站出来了,赌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你在得势之时冒死上书,反新法,为国忧,受人害,不妄屈,终是落得颠沛流离。用此种铤而走险的方式表达对千万民生的关怀,无不彰显着你人格的高尚伟大。
生活苦涩,你却依旧能够紧紧遵照自己内心的选择——不随波逐流,不轻易受扰,纵情于美酒佳肴,纵情于诗海词林,偶有感叹,却也不失气度,不减风流。
你,在诗词创作方面也颇有造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尽千万游人的心声;“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袒露着对光阴的珍视之情;“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残秋之美……唐宋八大家中有你的身影;“三苏”中数你最为闻名;手下弟子“苏门六学士”皆不逊色……称你为文坛一大豪杰也并非不可!
夜越发清幽,渐渐神情恍惚,我悄然闭了眼,朦胧梦境中,只见一老者面带慈容缓缓向我走来,口中喃喃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4
曾记否,梵高孩子在黑夜中的逝去,犹如两颗世纪之星的陨落,令人颇为惋惜;曾记否,一代文学大师苏东坡被贬之后的艰难困苦,玉其于成,令人大赞其辞。题记
如果婉约是一位才华女子,那么豪放就是蒙古大汗;如果易安是婉约仙子,那么苏东坡就是豪放之杰。品东坡便可知道什么是才子,品东坡便可知道什么是豪放,品东坡便可知道什么是豪放中的婉约。东坡用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屡次的坎坷中磨练自己。
东坡站在大江边,望滚滚江水向东奔去,大浪淘尽了那些风流千古的人物,在赤壁战役的遗址处,回忆当年三国名将周公瑾所领导的赤壁战役,不禁感慨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东坡想把理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结果却被贬黄州,无奈的写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位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大才子宏达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日月如梭使他黑发变白,但他曾在明月下,写下对生死的感悟;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描绘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
中秋月满之夜,许多游子漂泊在外,东坡在密州手举金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的神仙生活的怎样?此刻东坡在想乘风归去?但是他给自己最后的答案是何似在人间。东坡看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轻轻照在门窗,难道月儿与自己有怨恨吗?为何是在与家人相隔千里的时候才圆呢?东坡想到这里摇摇头写下了对天下游子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东坡与父亲阴阳两隔,与兄弟分别七年,这般凄惨,是易安的《声声慢》可来形容的吗?爱妻王弗已故十多年,望着月亮,吟出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东坡受了多年的苦,泪水终于在此刻迸溅出来,这时的他尘满面,鬓如霜。
月光皎洁如霜,清凉的晚风温柔如水;东坡自放扬州,落叶铿然有声的打断了东坡的美梦,于是他在花园里踱步,以寻回不曾多有的.美梦。浪迹天涯的游子何时才有美梦相伴,夜静静的,楼空空的,东坡无奈地吐出两句: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东坡啊!你把自己的情感扩展到将来,把现在的怀古之情,悲愤之感和对将来的思考融合在一处,在一种玄秘空灵的境界之中,身心受到涤荡。
品东坡,不是背诵他的豪放词;品东坡,不是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品东坡,是让我们更加了解一个朋友苏东坡!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5
词如其人。他的豪迈众所周知,故而他不经意间所流露的温柔和深情,才更为动人。
苏轼十六进京赴考,虽因考官的失误只得摘取榜眼,但事实上,他却是那个真正的状元,称其“鬼才”不足为过。贬至黄州时,那一首《赤壁赋》掀起了文学史的惊涛骇浪,拍碎了多少诗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美梦。晚年的苏轼,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狂傲和老当益壮的豪情,亦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荡气回肠的气势和超脱潇洒的神韵。
文如其人——他是浪漫之诗人,豪放之词家,超脱之文人。他的豪迈众所周知,故他的温柔和深情才更为扣人心扉。一首《江城子》,字字悲凉,句句断肠,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读来令人无语泪涟涟。一直以来,苏轼在人们眼中,几乎成了“乐观”的代名词,似乎他流露出的情感中有一丝悲哀都是令人诧异的。殊不知他也是人,而非仙非神。“小轩窗,正梳妆”,恍然间,他记起了亡妻梳妆时的娇美,他都记得,他没有忘。即使相隔十年,相隔阴阳两界,他都没有忘。辛酸泪,无处诉,月夜孤身一人,身居他乡,哭成此词,何人不感慨?何人不动容?
