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鸡犬不宁的故事

时间:2021-04-17 14:24:10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成语鸡犬不宁的故事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鸡犬不宁的故事

  【出处】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相反词】鸡犬不惊

  【同韵词】绘声绘形、热血沸腾、事无二成、怏怏不平、参前倚衡、春和景明、言能践行、专欲难成、发言盈庭、粥粥无能

  【年代】古代

  【谜语】鸡飞狗走

  【邂逅语】野猫给老虎舔下巴

  【教学同步】 尼 莉 莎幸亏尊驾在她的背后说这样的话,否则府上一定要吵得鸡犬不宁了。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节选>》初中六册·课文·13

  【成语故事】公元805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心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成语举例】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

  【成语造举】

  ◎列举"六畜",通常的排法鸡、狗连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遭遇骚扰,鸡犬不宁;古时以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成语鸡犬不宁的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图穷匕见的故事04-22

成语曲突徙薪的故事04-22

成语覆水难收的故事10-24

成语以貌取人的故事07-30

成语缘木求鱼的故事10-22

成语投鼠忌器的故事10-21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10-21

成语骑虎难下的故事10-21

成语中的故事10-20