苏轼的人格魅力难以琢磨,他像一个熔炉,将“儒”、“佛”、“道”三种看似截然不同的思想巧妙地锻炼融合在一起。他积极入世、忧国忧民;不计得失,信奉众生平等,却又认为死生是相生相成,追求内心平和。然而,要清楚苏轼究竟是怎样做到的,我们就不得不提“乌台诗案”。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苏轼的弟弟苏辙如是说。“乌台诗案”,他被小人诬陷,虽死罪可免,但却活罪难逃。一贬至黄州,二贬至余杭,三贬至琼州。琼州即海南,宋时仍是荒夷之地,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贬,再贬,贬至无可再贬之地。问起:“恨否?”他只是笑着:“何为恨?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我不是苏轼,也无法真正明白,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后,究竟有多少的情感在其中。这是种对自己,对小人的释然、包容,而其中又有刻在他骨子里的积极、乐观与旷达。或许还有些什么。但是,由一个被迫坠入深渊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感受只有震撼和千万分的心疼。
苏轼有情有愁,他是个俗人;他的思想是汲取了世间精华,又仿佛脱离红尘。世人皆说李白是腾飞成仙,陶渊明是遁土化灵,他们都是“仙灵”。然而苏轼不一样,至始至终,他都在人间。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6
苏东坡是一个人,但也不是一个人。
因乌台诗案被贬后应付中庸好友劝诫信时的他,是一个人,处于世俗无法挣脱,但转眼间逍遥于山水,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他又不是一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为可以在事业上升期面临如此大的挫折还能如此快活,来到黄州后借地种田的他,是一个人,苦于生计;但在享尽荣华富贵后仍乐于躬耕山野间的他,又不是一个人。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面对从钟鼎玉食到粗茶淡饭的'转变后如此从容,甚至乐在其中。
叶嘉莹先生曾在《说初盛唐诗》中将苏轼称为“人而仙者”我想这再恰当不过了。身为人而能够以仙的气度淡化身为人处于俗世中的烦恼,这无疑是对苏轼性格的高度概括。尽管他的“仙气”让人着迷,但他的“人气”也是其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
他有携女子入佛门的仙,也有认真学习佛理的人;他有泛舟赤壁,醉心艺术的仙,也有勤政爱民的人;他有遍寻美食的仙,也有思念亲人,吟诵水调歌头的人。
对于学习的认真,有如“读《阿房宫赋》至二鼓”而洒然不倦,勤政爱民,有去除杀婴陋习,修苏堤的丰功伟绩这些都是他“人气”的体现。
为人时勤奋、仁厚,为仙时从容,洒脱。
为人当如苏东坡“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为仙当如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7
雨,淅淅沥沥得下着,细细的雨丝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萧瑟。即使是这样,你仍旧可以看见,一位老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迈着轻盈的脚步,泰然自若地在雨中行进。他,就是苏东坡。
官场失意,文场败笔,爱妻病逝,仿佛一切都在与他作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甩烟雨任平生”。他甚至自嘲,“深入死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仿佛上天就要将他的'心摔个粉碎。
但是,他没有堕落,没有颓废。他坦然面对现实,他以旷达乐观的胸襟接受了这个现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纵使雨一直下,他心中始终有着自己的太阳伞,纵使风一直刮,他脑中始终有着自己的避风处。爱妻病逝,十年后的他仍就记得起爱妻“小轩窗,正梳妆”的模样。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真男人。
即使自己鬓角微霜,面对外敌的入侵,仍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虽然壮志未酬,但他自己被贬,却还忧国忧民忧天下。似乎整个国家的重担,全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这种社会责任感,超越了权力,地位,金钱……即使他夙愿难以实现,也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
最终,他将种种不快,全都化成了江水,一句“大江东区浪淘尽”将自己的愤懑随江水而流逝,只留下一种乐观,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雨渐渐停了,山头升起了明媚的太阳,霞光打散了一切阴霾。他,驻足,四周环视,微微一笑,继续大步向前走去。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8
你是否了解这样的名人,他没有荣华与富贵的生活,却有着对国家的热爱,对百姓的关怀;他没有顺利的人生,却有对生活的积极乐观与无比热爱;他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表,却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便是苏东坡,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人物。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人。王安变法并不利于人民的利益,他上书责问王安石,反对王安石的政策。欧阳修上台后,未真正地为百姓谋福利,他依然反对欧阳修。此种直言直语的性格,正是苏东坡灵魂深处刚正不阿的外在表现。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豁达乐观,灵魂有趣之人。有一句诗是这样讲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讲述的是苏东坡与友外出游玩,醉归遇雨之事。当时随行的人都四处奔散,寻找避雨之处,唯有东坡独自一人伫立雨中,欣赏美景,可见其精神内涵多么豪迈、洒脱。他身处逆境,但不畏惧、不沮丧,尽管多次被贬,但仍不失勇气与志向,这是何等的积极与开朗啊!他还爱开玩笑,与任何人都能打趣逗笑起来,使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趣幽默。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一个人,林语堂曾评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位瑜伽参行者、一个造酒实验家。”他虽为做官之人,却不是往常人们印象中官员的那样死板和无趣。苏东坡多才多艺,他善于绘画,善于书法,修练过瑜伽术,还是一位出色的美食家。他被贬黄州时,看到当地百姓不会做猪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者”,便亲自做了东坡肉,馈赠百姓,可见他在逆境中仍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关爱弱者,是何等的大境界!
这便是苏东坡,一个豪迈、豁达的大文豪。他用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超凡脱俗的人生志趣以及微笑面对困难险阻的乐观态度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熠熠发光,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苏东坡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9
翻开已经泛黄的课本,看着上面歪歪扭扭模糊的笔记,与苏轼的相遇也由此展开……
小的时候学的第一首苏轼的诗叫做《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似乎也像苏轼一样看到了波光闪动的西湖,水雾迷茫的湖面……不错,这的确是向往的西湖景色,轻描淡写,全部呈现出来。通过他写的诗词,渐渐地开始对苏轼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得知他号东坡居士,是因为创造了东坡肉,我吵着一定要亲口尝尝这神秘的东坡肉,当菜端上桌时,我发现只是普通的猪肉,失望的叹气,但是当这东坡肉到嘴里时,软嫩的肉融化在齿间,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肥肉与瘦肉完美的比例让口感更提一层,“若尝东坡肉,如入西子湖”这句话名不虚传,这碗方方正正的东坡肉就如同苏东坡本人一样。他写《猪肉颂》,里面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东坡本人的道路意境也许也在这句话中,不要催,耐心经营,方能最美。
过了段时间,在课本中又碰上了他,这次学的是《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多角度的.写法让我惊奇不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身处在庐山之中而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它让我懂得了观察事情需要客观全面,这种通俗的语言表达这耐人寻味的哲理,不禁脱口一句“妙哉”。在学习方面,应当学习苏轼“我卧读书牛不知”,在哪里学习都不被受到干扰,这就是苏轼获得如此多成就的原因。
当然,他作为豪放派的代表,写词上也有狂放的一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种千古咏唱的名句令人为之赞叹。读东坡诗,心胸中的不快就会一扫而光。前望千年,后望千年,一切还有什么要紧呢?
愿能像苏轼一样,在困难时说出“吾心安处是吾乡”,遭受挫折时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0
你会怎样写苏轼呢?八斗之才?飘零清客?亦或仕途潦魄?若是我,大概会这么写……
苏轼,是一个落魄之人。用几个字来形容他: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他二十岁时身中进士,本以为此后宫路会一帆风顺,可经“乌台诗案”一事后,被贬黄州,又因党派之争,被贬惠州,流落儋州,后又被贬去多地,再无重用,一代文豪,却不被重用,反而被扔向各种偏远之地,这是多么悲惨之事,特别是在黄州,他虽有官名,但无俸禄,只好租了地,种菜卖菜,解决温饱问题,从进士出身到被贬各地,苏轼可谓落魄至极。
苏轼是一个心胸旷达之人。他被贬各地,却并未因此消沉,他与当下的生活达成了和解,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他在“东坡”上种田种菜,尝自己酿酒,潜心研究厨艺,也在关注身边之事,将自己的`抑郁消沉摘下。在外遇雨,别人深感狼狈,他却轻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独在他乡,别人孤独寂寞,日日消沉,用大量诗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苏轼却不以为意,他耸肩,“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的人生如逆旅,他却以旷达乐观的胸襟,去怀抱那些不顺之事。他如波涛汹涌后的云卷云舒,令我敬佩。
苏轼,是一个柔情之人。许多人只看见了苏轼的豪迈,只看见了他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我还看见了他柔情的一面。他在妻子死后,写出一首词来怀念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写诗给其弟,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甚至写诗给自己,告诉自己的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柔情,总在不经意间流落。
我眼中的苏轼,是才子,是谪客,亦是师父,是知音,他总会在我们迷茫时,用他的诗词,给我们指引人生的道路。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1
在我的眼中,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真切爱民的人。
苏东坡的思想,以儒学为主,道家为辅。济世安民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
王安石变法时,他看透王安石的功利心,看到原本的利民之法,使民受苦。他没有沉默,选择发声。司马光对新法全盘否定,那些于民有利,行之有效的新法亦将废除时,他再次站出来发声。
他这是何苦呢?若不发声,以他之才,必早已官居相位,执宰天下了。但这非苏东坡所求。同朝为官的小人,着眼于权。而苏东坡却着眼于民。他的发声,不是为己,而是为民。
而这换来的,却是苏东坡被贬艰苦之地。苦又何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苦难无法毁灭的,是他的理想,是他对百姓的爱。无论当多么小的官,他一如既往地坚守本心,灭蝗,抗洪,救孤儿,能力所及之事,他从不错过。
被贬黄州时,老友巢谷曾来看他,传给他治疟疾的.药方,而苏东坡也答应巢谷,不将药方传给他人。当瘟疫袭卷黄州,夺走一个又一个百姓的生命时,在诚信与大义面前,苏东坡选择后者,献出药方。我想,他是问心无愧的,因为他救活了黄州的百姓。
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看到西湖很久没被整顿,其间大片水草。他便决心为民解忧,四处筹款,疏浚西湖。他将清理出的淤泥筑成一道长堤,即“苏堤”也将岸边的湖面租给百姓种菱角,又在西湖中建三座石塔,即后来的美景“三潭印月”。“苏堤”和“三潭印月”正诉说着苏东坡于民的那份热忱。
苏东坡,大智大愚,心中装的是人间大爱。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对百姓的爱如汪洋之深,如泰山之高,深沉而博大,在千年的光阴中愈见深刻。时至今日,百姓仍爱他,学者仍崇敬他。大江东去,苏东坡仿佛不再是一人,而是种精神的代名词,绵延千秋。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2
忆那一片东坡,曾荒凉孤寂,曾麦花飞尽。
——题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州赤壁曾留下一位仙人的足迹,论“千古风流人物”他占一席。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乌台诗案过后,苏轼从开封一路南去,由乌台,经黄州、惠州至苏州,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晦暗的时光,然而晦暗并没有让他的人生失色。“月色入户”,不仅照进了他的屋子,更照进了他的眼睛,照进了他的.心中,照入了黄州的那一片荒芜的东坡地。那段时光是他人生中最快乐而又充实的日子。东坡登上了赤壁,与朋友吟诗作赋。东坡泛舟于长江与朋友饮酒作乐。他曾“西北望射天狼”,曾“夜饮东坡醉复醒”,曾“倚仗听江声”,“曾故国神游,早生华发”,也曾“把酒问青天”,然而现实中的种种都不能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老饕赋》是他对生活的感悟,更承载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不得不承认苏东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文豪。他可以吟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可以独在高楼哀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可以坟前啜泣“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可以登上赤壁“故国神游一尊还酹江月;也可以梦中有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还可以吐槽家童“敲门都不应”;更能一本正经的说“尝项上之一脔”……
我喜欢东坡,因为这里有绝美的风景,因为这里有一位仙人曾留下足迹。我喜欢东坡,喜欢他更胜太白,更胜子美,更胜稼轩,更胜放翁。他没有漂泊的洒脱,也没有凄凉的心境;没有政务的繁琐,也没有家国的悔恨,他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乐观。苏东坡—苏轼不愧于英雄。他的乐观与豁达,打倒了一切困难。只是不知他倚杖听江声之时是否曾有哀叹……
“故国神游”风流人物已成千古,东坡地已无处可寻,东坡却成为现代人流连的风景。不知我追忆东坡是否算作“多情”,只是多情难自抑。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3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题记
一千年的花开花落,我依托着你听花的气息;一千年的茶沉茶浮,我追忆着你味茶的身影东坡,你似一本无字的书,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我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我猜你曾这样自问:人生如此艰辛,乘风而去吧!可飞出去又有何用?正是壮年何不干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既如此,那我定要改变世事!
你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那却很危险,众人嫉妒你,排挤你。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你挤出圣朝。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有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
性格直爽的你并没有为此而斤斤计较,只是淡淡一笑,写几首诗感慨几句罢了。也许你的愿望就是希望老百姓们过上幸福的'日子,可上天也似乎嫉妒你终于你老了,所有人都以为你放弃了,可当你蹒跚在兰溪旁,望着水中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了又何妨?你还可以率领千骑卷过平冈!
在那个封建思想笼罩下的古代,谈何爱情?也许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是爱,门当户对就是爱。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着。
然而这都压不住你。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你去寻找爱。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那墙里边秋千的吱呀声和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你心中的涟漪。与你终伴一生的王朝云,死后葬在惠州,你在孤坟前驻足,为她写了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一切都已成定局,你在里头,我在外头,我们还能见面吗?
当大宋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千古风流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得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你东坡去弥补。
东坡,你似一本无字书,从阅读你的人生与爱情中,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坚定,更加温暖从容。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4
苏东坡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宋朝时候尤其以诗文出名,苏东坡,苏轼,东坡居士,历史的传奇,中华的瑰宝。虽然历史已过去,几千年已过去,但是苏东坡仍然带给人以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苏东坡由于参加王文良的政变,被砭下台。苏东坡虽说是一于官场,却得意于人生。他在隐居的这些年里培养了随性,率真,乐观,洒脱这些良好的品格,他也变得向往自由,豪放乐观和豁达。
其实苏轼最大的一个爱好就是夜游。他那片牛肉与酒的小文记得就是一件夜游的行径,可是这个夜游的行径却非常不可思议。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地方官是不能饮酒的饮酒必须要受到处罚,但是苏轼不仅饮酒,而且大醉,却是必定要受到处罚的,但是苏轼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入肚无脏任见大王”。从这里便可以看出苏轼的任性放荡率真的性格也可以看出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心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
苏轼有一句诗: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句诗便是苏轼任性,随性,向往自由的表现。苏世隐居期间他没有了自由,更被束缚起来,这是多么的`悲惨,但是他却毫不放弃。是,不能在现实中找到自由,在诗中找到自由!这是一个诗人豁达的胸襟与乐观的态度。他也给我们后人带来许多的启示,珍惜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苏轼有一篇乞丐的故事也很有趣味。这篇文章写出了他当时乐观的胸襟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才是对他隐居生活最好的描述虽然他当时无人与它为伴,但是他的内心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他从他的因为他从平凡之中感到了幸福感到了快乐。就是快乐很简单,快乐隐藏于平凡之中。
是的,正式苏东坡的乐观,洒脱,旷达的胸襟,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明,他的文学造诣,是他的成功,是他得意于人生的见证!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5
千古风流人物,不胜指数,即使是只论文人。我最欣赏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在我看来,开朗豁达的苏轼,却胜满腹愁肠的易安一筹。
“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肉”
第一次读东坡,我印象里的这位大文豪,大概是一个会吃会玩会享受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面对当地的美景和美食即兴写首诗词的.人。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什么“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什么“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尤其爱吃猪肉,是东坡在黄州时,不仅亲自开荒种地,舍旁遍植翠竹,更是常常起锅烹肉,并把烹饪猪肉的方法写进诗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再读东坡,是学到《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时候。品味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象着,东坡在中秋节这样团圆的日子里,在贬谪的地方,有家不能回。他手举着酒杯,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不像普通人独自垂泪,却想着要上天去,还劝弟弟不能团聚也不要伤心,反正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这样的心态实在少见,身为贬官,却能淡然对待,相较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似乎又高了一个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读东坡,是买了东坡词。《东坡词》封面就是这首《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下着雨也不打伞,随便这雨打在身上,反正对于他来说,晴雨是一样的。读着诗,看着里面关于东坡的介绍,我终于明白了。他的大半个人生都是被一贬再贬,不是在贬谪的地方就是在贬谪的路上。但是苏东坡还是乐观豁达的面对,在这一路上创作了不少诗词,不是美景就是美食要么就是写给家人朋友的,极少抱怨之辞。也正因为他乐观的性子,才让他在坎坷的仕途化险为夷,直到到了花甲之年,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传世名篇。
这便是东坡了,纵使仕途不顺,他也从来不会怨天尤人。身边美好的事物很多,没必要因为小人之言,就失去对观察身边的美好的心。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6
从古至今,诞生了许多诗词大家,于我而言,我最欣赏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和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而苏轼的开朗豁达,胜满腹惆怅的易安一筹。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第一次读东坡,其实是因为东坡肉,肥瘦参半,鲜红润泽。咬一口,肥肉却不腻,瘦肉亦不柴,肉香与料香完美的融合于一处,油脂与汁水瞬间迸满整个口腔,咀嚼、吞咽、轻吸一口气,齿颊留香,回味无穷。“苏东坡,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我心中充满好奇。原来,东坡是走到哪里都可以面对当地的风景和美食即兴写首诗词的人。“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这是羊肉汤;“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这是竹笋焖猪肉;“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这是环饼……
我第一次知道的东坡,就是一个会吃会玩会享受的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再读东坡,是学到《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的时候,念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幅画面浮现:在中秋节这样团圆的日子里,身遭贬谪,有家不能回。独坐院中,手举酒杯,却不知与谁共饮。只好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寄托满怀思念。换做他人坐在那里,似乎难免忧伤凄凉,甚者更会独自垂泪。但东坡却想起人间的美好,犹胜天宫。更劝弟弟不能团聚也不要伤心,反正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共赏月明寄相思,足矣。
我第二次知道的东坡,是才华横溢、满怀深情厚意的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读东坡,是一首《定风波》。纵观东坡的大半个人生,都是被一贬再贬,仿佛不是在贬谪的`地方就是在贬谪的路上,而他遭贬的原因竟是他因才高遭妒,被小人排挤。命运似乎跟东坡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但苏东坡却从未妥协。在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诗词。其中绝大部分,不是美景就是美食,抑或写给家人朋友的,怨天尤人的却没多少。也许正因为这个乐观的个性,才让他活到了花甲之年,留下了那么多传世名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晴雨既属寻常,人生中的浮沉变换、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我自岿然,何叹沉伦?
我第三次知道的东坡,是豁达乐观、坚韧不屈的人。
这便是东坡了,纵使人生路途多舛,君子固以自强不息。我愿以东坡为榜样,于逆境中奋勇前行,于困难中豁达笑对,于迷茫中坚守本心。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视野渐渐变得朦朦胧胧起来,突然感到苏轼的身影慢慢地远去,最后消失在那夜色中。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 18
苏东坡可谓是经历了坎坷跌宕的一生,不过他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实在是让人心生佩服,不过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还能够如此享受,实在是令人不解。他完全不同意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有如此心态才算是心胸豁达,就算被流放在蛮荒之地也依然活得随心所欲,十分充实。
海南,一个现代人们向往的生活地方,热带雨林,碧海蓝天,四季如春,高楼林立,交通发达,是世界公认的唯美海景城市。说起苏东坡被贬海南期间,当时的宋代,海南还是荒蛮僻远之地,荒无人烟,但苏东坡笔下的《减字木兰花立春》却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首诗是苏轼对海南春天的第一首热情赞歌,不仅写出了海南的地处的特点,而且诗意更表达出了境界的壮阔,阅读起来更是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那一纸诏书,在当时流放海南岛,是一种接近于死刑的极刑。但苏东坡面对生活的压迫从容面对,没有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逼迫就此而倒下,他选择了积极面对,刚开始的时候他在岛上寻找食物,并且找到了我们熟知的生蚝,他惊叹的.称之道“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可就是因为这种对于生活生命的态度,造就了他在流放海南的三年里也依然活的十分愉悦。要知道当时的海南岛是处于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城外之境,当时海南岛的气候极其不适合人类居住。他曾经写到:此地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这可以说是苏东坡被贬流放之中身体最受苦,也是最流放之中严重的一次,况且当时他已年事已高。
这时的苏东坡已经年迈六十,能回归内地的希望也是十分渺茫,不过好在苏东坡依然没有失去一贯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我所敬佩他的原因。正如他有一次对弟子讲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所以,在这蛮荒之地,他依然能够广泛交友,赶上缺乏粮食的季节,也有好朋友,好邻居送上食物,不会让他忍受饥饿的痛苦。海南岛上当时没有墨,他就自己研制,没有药铺他就自己到乡野采药,并且记录了各种医学笔记,他当时还建立的专门护肤的屋子,治疗荨麻疹的屋子。总的来说他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乐趣,让生活不再那么乏味,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苏东坡在道教领悟的道理也非常的有建树,‘‘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于不知善而善”在我看来苏东坡就是一个可以从自己的本心出发,遵从一种非如此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才是活出了自我。那句惊世骇俗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成为东坡居士写出的,这名句也道出了苏东坡最纯真无垢的形象。
用苏东坡的名诗概括他的一生可谓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见这短短的一首诗已体现苏东坡内心的悲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回望他的一生,他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当中看出他那超脱的胸襟和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令我也不得不由衷佩服和由衷感叹。
是呀!苏轼你是一座里程碑,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你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就是这样的不幸造就了你对待生活的超凡态度,也正因为命运的坎坷造就了苏轼那流传千古的文章,诗句和词风,也正因为忐忑的人生经历才造就了那不朽的作品。也正因为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才会使我敬佩苏轼真正的原因吧!
【邂逅东坡初三作文】相关文章:
邂逅人间真情初三作文800字10-26
美丽邂逅作文_美丽邂逅高中作文07-19
邂逅的作文05-28
东坡肉中品东坡作文03-24
邂逅成功作文01-03
邂逅青春作文12-30
美丽的邂逅作文04-07
美丽邂逅作文05-25
与花邂逅作文10-25
秋天的邂逅作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